像素结构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522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像素结构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像素结构以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习知的显示技术仅能提供广视角或窄视角的其中一种显示状态。广视角显示技术例如多区域垂直配向(MVA)液晶显示技术及平面内切换(IPS)液晶显示技术。窄视角的显示技术例如为传统的扭曲向列(TN)液晶显示技木。无论上述何种显示技术,均仅能呈现出广视角或窄视角的其中ー种显示状态,无法具有广视角或窄视角两种显示模式。然而,在许多的电子产品中,用户在不同的使用场所及时间,会需要不同的显示模式。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显示器可以提供广视角及窄视角两种显示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ー态样提供ー种像素结构,用于在同一像素结构实现广视角显示模式以及窄视角显示模式。此像素结构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一栅极线、一第二栅极线、一数据线、一像素単元、一第二基板以及ー显示介质。第一栅极线及第ニ栅极线设置于第一基板上。数据线设置于第一基板上,并与第一栅极线及第ニ栅极线交错设置。像素単元设置于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以及数据线之间。像素単元包含一第一主动组件、一第二主动组件、一第一子像素电极、一第二子像素电极以及一共享电扱。第一主动组件与第一栅极线及数据线电性连接。第二主动组件与第二栅极线及数据线电性连接。第一子像素电极与第一主动组件电性连接。第二子像素电极与第一子像素电极彼此分离,且与第二主动组件电性连接。共享电极与第一子像素电极以及第ニ子像素电极相对设置,且共享电极或第一与第二子像素电极具有至少ー狭缝图案。第二基板具有ー对向电极。对向电极设置于朝向第一基板之一表面,且对向电极对应第一子像素电极。显不介质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根据发明ー实施方式,对向电极用以提供ー电位,使对向电极与第一子像素电极间形成一垂直电场。根据发明ー实施方式,对向电极之电位介于共享电极的电位与像素电极的电位之间。根据发明ー实施方式,对向电极之ー电位系浮动(floating)。根据发明一实施方式,对向电极仅对应于第一子像素电极设置。根据发明ー实施方式,其中第一子像素电极之面积小于第二子像素电极之面积。根据发明ー实施方式,第一子像素电极与第二子像素电极之间存在ー间隙,且此间隙沿平行数据线之一方向延伸。根据发明ー实施方式,第一子像素电极与第二子像素电极之间存在ー间隙,且此间隙沿平行第一栅极线之一方向延伸。根据发明ー实施方式,第一子像素电极与第二子像素电极之间存在ー间隙,且此间隙之一部分沿平行数据线之一方向延伸,而此间隙之另一部分沿垂直数据线之一方向延伸本发明之ー态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用于在同一显示面板实现广视角显示模式以及窄视角显示模式。此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数据线、一第一栅极线、一第二栅极线、一第三栅极线、一第四栅极线、一第一子像素、一第二子像素、一第三子像素、一第四子像素、一第二基板、ー显示介质、一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以及第四开关。数据线设置于第一基板上。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栅极线设置于第一基板上,并与数据线交错设置以于第一基板上定义出一第一显示区、一第二显示区、一第三显示区以及ー第四显示区。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设置于第一栅极线与第二栅极线之间,而第三显示区与第四显示区设置于第三栅极线与第四栅极线之间。第一子像素设置于第一显示区,且电性连接第一栅极线与数据线。第二子像素设置于第二显示区,且电性连接第二栅极线与数据线。第三子像素设置于第三显示区,且电性连接第三栅极线与数据线。第四子像素设置于第四显示区,且电性连接第四栅极线与数据线。第二基板具有一对向电扱。对向电极设置于朝向第一基板之一表面,且对向电极对应第一子像素与第三子像素。显示介质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一开关之一端耦接于第一栅极线,而另一端耦接于第二栅极线以及ー栅极驱动器。第二开关之一端耦接于第三栅极线,而另一端耦接于第四栅极线以及该栅极驱动器。第三开关之一端耦接于第一栅极线。第四开关之一端耦接于第三栅极线。根据发明ー实施方式,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与第四开关分别具有ー控制端,耦接于一控制组件,藉以控制开启或关闭。根据发明ー实施方式,当显示面板处于ー窄视角显示模式时,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关闭,第一栅极线与第三栅极线耦接至一控制讯号,并且对向电极耦接至一预设电位,使对向电极与第一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间形成一垂直电场。根据发明ー实施方式,第一栅极线与第三栅极线耦接之控制讯号为固定电位。根据发明ー实施方式,栅极驱动器用以依序传送多个栅极驱动讯号至第二栅极线与第四栅极线。根据发明ー实施方式,当显示面板处于ー窄视角显示模式时,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关闭,第一栅极线与第三栅极线耦接至一控制讯号,并且对向电极耦接至一预设电位,藉此第一显示区与第三显示区之显示介质的液晶配向不同于第二显示区与第四显示区之显示介质的液晶配向。根据发明ー实施方式,第一显示区与第三显示区形成垂直电场,而第二显示区与第四显示区形成水平电场。根据发明ー实施方式,栅极驱动器用以依序传送多个栅极驱动讯号至第二栅极线与第四栅极线。根据发明ー实施方式,当显示面板处于ー广视角显示模式时,第三开关与第四开关关闭,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开启,用以依序传送多个栅极驱动讯号至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第三栅极线与第四栅极线,而对向电极之ー电位系浮动(floating)。根据发明ー实施方式,上述显示面板中,第一子像素与第二子像素包含一第一共享电极设置于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并且第一子像素包含一第一主动组件以及与第一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之一第一子像素电极,第二子像素包含一第二主动组件以及与第二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之一第二子像素电极,第一和第二子像素电极与第一共享电极相对设置,其中第一共享电极或是第一和第二子像素电极具有至少ー狭缝图案。第三子像素与第四子像素包含一第二共享电极设置于第三显示区与第四显示区,并且第三子像素包含一第三主动组件以及与第三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之一第三子像素电极,第四子像素包含一第四主动组件以及与第四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之一第四子像素电极,第三和第四子像素电极与第二共享电极相对设置,其中第二共享电极或是第三和第四子像素电极具有至少ー狭缝图案。根据发明ー实施方式,当显示面板处于ー窄视角显示模式时,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关闭,第一栅极线与第三栅极线耦接至一固定电位,并且对向电极耦接至一预设电位,使对向电极与第一子像素电极和第三子像素电极间形成一垂直电场。根据发明ー实施方式,预设电位系介于第一/第二共享电极的电位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子像素电极的电位之间。根据发明ー实施方式,第一 /第二共享电极与第一 /第二/第三/第四子像素电极重迭设置,并且之间具有ー绝缘层。


读者在參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图IA绘示本发明ー实施方式的像素结构的上视示意图。图IB绘示本发明ー实施方式的像素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IC绘示本发明ー实施方式的第一及第ニ子像素电极的上视示意图。图ID绘示本发明ー实施方式的像素结构在窄视角状态的示意图。图2绘示本发明另ー实施方式的像素结构的上视示意图。图3A至图3E分别绘示本发明多个实施方式的第一子像素电极与第二子像素电极配置方式的上视示意图。图4A绘示本发明ー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4B绘示本发明ー实施方式的第二基板的上视示意图。图4C绘示本发明另ー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5绘示本发明ー实施方式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子像素的上视示意图。图6A及图6B分别绘示本发明ー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处于广视角模式及窄视角模式的视角对比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IOOa像素结构162狭缝102第一基板164绝缘层111第一栅极线170第二基板112第二栅极线171表面113第三栅极线172对向电极114第四栅极线180显示介质116栅极绝缘层182液晶分子120数据线191第一子像素121第一接触窗192第二子像素
122第二接触窗193第三子像素130像素単元194第四子像素141第一主动组件200显示面板142第二主动组件211第一开关143第三主动组件212第二开关
144第四主动组件213第三开关150a第一显不区214第四开关150b第二显示区216栅极驱动器150c 第三显示区211t、212t、213t、214t 控制端150d第四显示区220、220a、220b控制组件151第一子像素电极251第一子像素电极152第二子像素电极252第二子像素电极153间隙253第三子像素电极160共享电极254第四子像素电极256间隙262狭缝256a间隙一部分271第一共享电极256b间隙另一部分272第二共享电极260共享电极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掲示内容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下文针对了本发明的实施态样与具体实施例提出了说明性的描述;但这并非实施或运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唯一形式。以下所揭露的各实施例,在有益的情形下可相互组合或取代,也可在一实施例中附加其他的实施例,而无须进ー步的记载或说明。在以下描述中,将详细叙述许多特定细节以使读者能够充分理解以下的实施例。然而,可在无此等特定细节之情况下实践本发明之实施例。在其他情况下,为简化图式,熟知的结构与装置仅示意性地绘示于图中。图IA绘示本发明ー实施方式的像素结构100的上视示意图,图IB绘示图IA中沿线段BB’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參照图IA及图1B,像素结构100包含第一基板102、第一栅极线111、第二栅极线112、数据线120、像素単元130、第二基板170以及显示介质180。第一基板102上设置第一栅极线111、第二栅极线112、数据线120及像素単元130。第一基板102的材质及厚度并无特殊限制,只要其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及化学稳定性即可。例如,第一基板102可为玻璃基板或诸如聚亚酰胺(polyimide)等高分子材料所制成之基板。第一栅极线111及第ニ栅极线112,设置于第一基板102上。在ー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ニ栅极线111、112大致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一及第ニ栅极线111、112是藉由同一道微影蚀刻制程而形成。数据线120设置于第一基板102上,并与第一栅极线111及第ニ栅极线112交错设置。具体而言,数据线120与第一及第ニ栅极线111、112为不同的金属层别。在ー实施例中,在第一及第ニ栅极线111、112上方形成有ー栅极绝缘层116,而数据线120形成在栅极绝缘层116上,并跨越第一及第ニ栅极线111、112。像素単元130大致设置于第一栅极线111、第二栅极线112以及数据线120之间。像素単元130包含第一主动组件141、第二主动组件142、第一子像素电极151、第二子像素电极152以及共享电极160,下文将详细叙述上述组件的特征。第一主动组件141电性连接第一栅极线111及数据线120,而第二主动组件142电性连接第二栅极线112及数据线1 20。第一及第ニ主动组件141、142分别由第一及第ニ栅极线111、112来控制其为开启或关闭的状态。在ー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ニ主动组件141、142为薄膜晶体管,第一及第ニ主动组件141、142的源极连接数据线120,第一及第ニ主动组件141、142的栅极分别连接第一及第ニ栅极线111、112。第一子像素电极151及第ニ子像素电极152分别与第一及第ニ主动组件141、142电性连接。当第一及第ニ主动组件141、142处于开启状态时,数据线120上的电流及/或电位可分别经由第一及第ニ主动组件141、142传递至第一及第ニ子像素电极151、152。换言之,数据线120的电性讯号是否能够传输进入第一及第ニ子像素电极151、152是藉由第一及第ニ主动组件141、142来控制。在ー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像素电极151经由第一接触窗121电性连接第一主动组件141的漏极,第二子像素电极152经由第二接触窗122电性连接第二主动组件142的漏极,如图IB所示。第一子像素电极151与第二子像素电极152实体上彼此分离。亦即,第一子像素电极151不直接接触第二子像素电极152。在ー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像素电极151与第二子像素电极152之间存在ー间隙153,且间隙153沿平行数据线120的方向延伸。第一与第二子像素电极151、152具有至少ー狭缝图案,如图IA所示。在图IA绘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与第二子像素电极151、152各自具有至少ー狭缝162,且每ー狭缝162具有ー开ロ 163,使第一与第二子像素电极151、152形成梳状电扱。图IC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及第ニ子像素电极151、152的上视不意图。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与第二子像素电极151、152的外缘围绕狭缝162,而形成封闭状的狭缝162。在一具体实例中,第一子像素电极151的面积大于第二子像素152的面积。共享电极160与第一子像素电极151以及第ニ子像素电极152相对设置,如图IA及图IB所示。共享电极160能够与第一子像素电极151以及第ニ子像素电极152形成电场,以控制显不介质180的光学性质。在ー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ニ子像素电极151、152配置在共享电极160的上方,且共享电极160与第一及第ニ子像素电极151、152重迭,如图IA所示。第一及第ニ子像素电极151、152与共享电极160之间存在有一绝缘层164,因此第一及第ニ子像素电极151、152不会直接接触共享电极160。在ー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ニ子像素电极151、152以及共享电极160包含诸如氧化铟锡等之透明导电氧化物。显示介质180配置于第一基板102与第二基板170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显示介质180配置在第一及第ニ子像素电极151、152的上方。显示介质180可例如为液晶分子182或其他的光线调变器(light modulator)。第二基板170具有ー对向电极172,如图IB所示。对向电极172设置在第二基板170朝向第一基板102的表面171上,且对向电极172对应第二子像素电极152。在ー实施方式中,对向电极172大致配置在第二子像素电极152的正上方的位置,但是第一子像素电极151的正上方实质上并没有设置对向电极172,亦即对向电极172实质上仅对应于第二子像素电极152设置。对向电极172可用以控制像素结构100的显示视角。具体而言,对向电极172用以提供ー电位,使对向电极172与第二子像素电极152之间形成一电场,而让夹置在对向电极172与第二子像素电极152之间的显示介质180发生侧视漏光的现象,而使像素结构100呈现窄视角的显示状态。在ー实施方式中,如图ID所示,当提供ー电位到对向电极172时,像素结构100可被区分为第一显示区150a以及第二显示区150b。在第二显示区150b中,第ニ子像素电极152与对向电极172形成一垂直电场,使其中诸如液晶分子182之显示介质180的配向呈现垂直第二基板170的表面171。由于第二显示区150b中液晶分子182呈现垂直配向,使第二显示区150b发生侧视漏光的现象,而让像素结构100的视角变小。亦即,此时显示器处于窄视角的显示模式。反之,若没有主动提供电压到对向电极172,例如让对向电极172的电位处于浮动(floating)状态,此时第一显示区150a以及第二显示区150b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光学性质,可让像素结构100呈现广视角的状态。在一实施例中,当像素 结构100处于窄视角的模式时,上述提供到对向电极172的电位是介于共享电极160的电位与第二像素电极152的电位之间。反之,当不提供任何电位给对向电极172时,对向电极172处于电性浮动的状态,而让像素结构100处于广视角的模式。根据本发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使显示器具有广视角及窄视角两种显示模式。图2绘示本发明另ー实施方式之像素结构IOOa的上视示意图。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102、第一栅极线111、第二栅极线112、数据线120、第二基板170以及显示介质180的具体实施方式
及特征,可与上述图IA至图ID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相同,但像素単元130的结构与上述图IA至图ID的实施方式不同。在图2中,像素单元130包括包含第一主动组件141、第二主动组件142、第一子像素电极251、第二子像素电极252以及共享电极260。请注意,图2绘示的第一子像素电极251以及第ニ子像素电极252具有矩形图案,但是图IB绘示的第一子像素电极151以及第ニ子像素电极152为梳状图案。此外,图2绘示的共享电极260具有至少ー狭缝262,而呈现梳状轮廓;反之,图IB绘示的共享电极160则不具有狭縫。因此,根据本发明之实施方式,共享电极具有至少ー狭缝图案或者第一与第二子像素电极具有至少ー狭缝图案。图2绘示的实施方式中,共享电极260配置在第一及第ニ子像素电极251、252的上方。共享电极260用以提供一共享电压至像素结构100a。第一子像素电极251经由第一接触窗121电性连接第一主动组件141,然后再电性连接数据线120。类似地,第二子像素电极252经由第二接触窗122电性连接第二主动组件142,然后再电性连接数据线120。第一子像素电极251与第二子像素电极252之间存在有ー间隙256,使第一子像素电极251不接触第二子像素电极252。图3A至图3C绘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之第一子像素电极251与第二子像素电极252配置方式的上视示意图。在图3A中,第一子像素电极251与第二子像素电极252之间存在间隙256,且间隙256沿平行数据线120之方向延伸。在图3B中,第一子像素电极251与第二子像素电极252之间存在ー间隙256,且间隙153沿平行第一栅极线111之方向延伸。在图3C中,第一子像素电极251与第二子像素电极252之间存在ー间隙256,间隙256的一部分256a沿平行数据线120之方向延伸,间隙256的另一部分256b沿垂直数据线120之方向延伸。上述第一子像素电极251与第二子像素电极252的配置方式能够相互组合地应用在数组基板上,如图3D及图3E所示。換言之,显示面板可包括两种以上的像素结构,而这些像素结构可具有不同的第一与第二像素电极251、252的配置方式。本发明之另ー态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图4A绘示本发明ー实施方式之显示面板200的示意图,显示面板200包含至少ー个上述之像素结构100、100a。为简化图之目的,图4A并未绘示第二基板以及诸如液晶分子182之显示介质180。显示面板200的剖面结构与图IB相似。请參见图4A,显示面板200包括第一基 板102、数据线120、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栅极线111、112、113、114、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子像素191、192、193、194、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开关211、212、213、214。此外,显示面板200还包括第二基板170以及包含液晶分子182之显示介质180 (绘示于图IB中)。显示介质180配置于第一基板102与第二基板170之间。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栅极线111、112、113、114以及数据线120的功能及其他技术特征或细节与上述关于像素结构100所叙述的相似。简言之,第一栅极线111、第二栅极线112、第三栅极线113与第四栅极线114设置于第一基板102上。数据线120设置于第一基板102上;并且数据线120与第一栅极线111、第二栅极线112、第三栅极线113与第四栅极线114交错设置,以于第一基板102上定义出第一显示区150a、第二显示区150b、第三显示区150c以及第四显示区150d。第一显示区150a与第二显示区150b设置于第一栅极线111与第二栅极线112之间,而第三显示区150c与第四显示区150d设置于第三栅极线113与第四栅极线114之间。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子像素191、192、193、194分别设置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显示区150a、150b、150c、150d。第一子像素191电性连接第一栅极线111与数据线120。第二子像素192电性连接第二栅极线112与数据线120。第三子像素193电性连接第三栅极线113与数据线120。第四子像素194电性连接第四栅极线114与数据线120。第一开关211之一端耦接于第一栅极线111,而另一端耦接于第二栅极线112以及栅极驱动器216。第二开关212之一端耦接于第三栅极线113,而另一端耦接于第四栅极线114以及栅极驱动器216。第三开关213之一端耦接于第一栅极线111。第四开关214之一端耦接于第三栅极线113。在ー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关211、第二开关212、第三开关213与第四开关214分别具有一控制端211t、212t、213t、214t。控制端211t、212t、213t、214t耦接于一控制组件220。控制组件220能够提供ー组或多组控制讯号来控制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开关211、212、213、214的开启或关闭。在另ー实施方式中,如图4C所示,控制端211t、212t耦接于控制组件220b,而控制端213t、214t耦接于控制组件220a。亦即,藉由控制组件220a控制第三及第四开关213、214,藉由控制组件220b控制第一及第ニ开关211、212。图4B绘示本发明ー实施方式之显示面板200的第二基板170的上视示意图。第ニ基板170具有对向电极172,且对向电极172设置于朝向第一基板102的表面上。对向电极172对应第一子像素191与第三子像素193。換言之,对向电极172设置在第一子像素191及第三子像素193的上方。请同时參照图4A及图4B,在ー实施方式中,当欲使显示面板200处于窄视角显示模式时,可关闭第一开关211与第二开关212,并开启第三开关213及第四开关214,使第一栅极线111与第三栅极线113分别经由第三开关213第四开关214耦接至一控制讯号VI。同时,对向电极172耦接至一预设电位,使对向电极172与第一子像素191和第三子像素193间形成一垂直电场。在此状态下,第一子像素191和第三子像素193会发生侧视漏光的现象,而让显示面板200处于窄视角显示模式。第一栅极线与第三栅极线耦接之控制讯号Vl可为ー固定电位或方波波形讯号。在此实施方式中,栅极驱动器216可依序传送多个栅极驱动讯号至第二栅极线112与第四栅极线114,让第二显示区150b及第四显示区150d中的第二子像素192及第四子像素194提供默认的显示画面信息。详细地,当欲将显示面板200设定为窄视角显示模式时,可将第一开关211与第二开关212关闭,让第一栅极线111与第三栅极线113耦接至控制讯号VI,并且对向电极172耦接至一预设电位,藉此让第一显示区150a与第三显示区150c之显示介质180的液晶配向不同于第二显示区150b与第四显示区150d之显示介质180的液晶配向。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150a和第三显示区150c形成垂直第二基板170之表面171 (绘示于图1A)之电场,而第二显示区150b与第四显示区150d形成平行第二基板170之表面171的水平电场。在本实施例中,栅极驱动器216可依序传送多个栅极驱动讯号至第二栅极线112与第四栅极线114,让第二显示区150b及第四显示区150d中的第二子像素192及第四子像素194提供默认的显示画面信息。在又ー实施方式中,当欲使显示面板200处于广视角显示模式时,可关闭第三开关213与第四开关214,并开启第一开关211与第二开关212,用以依序传送多个栅极驱动讯号至第一栅极线111、第二栅极线112、第三栅极线113与第四栅极线114。此时,对向电极172之电位系浮动(floating)。图5绘示本发明显示面板200之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子像素191、192、193、194的ー实施方式之上视示意图。第一子像素191与第二子像素192包含第一共享电极271,且第一共享电极271设置于第一显示区150a以及第二显示区150b中。第一子像素191包含第一主动组件141以及第一子像素电极251,且第一子像素电极251电性连接第一主动组件141。第二子像素192包含第二主动组件142以及第ニ子像素电极252,且第ニ子像素电极252电性连接第二主动组件142。第一及第ニ子像素电极251、252与第一共享电极271相对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共享电极271具有至少ー狭缝262,但是在另ー实施例中,狭缝262也可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子像素电极251、252中。亦即,第一共享电极271具有至少一狭缝图案或是第一和第二子像素电极251、252具有至少ー狭缝图案,如前文关于像素结构100中所述。类似地,第三子像素193与第四子像素194包含第二共享电极272,且共享电极272设置于第三显示区150c与第四显示区150d中。第三子像素193包含第三主动组件143以及与第三主动组件143电性连接的第三子像素电极253,第四子像素194包含第四主动组件144以及与第四主动组件144电性连接的第四子像素电极254。第三和第四子像素电极253、254与第二共享电极272相对设置。第二共享电极272具有至少ー狭缝图案或是第三和第四子像素电极254具有至少ー狭缝图案。请同时參照图4A及图5。在一实施例中,当显示面板处于ー窄视角显示模式时,第ー开关211与第二开关212关闭,第一栅极线111与第三栅极线113耦接至一固定电位,并且对向电极172耦接至一预设电位,使对向电极172与第一子像素电极251和第三子像素电极253间形成一垂直电场。上述预设电位可例如为介于第一 /第二共享电极271、272的电位与第一 /第二 /第三/第四子像素电极251、252、253、254的电位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共享电极271与第一及第二子像素电极251、252重迭设置,第二共享电极272与第三/第四子像素电极253、254重迭设置。上述共享电极271、272与像素电极251、252、253、254之间具 有一绝缘层,以避免共享电极271、272直接接触像素电极251、252、253、254。图6A及图6B分别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之显示面板200处于广视角模式及窄视角模式的视角对比图。在图6A及图6B中,径向的4处刻度分别为20°、40°、60°及80°,其分别表示与显示面板200的法线所形成的夹角,图标中的颜色表示显示面板的对比值。在广视角模式下,如图6A所示,在视角约为40°的范围中,显示面板的对比值大致都大于100。当显示面板200切换至窄视角模式时,如图6B所示,仅在视角约为20°的范围中,显示面板的对比值大于100。由此可证实,根据本发明之实施方式,确实可以在同一显示设备中,实现广视角模式及窄视角模式两种显示模式。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ー种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像素结构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一栅极线及一第二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 一数据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与该第一栅极线及该第二栅极线交错设置; 一像素単元,设置于该第一栅极线、该第二栅极线以及该数据线之间,其中该像素単元包含 一第一主动组件,与该第一栅极线及该数据线电性连接; 一第二主动组件,与该第二栅极线及该数据线电性连接; 一第一子像素电极,与该第一主动组件电性连接; 一第二子像素电极,与该第一子像素电极彼此分离,且与该第二主动组件电性连接;以及 一共享电极,与该第一子像素电极以及该第二子像素电极相对设置,其中该共享电极或该第一与该第二子像素电极具有至少ー狭缝图案; 一第二基板,具有ー对向电极,其中该对向电极设置于朝向该第一基板之一表面,且该对向电极对应该第一子像素电极;以及 ー显不介质,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对向电极用以提供ー电位,使该对向电极与该第一子像素电极间形成一垂直电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对向电极之该电位介于该共享电极的电位与该像素电极的电位之间。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对向电极之ー电位系浮动(floating)。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对向电极实质上仅对应于该第一子像素电极设置。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子像素电极的面积小于该第二子像素电极的面积。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子像素电极与该第二子像素电极之间存在ー间隙,且该间隙沿平行该数据线之一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子像素电极与该第二子像素电极之间存在ー间隙,且该间隙沿平行该第一栅极线之一方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子像素电极与该第二子像素电极之间存在ー间隙,且该间隙之一部分沿平行该数据线之一方向延伸,而该间隙之另一部分沿垂直该数据线之一方向延伸。
1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数据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 一第一栅极线、一第二栅极线、一第三栅极线与一第四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与该数据线交错设置以于该第一基板上定义出一第一显示区、一第二显示区、一第三显示区以及ー第四显示区,其中该第一显示区与该第二显示区设置于该第一栅极线与第二栅极线之间,而该第三显示区与该第四显示区设置于该第三栅极线与第四栅极线之间; 一第一子像素,设置于该第一显示区,电性连接该第一栅极线与该数据线; 一第二子像素,设置于该第二显示区,电性连接该第二栅极线与该数据线; 一第三子像素,设置于该第三显示区,电性连接该第三栅极线与该数据线; 一第四子像素,设置于该第四显示区,电性连接该第四栅极线与该数据线; 一第二基板,具有ー对向电极,其中该对向电极设置于朝向该第一基板之一表面,且该对向电极对应该第一子像素与该第三子像素; ー显不介质,包含液晶分子,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一第一开关,该第一开关之一端稱接于该第一栅极线,而另一端稱接于该第二栅极线以及ー栅极驱动器; 一第二开关,该第二开关之一端耦接于该第三栅极线,而另一端耦接于该第四栅极线以及该栅极驱动器; 一第三开关,该第三开关之一端耦接于该第一栅极线;以及 一第四开关,该第四开关之一端耦接于该第三栅极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与该第四开关分别具有ー控制端,耦接于一控制组件,藉以控制开启或关闭。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该显示面板处于ー窄视角显示模式吋,该第一开关与该第二开关关闭,该第一栅极线与该第三栅极线耦接至一控制讯号,并且该对向电极耦接至一预设电位,使该对向电极与该第一子像素和该第三子像素间形成一垂直电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栅极线与该第三栅极线耦接之该控制讯号为固定电位。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干,该栅极驱动器用以依序传送多个栅极驱动讯号至该第二栅极线与该第四栅极线。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该显示面板处于ー窄视角显示模式吋,该第一开关与该第二开关关闭,该第一栅极线与该第三栅极线耦接至一控制讯号,并且该对向电极耦接至一预设电位,藉此该第一显示区与该第三显示区之该显示介质的液晶配向不同于该第二显示区与该第四显示区之该显示介质的液晶配向。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干,该第一显示区与该第三显示区形成垂直电场,而该第二显示区与该第四显示区形成水平电场。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栅极驱动器用以依序传送多个栅极驱动讯号至该第二栅极线与该第四栅极线。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干,当该显示面板处于ー广视角显示模式吋,该第三开关与该第四开关关闭,该第一开关与该第二开关开启,用以依序传送多个栅极驱动讯号至该第一栅极线、该第二栅极线、该第三栅极线与该第四栅极线,而该对向电极之ー电位系浮动(floating)。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子像素与该第二子像素包含一第一共享电极,设置于该第一显不区与该第二显不区,并且该第一子像素包含一第一主动组件以及与该第一主动组件电性连接的一第一子像素电极,该第二子像素包含一第二主动组件以及与该第二主动组件电性连接的一第二子像素电极,该第一和该第二子像素电极与该第一共享电极相对设置,其中该第一共享电极或是该第一和该第二子像素电极具有至少ー狭缝图案; 该第三子像素与该第四子像素包含一第二共享电极,设置于该第三显示区与该第四显示区,并且该第三子像素包含一第三主动组件以及与该第三主动组件电性连接的一第三子像素电极,该第四子像素包含一第四主动组件以及与该第四主动组件电性连接的一第四子像素电极,该第三和该第四子像素电极与该第二共享电极相对设置,其中该第二共享电极或是该第三和该第四子像素电极具有至少ー狭缝图案。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该显示面板处于ー窄视角显示模式时,该第一开关与该第二开关关闭,该第一栅极线与该第三栅极线耦接至一固定电位,并且该对向电极耦接至一预设电位,使该对向电极与该第一子像素电极和该第三子像素电极间形成一垂直电场。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预设电位介于该第一/第二共享电极的电位与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子像素电极的电位之间。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干,该第一/第二共享电极与该第一 /第ニ/第三/第四子像素电极重迭设置,并且之间具有ー绝缘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像素结构,包括第一基板、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数据线、像素单元、第二基板以及显示介质。第一、第二栅极线及数据线设置于第一基板上。像素单元包含第一及第二主动组件、第一及第二子像素电极以及共享电极。第一主动组件电性连接第一栅极线及数据线。第二主动组件电性连接第二栅极线及数据线。第一及第二子像素电极分别电性连接第一及第二主动组件。共享电极与第一及第二子像素电极相对设置。第二基板具有对向电极。对向电极设置于朝向第一基板之表面,且对向电极对应第一子像素电极。显示介质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
文档编号G02F1/1343GK102621757SQ20121011090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6日
发明者李春, 林昆标, 沈欢靓 申请人: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