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814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如彩色打印机的显影装置。
背景技术
以能拆下的方式安装到电子照相型打印机的显影装置是已知的。该显影装置包括框体、支撑到框体且承载调色剂的显影辊、用于限制承载在显影辊上的调色剂层厚度的厚度限制刮片、以及防止调色剂从框体泄漏的密封构件。显影装置设置有具有厚度限制刮片和密封构件的显影盒。厚度限制刮片包括叶片弹簧构件和挤压部,叶片弹簧构件在主视图中大致呈矩形,挤压部设置在叶片弹簧构件的自由端部且与显影辊接触。密封构件设置有刮片侧密封,刮片侧密封位于叶片弹簧构件的每一横向自由部与显影辊的每一轴向端部之间。密封构件也设置有侧密封,其位于框体的 横向端部。侧密封与显影辊的外周面摩擦接触。根据这种显影盒,侧密封的一端部位于覆盖刮片侧密封的位置,刮片侧密封防止调色剂从叶片弹簧的横向端部与显影辊的轴向端部之间的交界处泄漏。此外,侧密封防止调色剂从框体的横向端部与显影辊的外周面之间的交界处泄漏。近来,存在使显影装置小型化的需求。为此,有人提出这样的显影装置在该显影装置中,在显影辊与挤压部之间的接触部,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与叶片弹簧的延伸方向是彼此重合的。然而,如果将上述密封结构用于所提出的显影装置,调色剂可能从侧密封与刮片侧密封之间的间隙泄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构造简单且能防止调色剂从框体泄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框体、显影剂承载构件、层厚度限制器、一对第一密封和第二密封。所述框体用于在其中容纳显影剂。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具有外周面,限定轴线,并且用于将显影剂承载在所述外周面。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能绕所述轴线旋转,并且设置在所述框体。所述轴线限定轴向,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具有轴向端部。所述层厚度限制器设置在所述框体,用于限制承载在所述外周面上的显影剂的层的厚度。所述层厚度限制器包括第一板构件和第二板构件。所述第一板构件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所述一端部设置有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接触的接触部,所述另一端部支撑到所述框体。所述第二板构件位于与所述框体面对的位置,以将所述第一板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夹持在所述第二板构件与所述框体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板构件固定到所述框体。从所述另一端部至所述一端部的方向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旋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之间的接触部分处的旋转方向一致。所述一对第一密封中的每一个位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轴向端部与所述第一板构件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位于所述框体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轴向端部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包括第二基部构件和第二绒毛构件。所述第二基部构件能弹性变形,并且位于面对所述框体的位置。所述第二绒毛构件粘接到所述第二基部构件,并且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轴向端部接触。所述第二密封具有沿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旋转方向的下游端部。所述下游端夹持在所述第一密封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之间。所述第二基部构件沿所述旋转方向的下游端部位于所述第二绒毛构件沿所述旋转方向的下游端部的上游。优选所述显影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框体与所述第一板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第三密封。所述第一密封包括第一基部构件和第一绒毛构件。所述第一基部构件能弹性变形,并且设置在所述层厚度限制器。所述第一基部构件具有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基部构件沿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端部。所述第一绒毛构件粘接到所述第一基部构件,并且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轴向端部接触。所述第一绒毛构件具有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第一绒毛构件沿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二端部沿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所述第一端部位于被夹持在所述层厚度限制器与所述第三密封之间的位置。优选所述第三密封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与所述第 二密封之间。所述第二部位于被夹持在所述第一板构件与所述框体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部由胶带仅粘固到所述框体。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包括框体、显影剂承载构件、层厚度限制器、一对第一密封和第二密封。所述框体用于在其中容纳显影齐U。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具有外周面,限定轴线,并且用于将显影剂承载在所述外周面。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能绕所述轴线旋转,并且设置在所述框体。所述轴线限定轴向,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具有轴向端部。所述层厚度限制器设置在所述框体,用于限制承载在所述外周面上的显影剂的层的厚度。所述层厚度限制器包括第一板构件和第二板构件。所述第一板构件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所述一端部设置有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接触的接触部,所述另一端部支撑到所述框体。所述第二板构件位于与所述框体面对的位置,以将所述第一板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夹持在所述第二板构件与所述框体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板构件固定到所述框体。从所述另一端部至所述一端部的方向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之间的接触部分处的旋转方向一致。所述一对第一密封中的每一个位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轴向端部与所述层厚度限制器之间。所述第二密封位于所述框体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轴向端部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包括第二基部构件和第二绒毛构件。所述第二基部构件能弹性变形,并且位于面对所述框体的位置。所述第二绒毛构件粘接到所述第二基部构件,并且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轴向端部接触。所述第二密封具有沿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旋转方向的上游端部和下游端部。所述下游端夹持在所述第一密封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之间。所述第二基部构件沿所述旋转方向的下游端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基部构件沿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端部的厚度优选所述显影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框体与所述第一板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第三密封。所述第一密封包括第一基部构件和第一绒毛构件。所述第一基部构件能弹性变形,并且设置在所述层厚度限制器。所述第一基部构件具有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基部构件沿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旋转方向的上游端部。所述第一绒毛构件粘接到所述第一基部构件,并且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轴向端部接触。所述第一绒毛构件具有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第一绒毛构件沿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二端部沿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所述第一端部位于被夹持在所述层厚度限制器与所述第三密封之间的位置。优选所述第三密封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与所述第二密封之间。所述第二部位于被夹持在所述第一板构件与所述框体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部由胶带仅粘固到所述框体。


图I是设置有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打印机的侧面剖视图;图2是所述实施方式的显影盒从左上方观察时的立体图;图3是从后侧观察所述实施方式的显影盒时,该显影盒左端部的放大图;
图4是沿图3中的线IV-IV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3中的线V-V的剖视图;图6是从左上方观察所述实施方式的显影盒时,该显影盒的下框体的立体图;图7是从右下方观察所述实施方式的显影盒时,该显影盒的层厚度限制器的立体图;图8是所述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分解立体图;图9 (a)是所述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层厚度限制器的侧视图;图9(b)是变型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层厚度限制器的侧视图;图10(a)是所述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第二密封的侧视图;图10(b)是第一变型例的第二密封的侧视图,在该第二密封中,第二基部构件具有薄上部;以及图10(c)是第二变型例的第二密封的侧视图,在该第二密封中,第二基部构件具有锥形上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I.打印机图I示出了安装有显影盒23的直接串列型彩色激光打印机I。假定打印机I位于将要被使用的方向时的术语"朝上"、"朝下"、"上"、"下"、"上方"、"下方"、"之下"、"右"、"左"、"前"、"后"等将用于整个说明书。更具体地,是在假定打印机I和显影盒23安装在水平面的情况下使用上述用语。"前后方向"等同于"宽度方向"或"横向"。更具体地,关于打印机I的"上"、"下"、"朝前"和"朝后"不同于关于显影盒23的那些用语,显影盒23安装在打印机I (鼓盒22)中,以使显影盒23的前侧朝向打印机I的前上侧,显影盒23的后侧朝向打印机I的后下侧。打印机I包括主框体2,四个感光鼓3沿前后方向排列在主框体2中,用于形成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这些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电晕带电器(scorotron charge)4>LED单元5和显影辊6 (作为显影剂承载构件)设置为面对每一感光鼓3。在每一感光鼓3的每一外周面被电晕带电器4均勻带电后,每一感光鼓3被LED单元5曝光。其结果,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每一感光鼓3的每一外周面的静电潜像形成区域。静电潜像可被承载在显影辊6的成像区域T上的调色剂变成可视的调色剂图像,成像区域T面对静电潜像形成区域。纸盒7设置在主框体2中,用于容纳一摞片材P,输送带8设置为用于输送片材P。纸盒7中的片材P能被输送棍转移到输送带8上。输送带8在每一感光鼓3与面对每一感光鼓3的每一转印辊9之间延伸。每一感光鼓3上的每一调色剂图像能被施加到转印辊9的转印偏压转印到承载在输送带8上的片材P上,调色剂图像彼此重叠,以在片材P上形成彩色图像。定影单元10设置为用于对彩色调色剂图像热定影。然后,片材P经由输送辊被排到排纸盘11。主框体2具有上壁,上壁设置有能打开的顶盖49。2.处理盒打印机I设置有用于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的四个处理盒21。每一处理盒21 能以能拆下的方式安装在主框体2中,并且沿前后方向排列。能通过打开顶盖49将每一处理盒21安装到主框体2及从主框体2拆下。处理盒21包括能从主框体2拆下且能安装到主框体2的鼓盒22、以及能从鼓盒22拆下且能安装到鼓盒22的显影盒23。(I)鼓盒鼓盒22包括鼓框体24,鼓框体24具有用作鼓支撑部25的图I中所不的后下部、以及用作显影盒容纳部26的图I中所示的前上部。鼓支撑部25支撑感光鼓3、电晕带电器4和鼓清洁辊15。感光鼓3沿横向延伸,大致呈圆筒形,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到鼓支撑部25,以使感光鼓3的下部露出。电晕带电器4与感光鼓3有间隙地面对感光鼓3,位于感光鼓3的斜后上方。鼓清洁辊15与感光鼓3接触,位于感光鼓3的后方。显影盒容纳部26位于鼓支撑部25的斜前上方。显影盒容纳部26提供在其后侧朝上敞开的敞开空间,以允许显影盒23从显影盒容纳部26拆下和安装到显影盒容纳部26。(2)显影盒如图2所示,显影盒23具有沿横向延伸且大致呈盒状的框体(显影框体)30。框体30包括下框体31和上框体32。(2-1)下框体如图6所示,下框体31包括一对侧壁35、下壁36和前壁37,所述一对侧壁35沿宽度方向(横向)彼此间隔开,下壁36将每一侧壁35的每一下端部连接在一起,前壁37将每一侧壁35的每一前端部与下壁36连接在一起。侧壁35、下壁36和前壁37是一体形成的。每一侧壁35大致呈平板形,具有设置有第一抵接部56的前端部,每一侧壁35还具有后端部,后端部设置有作为固定部的第一固定部33且形成有显影辊轴暴露凹槽28和供给辊轴暴露孔29。第一抵接部56从每一侧壁35的每一上端部朝外横向延伸,大致呈平板形。每一第一固定部33从每一侧壁35的每一上端部朝内横向延伸,大致呈平板形。第一固定部33的横向内端沿横向彼此间隔开。此外,每一第一固定部33具有前部和后部,前部形成有第一内螺纹67且设置有定位突起68,后部形成有密封安装部70。第一内螺纹67位于第一固定部33沿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延伸第一固定部33的整个厚度。定位突起68位于第一内螺纹67的前方,从第一固定部33朝上突出。每一定位突起68具有大致呈弧形且朝上突出的上端。密封安装部70的后端部具有切割为矩形的横向内端部,以提供暴露区域72。显影辊轴暴露凹槽28形成在每一侧壁35的后上端部。显影辊轴暴露凹槽28是从每一侧壁35的后上端部斜朝前下方凹陷的U形。显影辊轴暴露凹槽28的凹槽宽度大于显影辊轴16(稍后说明)的直径。显影辊轴16限定了轴向,也就是"横向"或"左右方向"。供给辊轴暴露孔29在侧视图中大致呈矩形。供给辊轴暴露孔29每边的长度大于供给辊轴18的直径。调色剂供给98形成在右侧壁35的前部,在侧视图中大致呈圆形。如图4所示,下壁36具有前半部和后半部,该前半部包括弯曲壁部40、以及与弯曲壁部40相连续的弯折壁部41,该后半部包括弧形壁部42、以及与弧形壁部42相连续的唇形部43。弯曲壁部40的形状与搅拌器12(稍后说明)的轨迹一致。弯折壁部41朝上弯 折。也就是说,弯折壁部41从弯曲壁部40的前端斜朝向前上方,然后弯折,以斜朝前下方延伸。弧形壁部42的形状与供给辊13 (稍后说明)的外周面或轨迹一致。唇形部43在侧视图中呈T形,从弧形壁部42的后端部朝后突出。唇形部43具有形成有下海绵保持部44的上表面,下海绵保持部44在侧视图中大致呈U形,朝上敞开。在弯曲壁部40的后端与弧形壁部42的前端之间的交界处,下壁36的前半部和后半部连接在一起。此外,在该交界部,设置有朝上突出的划分壁45。划分壁45与弯曲壁部40和弧形壁部42相连续,如图6所示,划分壁45沿横向延伸,朝上框体32突出。划分壁45的自由端面对上框体32的后上壁53 (稍后说明)的下表面,并且与该下表面间隔开。此外,下壁36具有多个(两个)第二固定部46和多个(两个)分隔壁50。每一第二固定部46与划分壁45相邻,并且位于划分壁45的前方,第二固定部46沿横向彼此间隔开。每一第二固定部46从弯曲壁部40竖起,大致呈圆筒形。如图8所示,每一第二固定部46具有上自由端部,该自由端部延伸穿过后上壁53 (稍后说明),并且从后上壁53朝上突出。第二固定部46的上自由端部形成有第二内螺纹69。每一分隔壁50位于每一侧壁35的横向内侧,分隔壁50沿横向彼此间隔开。每一分隔壁50大致呈平板形,从弧形壁部42的上表面和划分壁45的后表面朝上延伸。此外,每一分隔壁50具有后端部和上端部,该后端部为与显影辊6的轨迹一致的弧形,该上端部与第一固定部33的横向内端部连接。分隔壁50具有下部,该下部形成有接收凹槽51,用于接收供给辊轴18。接收凹槽51大致呈U形(在侧视图中),斜朝前下方凹陷。侧密封容纳部47限定在下框体31,并且在分隔壁50与同分隔壁50相关的侧壁35之间。侧密封容纳部47具有上部和下部,第二密封容纳部54限定在该上部,第四密封容纳部55限定在该下部。如图5所示,第二密封容纳部54在侧视图中大致呈U形,斜朝后上方敞开。第四密封容纳部55从第二密封容纳部54的下侧斜朝前下方凹陷为侧视图中的矩形。如图6所示,第四密封容纳部55斜朝后上方敞开,也沿横向朝外敞开以贯穿供给辊轴暴露孔29。如图4所示,前壁37具有下部,该下部从弯折壁部41的前端部斜朝前上方一体延伸。前壁37具有上部,该上部从下部的上端朝上一体延伸。上部具有上端部,该上端部一体地设置有第二抵接部57,第二抵接部57朝前突出,大致呈平板形。
(2-2)上框体如图8所示,上框体32包括前上壁52和后上壁53。前上壁52包括隆起部58,隆起部58在前上壁52的中部朝上隆起。前上壁52还包括抵接部62,抵接部62大致呈平板形,位于隆起部58的每一横向侧和前侧,以包围每一隆起部58。抵接部62用于在上框体32和下框体31组装到一起后,与第一抵接部56和第二抵接部57匹配。后上壁53从前上壁52的后端部朝后一体延伸,大致呈平板形。(2-3)显影框体下框体31和上框体32的组合提供显影盒23的框体30。如图4所示,在框体30的内部空间内,调色剂室38和显影室39分别位于划分壁45的前方和后方。(2-4)调色剂室 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容纳在调色剂室38中,搅拌器12位于调色剂室38沿前后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中部。搅拌器12包括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到侧壁35的旋转轴83,以及连接到旋转轴83的搅拌叶片84。每一搅拌叶片84由柔性膜制成,从旋转轴83沿径向朝外延伸。因此,因为旋转轴83旋转支撑到侧壁35,所以,如图8所示,搅拌器12能在框体30中旋转。(2-5)显影室显影室39具有朝后敞开的敞开部73。更具体地,敞开部73由每一侧壁35的每一后端部、唇形部43的后端部和后上壁53的后端部限定。此外,显影辊6、供给辊13和层厚度限制器75设置在显影室39的内部空间中。显影辊6位于显影室39的后端部,以使显影辊6的后上部从敞开部73露出。如图8所示,显影辊6包括显影辊轴16和橡胶辊17。橡胶辊17覆盖显影辊轴16,以使显影辊轴16每一轴向端部(横向端部)露出。橡胶辊17具有成像区域T,在将显影盒23安装到鼓盒22后,成像区域T面对感光鼓3的静电潜像形成区域(未示出)。成像区域T设置在橡胶辊17的横向中部,成像区域T的横向长度是橡胶辊17横向长度的十分之九。显影辊轴16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到每一侧壁35,用于将显影辊6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显影框体30中。驱动源如电动机(未示出)设置在主框体2中。在显影操作期间,来自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送到显影辊6。此外,在显影操作期间,显影偏压从电源(未示出)施加到显影辊6。在驱动力从电动机传送到显影辊6后,显影辊6沿图4中所示的方向X(顺时针方向)旋转,方向X也是供给辊13的旋转方向。换言之,在显影辊6与供给辊13之间的交界处,显影辊6的旋转方向与供给辊13的旋转方向相反。此外,下海绵71位于显影辊6的紧下方,以使下海绵71与显影辊6的下部接触。下海绵71在侧视图中呈矩形,如图8所示,该矩形的长边沿横向延伸,下海绵71支撑在下海绵保持部44。供给辊13位于弧形壁部42内,并且位于显影辊6斜朝前下方的位置。如图8所示,供给辊13包括供给辊轴18和海绵辊19。海绵辊19覆盖供给辊轴18,以使轴18的每一横向端部(轴向端部)露出。海绵棍19的横向长度(轴向长度)小于橡胶棍17的横向长度。供给辊13的位置使得橡胶辊17与海绵辊19之间能接触。由于供给辊轴18的每一横向端部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到每一侧壁35,供给棍13以能旋转的方式位于显影框体30中。在显影操作期间,来自驱动源(主框体中的电动机,未示出)的驱动力传送到供给辊13。此外,在显影操作期间,调色剂提供偏压从电源(未示出)施加到供给辊13。在来自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送到供给辊13后,供给辊13沿也是显影辊6的旋转方向X的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换言之,如图4中箭头所示,在显影辊6与供给辊13之间的交界处,供给辊13的旋转方向与显影辊6的旋转方向相反。层厚度限制器75用于限制承载在橡胶辊17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层的厚度。层厚度限制器75面对下壁36,以使后上壁53位于层厚度限制器75与下壁36之间。如图8所示,层厚度限制器75 包括作为第一板构件的刮片构件85、以及作为第二板构件的补强构件89。刮片构件85由弹性变形薄金属板制成,大致呈板形,具有沿横向延伸的长边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短边。刮片构件85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该前端部位于后上壁53的上方,该后端部面对显影辊6的外周面。接触部87 (图7)和第一密封88设置在刮片构件85的后端部。接触部87由聚氨酯橡胶制成,设置在刮片构件85的下表面。接触部87沿横向伸展,朝下突出,在侧视图中大致呈弧形。如图4所示,接触部87从上方与显影辊6的橡胶辊17接触。更具体地,刮片构件85的位置如下从刮片构件85的前端部至后端部的方向Y与显影棍6的旋转方向X在橡胶辊17与接触部87之间的接触区域处重合。如图7所示,每一第一密封88位于刮片构件85的下表面的每一横向端部,以使接触部87位于所述一对第一密封88之间。每一第一密封88包括第一基部构件96和第一绒毛构件97。第一基部构件96由弹性发泡材料如聚氨酯海绵制成,在仰视图中大致呈矩形。第一绒毛构件97由特氟龙(商标)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制成的织物形成,在仰视图中大致呈矩形。第一绒毛构件97的前后长度和横向长度小于第一基部构件96的前后长度和横向长度。第一基部构件96粘接到刮片构件85的下表面,第一绒毛构件97粘接到第一基部构件96的下表面,以使每一第一基部构件96的前端部和横向外端部露出。具体而言,如图9(a)所示,第一绒毛构件97沿前后方向小于第一基部构件96,以使第一基部构件96的前端部(第一端部)113位于第一绒毛构件97的前端部(第二端部)114的前方。也就是说,第一端部113和第二端部114的组合形成台阶部。如图5所示,每一第一密封88的每一第一绒毛构件97从上方与橡胶辊17的每一横向端部接触。也就是说,第一基部构件96的第一端部113位于第一绒毛构件97的第二端部114沿显影辊6的旋转方向X的上游。如图8所示,补强构件89大致呈平板形,沿横向延伸,补强构件89的前后长度小于刮片构件85的前后长度。补强构件89具有后端部和前端部,该后端部设置有从该后端部朝后伸出的一对伸出部90,该前端部一体地设置有斜朝上突出的延伸部91。伸出部90大致呈矩形,沿横向彼此间隔开。延伸部91大致呈矩形板形,沿横向延伸。如图4所示,延伸部91的倾斜度与隆起部58后部的倾斜度大致相同。也就是说,延伸部91沿离开后上壁53的方向突出。此外,延伸部91与补强部89之间限定的角0是钝角如135度的角。如图8所示,补强构件89的每一横向端部形成有定位孔92,以及沿前后方向与定位孔92成直线排列的第一固定孔93。定位孔92位于与定位突起68相对应的位置,第一固定孔93位于与第一内螺纹67相对应的位置。此外,补强构件89形成有第二固定孔94,第二固定孔94位于与第二内螺纹69相对应的位置。刮片构件85前端部的上表面与补强构件89后端部的下表面粘接在一起,以使刮片构件85与补强构件89以如下方式彼此固定刮片构件85的后端部从补强构件89露出。顺便提及,如图7所示,刮片构件85的前端部形成有通孔95,通孔95与第一固定孔93对齐。层厚度限制器75在固定到第一固定部33和第二固定部46之后,再固定到下框体31。在该固定状态下,层厚度限制器75面对后上壁53,以使刮片构件85的前端部夹持在补强构件89与后上壁53之间。两个第二密封63、第三密封64、两个第四密封65 (图5)和两个轴支承构件61 (图8)设置在显影室39中。每一第二密封63设置为与每一第二密封容纳部54相对应,并且用于防止调色剂从显影室39的每一横向端部泄漏。
如图10(a)所示,第二密封63包括第二基部构件76和第二绒毛构件77。第二基部构件76由弹性变形发泡构件形成,在侧视图中大致呈矩形,沿竖直方向伸展。此外,如图8所示,第二基部构件76的上端部具有横向内端部,该内端部设置有朝上突出的矩形部78。第二绒毛构件77由羊绒纤维制成的织物形成。如图10(a)所示,第二绒毛构件77大致呈矩形,沿竖直方向伸展。第二基部构件76的竖直长度近似等于第二绒毛构件77的竖直长度,第二基部构件76和第二绒毛构件77沿竖直方向相互位移,以使第二绒毛构件77的上端部从第二基部构件76的上端部朝上突出。第二密封63容纳在第二密封容纳部54中,变形为在侧视图中的弧形,与显影辊6的轮廓一致。第三密封64由弹性变形发泡构件如聚氨酯海绵构件形成,在俯视图中呈U形,如图8所示朝后敞开。第三密封64包括作为第二部的上部99、以及侧部100。上部99沿横向延伸,在俯视图中呈狭长的矩形。每一侧部100从上部99的每一横向端部朝后延伸,大致呈扁平矩形。每一侧部100具有设置有作为第一部的突出部101的后端部。此外,在俯视图中大致呈矩形的切口部102形成在侧部100的前端与上部99的横向外端之间的每一角部。切口部102用于在第三密封64粘接到显影框体30后,使第一内螺纹67和定位突起68从上方露出。在第三密封64中,上部99位于后上壁53的上表面与刮片构件85前部的下表面之间,此外,每一侧部100的前部位于第一固定部33 (密封安装部70)的上表面与刮片构件85的每一横向端部的下表面之间。每一第四密封65用于防止调色剂从显影室39的每一横向端部泄漏,每一第四密封65是为海绵辊19的每一横向端部设置的。如图5所示,每一第四密封65在侧视图中大致呈矩形,具有形成有沿横向延伸的穿透孔66的中心部,以允许供给辊轴18通过。此外,第四密封65具有在侧视图中大致呈弧形的上表面,该弧形斜朝前下方凹陷。第四密封65容纳在第四密封容纳部55。为每一侧壁35设置每一轴支承构件61。如图8所示,轴支承构件61在侧视图中大致呈矩形平板形,由导电树脂制成。每一轴支承构件61包括第一轴支撑部105和第二轴支撑部106。第一轴支撑部105位于轴支承构件61的后上部,大致呈圆筒形,延伸通过轴支承构件61的厚度,用于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显影辊轴16。第一轴支撑部105的内径近似等于或略大于显影辊轴16的直径。第二轴支撑部106位于第一轴支撑部105的前方,并且比第一轴支撑部105低,大致呈圆筒形,延伸通过轴支承构件61的厚度,用于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撑供给辊轴18。第二轴支撑部106的内径近似等于或略大于供给辊轴18的直径。每一轴支承构件61从横向外侧与相应的侧壁35配合。(2-6)安装显影盒为了安装显影盒23,将上框体32安装到下框体31,以提供显影框体30。为了此安装,将上框体32从上方放置在下框体31上,以使上框体32的抵接部62与下框体31的第一抵接部56和第二抵接部57对齐。然后,通过熔接抵接部62和第一抵接部56及第二抵接部57,将上框体32和下框体31连接到一起。这样就能提供显影框体30。在这种情况下,下框体31的每一第二固定部46从后上壁53突出,以使每一第二内螺纹69如图8所示露出。然后,将供给辊13安装到下框体31。为了此安装,使供给辊轴18的横向端部位于 供给辊轴暴露孔29的横向内侧,然后使供给辊轴18沿横向朝外运动,以能插到供给辊轴暴露孔29中。然后,将供给辊轴18的另一横向端部插入另一供给辊轴暴露孔29。其结果,供给辊轴18为接收凹槽51所接收,因此,如图4所示,海绵辊19的外周面和弧形壁部42的内周面以两者之间有微小间隙的方式面对。这样就完成了将供给辊13安装到下框体31。接下来,将第四密封65和第二密封63安装到下框体31。为此,将每一第四密封65位于每一供给棍轴暴露孔29的横向外侧,同时使第四密封65的每一穿透孔66与供给棍轴18的每一横向端部对齐。然后,使每一第四密封65在供给辊轴暴露孔29内沿横向朝内运动,直至每一第四密封65与分隔壁50的横向外表面接触。在这种情况下,供给辊轴18的每一横向端部完全插过穿透孔66。因此,第四密封65容纳在第四密封容纳部55中,就完成了将第四密封65安装到下框体31。在这种情况下,第四密封65的上表面和第二密封容纳部54的前下表面形成在侧视图中大致呈弧形的连续表面,该连续表面斜朝后上方敞开。接下来,将第二密封63安装到下框体31。为此,使第二密封63的方向如下该方向使得第二基部构件76位于第二绒毛构件77的前方,然后,使第二密封63弯折为斜朝后上方敞开的弧形。然后,使第二密封63从斜上方且从后插入第二密封容纳部54。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所示,第二基部构件76同第二密封容纳部54与第四密封65的组合彼此接触。此外,第二基部构件76的矩形部78位于第一固定部33的暴露区域72,矩形部78的上端面从暴露区域72露出。这样就将第二密封63安装到第二密封容纳部54,从而完成了将第二密封63安装到下框体31。接下来,将显影辊6安装到下框体31。为此,将显影辊轴16的每一横向端部从上方插入每一显影辊轴暴露凹槽28,以使橡胶辊17的前下端与海绵辊19的后上端如图4所示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所示,第二密封63位于下框体31与橡胶辊17的外周面的每一横向外端部之间。更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二基部构件76与第二密封容纳部54接触,第二绒毛构件77与橡胶辊17的外周面的横向外端部接触。此外,在第二基部构件76相对于显影辊6的旋转方向X的下游端部,由于第二基部构件76的弧形变形,第二基部构件76的后表面变得比其前表面短。第二基部构件76相对于显影辊6的旋转方向X的下游端部位于第二绒毛构件77相对旋转方向X的下游端部的上游。这样就完成了将显影辊6安装到下框体31。接下来,将两轴支承构件61安装到下框体31。更具体地,如图8所示,将每一轴支承构件61安装到每一侧壁35。为此,将每一轴支承构件61安装到每一侧壁35,以使供给棍轴18的每一横向端部插过第二轴支撑部106,使显影棍轴16的每一横向端部插过第一轴支撑部105。这样就完成了将每一轴支承构件61安装到下框体31,从而使显影辊轴16的每一横向端部和供给棍轴18的每一横向端部以能旋转的方式分别支撑到每一第一轴支撑部105和每一第二轴支撑部106。接下来,将层厚度限制器75安装到下框体31。为此,首先将层厚度限制器75位于上框体32。更具体地,将第三密封64位于后上壁53的上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密封64的上部99位于后上壁53的后端部,第三密封64的每一侧部100从后上壁53的每一横向端部朝后且沿横向朝外突出,并且位于下框体31的每一第一固定部33的后部。将上部99和侧部100除突出部101之外的部分用胶带103粘固到后上壁53和密封安装部70的上表面。因此,突出部101从密封安装部70的后端部朝后突出,并且与第二密封63沿显影辊6的旋转方向X的下游端部接触。此外,突出部101与暴露区域72相对应的部分与第二密封63的矩形部78接触(图5)。 接下来,在紧握补强构件89的延伸部91的同时,将层厚度限制器75从上方置于后上壁53上。更具体地,在此安装状态下,第一固定部33的每一定位突起68延伸穿过补强构件89的每一定位孔92,每一第一内螺纹67与第一固定孔93对齐。在此状态下,每一第一固定部33位于补强构件89的每一伸出部90的横向外侧。此外,如图3所示,每一第一密封88夹持在刮片构件85与橡胶辊17的每一横向端部之间。此外,如图5所示,使第一密封88的第一基部构件96的第一端部113位于第三密封64的突出部101上,并且夹持在刮片构件85与突出部101之间。此外,使第二绒毛构件77沿旋转方向X的下游端部夹持在第一密封88的第一绒毛构件97的前端部与橡胶辊17之间。此外,使每一突出部101位于每一第一密封88与橡胶辊17的每一横向端部之间。更具体地,使突出部101夹持在第一绒毛构件97的第一端部113与第二基部构件76的矩形部78之间。这样就完成了将层厚度限制器75定位在上框体32。在这种情况下,每一第二固定部46的每一第二内螺纹69从相应的第二固定孔94露出。接下来,将层厚度限制器75固定到下框体31。为此,使两外螺钉108通过第一固定孔93与第一内螺纹67螺纹配合,使两外螺钉108通过第二固定孔94与第二内螺纹69螺纹配合。这样就将补强构件89固定到第一固定部33和第二固定部46,完成了将刮片构件85固定到下框体31。因而,完成了将层厚度限制器75安装到下框体31。接下来,将调色剂经由调色剂供给98装填到调色剂室38,然后用盖(未示出)塞住调色剂供给口 98,以将调色剂密封地容纳在调色剂室38。这样就完成了显影盒23的安装。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所不,每一第一密封88位于补强构件89的每一横向端部的横向内侧。顺便提及,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参照图3中的左端部说明第一密封88、伸出部90和显影辊6之间的位置关系。然而,图3中的右端部具有与左端部相同的构造。伸出部90左端部(横向外端部)的位置与第一密封88右端部(横向内端部)的位置以及与接触部87左端部的位置沿横向对齐。也就是说,每一伸出部90位于第一密封88的横向内侧。此外,每一伸出部90位于橡胶辊17的成像区域T沿横向的外侧。3.操作和效果(I)根据显影盒23,如图5所示,在第二密封63中,第二基部构件76沿显影辊6的旋转方向X的下游端部位于第二绒毛构件77沿显影棍6的旋转方向X的下游端部的上游。换言之,第二绒毛构件77沿旋转方向X的下游端部朝向第二基部构件76沿旋转方向X的下游端部的下游突出。因此,第二绒毛构件77沿旋转方向X的下游端部能与第一密封88适配。因此,即使第二密封63沿旋转方向X的下游端部即第二绒毛构件77沿旋转方向X的下游端部位于夹持在第一密封88 (第一绒毛构件97)与橡胶辊17之间的位置,也能提供第二密封63与第一密封88之间的稳定紧密接触。因此,能防止在第一密封88与第二密封63之间形成空间或空隙,能防止调色剂从该空间或间隙泄漏。其结果,在使显影盒23变紧凑的同时,能防止调色剂从显影框体30泄漏。(2)显影盒23具有第三密封64。更具体地,第三密封64具有上部99和侧部100,上部99位于刮片构件85的前端部与后上壁53之间,侧部100的前端部位于刮片构件85的前端部与第一固定部33 (密封安装部70)之间。因此,能防止调色剂从刮片构件85的前 端部与后上壁53之间的交界处泄漏。此外,第一密封88具有第一基部构件96和第一绒毛构件97,第一基部构件96具有位于第一绒毛构件97的第二端部114沿显影棍6的旋转方向X的上游的第一端部113。此外,第一端部113位于夹持在刮片构件85与侧部100的突出部101之间的位置。因此,突出部101能与第一端部113适配。因而,即使第一端部113位于夹持在刮片构件85与突出部101之间的位置,第一端部113也能与突出部101稳定接触。因此,能防止在第一密封88与第三密封64之间的交界处形成空间或间隙,能避免调色剂从该空间或间隙泄漏。(3)此外,第三密封64具有上部99和侧部100,每一侧部100具有突出部101。上部99和除突出部101之外的侧部100粘接到后上壁53和第一固定部33。此外,突出部101位于第一端部113与橡胶辊17之间。更具体地,突出部101夹持在第一端部113与矩形部78之间。突出部101不粘固到上框体32。因此,突出部101比粘固到上框体32的上部99和侧部100更易弹性变形。因此,突出部101能与第一端部113和矩形部78紧密接触。结果,能防止调色剂从刮片构件85的前端部与后上壁53之间的交界处泄漏,能防止调色剂从第一密封88与第二密封63之间的交界处泄漏。(4)此外,第一固定部33设置在下框体31,切口部102形成在侧部100。因此,由于补强构件89固定到下框体31,能获得接触部87与设置在下框体31的显影辊6之间的弧形相对位置。此外,由于第一内螺纹67和定位突起68从切口部102露出,因此能容易地将补强构件89固定到第一固定部33。4.变型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第一密封88的第一端部113和第二端部114限定出如图9(a)所示的台阶部。另一方面,根据图9(b)中所示的第一变型实施方式,第一基部构件96A和第一绒毛构件97A分别具有第一端部113A和第二端部114A,第一端部113A和第二端部114A倾斜,以提供斜朝后下方延伸的连续斜面109。这一结构提供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操作和效果。图10(b)示出了第二密封63的第一变型例。根据该变形例,第二密封63A具有第二基部构件76A,第二基部构件76A的前上端部斜朝后上方倾斜。第二基部构件76A的最上端部具有一定厚度。该最上端部与第二基部构件76A沿显影棍6的旋转方向X的下游端部相对应。也就是说,第二基部构件76A下游端部的厚度(沿显影辊6的径向)小于第二基部构件76A上游端部的厚度。图10(c)示出第二密封63的第二变型例。根据第二变形例,第二密封63B具有第二基部构件76B,第二基部构件76B的前上端部斜朝后上方倾斜,以形成斜面110。该斜面延伸到第二基部构件76B的最上端,以提供有角的尖端。根据图10(b)和图10(c)所示的变型例,第二基部构件76A和第二基部构件76B沿旋转方向X的下游端部的厚度小于它们的上游端部的厚度。因此,薄壁部可进一步与第一密封88适配。因此,可进一步防止在第二密封63与第一密封88之间的交界处形成空间或间隙,可进一步防止调色剂从该交界处泄漏。顺便提及,从图9(a)至图10(c)能得到上述实施例与变型例的任意可想出的组合。
尽管已参照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说明了本发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可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做各种改变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框体,用于在其中容纳显影剂; 显影剂承载构件,具有外周面,限定轴线,并且用于将显影剂承载在所述外周面,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能绕所述轴线旋转,并且设置在所述框体,所述轴线限定轴向,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具有轴向端部; 层厚度限制器,设置在所述框体,用于限制承载在所述外周面上的显影剂的层的厚度,所述层厚度限制器包括 第一板构件,其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所述一端部设置有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接触的接触部,所述另一端部支撑到所述框体;以及 第二板构件,其位于与所述框体面对的位置,以将所述第一板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夹持在所述第二板构件与所述框体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板构件固定到所述框体,从所述另一端部至所述一端部的方向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之间的接触部分处的旋转方向一致; 一对第一密封,所述一对第一密封中的每一个位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轴向端部与所述第一板构件之间;以及 第二密封,位于所述框体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轴向端部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包括 第二基部构件,其能弹性变形,并且位于面对所述框体的位置;以及第二绒毛构件,其粘接到所述第二基部构件,并且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轴向端部接触,所述第二密封具有沿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旋转方向的下游端部,所述下游端部夹持在所述第一密封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之间, 所述第二基部构件沿所述旋转方向的下游端部位于所述第二绒毛构件沿所述旋转方向的下游端部的上游。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框体与所述第一板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第三密封, 所述第一密封包括 第一基部构件,其能弹性变形,并且设置在所述层厚度限制器,所述第一基部构件具有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基部构件沿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端部;以及 第一绒毛构件,其粘接到所述第一基部构件,并且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轴向端部接触,所述第一绒毛构件具有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第一绒毛构件沿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端部, 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二端部沿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所述第一端部位于被夹持在所述层厚度限制器与所述第三密封之间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包括 第一部,其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与所述第二密封之间;以及 第二部,其位于被夹持在所述第一板构件与所述框体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部由胶带仅粘固到所述框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具有所述第二板构件所固定到的一对固定部,所述一对固定部沿所述轴向彼此间隔开, 所述第三密封具有切口部,所述一对固定部在所述切口部暴露在外。
5.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框体,用于在其中容纳显影剂; 显影剂承载构件,具有外周面,限定轴线,并且用于将显影剂承载在所述外周面,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能绕所述轴线旋转,并且设置在所述框体,所述轴线限定轴向,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具有轴向端部; 层厚度限制器,设置在所述框体,用于限制承载在所述外周面上的显影剂的层的厚度,所述层厚度限制器包括 第一板构件,其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所述一端部设置有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接触的接触部,所述另一端部支撑到所述框体;以及 第二板构件,其位于与所述框体面对的位置,以将所述第一板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夹持在所述第二板构件与所述框体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板构件固定到所述框体,从所述另一端部至所述一端部的方向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之间的接触部分处的旋转方向一致; 一对第一密封,所述一对第一密封中的每一个位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轴向端部与所述层厚度限制器之间;以及 第二密封,位于所述框体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轴向端部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包括 第二基部构件,其能弹性变形,并且位于面对所述框体的位置;以及 第二绒毛构件,其粘接到所述第二基部构件,并且与所述显 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轴向端部接触,所述第二密封具有沿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旋转方向的上游端部和下游端部,所述下游端部夹持在所述第一密封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之间, 所述第二基部构件沿所述旋转方向的下游端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基部构件沿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端部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框体与所述第一板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第三密封, 所述第一密封包括 第一基部构件,其能弹性变形,并且设置在所述层厚度限制器,所述第一基部构件具有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基部构件沿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端部;以及 第一绒毛构件,其粘接到所述第一基部构件,并且与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轴向端部接触,所述第一绒毛构件具有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第一绒毛构件沿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端部, 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二端部沿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所述第一端部位于被夹持在所述层厚度限制器与所述第三密封之间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包括 第一部,其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与所述第二密封之间;以及第二部,其位于被夹持在所述第一板构件与所述框体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部由胶带仅粘固到所述框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具有所述第二板构件所固定到的一对固定部,所述一对固定部沿所述轴向彼此间隔开, 所述第三密封具有切口部,所述一对固定部在所述切口部暴露在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能防止显影剂从显影盒的显影框体泄漏。显影盒包括包括橡胶辊的显影剂承载构件,包括第一绒毛构件的第一密封,以及包括第二基部构件和固定到第二基部构件的第二绒毛构件的第二密封。第二基部构件和第二绒毛构件具有沿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旋转方向的下游端部。第二基部构件的下游端部位于第二绒毛构件的下游端部的上游。第二绒毛构件的下游端部夹持在第一绒毛构件与橡胶辊之间。
文档编号G03G15/08GK102968026SQ20121032453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1日
发明者伊藤义典, 栗木宽文, 山﨑龙也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