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平面显示器用增亮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2835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液晶平面显示器用增亮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亮膜,具体为一种液晶平面显示器用增亮膜。
背景技术
目前,增亮膜被广泛用于发光模组以用来汇聚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尤其是在显示器等显示设备中常用增亮膜,以增加显示亮度和节约显示器电池设备的能量。增亮膜的原理是通过反射将射向观察者视角之外的光线调整至观察者视角之内,这样就提高了光源所发出光能的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平面显示器用增亮膜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液晶平面显示器用增亮膜,包括一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棱镜柱,每个棱镜柱具有二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棱镜柱每五个为一个周期,从左端开始,第一个棱镜柱的高度为27um,第二个棱镜柱的高度为23. 5um,后面三个棱镜柱的高度均为25um ;所述第一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顶角为弧角,第二至第五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顶角为尖角。所述的一种液晶平面显示器用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顶角为一曲率半径为5um的弧角。所述的一种液晶平面显示器用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至第五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顶角为90度尖角。本实用新型第一棱镜柱两个侧面构成的曲率弧顶角不同,可以提升光增益和辉度,解决了 V结构与扩散片的吸附,增大了可视角和抗划伤性;本实用新型也可降低因光学干涉而出现牛顿环或莫尔纹现象等光学瑕疵的机率,可达到遮掩或隐藏瑕疵的效果,进而提升光学表现与使用方便性;多个高低不等的棱镜柱,可以提高增亮膜光场分布的均匀性。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棱镜柱;2_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液晶平面显示器用增亮膜,包括一基板2和设置在基板上的棱镜柱1,每个棱镜柱I具有二斜面,棱镜柱每五个为一个周期,从左端开始,第一个棱镜柱的高度为27um,第二个棱镜柱的高度为23. 5um,后面三个棱镜柱的高度均为25um ;所述第一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顶角为一曲率半径为5um的弧角,第二至第五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顶角为90度尖角。本实用新型第一棱镜柱两个侧面构成的曲率弧顶角不同,可以提升光增益和辉度,解决了 V结构与扩散片的吸附,增大了可视角和抗划伤性;本实用新型也可降低因光学干涉而出现牛顿环或莫尔纹现象等光学瑕疵的机率,可达到遮掩或隐藏瑕疵的效果,进而 提升光学表现与使用方便性;多个高低不等的棱镜柱,可以提高增亮膜光场分布的均匀性。
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平面显示器用增亮膜,包括一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棱镜柱,每个棱镜柱具有二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棱镜柱每五个为一个周期,从左端开始,第一个棱镜柱的高度为27um,第二个棱镜柱的高度为23. 5um,后面三个棱镜柱的高度均为25um ;所述第一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顶角为弧角,第二至第五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顶角为尖角。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液晶平面显示器用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顶角为一曲率半径为5um的弧角。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液晶平面显示器用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至第五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顶角为90度尖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亮膜,具体为一种液晶平面显示器用增亮膜。棱镜柱每五个为一个周期,从左端开始,第一个棱镜柱的高度为27um,第二个棱镜柱的高度为23.5um,后面三个棱镜柱的高度均为25um;所述第一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顶角为弧角,第二至第五个棱镜柱的二斜面构成的顶角为尖角。本实用新型第一棱镜柱两个侧面构成的曲率弧顶角不同,可以提升光增益和辉度,解决了V结构与扩散片的吸附,增大了可视角和抗划伤性;本实用新型也可降低因光学干涉而出现牛顿环或莫尔纹现象等光学瑕疵的机率,可达到遮掩或隐藏瑕疵的效果,进而提升光学表现与使用方便性;多个高低不等的棱镜柱,可以提高增亮膜光场分布的均匀性。
文档编号G02B5/04GK202649498SQ201220158729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6日
发明者李建昌 申请人:浙江泓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