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0474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盖底部件,其包括水平表面和侧表面;第一引导面板,其与盖底部件耦接,使用第一垂直部分围绕背光单元的周围部分,并且包括朝向第一垂直部分的内侧垂直地突出的第一水平部分;以及第二引导面板,其包括刚好放置在第一垂直部分的外侧表面上的第二垂直部分以及朝向第二垂直部分的内侧垂直地突出到固定有液晶面板的顶表面的第二水平部分,其中,肋部在第一水平部分的顶表面处突出,肋部插入到其中的肋槽形成在第二水平部分的底表面处。
【专利说明】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重量轻、薄外形且窄边框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液晶显示装置(IXD)的优点在于显示运动图像并且具有高对比度,并且广泛地应用于TV、监视器等等。IXD装置使用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和偏振性质来显示图像。
[0003]LCD包括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具有两个基板和位于其间的液晶层,并且利用电场改变液晶的配向方向以使得光透射率不同。
[0004]IXD要求光源来根据液晶面板的光透射率的差来显示图像。具有光源的背光单元位于液晶面板下面。
[0005]CCFL (冷阴极荧光灯)、EEFL (外部电致发光荧光灯)、LED (发光二极管)等等用作背光单兀的光源。
[0006]在光源当中,LED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是因为其具有诸如尺寸小、功耗低且可靠性高的优点。
[0007]背光单元被根据光源的位置分类为直下型和边缘型。边缘型具有至少一个光源位于导光板的至少一侧的结构,并且直下型具有多个光源位于液晶面板的正下面的结构。
[0008]直下型背光单元具有薄外形的限制并且因此用于认为亮度比厚度更重要的IXD。边缘型背光单元能够实现更轻的重量和更薄的外形并且因此用于认为厚度更重要的台式机等等的IXD。
[0009]图1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包括边缘型背光单元的LCD的截面图。
[0010]参考图1,IXD包括液晶面板10、背光单元20、引导面板30、盖底部件50和顶盖40。
[0011]液晶面板10是显示图像的关键部件并且包括彼此附接的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4并且以及插入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0012]背光单元20位于液晶面板10下面。
[0013]背光单元20包括沿着引导面板30的至少一侧的边缘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包括多个LED29a和PCB (印刷电路板)29b的LED组件29、布置在盖底部件50的白色或银色反射片25、位于反射片25上的导光板23和位于导光板23上的光学片21。
[0014]液晶面板10和背光单元20由框架形引导面板30围绕,并且在这样的状态下,与在其顶侧围绕顶表面的边缘的顶盖40和在其底侧覆盖背光单元20的底表面的盖底部件50耦接,并且这样的组件借助于引导面板30成为一体。
[0015]附图标记19a和19b表不分别附接到液晶面板10的顶表面和底表面的偏光板。
[0016]LCD的使用领域扩展到桌面计算机、监视器、壁挂电视以及便携式计算机,并且进行了研究以提供大显示面积和减少重量和体积,并且正在积极地进行这样的研究。
[0017]此外,要求IXD不仅重量轻而且外形较薄,并且还具有较大的显示面板和小的非显示面积(即,窄边框)。[0018]因此,壳顶部40形成为覆盖液晶面板10的一边的刀型,并且液晶面板10使用诸如双面胶带的粘附片附接并且固定到引导面板30,并且因此实现了轻重量和薄外形以及窄边框。
[0019]液晶面板(更具体地,附接到液晶面板10的两个表面的偏光板19a和19b)由于其材料性质而收缩和扩展。然而,当发生该现象时,由于液晶面板10使用粘附片附接并固定到引导面板30,因此能够缓解由于这样的收缩和扩展导致的变形,因此引起了液晶面板10的翘曲,并且因此发生了液晶面板10的光泄漏。
[0020]因此,IXD的显示质量被劣化。
[0021]本发明要求2012年12月24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0.10-2012-0152246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并入这里,如在此完全阐述一样。

【发明内容】

[0022]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LCD,其基本上避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导致的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0023]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IXD,其能够实现轻重量、薄外形、窄边框,并且防止由于液晶面板(即,偏光板)的收缩和扩展导致的变形。
[0024]在随后的描述中将会部分地阐述本发明的额外的优点、目的和特征,并且部分优点、目的和特征对于已经研究过下面所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部分优点、目的和特征将通过本发明的实践来知晓。通过在给出的描述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别地指出的结构可以实现并且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的优点。
[0025]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这里具体实施和广泛描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位于液晶面板下面的背光单元;盖底部件,其包括其上放置有液晶面板和背光单元的水平表面和与水平表面垂直的侧表面;第一引导面板,其与盖底部件耦接,使用第一垂直部分围绕背光单元的周围部分,并且包括朝向第一垂直部分的内侧垂直地突出的第一水平部分;以及第二引导面板,其包括刚好放置在第一垂直部分的外侧表面上并且与其组装和耦接在一起的第二垂直部分以及朝向第二垂直部分的内侧垂直地突出到附接并固定有液晶面板的顶表面的第二水平部分,其中,肋部在第一水平部分的顶表面处垂直于第一水平部分而突出,并且肋部被插入其中的肋槽形成在第二水平部分的底表面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本申请且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0027]在附图中:
[0028]图1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包括边缘型背光单元的LCD的截面图;
[0029]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LCD的分解透视图;
[0030]图3A和图3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双结构的引导面板的示意性透视图;
[0031]图3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和第二引导面板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
[0032]图4A是示出图2的模块化的IXD的一部分的截面图;以及
[0033]图4B是放大图4A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现在将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0035]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IXD的分解透视图。
[0036]参考图2,IXD包括液晶面板110、背光单元120和组合液晶面板110和背光单元120的机械组件,并且机械组件包括壳顶部件140、双结构的引导面板200和盖底部件150。
[0037]假设液晶面板110的显示表面朝向前,背光单元120位于液晶面板110的背侧。在液晶面板110和背光单元120由双结构的引导面板200围绕的状态下,液晶面板110和背光单元120与围绕液晶面板110的前边缘的壳顶部件140和附接到背光单元20的底表面的盖底部件150耦接,并且这样的组件被成为一体。
[0038]下面详细描述上述组件。
[0039]液晶面板是显示图像的关键组件,并且包括彼此面对并且彼此附接的第一基板112和第二基板114和位于第一基板112与第二基板114之间的液晶层。
[0040]即使在附图中未示出,在被称为下基板或阵列基板的第一基板112的内表面上,选通线和数据线彼此交叉以限定像素,在选通线与数据线的交叉部分处形成有薄膜晶体管(TFT)并且TFT连接到像素中的像素电极。
[0041]在被称为上基板或滤色器基板的第二基板112的内表面上,在各像素中形成有红色、绿色和蓝色滤色器,并且围绕每个滤色器形成有黑色矩阵以遮挡选通线、数据线和薄膜晶体管。此外,公共电极形成为覆盖滤色器和黑色矩阵。
[0042]选择性地透射特定光的偏光板分别附接到第一基板112和第二基板114的外表面。
[0043]印刷电路板117通过柔性电路板或载带封装(TCP)连接到液晶面板110的周围部分,并且在模块处理中,印刷电路板117被弯曲并且适当地刚好放置在引导面板200的侧表面上或者盖底部件150的底表面上。
[0044]关于液晶面板110,当连接到由来自选通驱动电路的接通/关断信号选择的选通线的薄膜晶体管被接通时,来自数据驱动电路的信号电压通过数据线传输到像素电极,并且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场改变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并且因此导致了光透射率的差。
[0045]背光单元120将光提供给液晶面板110的底表面,并且因此相对于外部呈现出光透射率的差。
[0046]背光单元120包括白色或银色反射片125、布置在反射片125的一侧沿着边的长度方向的作为光源的LED组件129、布置在反射片125上的导光板123和布置在导光板123上的光学片121。
[0047]LED组件129位于导光板123的一侧以面对导光板123的光进入表面,并且包括多个LED129a和PCB129b,在PCB129b上布置有彼此隔开预定间隔的LED129a。
[0048]LED 129a均包括产生红、绿和蓝光或者发射白光的LED芯片,并且将光发射到导光板123的光进入表面。或者,LED129a包括红光LED、绿光LED和蓝光LED,并且这样的红光LED、绿光LED和蓝光LED被同时接通以混合颜色并且发射白光。
[0049]入射在导光板123上的光在导光板123中行进,并且在导光板123的大面积上产生若干全反射并且均匀地扩散,并且因此,表面光被提供给液晶面板110。
[0050]导光板123在透明性、防风雨和彩色性质方面表现优异,并且因此,在透射光时其减少了光的扩散。
[0051]导光板123可以在底表面处包括特定形状的图案以提供均匀的表面光。图案可以形成为各种图案,如椭圆图案、多边形图案、全息图案等等以引导入射在导光板123上的光,并且使用印刷方法或注入成型方法来在导光板123的底表面处形成图案。
[0052]反射片125位于导光板123的底表面上,并且将通过导光板123的底表面的光朝向液晶面板110反射,并且因此提闻了光的売度。
[0053]导光板123上的光学片121包括扩散片和至少一个聚光片,并且对通过导光板123的光进行扩散和会聚以将更均匀的表面光提供给液晶面板110。
[0054]光学片121可以包括反射偏振片,其回收线性偏振光并且改进光的效率。
[0055]液晶面板110和背光单元120被使用壳顶部件130、双结构的引导面板200和盖底部件150模块化。盖底部件150提供了其上布置有液晶面板110和背光单元120的水平表面151,并且用作支撑LCD的整体并且使得光损失最小的下框架,并且水平表面151的边缘垂直地弯曲并且变为侧表面153。
[0056]第一耦接凸块155形成在盖底部件150的侧表面153的外表面处。
[0057]布置在盖底部件150上并且围绕背光单元120的矩形框架形状的第一引导面板210与盖底部件150耦接。
[0058]第一引导面板210包括围绕背光单元120的侧表面的第一垂直部211和第一水平部213,其从第一垂直部211向内方向突出并且部分地覆盖背光单元120的顶表面的周围部分。
[0059]第一耦接孔217形成在第一垂直部分211处,并且第一耦接凸块155插入到第一耦接孔217中。第二耦接凸块215在第一垂直部211的外表面处形成在第一耦接孔217上。
[0060]第一耦接槽216形成在第一水平部分213的底表面处并且弯曲为距离第一水平部分213的底表面预定距离,并且盖底部件150的侧表面153插入到第一耦接槽216中。肋部219形成在第一水平部213的顶表面的端部处。
[0061]矩形框架形状的第二引导面板220位于第一引导面板210上,具有小于第一引导面板210的厚度的厚度,与第一引导面板210耦接并且组装在一起,并且固定液晶面板110。第二引导面板220包括附于第一引导面板210的第一垂直部分211的第二垂直部分221和第二水平部分223,其从第二垂直部221向内方向突出并且附着到第一引导面板210的第一水平部分213。
[0062]第二耦接孔225形成在第二垂直部分221处,并且第二耦接凸块215插入在第二耦接孔225中。肋槽227形成在第二水平部223的底表面处,并且肋部219插入在肋槽227中。
[0063]液晶面板110通过粘附片118附接并且固定到第二水平部分223的顶表面。
[0064]通过上述构造,液晶面板110和背光单元120形成为一体并且被模块化。[0065]液晶面板110由于附着到液晶面板110的两个外表面的偏光板119a和119b的材料性质而收缩和扩展。然而,能够通过第二引导面板220来缓解这样的收缩和扩展。
[0066]壳顶部件140位于使用盖底部件150和双结构的引导面板200模块化的液晶面板110的前面,并且用于保护并且遮挡形成在液晶面板110的周围部分处的驱动电路。
[0067]壳顶部件140对应于盖底部件150的周围部分,并且形成为具有刀类型,从而其覆盖液晶面板110的一个周围部分的顶表面和盖底部件150的侧表面153的外表面。
[0068]换言之,壳顶部件140包括覆盖液晶面板110的周围部分的顶表面的第一周围部分141和与第一周围部分141垂直并且覆盖盖底部件150的侧表面153的外表面的第二周围部分143,并且壳顶部件140被与盖底部件150耦接并且组装在一起。
[0069]如上所述,壳顶部件140形成为对应于液晶面板110的所述一个周围部分,并且因此,能够实现轻重量、薄外形、窄边框和简化的工艺。
[0070]下面更详细地描述模块化处理。第一引导面板210在第一引导面板210围绕背光单元120的周围部分的状态下与第二引导面板220耦接。第一引导面板210的第一垂直部分211的外侧表面被刚好布置在第二引导面板220的第二垂直部分221的内侧表面上,并且第一垂直部分211的外侧表面的第二耦接凸块215插入在第二引导面板220的第二垂直部分221的第二耦接孔225中,并且因此,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被组装并且奉禹接在一起。
[0071]稱接的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被布置在盖底部件150上。第一引导面板210的第一垂直部分211的内侧表面接触盖底部件150的侧表面153的外侧表面,并且盖底部件150的侧表面153的外侧表面的第一耦接凸块155插入到第一引导面板210的第一垂直部分211的第一耦接孔217,并且因此,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被与盖底部件150组装并且耦接在一起。
[0072]液晶面板110使用诸如双面胶带的粘附片118附接并固定在第二引导面板220的第二水平部分223的顶表面上,并且然后,在液晶面板110的一个周围部分的前面组装并耦接壳顶部件140,并且因此,完成了 IXD的模块化。
[0073]因此,能够稳定地对液晶面板110和背光单元120进行模块化。
[0074]在实施方式的IXD中,引导面板200被构造为具有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的双结构,其中,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使用第一引导面板210与盖底部件150耦接,并且使用第二引导面板220附接并且耦接液晶面板110。因此,能够利用稳定的耦接力来耦接双结构的引导面板200,并且能够缓解由于偏光板19a和119b的材料性质导致的液晶面板110的收缩和扩展。
[0075]换言之,在液晶面板使用诸如双面胶带的粘附片附着到引导面板的情况下,当偏光板收缩和扩展时,由于液晶面板由粘附片约束而导致液晶面板翘曲,并且因此发生光泄漏。
[0076]为了防止该问题,附着并且固定有液晶面板的引导面板可以形成为具有移动性,从而缓解了液晶面板(即,偏光板)的收缩和扩展。然而,在该情况下,难以稳定地耦接液晶面板和背光单元,并且因此,可能引起导光板的移动,并且这可能导致LED的损坏。
[0077]在该实施方式,第一引导面板110形成为基本上不具有移动性,并且与盖底部件150耦接,并且因此,能够稳定地对液晶面板110和背光单元120进行模块化。[0078]此外,附着并固定有液晶面板110的第二引导面板220形成为具有小于第一引导面板210的厚度的厚度,并且因此,与第一引导面板210相比,第二引导面板220具有某种程度的移动性。因此,使用第二引导面板220,液晶面板110的翘曲和自由度解决了偏光板119a和119b的收缩和扩展。
[0079]因此,在发生偏光板119a和119b的收缩和扩展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二引导面板220来缓解收缩和扩展,并且能够防止对于液晶面板110的进一步的损坏。
[0080]因此,能够稳定地对液晶面板110和背光单元120进行模块化,并且能够防止对于液晶面板110的损坏。
[0081]特别地,肋部219形成在第一引导面板210的第一水平部213的顶表面的端部处,并且肋部219插入其中的肋槽227形成在第二引导面板220的第二水平部223的刚好布置在第一水平部213的顶表面上的底表面处,并且因此,能够防止在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之间发生光泄漏。
[0082]换言之,在发生偏光板119a和119b的收缩和扩展并且发生第二引导面板220的移动以便于缓解该收缩和扩展的情况下,会产生第一引导面板210与第二引导面板220之间的间隙,并且该间隙导致了光泄漏。
[0083]因此,通过在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彼此粘附的位置形成彼此结合的肋部219和肋槽227,能够防止第一引导面板210与第二引导面板220之间的光泄漏。在下面对此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84]图3A和图3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双结构的引导面板的示意性透视图,并且图3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和第二引导面板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
[0085]参考图3A至图3C,引导面板200包括围绕背光单元120的周围部分的第一引导面板210和围绕第一引导面板210的周围部分的第二引导面板220。
[0086]第一引导面板210由诸如聚碳酸酯的合成树脂的模制材料制成,并且包括围绕背光单兀120的周围部分的第一垂直部分211和从第一垂直部分211垂直地向内方向突出的第一水平部分213。
[0087]第二耦接凸块215从第一垂直部分211的外表面突出,并且第一耦接凸块155插入到的第一耦接孔217形成在第二耦接凸块215的下部。
[0088]盖底部件150的侧表面153插入到的第一耦接槽216形成在第一水平部分213的底表面(即,面对盖底部件150的表面)处。
[0089]肋部219在第一水平部分213的顶表面(即,面对液晶面板110的表面)的端部处突出。
[0090]由于肋部219从第一水平部分213突出而使得在第一水平部分213的末端处形成末端突出部219a。
[0091]第二引导面板220也由诸如聚碳酸酯的合成树脂的模制材料制成,并且包括对应于第一垂直部分211的外侧表面的第二垂直部分221和从第二垂直部分211垂直地向内方向突出并且对应于第一水平部分211的第二水平部分223。
[0092]第二耦接凸块215插入到其中的第二耦接孔225形成在第二垂直部分221的外侧表面处,并且肋部219插入到的肋槽227形成在第二水平部分223的底表面(即,面对盖底部件150的表面)处。
[0093]因此,在双结构的引导面板200中,为了第一垂直部分211的外侧表面粘附到第二垂直部分221的内侧表面并且第一水平部分213的顶表面粘附到第二水平部分223的底表面,第一引导面板210被从底侧推到顶侧并且第二引导面板220被从顶侧推到底侧,并且因此,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被组装并耦接在一起。
[0094]第一垂直部分211的第二耦接凸块215插入到第二垂直部分223的第二耦接孔,并且第一水平部分213的肋部219插入到第二水平部分223的肋槽227中,并且因此,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被组装并耦接在一起。
[0095]第一水平部分211的肋部219被插入到第二水平部分221的肋槽227,并且因此,肋部219和槽227被构造为彼此接合。
[0096]因此,在发生偏光板119a和119b的收缩和扩展并且第二引导面板220移动以便于缓解收缩和扩展的情况下,即使产生了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之间的间隙,也能够防止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之间的光泄漏。
[0097]优选的是,第二水平部分223形成为在其一端具有斜面C,因此从背光单元120发射的光没有由第二水平部分223的末端阻挡,而是由斜面C反射,并且因此,更多的光被提供给液晶面板110。
[0098]由于肋槽227而形成在第二水平部分223的末端处的突出末端229在肋部213被插入到肋槽227时与第一水平部分213的末端突出219a接合,并且因此,能够防止第二引导面板220沿着在附图中定义的X方向移动。
[0099]优选的是,与末端突出219a接合的突出末端229被处理以具有圆化形状,以便于不会产生由于接合时的摩擦导致的颗粒。
[0100]此外,在引导面板200中,形成了从第一水平部分211的顶表面以预定距离弯曲的第二耦接槽218,并且形成了处于第二水平部分221的底表面处并且插入到第二耦接槽218中的稱接末端228。
[0101]由于第一水平部分211和第二水平部分221被构造为使用第二耦接槽218和耦接末端228彼此双接合,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光泄漏。
[0102]此外,使用第二耦接槽218和耦接末端228,第一水平部分211和第二水平部分221的组装得到了更大的改进,并且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了第二引导面板220的移动。
[0103]图4A是示出图2的模块化的IXD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并且图4B是放大图4A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0104]参考图4A和图4B,背光单元120包括反射片125、导光板123、LED组件129(包括LED129a和其上安装有LED129a的PCB129b)和位于导光板123上的光学片121。
[0105]包括第一和第二基板112和114以及位于其间的液晶层的液晶面板110位于背光单元120上,并且偏光板119a和119b分别附接到第一和第二基板112和114的外表面上。
[0106]液晶面板110和背光单元120被使用双结构的引导面板200和盖底部件150进行模块化。背光单元120由第一引导面板210的第一垂直部分211围绕,并且由第一引导面板210围绕的背光单元120被放置在盖底部件150的侧表面153内部并且位于盖底部件150的水平表面151上。
[0107]液晶面板110被放置在被与第一引导面板210组装且耦接在一起的第二引导面板220上并且由其支撑。
[0108]为了使得第一垂直部分211的外侧表面粘附到第二垂直部分221的内侧表面并且第一水平部分213的顶表面粘附到第二水平部分223的底表面,第一引导面板210被从底侧推到顶侧并且第二引导面板220被从顶侧推到底侧,并且因此,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被组装且耦接在一起。
[0109]第一垂直部分211的第二耦接凸块215被插入到第二垂直部分223的第二耦接孔,并且第一水平部分213的肋部219被插入到第二水平部分223的肋槽227中,并且因此,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被组装且耦接在一起。
[0110]稱接在一起的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与盖底部件150 f禹接。第一垂直部分211的内侧表面粘附到盖底部件150的侧表面153的外侧表面,并且侧表面153的第一耦接凸块155被插入到第一垂直部分211的第一耦接孔217中。
[0111]盖底部件150的侧表面153的末端被插入到第一水平部分213的底表面的耦接槽216,并且盖底部件150和第一引导面板210被组装且耦接在一起。
[0112]因此,双结构的引导面板200和盖底部件150被组装且耦接在一起,并且因此,液晶面板110和背光单元120成为一体并且被模块化。
[0113]即使在附图中未示出,壳顶部件140与引导面板200和盖底部件150组装且耦接在一起,从而其在液晶面板Iio的前面覆盖液晶面板110的一个周围部分。
[0114]在实施方式的IXD中,引导面板200被构造为具有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的双结构,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使用第一引导面板210与盖底部件150耦接,并且使用第二引导面板220附接并耦接液晶面板110。因此,能够以稳定的耦接力耦接双结构的引导面板200和盖底部件150,能够缓解由于偏光板119a和119b的材料性质引起的液晶面板110的收缩和扩展。
[0115]此外,肋部219形成在第一引导面板210的第一水平部分213的顶表面处,并且肋部219插入到其中的肋槽227形成在第二引导面板220的第二水平部分223的底表面处。因此,在发生偏光板119a和11%的收缩和扩展并且第二引导面板220移动以便于缓解收缩和扩展的情况下,即使产生了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之间的间隙,也能够防止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之间的光泄漏。
[0116]此外,第二水平部分223形成为在其一端具有斜面C,因此从背光单元120发射的光没有由第二水平部分223的末端阻挡,而是由斜面C反射,并且因此,更多的光被提供给液晶面板110。
[0117]此外,在引导面板200中,第二耦接槽218形成在第一引导面板210的第一水平部分211的顶表面处,并且第二耦接槽218插入其中的耦接末端228形成在第二引导面板220的第二水平部分221的底表面处,并且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之间的光泄漏。
[0118]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的IXD中,引导面板200被构造为具有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的双结构,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被使用第一引导面板210与盖底部件150耦接,并且使用第二引导面板220附接并耦接液晶面板110。因此,能够以稳定的耦接力耦接双结构的引导面板200和盖底部件150,能够缓解由于偏光板119a和119b的材料性质引起的液晶面板110的收缩和扩展。[0119]因此,能够防止液晶面板的损坏,肋部219形成在第一引导面板210的第一水平部分213的顶表面处,并且肋部219插入到其中的肋槽227形成在第二引导面板220的第二水平部分223的底表面处。因此,在发生偏光板119a和11%的收缩和扩展并且第二引导面板220移动以便于缓解收缩和扩展的情况下,即使产生了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之间的间隙,也能够防止第一引导面板210和第二引导面板220之间的光泄漏。
[012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在本发明中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因此,本发明意在涵盖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只要它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液晶面板; 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位于所述液晶面板下面; 盖底部件,所述盖底部件包括其上放置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背光单元的水平表面和与所述水平表面垂直的侧表面; 第一引导面板,所述第一引导面板与所述盖底部件耦接,使用第一垂直部分围绕所述背光单元的周围部分,并且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垂直部分的内侧垂直地突出的第一水平部分;以及 第二引导面板,所述第二引导面板包括刚好放置在所述第一垂直部分的外侧表面上并且被组装和耦接在一起的第二垂直部分以及朝向所述第二垂直部分的内侧垂直地突出的第二水平部分,所述液晶面板的顶表面被附接并固定到第二水平部分的顶表面, 其中,肋部在所述第一水平部分的顶表面处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部分而突出,并且所述肋部插入其中的肋槽形成在所述第二水平部分的底表面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耦接凸块形成在所述盖底部件的侧表面处,并且所述第一垂直部分被刚好放置在所述盖底部件的所述侧表面的外侧表面上并且包括所述第一耦接凸块 被插入其中的第一耦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二耦接凸块形成在所述第一垂直部分的外表面处,并且所述第二耦接凸块被插入其中的第二耦接孔形成在所述第二垂直部分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水平部分的末端具有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突出末端由于所述肋槽而形成在所述第二水平部分的底表面处并且具有圆化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末端突出部形成在所述第一水平部分的末端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二耦接槽形成在所述第一水平部分的所述顶表面的肋部的侧面处,并且耦接末端形成在所述第二水平部分的底表面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盖底部件的所述侧表面被插入其中的第一耦接槽形成在所述第一水平部分的底表面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引导面板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引导面板的厚度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液晶面板使用包括双面胶带的粘附片附接并固定到所述第二水平部分的所述顶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背光单元包括LED组件、导光板和光学片。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103901642SQ201310723520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4日
【发明者】河成海 申请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