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擦取向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6052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擦取向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面板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摩擦取向设备,用以使摩擦取向设备中的布剥感应装置可以检测不同厚度的摩擦布是否发生布剥,从而可保证摩擦取向的质量。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摩擦取向设备包括:辊轮,设置于辊轮上的摩擦布,以及检测摩擦布是否发生布剥的布剥感应装置;其中,布剥感应装置包括:相对而置的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与信号发射器传动连接的驱动装置;与驱动装置信号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当前所选用的摩擦布的厚度,以及设定的不同厚度的摩擦布与信号发射器的停止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给驱动装置,使信号发射器停止在相应的停止位上。
【专利说明】一种摩擦取向设备【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面板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摩擦取向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在液晶面板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在基板上制作一层均匀取向的取向层,以确保液晶分子能均匀、有序的排列在取向层上;目前较常用的取向层制作方法为:首先在基板上形成取向膜,然后利用摩擦取向设备中贴附有摩擦布的辊轮对取向膜表面进行摩擦,以在取向膜表面形成均匀取向的沟槽,从而完成取向层的制作。然而,贴附在辊轮上的摩擦布经常会因温度、湿度以及摩擦布与辊轮粘结强度等因素影响,会出现摩擦布剥离、脱落现象(简称布剥),从而导致摩擦取向异常,严重影响摩擦取向的质量。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当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是在摩擦取向设备上设置一个布剥感应装置来检测是否发生布剥现象。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摩擦取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摩擦取向设备包括:龙门架10,水平设置且两端与龙门架10枢接的辊轮20,贴附在辊轮20上的摩擦布30,以及设置于龙门架10上的布剥感应装置;其中,布剥感应装置包括:分别固设于辊轮20两端的龙门架10上、且相对而置的信号发射器41和信号接收器42。信号发射器41发射的信号是连续的、并与辊轮2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信号,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摩擦布30发生布剥是指布剥相对摩擦布30表面的高度大于等于0.5mm的情形,如果布剥相对摩擦布30表面的高度小于0.5mm时,默认为没有发生布剥,即摩擦布30没有出现异常;因此,要求信号发射器41发射的信号到摩擦布30表面的最小距离为0.5mm才能准确的检测是否发生布剥。采用上述摩擦取向装置对基板上的取向膜进行摩擦取向时,信号发射器41发射连续的信号,当信号接收器42可以接收到信号发射器41发射的信号时,则摩擦布30没有发生布剥;当信号接收器42不能接收到信号发射器41发射的信号时,则摩擦布30发生布剥,此时会触发报警装置,并使摩擦取向设备停止工作。
·[0004]不过,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因信号发射器41固设于龙门架10上,即信号发射器41到辊轮20的轴心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当更换不同厚度的摩擦布时,就很难保证信号发射器41发射的信号到摩擦布30表面的最小距离为0.5mm,使得布剥感应装置很难准确的检测出不同厚度的摩擦布是否发生布剥。具体地,如当前选用摩擦布的厚度为2.6mm时,信号发射器41发射的信号到摩擦布30表面的最小距离为0.5mm,此时布剥感应装置能够准确的检测出是否发生布剥;但如果更换另外一种厚度为1.6mm的摩擦布时,因信号发射器41到辊轮20的轴心的距离是固定不变,则此时信号发射器41发射的信号到摩擦布30表面的最小距离为1.5_,如此一来布剥感应装置就不能准确的检测出是否发生布剥。而随着工艺的细化,不同厚度的摩擦布将会被大量选用,因此,如何改进摩擦取向设备中的布剥感应装置,以使该布剥感应装置可以检测不同厚度的摩擦布是否发生布剥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擦取向设备,以使摩擦取向设备中的布剥感应装置可以检测不同厚度的摩擦布是否发生布剥,从而可保证摩擦取向的质量。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摩擦取向设备,包括:辊轮,设置于所述辊轮上的摩擦布,以及检测所述摩擦布是否发生布剥的布剥感应装置;其中,所述布剥感应装置包括:
[0008]相对而置的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且所述信号发射器发射的信号的运行轨迹与所述辊轮的长度方向平行;
[0009]与所述信号发射器传动连接、驱动所述信号发射器沿垂直于所述辊轮的长度的方向上移动的驱动装置;
[0010]与所述驱动装置信号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当前所选用的摩擦布的厚度,以及设定的不同厚度的摩擦布与所述信号发射器的停止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给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信号发射器停止在相应的停止位上。
[0011]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电机通过丝杠与所述信号发射器传动连接。
[0012]优选地,所 述布剥感应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信号接收器信号连接、且当所述信号接收器接收不到所述信号发射器发射的信号时被触发的报警装置。
[0013]进一步地,上述摩擦取向设备还包括:具有两个支腿的龙门架,所述辊轮水平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支腿枢接。
[0014]优选地,其中一个所述支腿上开设有直立的导向槽,所述信号发射器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向槽上;所述信号接收器固设于另一个所述支腿上。
[0015]优选地,其中一个所述支腿上设置有直立的滑轨,所述信号发射器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上;所述信号接收器固设于另一个所述支腿上。
[001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擦取向设备中,布剥感应装置包括:相对而置的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与信号发射器传动连接的驱动装置,以及与驱动装置信号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当前所选用的摩擦布的厚度,以及设定的不同厚度的摩擦布与信号发射器的停止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发送对应的控制指令给驱动装置,以使信号发射器停止在当前所选用摩擦布的厚度对应的停止位置上;从而使布剥感应装置可以根据摩擦布的厚度来调整信号发射器与辊轮的轴心之间的垂直距离,进而使信号发射器发射的信号到不同厚度的摩擦布外表面的距离为一设定值,如此可以使布剥感应装置能够检测不同厚度的摩擦布是否发生布剥,以达到可保证摩擦取向的质量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摩擦取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摩擦取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摩擦取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的左视图;
[0021]图5为图3的右视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0-龙门架, 20-辊轮,30-摩擦布,
[0024]41-信号发射器,42-信号接收器,50-驱动装置,[0025]60-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摩擦取向设备中的布剥感应装置可以检测不同厚度的摩擦布是否发生布剥,从而可保证摩擦取向的质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使信号发射器不再固设于设定位置,而是可以根据所选用的摩擦布的厚度来调整信号发射器的停止位置,从而可以调整信号发射器与辊轮之间的垂直距离,以保证信号发射器发射的信号到不同厚度的摩擦布外表面的距离满足一个设定值,如此可以准确的判断摩擦布是否发生布剥,从而可以保证摩擦取向的质量。
[0027]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8]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摩擦取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摩擦取向设备包括:辊轮20,设置于辊轮20上的摩擦布30,以及检测摩擦布是否发生布剥的布剥感应装置;其中,布剥感应装置包括:
[0029]相对而置的信号发射器41和信号接收器42,且信号发射器41发射的信号的运行轨迹与辊轮20的长度方向平行;
[0030]与信号发射器41传动连接、驱动信号发射器41沿垂直于棍轮20的长度的方向上移动的驱动装置50 ;
[0031]以及与驱动装置50信号连接的控制装置60,控制装置60根据当前所选用的摩擦布30的厚度,以及设定的不同厚度的摩擦布与信号发射器41的停止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给驱动装置50,使信号发射器41停止在相应的停止位上。
[0032]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摩擦取向设备中,布剥感应装置包括:相对而置的信号发射器41和信号接收器42,与信号发射器41传动连接的驱动装置50,以及与驱动装置50信号连接的控制装置;其中,控制装置60中预存有不同厚度的摩擦布与信号发射器41的停止位之间的对应关系,控制装置60可以根据当前所选用的摩擦布的厚度,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给驱动装置50,使信号发射器41停止在对应的停止位上。也就是说,利用控制装置60以及驱动装置50可以改变信号发射器41的位置,从而可以改变信号发射器41与棍轮20的轴心之间的垂直距离,进而可以保证信号发射器41发射的信号到不同厚度的摩擦布外表面的距离满足一个设定值,因此,在更换不同厚度的摩擦布后,也可以准确的检测摩擦布是否发生布剥。
[0033]进一步举例来说,继续参阅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发射器41有三个预设的停止位(A、B和C),分别与三种厚度的摩擦布30对应;控制装置60中预存有三种厚度的摩擦布对应的三个停止位(A、B和C),第一种厚度的摩擦布30与停止位A对应,第二种厚度的摩擦布30与停止位B对应,第三种厚度的摩擦布30与停止位C对应。当摩擦取向设备停止使用或未使用时,信号发射器41停止在初始位置(停在坐标零点0),当使用摩擦取向设备时,且当前所选用的摩擦布为第一种厚度的摩擦布30时,控制装置60根据当前所选用的摩擦布30的厚度,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给驱动装置50,驱动装置50根据该控制指令驱动信号发射器41在垂直于辊轮20的长度的方向上移动,当信号发射器41到达A位置后,驱动装置50停止工作,信号发射器停止移动,此位置可以保证信号发射器41发射的信号到第一厚度的摩擦布30外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满足一个设定值,该设定值优选为0.5mm,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值,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0034]因此,当采用上述摩擦取向设备对基板上的取向膜进行摩擦取向时,贴附在滚轮20上的摩擦布30厚度可以根据需要选定,而布剥感应装置会根据所选用的摩擦布的厚度来调整信号发射器41与辊轮20之间的垂直距离,以保证信号发射器41发射的信号到摩擦布外表面的距离满足一个设定值,如此可以准确的判断摩擦布是否发生布剥,从而可以保证摩擦取向的质量。
[0035]上述实施例中,驱动装置50可以为液压驱动装置或气压驱动装置,为了保证信号发射器41的移动精度,优选地,驱动装置50为电机,电机通过丝杠与信号发射器41传动连接。具体可选用丝杠旋转十圈带动信号发射器41移动Imm的伺服电机,使信号发射器41的移动精度可达到0.01mm。
[0036]为了及时发现布剥,优选地,上述布剥感应装置还包括:与信号接收器42信号连接、且当信号接收器42接收不到信号发射器41发射的信号时被触发的报警装置(图中未画出)。因该报警装置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这里就不再描述。
[0037]请参阅图3、图4和图5,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摩擦取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图5为图3的右视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摩擦取向设备还包括:具有两个支腿的龙门架10,辊轮20水平设置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支腿枢接,信号发射器41和信号接收器42分别位于辊轮20的两侧;摩擦取向时,辊轮20绕自身轴心转动,具有取向膜的基板位于辊轮20下方并沿垂直于辊轮20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完成摩擦取向。
[0038]为了进一步提高信号发射器41的移动精度,防止信号发射器41在移动过程中出现晃动,如图5所不,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在其中一个支腿上开设有直立的导向槽,信号发射器41滑动安装于导向槽上;信号接收器42固设于另一个支腿上。当然,也可以其它形式,如:在其中一个支腿上设置有直立的滑轨,信号发射器41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上;信号接收器42固设于另一个所述支腿上。
[0039]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擦取向设备中,布剥感应装置包括:相对而置的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与信号发射器传动连接的驱动装置,以及与驱动装置信号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设定的不同厚度的摩擦布与信号发射器的各个停止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发送对应的控制指令给驱动装置,以使信号发射器停止在当前所选用摩擦布的厚度对应的停止位置上;即通过控制装置及驱动装置可以使信号发射器发射的信号到不同厚度的摩擦布表面的距离保持在一个设定值,如此可以使布剥感应装置检测到不同厚度的摩擦布是否发生布剥,从而可保证摩擦取向的质量。
[0040]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擦取向设备,包括:辊轮,设置于所述辊轮上的摩擦布,以及检测所述摩擦布是否发生布剥的布剥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剥感应装置包括: 相对而置的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且所述信号发射器发射的信号的运行轨迹与所述辊轮的长度方向平行; 与所述信号发射器传动连接、驱动所述信号发射器沿垂直于所述辊轮的长度的方向上移动的驱动装置; 与所述驱动装置信号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当前所选用的摩擦布的厚度,以及设定的不同厚度的摩擦布与所述信号发射器的停止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给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信号发射器停止在相应的停止位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取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电机通过丝杠与所述信号发射器传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取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剥感应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信号接收器信号连接、且当所述信号接收器接收不到所述信号发射器发射的信号时被触发的报警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取向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两个支腿的龙门架,所述辊轮水平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支腿枢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擦取向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支腿上开设有直立的导向槽,所述信号发射器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向槽上;所述信号接收器固设于另一个所述支腿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擦取向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支腿上设置有直立的滑轨,所述信号发射器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上;所述信号接收器固设于另一个所述支腿上。
【文档编号】G02F1/1337GK203397056SQ201320517252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2日
【发明者】杨勇, 张周生, 张超, 陈明明, 陈涛, 孟刚 申请人: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