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湿润结构、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7606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湿润结构、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湿润结构、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新型技术不断涌现,其中,透明显示面板因其具有独特的性能,可以通过显示屏与实物的互动性结合给人带来震撼的显示效果,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透明显示面板是指显示面板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光穿透性,可以使观看者看到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以及显示面板后侧的景象。目前,透明显示面板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购物商场的展示窗。

现有技术中,透明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透明区,然而,从透明显示面板的透明区透过的背景光的透过率是固定的,不能进行调节,这样便使得透明显示面板不能适用不同的环境,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湿润结构、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可以实现对透明显示面板透明区的背景光的透过率的调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湿润结构,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封装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流体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上且与所述流体层接触的疏水层;其中,所述流体层包括不导电的第一流体和导电的第二流体,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不混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透明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绝缘的条状子电极。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的材料为ITO或IZO。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组件,包括透明显示面板,所述透明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透明区,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明显示面板上,且与所述透明区对应的第一电湿润结构;所述第一电湿润结构为上述的电湿润结构;其中,电湿润结构中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中的一个不透光。

优选的,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明显示面板上,且与所述显示区对应的第二电湿润结构;所述第二电湿润结构为上述的电湿润结构;其中,电湿润结构中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均透光。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湿润结构和所述第二电润湿结构为一体结构;其中,所述一体结构包括多个像素墙,所述像素墙设置在疏水层上,用于阻挡任一电润湿结构中的第一流体跨过所述像素墙流向相邻所述第一电湿润结构或所述第二电润湿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湿润结构和所述第二电润湿结构设置在所述透明显示面板的入光侧。

可选的,所述透明显示面板为透明OLED显示面板。

可选的,所述透明显示面板为透明LCD显示面板。

优选的,所述透明显示面板的所述显示区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或白色子像素。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湿润结构、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由于电湿润结构中第二透明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绝缘的条状子电极,因而在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不加电的情况下,第一流体平铺在疏水层上;在第一透明电极加电的情况下,当给第二透明电极中的部分条状子电极加电时,由于第一流体不导电,第二流体导电,则加电的条状子电极对应区域的第一流体将流向不加电的条状子电极对应的区域,第二流体将流向加电的条状子电极对应的区域。如果第一流体不透光,第二流体透光,则加电的条状子电极对应的区域为透光状态。

通过控制第二透明电极中加电的条状子电极的条数,便可以控制与加电的条状子电极对应的区域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透光区域的大小,即可以控制光的透过率。在此基础上,通过控制加电的条状子电极的位置,还可以控制光的透过方向,例如控制左侧的条状子电极加电,则左侧区域透光;控制右侧的条状子电极加电,则右侧区域透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湿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湿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湿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湿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湿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区和显示区均设置有电湿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包括多个电湿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包括透明OLED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包括透明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第一电湿润结构;02-第二电湿润结构;10-第一基板;101-第一透明电极;20-第二基板;201-第二透明电极;2011-条状子电极;30-流体层;301-第一流体;302-第二流体;40-疏水层;50-透明显示面板;501-显示区;502-透明区;60-像素墙;70-阴极;80-有机材料功能层;90-阳极;100-阵列基板;110-盖板玻璃;120-对盒基板;130-液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湿润结构,如图1(a)和图1(b)所示,包括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20、封装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流体层30、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10或第二基板20上且与流体层30接触的疏水层40;其中,流体层30包括不导电的第一流体301和导电的第二流体302,第一流体301和第二流体302不混溶。电湿润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基板10上的第一透明电极101和设置在第二基板20上的第二透明电极201,第二透明电极201包括多个相互绝缘的条状子电极201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湿润是指通过电场改变疏水层40表面的湿润性,例如使疏水层40表面更亲水(湿润),来改变第二流体302在疏水层40上的湿润性,从而使得第一流体301和第二流体302发生形变、位移的现象。

第二,对于第一流体301和第二流体302不进行限定。例如,第一流体301可以是油墨、烷烃等;第二流体302可以是水、盐溶液等。

第三,对于疏水层40的设置位置不进行限定,疏水层40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0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20上。在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201不加电的情况下,若疏水层40设置在第一基板10上,则第一流体301平铺在第一基板10上;若疏水层40设置在第二基板20上,则第一流体301平铺在第二基板20上。

第四,对于第一透明电极101的形状不进行限定,可以是如图1(a)所示第一透明电极101为面状,也可以是如图1(b)所示第一透明电极101为条状。在此基础上,对于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201的材料,以能够导电且透明为准,第一透明电极101的材料和第二透明电极201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湿润结构,由于电湿润结构中第二透明电极201包括多个相互绝缘的条状子电极2011,因而在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201不加电的情况下,第一流体301平铺在疏水层40上;在第一透明电极101加电的情况下,当给第二透明电极20中的部分条状子电极2011加电时,由于第一流体301不导电,第二流体302导电,则加电的条状子电极2011对应区域的第一流体301将流向不加电的条状子电极2011对应的区域,第二流体302将流向加电的条状子电极2011对应的区域。如果第一流体301不透光,第二流体302透光,则加电的条状子电极2011对应的区域为透光状态。

通过控制第二透明电极201中加电的条状子电极2011的条数,便可以控制与加电的条状子电极2011对应的区域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透光区域的大小,即可以控制光的透过率。在此基础上,通过控制加电的条状子电极2011的位置,还可以控制光的透过方向,例如控制左侧的条状子电极2011加电,则左侧区域透光;控制右侧的条状子电极2011加电,则右侧区域透光。

由于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或IZO(Indium Zinc Oxide,氧化铟锌)透明且导电,因而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201的材料为ITO或IZO。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组件,如图2(a)和图2(b)所示,包括透明显示面板50,透明显示面板50包括显示区501和透明区502,显示组件还包括设置在透明显示面板50上,且与透明区502对应的第一电湿润结构01;所述第一电湿润结构01为上述的电湿润结构;其中,电湿润结构中第一流体301或第二流体302中的一个不透光。

以下以第一流体301不透光,第二流体302透光为例,对设置在透明显示面板50上,且与透明区502对应的第一电湿润结构01调节透明区502的背景光的透过率的原理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a)、图1(b)、图3(a)、图3(b)以及图3(c)所示,在第一透明电极101和第二透明电极201不加电的情况下,不导电的第一流体301如图1(a)和图1(b)所示平铺在疏水层40上,此时透明显示面板50的透明区502全部不透光,透明显示面板50可用于进行正常显示(不具有透明显示功能);在第一透明电极101加电的情况下,如图3(a)所示,当给第二透明电极201中的部分条状子电极2011加电时,则加电的条状子电极2011对应的区域的第一流体301将流向不加电的条状子电极2011对应的区域,导电的第二流体302将流向加电的条状子电极2011对应的区域。此时,加电的条状子电极2011对应的区域因为没有第一流体301而透光,不加电的条状子电极2011对应的区域因为第一流体301而不透光,透明区502的背景光的透过率为T1。如图3(b)所示,当增加第二透明电极201中加电的条状子电极2011的条数,则加电的条状子电极2011对应的区域的面积将增加。此时,透明区502的背景光的透过率将增加,透明区502的背景光的透过率为T2,T2>T1。通过改变第二透明电极201中加电的条状子电极2011的条数,便可以对透明显示面板50透明区502的背景光的透过率进行调节。在此基础上,如图3(c)所示,当改变第二透明电极201中加电的条状子电极2011的位置,透明区502的背景光的出射方向也随之改变。例如图3(a)和图3(b)所示,当给左侧的条状子电极2011加电时,则透明显示面板50的透明区502的左侧为透光区域;如图3(c)所示,当给右侧的条状子电极2011加电时,则透明显示面板50的透明区502的右侧为透光区域。

其中,可以是第一流体301不透光,第二流体302透光;当然也可以是,第一流体301透光,第二流体302不透光,具体在此不进行限定。示例的,当第一流体301不透光,第二流体302透光时,第一流体301可以为油墨,第二流体302可以为水。

此处,对透明显示面板50的类型不进行限定,例如透明显示面50可以是透明LCD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面板)或透明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在此基础上,对于第一电湿润结构01设置在透明显示面板50上的位置不进行限定,第一电湿润结构01可以设置在透明显示面板50的出光侧,也可以设置在透明显示面板50的入光侧。

本发明实施例,对于透明显示面板50中,显示区501和透明区502的如何排布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是一列显示区501,一列透明区502;或者是一行显示区501,一行透明区502;或者也可以是显示区501成品字形排布,其余区域为透明区502。其中,为了确保透明显示面板50能够实现透明显示,因而优选至少一个像素中包括透明区502。基于此,一个像素中的透明区502可以设置一个第一电湿润结构01,也可以设置两个或多个第一电湿润结构01。

基于上述,在透明显示面板50的透明区502设置在第一电湿润结构01时,对于透明显示面板50的显示区501不进行限定,可以在显示区501不设置任何结构,也可以在显示区501设置高透明膜层或其它透明结构,只要不影响显示区501的正常显示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组件,由于透明显示面板50的透明区502设置有第一电湿润结构01,通过控制电湿润结构的第二透明电极201中加电的条状子电极2011的条数,便可以控制加电的条状子电极2011对应的区域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透光区域的大小,即可以控制光的透过率,因此通过第一电湿润结构01便可以对透明显示面板50的透明区502的背景光的透光率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实现对透明显示面板50透明度的调节。

优选的,如图4所示,显示组件还包括设置在透明显示面板50上,且与显示区501对应的第二电湿润结构02;第二电湿润结构02为上述的电湿润结构;其中,电湿润结构中第一流体301和第二流体302均透光。

其中,第二电湿润结构02可以设置在透明显示面板50的出光侧(附图中未示意出),也可以如图4所示,设置在透明显示面板50的入光侧。在此基础上,第二电湿润结构02和第一电湿润结构01可以设置在透明显示面板50的同一侧,也可以设置在透明显示面板50的不同侧。本发明实施例,为了减小显示组件的厚度,因而优选第一电湿润结构01和第二电湿润结构02设置在透明显示面板50的同一侧。

此处,对于第一流体301和第二流体302不进行限定,只要第一流体301和第二流体302均透光即可,第一流体301例如可以是烷烃,第二流体302例如可以是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湿润结构01和第二电湿润结构02在透明显示面板50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第一电湿润结构01设置在透明显示面板50的透明区502,用于对透明区502的背景光的透过率进行调节。由于第二电湿润结构02中的第一流体301和第二流体302均透光,因而无论第二透明电极201中的条状子电极2011加电与否或加电的条状子电极2011的条数如何变化,第二电湿润结构02都是透明状态,因此第二电湿润结构02不会影响透明显示面板50的正常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在透明显示面板50的显示区501设置第二电润湿结构02,第二电湿润结构02中第一流体301和第二流体302均透光,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显示组件的表面平坦,有利于提高显示组件的整体美观性;另一方面,由于在整个透明显示面板50上都设置有电润湿结构,因而可以在透明显示面板50上进行整体制作,相对仅在透明区502制作电湿润结构,简化了显示组件的制作工艺。

优选的,如图5所示,第一电湿润结构01和第二电润湿结构02为一体结构;其中,一体结构包括多个像素墙60,像素墙60设置在疏水层40上,用于阻挡任一电润湿结构中的第一流体301跨过像素墙60流向相邻第一电湿润结构01或第二电润湿结构02。

其中,对于像素墙60的高度,应确保在对第二透明电极201中的条状子电极2011加电时,第一流体301高度的变化不会超过像素墙60的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像素墙60不仅设置第一电湿润结构01和第二电润湿结构02之间,还设置在第一电湿润结构01之间或第二电湿润结构02之间。

此处,第一电湿润结构01和第二电润湿结构02的排布与透明显示面板50中透明区502与显示区501排布有关。由于第一电湿润结构01和第二电润湿结构02为一体结构,因而为了便于制作一体结构,第一电湿润结构01和第二电润湿结构02中的第二流体302相同,第一流体301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电湿润结构01和第二电润湿结构02为一体结构,因而可以简化显示组件的制作工艺。在此基础上,在一体结构中设置像素墙60,既可以防止任一电润湿结构中的第一流体301跨过像素墙60流向第一电湿润结构01和第二电湿润结构02,又可以防止不同子像素之间串色。

优选的,如图4所示,第一电湿润结构01和第二电润湿结构02设置在透明显示面板50的入光侧。

本发明实施例,若将第一电湿润结构01和第二电润湿结构02设置在透明显示面板50的出光侧,则设置在与显示区501对应的第二电润湿结构02可能会影响显示区501的显示效果,因而本发明实施例,为了避免第二电润湿结构02对显示区501显示效果的影响,优选第一电湿润结构01和第二电润湿结构02均设置在透明显示面板50的入光侧。

优选的,如图6所示,上述透明显示面板为透明OLED显示面板。

其中,OLED显示面板包括阴极70、有机材料功能层80和阳极90。基于此,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基板100,阵列基板100包括薄膜晶体管(图6中未示意出),薄膜晶体管设置在透明显示面板50的显示区502,薄膜晶体管包括源极、漏极和有源层,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阳极90电联接。此外,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盖板玻璃110。

需要说明的是,有机材料功能层80可以发白光,也可以发三原色光,在有机材料功能层80发白光的情况下,上述的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色膜层。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透明显示面板50实现透明显示,因而在透明显示面板50的透明区502不设置有机材料功能层90、薄膜晶体管等影响背景光透过的显示元件。

由于OLED显示面板的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因而本发明实施例优选,透明显示面板10为透明OLED显示面板。

优选的,如图7所示,透明显示面板50为透明LCD显示面板。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0、对盒基板120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100和对盒基板120之间的液晶层130。阵列基板100除包括薄膜晶体管外,还包括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像素电极与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电联接。在此基础上,彩色膜层可以设置在阵列基板100上,也可以设置在对盒基板120上。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透明液晶显示面板能够实现透明显示,因而在透明显示面板50的透明区502不设置薄膜晶体管、彩色膜层等影响背景光透过的显示元件。

优选的,透明显示面板50的显示区501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或白色子像素。

本发明实施例,由于显示区501除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或蓝色子像素外,还包括白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白色子像素可以分别发出红光、绿光、蓝光和白光,因而与显示区501只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或蓝色子像素相比,能够加宽色域,使透明显示面板50具有高色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由于透明显示面板50的透明区502设置有第一电湿润结构01,通过控制电湿润结构的第二透明电极201中加电的条状子电极2011的条数,便可以控制加电的条状子电极2011对应的区域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透光区域的大小,即可以控制光的透过率,因此通过第一电湿润结构01便可以对透明显示面板50的透明区502的背景光的透光率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实现对透明显示面板50透明度的调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