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907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液晶屏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组件的液晶显示体构造由液晶屏和背光源叠而成。液晶显示体的正面为液晶屏,可用于显示画面信息;液晶显示体的背面为背光源,用于给液晶显示屏照明。

如图1所示,在液晶显示体A10背面还叠加有功能元件,如驱动电路,功能元件的电路板A11正面整体贴合在液晶显示体A10的背面,功能元件的电子器件A12连接在电路板A11的背面,功能元件可通过柔性电路板与液晶屏电连接,可用于控制和保护液晶屏。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液晶屏LCD组件的整体厚度尺寸链由液晶显示体和功能元件叠加而成,液晶屏LCD组件整体尺寸较厚。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厚度尺寸。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第二表面;

电子元器件;

其中,所述电子元器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为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显示组件,其中所述电子元器件通过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

可选的,前述的显示组件,其中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子元器件层叠设置。

可选的,前述的显示组件,其中还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用于支撑所述电路板。

可选的,前述的显示组件,其中所述电子元器件焊接在所述电路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表面搭接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第一边缘;

所述支架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表面接触以支撑所述电路板。

可选的,前述的显示组件,其中所述支架的高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相同。

可选的,前述的显示组件,其中所述支架包括: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容置所述电子元器件。

可选的,前述的显示组件,其中所述支架与固定安装所述显示组件的壳体一体成型。

可选的,前述的显示组件,其中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驱动电路、控制电路和/或保护电路。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第二表面;

电子元器件;

其中,所述电子元器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为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端面;

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包括:

显露区域,所述显露区域用于显露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表面的M个显示单元,M大于等于1的整数;

遮挡区域,所述遮挡区域用于遮挡所述电子元器件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的电路板。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中,将电子元器件置于显示面板第一端,显示面板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端面,使得电子元器件不参与到显示组件的厚度尺寸链中,相对于现有技术,可减少电子元器件占用的厚度尺寸,以降低显示组件的厚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显示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显示组件包括:

显示面板10;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表面11(用于显示画面的正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11相对第二表面12(背面);容易理解的是,显示面板的厚度即可为第一表面11与第二表面12之间的距离;

电子元器件22;

其中,所述电子元器件22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为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之间的端面(侧面)。

将现有技术中贴在显示面板背面的电子元件,转放至显示面板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中,将电子元器件置于显示面板第一端,显示面板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端面,使得电子元器件不参与到显示组件的厚度尺寸链中,相对于现有技术,可减少电子元器件占用的厚度尺寸,以降低显示组件的厚度。

其中,显示面板可为液晶显示屏、电子墨水显示屏等。

所述电子元器件可为显示面板提供显示控制或保护控制等的指令信号,具体可包括有电阻、电容等电子元器件。具体的,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驱动电路、控制电路;或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驱动电路、保护电路;或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驱动电路、控制电路和保护电路。

在具体地实施当中,所述电子元器件可通过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具体的,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子元器件层叠设置。电子元器件可焊接在电路板上。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显示组件的稳固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组件还包括:支架30,所述支架30用于支撑电路板21。支架为硬质材料或弹性材料制成。

具体的,所述电子元器件焊接在所述电路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表面搭接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第一边缘;所述支架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表面接触以支撑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搭接方式可为:螺栓连接、焊接、粘贴或插接等。在现有技术中,显示组件的厚度为显示面板厚度+电路板厚度+电子元器件厚度,大致4.1mm,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中,由于电子元器件在显示面板第一表面的延伸面与第二表面的延伸面之间,厚度为显示面板厚度+电路板厚度,大致2.1mm,降低了2mm的厚度尺寸。

其中,支架可采用支撑柱子、支撑弯钩等结构形式等。

具体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组件中,所述支架的高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相同。支架的连接端连接在电路板的侧面上,支架的支撑端支撑在电路板的第一表面。

如图2所示,具体的,所述支架30包括:容置空间31;所述容置空间31用于容置所述电子元器件22。其中,容置空间为朝向电子元器件开口的凹槽或通孔,当采用凹槽结构时候,凹槽至少具有一个凹槽侧壁,作为支撑电路板第一表面的支撑臂。

具体的,所述支架与固定安装所述显示组件的壳体一体成型。具体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液晶屏、背光源以及壳体;所述液晶屏以及所述背光源从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依次叠加;所述壳体包裹在所述液晶屏与所述背光源外围;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其中支架与壳体均采用塑料材质,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支架也可以与显示面板的壳体采用分体组装结构,即,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液晶屏、背光源以及壳体;所述液晶屏以及所述背光源从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依次叠加;所述壳体包裹外所述液晶屏与所述背光源外围;所述支架的第一插接端与所述壳体侧壁上的第二插接端插接。第一插接端可为插孔,第二插接端为插头;或第一插接端为插头,第二插接端为插孔。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第二表面;

电子元器件;

其中,所述电子元器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为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端面;

保护盖板40,所述保护盖板40包括:

显露区域41,所述显露区域41用于显露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一表面的M个显示单元,M大于等于1的整数;

遮挡区域42,所述遮挡区域42用于遮挡所述电子元器件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的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显示组件中,将电子元器件置于显示面板第一端,显示面板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端面,使得电子元器件不参与到显示组件的厚度尺寸链中,相对于现有技术,可减少电子元器件占用的厚度尺寸,以降低显示组件的厚度。

具体的,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的显示组件可直接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所述显示组件,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保护盖板可采用亚克力透明板,亚克力英文Acrylic,丙烯酸类和甲基丙烯酸类化学品的通称。包括单体、板材、粒料、树脂以及复合材料,压克力板由甲基烯酸甲酯单体聚合而成,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材有机玻璃。亚克力透明板的一部分透明显露作为显露区域,一部分进行遮挡作为遮挡区域。遮挡的方式可采用贴膜,喷涂,印刷等。

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计算机、一体式计算机或显示器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装置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实用新型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部件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部件组合成一个部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部件。除了这样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装置的所有部件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组件。位于部件或组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或组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装置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部件的权利要求中,这些部件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部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