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拼接的阵列式导光板。
背景技术:
导光板是一种可以将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的产品。其利用光学级亚克力 (PMMA)/ PC为基材,运用背光模组技术,使导光板光线折射成面光源均光状态制造成型。产品具有超薄、超亮、导光均匀、节能、环保、无暗区、耐用、不易黄化、安装维修简单快捷等鲜明特点,而且可以任意裁切成所需要的尺寸,也可以拼接使用,制作工艺简单方便,同时光转换率高,因而大量运用于液晶显示屏、广告灯箱等产品当中。但是现有产品大多均采用背光照射方式,即从导光板某位置(优选为中部位置)对内照射,再利用导光板的光传导作用传到各位置,此方式具有一弊端,就是导光量不够均匀,而且需要保留一定厚度放置LED灯,其占用了一定的空间;同时,发光颜色或导光板也不便于根据情况随时更换,且拼接起来结构复杂,难制造,占用空间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拼接的阵列式导光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拼接的阵列式导光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拼接的阵列式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呈圆柱形,且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外侧等距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腔设有与之相匹配的限位条,所述限位槽的底端等距设有第二凹槽,所述限位条的底端等距设有与第二凹槽相匹配的第一凸起,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上下两端均匀连接有扩散片,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中部通过连接柱插接于通孔的内腔,所述导光板本体外部左右两侧的中部设有相匹配的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外侧设有透明标识层。
优选的,所述第二凸起为弹性块,且所述第二凸起的表面均匀设有散光孔。
优选的,所述透明标识层的表面均匀设有棱镜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拼接的阵列式导光板,通过导光板本体外侧中部设有的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箱配合,再由连接柱穿过通孔连接,保证每个导光板体可以拼接在一起,再由扩散片进行实现散光,同时利用限位槽与限位条配合,保证不会出现松动,且卡接的更加稳定,对比现有的导光板,提高了散光效果,且占用空间小,工作效率高,发光颜色或导光板也方便根据情况随时更换,且拼接起来结构简单,易制造,值得以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光板本体、2扩散片、3限位槽、4限位条、5第一凸起、6连接柱、7第二凹槽、8透明标示层、9通孔、10第二凸起、11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拼接的阵列式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1,所述导光板本体1呈圆柱形,且所述导光板本体1的外侧等距设有限位槽3,所述限位槽3的内腔设有与之相匹配的限位条4,所述限位槽3的底端等距设有第二凹槽7,所述限位条4的底端等距设有与第二凹槽7相匹配的第一凸起5,所述导光板本体1的上下两端均匀连接有扩散片2,所述导光板本体1的中部通过连接柱6插接于通孔9的内腔,所述导光板本体1外部左右两侧的中部设有相匹配的第二凸起10和第二凹槽11,所述导光板本体1的外侧设有透明标识层8。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起10为弹性块,且所述第二凸起10的表面均匀设有散光孔,为了增加散光效果,使整体所呈现的效果更好,对于以后的推广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标识层8的表面均匀设有棱镜片,为了能更好的折射光线,使光线效果更好。
该可拼接的阵列式导光板,通过导光板本体1外侧中部设有的第二凸起10和第二凹槽11,箱配合,再由连接柱6穿过通孔9连接,保证每个导光板体1可以拼接在一起,再由扩散片2进行实现散光,同时利用限位槽3与限位条4配合,保证不会出现松动,且卡接的更加稳定,对比现有的导光板,提高了散光效果,且占用空间小,工作效率高,发光颜色或导光板也方便根据情况随时更换,且拼接起来结构简单,易制造,值得以后推广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