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7153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05-265232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包括导电性支持体以及层叠在导电性支持体上的至少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其中,电荷产生层是包括至少两层的电荷产生层,并且电荷产生层中的电荷产生材料浓度从电荷输送层的最远端侧向电荷输送层侧逐渐增加。

日本专利第328905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包括导电性支持体和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感光层至少包含电荷产生材料和电荷输送材料,其中所述感光层是如下感光层,其包括至少两层,并且从用于图像形成的曝光入射侧的最远侧朝向其最内侧,该感光层的各层中的电荷产生材料的相对于粘合剂树脂浓度逐渐增加。

日本专利第321866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利用接触充电系统的用于电子照相处理的接触充电感光体,该感光体包括导电性基板和在导电性基板上的有机感光层,其中有机感光层具有电荷输送层形成在电荷产生层上的多层结构,电荷输送层包含粘合剂树脂、电荷输送剂、以及抗氧化剂,并且当将电荷输送层的表面附近的层区域假设为第二层区域,并且假设在该第二层区域的导电性基板侧上的区域为第一层区域时,与第一层区域相比,第二层区域包含更多的抗氧化剂。

日本专利第324668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子照相处理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根据该感光体,用于图像形成的曝光入射光从支持体侧入射,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包括导电性支持体和在导电性支持体上的感光层,该感光层至少包含电荷输送材料和用作电荷产生材料的偶氮颜料,其中该感光层是如下感光层,其包括至少两层,并且从支持体的最远侧朝向其最内侧,感光层的各层中的电荷输送材料浓度逐渐增加。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3-05060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包括导电性支持体、设置在导电性支持体上的感光层、以及设置在导电性支持体和感光层之间的中间层,其中该中间层含有金属氧化物颗粒和粘合剂树脂,并且该金属氧化物颗粒利用由特定通式表示的烷氧基硅烷低聚物进行了表面处理。该专利文献还公开了感光层含有氧钛酞菁颜料和2,3-丁二醇加成的氧钛酞菁颜料的混合物,并且根据该感光层的反射光谱换算得到的在780nm处的吸光度(abs780)与在700nm处的吸光度(abs700)之比(abs780/abs700)为0.8至1.1。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2-042848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方法,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包括导电性支持体和设置在导电性支持体上的感光层,并且感光层至少包含电荷产生材料,其中电荷产生材料是包含氧钛酞菁与选自(2r,3r)-2,3-丁二醇和(2s,3s)-2,3-丁二醇中的至少一种的加成物的颜料,通过涂布用超声波分散颜料而制备的分散液来形成该感光层。此外,该文献还公开了局部最大吸光度位于感光层的吸收光谱中600nm以上且850nm以下的区域内,并且在780nm处的吸光度(abs780)与在750nm处的吸光度(abs750)之比(abs780/abs750)为0.6以上且1.2以下。

单层型感光体具有如下结构,其中单层型感光层包含粘合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空穴输送材料以及电子输送材料。

在感光层中的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增加的感光体的灵敏度趋于增加。但是,当通过使用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增加的感光体形成图像时,在先前的图像形成循环(用于形成图像的一系列步骤)中形成的图像(先前图像)的痕迹残留并且这有时会导致残影现象(以下称为重影)。

通过减少感光层中的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能够减少重影的出现,但是这会变得难以保持期望的光敏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充正电的有机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包括单层型感光层,该单层型感光层包含粘合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电子输送材料以及空穴输送材料,其中,与当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为小于0.9重量%或大于1.8重量%时相比,以及与当在1000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超过0.008时相比,重影的出现得到抑制并且灵敏度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包括:导电性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导电性基体上的单层型感光层,所述感光层在1000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为0.008以下,并且所述感光层包括:粘合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电子输送材料以及空穴输送材料,所述电荷产生材料为选自羟基镓酞菁颜料和氯镓酞菁颜料中的至少一种,并且相对于所述粘合剂树脂,所述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为0.9重量%以上且1.8重量%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感光层含有电荷产生材料,相对于所述粘合剂树脂,所述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为0.9重量%以上且1.5重量%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感光层在1000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为0.007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电荷产生材料是v型羟基镓酞菁颜料。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空穴输送材料为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空穴输送材料:

其中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苯氧基、卤原子、或可被选自烷基、烷氧基和卤原子的取代基取代的苯基;以及m和n各自独立地表示0或1。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五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空穴输送材料为由通式(1)表示的空穴输送材料,其中m和n各自表示1。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电子输送材料为由下述通式(2)表示的电子输送材料:

其中,r11、r12、r13、r14、r15、r16和r1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或芳烷基;以及r18表示烷基、由-l19-o-r20表示的基团、芳基或芳烷基,其中l19表示亚烷基,r20表示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七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电子输送材料为由通式(2)表示的电子输送材料,其中r18表示具有5至10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可拆卸地附接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充电单元,其对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已充电的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其通过使用含有色调剂的显影剂使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以及转印单元,其将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方面中的任一项,提供了一种可充正电的有机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包括单层型感光层,该单层型感光层包含粘合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电子输送材料以及空穴输送材料,其中,与当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小于0.9重量%或大于1.8重量%时相比,以及与当在1000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超过0.008时相比,重影的出现得到抑制并且灵敏度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当仅使用x型无金属酞菁颜料作为电荷产生材料时相比,电子照相感光体具有高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或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与当仅使用空穴输送剂etm3或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作为空穴输送材料时相比具有高灵敏度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或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与当仅使用3,3',5,5'-四叔丁基-4,4'-联苯醌(diphenoquinone)或3,3'-二叔戊基-二萘醌(dinaphthoquinone)作为电子输送材料时相比具有高灵敏度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或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配备有可充正电的有机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处理盒或图像形成装置,有机电子照相感光体包括单层型感光层,该单层型感光层包含粘合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电子输送材料以及空穴输送材料,其中,与当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小于0.9重量%或大于1.8重量%时相比,以及与当在1000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超过0.008时相比,重影的出现得到抑制并且灵敏度提高。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列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4a至4c是示出重影的评价标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

电子照相感光体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是可充正电的有机感光体,其包括导电性基体和设置在导电性基体上的单层型感光层。以下,该感光体可简称为“感光体”或“单层型感光体”。

该单层型感光层包含粘合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电子输送材料以及空穴输送材料。该电荷产生材料为选自羟基镓酞菁颜料和氯镓酞菁颜料中的至少一种。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为0.9重量%以上且1.8重量%以下。

该单层型感光层在1000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为0.008以下。

单层型感光层的定义为具有空穴输送性质、电子输送性质以及电荷产生性质的单一感光层。

单层型感光体包括单层型感光层,单层型感光层包含粘合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空穴输送材料以及电子输送材料。

增加感光层中的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有助于提高感光体的灵敏度。但是增加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趋于在暗条件下促进感光层中的热激发电荷(以下称为“热激发载体”)的产生,并且趋于使诸如充电维持性的感光体的性质劣化。当通过使用含有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增加的感光层的感光体形成图像时,可能发生重影。

同时,为了减少重影的出现而减少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则使得难以维持目标的光敏性。

具有上述结构的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感光体减少了重影的出现并且提供高灵敏度。其理由推测如下。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感光体由于感光层中的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减少,因此减少了热激发载体的出现。

另外,在感光层中,其在1000nm波长处显示0.008以下的吸收系数,更少的光被包含在感光层中的电荷产生材料散射并且因此光会更为顺利地通过感光层。推测这是由于感光层中的电荷产生材料造成的,因为电荷产生材料处于粒径小并且比表面积增加,以及高分散状态。由于感光层中的电荷产生材料的分散性增加,因此即使感光层中的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降低,也能够容易地增加光敏性和电荷产生效率。结果,具有上述结构的感光体减少了重影的出现并且具有高灵敏度。

推测由于上述原因,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感光体减少了重影的出现并且具有高灵敏度。

当单层型感光层包含选自羟基镓酞菁颜料和氯镓酞菁颜料中的至少一种的电荷产生材料、由通式(1)表示的空穴输送材料、以及由通式(2)表示的电子输送材料时,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感光体易于显示高灵敏度。换言之,当单层型感光层包含上述电荷产生材料、电子输送材料以及空穴输送材料时,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感光体更容易实现重影出现的减少和高灵敏度。

用于制造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感光体的方法包括:将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在导电性基体上并且干燥所涂布的涂布液以形成单层型感光层的感光层形成步骤,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包含粘合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电子输送材料以及空穴输送材料。

具体来说,在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电荷产生材料为选自羟基镓酞菁颜料和氯镓酞菁颜料中的至少一种,并且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为0.9重量%以上且1.8重量%以下。在1000nm波长处的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的吸光度a1000与在830nm波长处的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的吸光度a830的吸光度比a1000/a830被调节至25以下以控制在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电荷产生材料的分散状态。

在此,吸光度比a1000/a830是显示在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电荷产生材料的分散状态的指数。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在830nm处的吸光度表示电荷产生材料(酞菁颜料)特有的吸光度。在1000nm处的吸光度表示在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电荷产生材料的分散状态。

通过改善在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电荷产生材料的分散状态,电荷产生材料的粒径变小并且电荷产生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加。结果,更少的光被电荷产生材料散射并且光能够顺利地通过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因此,吸光度a1000减少并且吸光度比a1000/a830变为25以下,满足上述条件。

当电荷产生材料的分散状态保持较低,电荷产生材料的粒径保持较大,并且比表面保持较大时,更多的光被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电荷产生材料散射,并且光无法顺利地通过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结果吸光度a1000增加,并且吸光度比a1000/a830超过25。

根据将吸光度比a1000/a830控制在25以下并且其中电荷产生材料的分散性得到控制的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与吸光度比a1000/a830超过25的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相比,电荷产生材料的分散状态得到改善。根据通过使用其中电荷产生材料的分散状态得到改善的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形成感光层,感光层中的电荷产生材料的分散状态得到改善,并且因此即使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减少,得到的感光体也显示出高灵敏度。

相对于粘合剂树脂,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为0.9重量%以上且1.8重量%以下。由于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降低,在通过使用该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得到的感光层中,热激发载体的产生减少。

推测作为结果,根据通过将具有上述特征的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在导电性基体上并且干燥所涂布的涂布液以形成单层型感光层的感光体的制造方法,重影的出现减少并且获得了具有高灵敏度的感光体。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7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1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体7例如包括导电性基体3、导电性基体3上的底涂层1和底涂层1上的单层型感光层2。

底涂层1是任选设置的层。换句话说,可以直接将单层型感光层2设置在导电性基体3上,或者可以将底涂层1设置在单层型感光层2和导电性基体3之间。

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他层。具体地,例如,可以在单层型感光层2上形成保护层。

现在将详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各层。在下面的描述中省略了附图标记。

导电性基体

导电性基体的实例包括含有金属(铝、铜、锌、铬、镍、钼、钒、铟、金、铂等)或合金(不锈钢等)的金属片、金属鼓和金属带,以及具有使用导电性化合物(例如导电性聚合物和氧化铟)、金属(例如铝、钯和金)或合金通过涂布、气相沉积或层压形成的涂层的树脂膜和带。术语“导电性”是指体积电阻率小于1013ω·cm。

当将电子照相感光体用于激光打印机时,为了在激光束照射期间抑制干涉条纹,导电性基体的表面可以粗糙化至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为0.04μm以上且0.5μm以下。当使用非相干光作为光源时,并不特别需要为了防止干涉条纹而进行粗糙化,但由于可减少由导电性基体的表面上的凹凸引起的缺陷,可以进行粗糙化以获得更长的使用寿命。

粗糙化方法的实例包括:湿式珩磨,将在水中的磨料的悬浮液喷射到导电性基体上;无心磨削,通过将导电性基体压接在旋转磨石上连续地研磨导电性基体;以及阳极氧化。

用于获得粗糙表面的方法的另一例是在导电性基体的表面上形成包含树脂和分散的导电性或半导电性颗粒的层,从而使得分散在该层中的颗粒产生粗糙。根据该方法,导电性基体的表面不直接粗糙化。

粗糙化技术的另一实例是通过使用树脂中的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粉末分散体在导电性基体的表面上形成层。通过这种方式,不对导电性基体的表面进行粗糙化,但是仍然通过分散在导电性基体上的层中的粉末颗粒实现粗糙化。

在通过阳极氧化进行的粗糙化中,通过使用金属(例如,铝)导电性基体作为电解液中的阳极进行阳极氧化,以在导电性基体的表面上形成氧化膜。电解液的实例包括硫酸溶液和草酸溶液。然而,通过阳极氧化形成的阳极氧化膜是多孔的,所以为化学活性并且容易受到污染。此外,其电阻根据环境而显著波动。因此,可以对多孔阳极氧化膜进行封孔处理,通过在压缩蒸汽或沸水(可添加诸如镍盐的金属盐)中水合反应引起的体积膨胀封止氧化膜的细孔,从而将氧化物转化为更稳定的水合氧化物。

阳极氧化膜的厚度例如可以为0.3μm以上且15μm以下。当厚度在该范围内时,阳极氧化膜具有表现出注入阻挡性的倾向。此外,倾向于抑制由于重复使用而导致的残余电位的增加。

导电性基体可以用酸性处理溶液处理或进行勃姆石处理。

使用酸性处理溶液的处理例如如下进行。首先,制备含有磷酸、铬酸和氢氟酸的酸性处理溶液。酸性处理液中的磷酸、铬酸和氢氟酸的配合比例如为:磷酸:10重量%以上且11重量%以下,铬酸:3重量%以上且5重量%以下,氢氟酸:0.5重量%以上且2重量%以下。总酸浓度可以为13.5重量%以上且18重量%以下。处理温度例如可以为42℃以上且48℃以下。涂膜的厚度可以为0.3μm以上且15μm以下。

勃姆石处理例如通过如下进行:将导电性基体在90℃以上且100℃以下的纯水中浸渍5分钟至60分钟,或使导电性基体与90℃以上且120℃以下的压缩蒸汽接触5分钟至60分钟。膜的厚度可以为0.1μm以上且5μm以下。可以通过使用诸如己二酸、硼酸、硼酸盐、磷酸盐、邻苯二甲酸盐、马来酸盐、苯甲酸盐、酒石酸盐或柠檬酸盐的膜溶解性低的电解液对所得导电性基体进一步进行阳极氧化处理。

底涂层

底涂层是例如包含无机颗粒和粘合剂树脂的层。

无机颗粒的实例是具有102ω·cm以上且1011ω·cm以下的粉末电阻(体积电阻率)的无机颗粒。

具有这种电阻率值的无机粒子的实例包括诸如氧化锡颗粒、氧化钛颗粒、氧化锌颗粒和氧化锆颗粒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可将氧化锌颗粒用作无机颗粒。

无机颗粒的bet法比表面积例如可以为10m2/g以上。

无机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例如可以为50nm以上且2000nm以下,或60nm以上且1000nm以下。

无机颗粒的含量相对于例如粘合剂树脂可以为10重量%以上且80重量%以下,或可以为40重量%以上且80重量%以下。

可对无机颗粒进行表面处理。可使用已经进行了不同的表面处理或具有不同粒径的两种以上类型的无机颗粒的混合物。

表面处理剂的实例包括硅烷偶联剂、钛酸酯类偶联剂、铝类偶联剂和表面活性剂。特别地,可以使用硅烷偶联剂,更具体地,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

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n,n-双(2-羟乙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的硅烷偶联剂。例如,可以使用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和其他硅烷偶联剂的组合。该其他硅烷偶联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硅烷、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n-双(2-羟乙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使用表面处理剂的表面处理法可以是任何已知的方法,并且可以是湿法或干法。

表面处理剂的使用量相对于无机颗粒例如可以为0.5重量%以上且10重量%以下。

除了无机颗粒,底涂层可以含有电子接受性化合物(受体化合物)。这是因为能够提高电特性的长期稳定性和载体阻挡性(carrierblockingproperty)。

电子接受性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以下电子输送性物质:醌类化合物,如氯醌和溴醌;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化合物;芴酮化合物,如2,4,7-三硝基芴酮和2,4,5,7-四硝基-9-芴酮;恶二唑类化合物,如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恶二唑,2,5-双(4-萘基)-1,3,4-恶二唑和2,5-双(4-二乙基氨基苯基)-1,3,4-恶二唑;咕吨酮类化合物;噻吩化合物;以及联苯醌化合物,如3,3’,5,5’-四叔丁基联苯醌。

可将具有蒽醌结构的化合物用作电子接受性化合物。具有蒽醌结构的化合物的实例包括羟基蒽醌化合物、氨基蒽醌化合物和氨基羟基蒽醌化合物。其具体实例包括蒽醌、茜素、醌茜、蒽绛酚(anthrarufin)和红紫素。

电子接受性化合物可以在底涂层中与无机颗粒一起分散。或者,电子接受性化合物可以附着于无机颗粒的表面,并且包含在底涂层中。

使电子接受性化合物附着于无机颗粒表面的方法可以是干法或湿法。

根据干法,例如,在使用具有大剪切力的混合器等搅拌无机颗粒的同时,直接将电子接受性化合物或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电子接受性化合物滴加或与干燥空气或氮气一起喷洒,以使电子接受性化合物附着到无机颗粒的表面。当滴加或喷洒电子接受性化合物时,温度可以不高于溶剂的沸点。在滴加或喷洒电子接受性化合物后,可以在100℃以上进一步进行烘焙。只要可获得电子照相特性,烘焙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任何时间量。

根据湿法,在通过搅拌或通过利用超声波、砂磨机、磨碎机、球磨机等将无机颗粒分散在溶剂中的同时,向其中添加电子接受性化合物,并将所得混合物搅拌或分散,然后除去溶剂,使电子接受性化合物附着于无机颗粒的表面。通过例如过滤或蒸馏除去溶剂。除去溶剂后,可以在100℃以上进行烘焙。只要可获得电子照相特性,烘焙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任何时间量。在湿法中,在添加电子接受性化合物之前可除去含在无机颗粒中的水分。例如,可以通过在加热下搅拌在溶剂中的无机化合物或与溶剂共沸来除去水分。

可在使用表面处理剂处理表面之前、之后或同时,将电子接受化合物附着到无机颗粒上。

电子接受性化合物的含量例如相对于无机颗粒可以为0.01重量%以上且20重量%以下或0.01重量%以上且10重量%以下。

用于底涂层的粘合剂树脂的实例包括已知聚合物材料,如缩醛树脂(例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酪蛋白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明胶、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醋酸乙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树脂、硅酮树脂、硅酮-醇酸树脂、尿素树脂、酚醛树脂、苯酚-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醇酸树脂和环氧树脂;以及其他已知材料,如锆螯合物、钛螯合物、铝螯合物、钛醇盐化合物、有机钛化合物、以及硅烷偶联剂。

用于底涂层的粘合剂树脂的其他实例包括具有电荷输送基团的电荷输送性树脂和导电性树脂(例如聚苯胺)。

其中,可以使用不溶于上覆层中所含的涂布溶剂的树脂作为底涂层中含有的粘合剂树脂。其实例包括热固性树脂,如尿素树脂、酚醛树脂、苯酚-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醇酸树脂和环氧树脂;以及通过使固化剂与选自由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醚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树脂和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树脂反应而获得的树脂。

当两种以上的这些粘合剂树脂组合使用时,混合比根据需要设定。

底涂层可以包含改善电性能、环境稳定性和图像质量的各种添加剂。

添加剂的实例包括以下已知材料:稠合多环和偶氮材料类电子输送颜料、锆螯合物、钛螯合物、铝螯合物、钛醇盐化合物、有机钛化合物、以及硅烷偶联剂。虽然如上所述在无机颗粒的表面处理中使用硅烷偶联剂,但是其也可以作为添加剂添加到底涂层中。

用作添加剂的硅烷偶联剂的实例包括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硅烷、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甲氧基硅烷、n,n-双(2-羟乙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锆螯合物的实例包括丁醇锆、乙酰乙酸乙酯锆、三乙醇胺锆、乙酰丙酮丁醇锆、乙酰乙酸乙酯丁醇锆、乙酸锆、草酸锆、乳酸锆、膦酸锆、辛酸锆、环烷酸锆、月桂酸锆、硬脂酸锆、异硬脂酸锆、甲基丙烯酸丁醇锆、硬脂酸丁醇锆和异硬脂酸丁醇锆。

钛螯合物的实例包括钛酸四异丙酯、钛酸四正丁酯、钛酸丁酯二聚体、四(2-乙基己基)钛酸酯、乙酰丙酮钛、聚乙酰丙酮钛、辛烯乙醇酸钛、乳酸钛铵盐、乳酸钛、乳酸钛乙酯、三乙醇胺钛和聚羟基硬脂酸钛。

铝螯合物的实例包括异丙醇铝、二异丙氧基单丁氧基铝、丁酸铝、二乙酰乙酸乙酯二异丙氧基铝和三(乙酰乙酸乙酯)铝。

这些添加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作为两种以上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缩聚物使用。

底涂层的维氏硬度可以为35以上。

为了抑制莫尔图像,可将底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十点平均粗糙度)调整为1/(4n)(n:上覆层的折射率)至曝光激光波长λ的1/2。

可将树脂颗粒等添加至底涂层以调整表面粗糙度。树脂颗粒的实例包括硅树脂颗粒和交联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颗粒。可对底涂层的表面进行抛光以调整表面粗糙度。抛光方法的实例包括软皮抛光(buffpolishing)、喷砂、湿珩磨和研磨。

底涂层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方法形成。例如,通过将上述组分添加到溶剂中来制备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通过使用该涂布液形成涂膜,干燥涂布膜,并且根据需要加热涂布膜。

用于制备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溶剂的实例包括以下已知有机溶剂:醇类溶剂、芳香烃溶剂、卤代烃溶剂、酮类溶剂、酮醇类溶剂、醚类溶剂和酯类溶剂。

这些溶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以下常用的有机溶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苄醇、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丙酮、甲基乙基酮、环己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二恶烷、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氯苯和甲苯。

在制备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时分散无机颗粒的方法的实例包括使用辊磨机、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胶磨机和油漆搅拌器的已知方法。

将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在导电性基体上的方法的实例包括以下已知方法:诸如刮刀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浸涂法、珠涂法、气刀涂布法和帘式涂布法。

底涂层的厚度可设定为15μm以上,或设定为20μm以上且50μm以下。

中间层

虽然未在附图中示出,但可在底涂层和感光层之间形成中间层。

中间层例如为含有树脂的层。包含在中间层中的树脂的实例包括以下聚合物化合物:缩醛树脂(例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酪蛋白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明胶、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醋酸乙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树脂、硅酮树脂、硅酮-醇酸树脂、苯酚-甲醛树脂和三聚氰胺树脂。

中间层可为含有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层。包含在中间层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含有诸如锆、钛、铝、锰和硅原子的金属原子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包含在中间层中的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作为两种以上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缩聚物使用。

特别地,中间层可以是包含含有锆原子或硅原子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层。

中间层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方法形成。例如,可以通过将上述组分添加到溶剂中来制备中间层形成用涂布液并涂布以形成涂膜,并且可以干燥涂布膜,并且根据需要加热。

涂布中间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方法的实例包括以下已知方法:诸如浸涂法、上推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刮刀涂布法、刀片涂布法和帘式涂布法。

中间层的厚度例如可以设定在0.1μm以上且3μm以下的范围内。中间层还可用作底涂层。

单层型感光层

单层型感光层包含粘合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电子输送材料和空穴输送材料。根据需要,单层型感光层还可以含有其他添加剂。

电荷产生材料为选自羟基镓酞菁颜料和氯镓酞菁颜料中的至少一种。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为0.9重量%以上且1.8重量%以下。

单层型感光层在1000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为0.008以下。

感光层在1000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

单层型感光层在1000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为0.008以下。吸收系数可以为0.007以下以进一步减少重影的出现和获得具有更高灵敏度的感光体。

在1000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如下确定。

将感光层从待检测的感光体上剥下。从感光层上切下一小片,并将其包埋和固化在环氧树脂中。通过使用切片机来制备切片以准备检测样品。利用分光光度计(uv-2600,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shimadzucorporation)制)来检测检测样品在1000nm处的吸光度a1000。通过将a1000的值除以感光层的厚度来确定在1000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

控制在1000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的方法的例子是在下述感光层形成步骤中通过调节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来调节。

粘合剂树脂

粘合剂树脂可以是任何粘合剂树脂。其实例包括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聚芳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偏二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硅酮树脂、硅酮醇酸树脂、苯酚-甲醛树脂、苯乙烯-醇酸树脂、聚-n-乙烯基咔唑和聚硅烷。这些粘合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在这些粘合剂树脂中,从感光层的机械强度等观点出发,可以使用聚碳酸酯树脂或聚芳酯树脂。

从感光层的成膜性的观点出发,可以使用选自粘均分子量为30000以上且80000以下的聚碳酸酯树脂和粘均分子量为30000以上且80000以下的聚芳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聚碳酸酯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例如通过以下方法测量。在100cm3的二氯甲烷中溶解1g树脂。所得溶液的比粘度ηsp在25℃测量环境下用乌氏(ubbelohde)粘度计测量。根据表达式ηsp/c=[η]+0.45[η]2c(其中c表示浓度(g/cm3))确定极限粘度[η](cm3/g),根据由h.schnell给出的表达式[η]=1.23×10-4mv0.83确定粘均分子量mv。

相对于感光层的总固体含量,粘合剂树脂含量可以为35重量%以上且60重量%以下,或者可以为20重量%以上且35重量%以下。

电荷产生材料

使用选自羟基镓酞菁颜料和氯镓酞菁颜料中的至少一种作为电荷产生材料。电荷产生材料可以是羟基镓酞菁颜料和氯镓酞菁颜料中的一种或两种。

羟基镓酞菁颜料

对羟基镓酞菁颜料没有限制。从提高感光体的灵敏度的观点出发,可以使用v型羟基镓酞菁颜料。

特别地,可以使用在600nm以上且900nm以下的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光谱中具有在810nm以上且839nm以下的范围内的最大峰值波长的羟基镓酞菁颜料作为羟基镓酞菁颜料以获得优异的分散性。当将其用作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材料时,容易获得优异的分散性、令人满意的灵敏度、带电性和暗衰减特性。

在810nm以上且839nm以下的范围内具有最大峰值波长的羟基镓酞菁颜料可以具有在特定范围内的平均粒径和在特定范围内的bet比表面积。具体地,平均粒径可以为0.20μm以下,也可以为0.01μm以上且0.15μm以下。bet比表面积可以为45m2/g以上,或可以为50m2/g以上。bet比表面积也可以为55m2/g以上且120m2/g以下。平均粒径是用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计(la-700,堀场制作所(horibaltd.)制)测量的体积平均粒径(d50平均粒径)。bet比表面积是使用bet比表面积分析仪(flowsorbii2300,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通过氮置换法测量的值。

当平均粒径大于0.20μm或比表面积小于45m2/g时,颜料颗粒可能粗糙或可能已形成颜料颗粒的聚集体。其结果是,诸如分散性、灵敏度、带电性和暗衰减特性的性质可能劣化,并且可能发生图像质量缺陷。

羟基镓酞菁颜料的最大粒径(一次粒径的最大值)可以为1.2μm以下,1.0μm以下或0.3μm以下。如果最大粒径超过该范围,则可能出现黑点。

从降低由感光体暴露于荧光灯等引起的浓度不均匀性的观点出发,羟基镓酞菁颜料的平均粒径可以为0.2μm以下,最大粒径为1.2μm以下,比表面积为45m2/g以上。

羟基镓酞菁颜料可以是v型羟基镓酞菁颜料,其在使用cukα射线得到的x射线衍射光谱中在至少7.3°、16.0°、24.9°和28.0°布拉格角(2θ±0.2°)处具有衍射峰。

氯镓酞菁颜料

对氯镓酞菁颜料没有限制。氯镓酞菁颜料可以在7.4°、16.6°、25.5°和28.3°布拉格角(2θ±0.2°)处具有衍射峰,因为可获得作为电子照相感光体材料的优异的灵敏度。

氯镓酞菁颜料在衍射光谱中的最大峰波长、平均粒径、最大粒径和bet比表面积可以与羟基镓酞菁颜料在衍射光谱中的最大峰波长、平均粒径、最大粒径和bet比表面积相同。

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的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为0.9重量%以上且1.8重量%以下。为了进一步减少重影的发生并获得具有更高灵敏度的感光体,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可以为0.9重量%以上且1.5重量%以下。

空穴输送材料

对空穴输送材料没有限制。其实例包括:恶二唑衍生物,如2,5-双(二乙基氨基苯基)-1,3,4-恶二唑;吡唑啉衍生物,如1,3,5-三苯基-吡唑啉和1-[吡啶基-(2)]-3-(对二乙基氨基苯乙烯基)-5-(对二乙基氨基苯乙烯基)吡唑啉;芳香族叔氨基化合物,如三苯胺、n,n'-双(3,4-二甲基苯基)联苯-4-胺、三(对甲基苯基)氨基-4-胺和二苄基苯胺;芳香族叔二氨基化合物,如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联苯胺;1,2,4-三嗪衍生物,如3-(4'-二甲基氨基苯基)-5,6-二-(4'-甲氧基苯基)-1,2,4-三嗪;腙衍生物,如4-二乙基氨基苯甲醛-1,1-二苯基腙;喹唑啉衍生物,如2-苯基-4-苯乙烯基-喹唑啉;苯并呋喃衍生物,如6-羟基-2,3-二(对甲氧基苯基)苯并呋喃;α-芪衍生物,如对-(2,2-二苯基乙烯基)-n,n-二苯基苯胺;烯胺衍生物、咔唑衍生物,如n-乙基咔唑;聚-n-乙烯基咔唑及其衍生物;以及在主链或侧链中具有含有上述化合物中的任一种的基团的聚合物。这些空穴输送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空穴输送材料的具体实例包括由以下通式(b-1)表示的化合物、由以下通式(b-2)表示的化合物、由以下通式(b-3)表示的化合物和由以下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其中,从电荷迁移率的观点出发,可以使用由通式(1)表示的空穴输送材料。

在通式(b-1)中,rb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n11表示1或2;arb1和arb2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c6h4-c(rb3)=c(rb4)(rb5)或-c6h4-ch=ch-ch=c(rb6)(rb7);且rb3至rb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并且取代基是卤原子、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或被具有1至3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的取代氨基。

在通式(b-2)中,rb8和rb8'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rb9、rb9'、rb10和rb10'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表示卤原子、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被具有1或2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的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c(rb11)=c(rb12)(rb13)、或-ch=ch-ch=c(rb14)(rb15);rb11至rb1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且m12、m13、n12和n13各自独立地表示0以上且2以下的整数。

在通式(b-3)中,rb16和rb16'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rb17、rb17'、rb18和rb18'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表示卤原子、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被具有1或2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的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c(rb19)=c(rb20)(rb21)、或-ch=ch-ch=c(rb22)(rb23);rb19至rb2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且m14、m15、n14和n15各自独立地表示0以上且2以下的整数。

在由通式(b-1)表示的化合物、由通式(b-2)表示的化合物和由通式(b-3)表示的化合物中,可以使用由具有“-c6h4-ch=ch-ch=c(rb6)(rb7)”的通式(b-1)表示的化合物和由具有“-ch=ch-ch=c(rb14)(rb15)”的通式(b-2)表示的化合物。

在通式(1)中,r1、r2、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苯氧基、卤原子、或可具有选自烷基、烷氧基和卤原子的取代基的苯基;以及m和n各自独立地表示0或1。

由通式(1)中的r1至r6表示的烷基的例子包括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这样的烷基的具体例子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以及异丁基。在这些之中,可以选择甲基或乙基作为烷基。

由通式(1)中的r1至r6表示的烷氧基的例子包括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这样的烷氧基的具体例子包括: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以及丁氧基。

由通式(1)中的r1至r6表示的卤原子的例子包括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以及碘原子。

由通式(1)中的r1至r6表示的苯基的例子包括未取代的苯基、烷基取代的苯基(诸如对甲苯基和2,4-二甲基苯基)、烷氧基取代的苯基(诸如对甲氧基苯基)、以及卤原子取代的苯基(诸如对氯苯基)。

苯基的取代基的例子包括由r1至r6表示的烷基、烷氧基和卤原子。

从提高灵敏度的观点出发,在由通式(1)表示的所有空穴输送材料中,可以使用由其中m和n各自表示1的通式(1)表示的空穴输送材料。特别地,r1至r6可以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或烷氧基,以及m和n可以各自表示1。

下面描述由通式(1)表示的空穴输送材料的示例化合物,但这些示例不是限制性的。以下,特定编号的示例化合物被称为“示例化合物(1-编号)”。例如,示例化合物15被称为“示例化合物(1-15)”。

上述示例化合物中使用的缩写如下。

·4-me:取代苯基的4位的甲基

·3-me:取代苯基的3位的甲基

·4-cl:取代苯基的4位的氯原子

·4-meo:取代苯基的4位的甲氧基

·4-f:取代苯基的4位的氟原子

·4-pr:取代苯基的4位的丙基

·4-pho:取代苯基的4位的苯氧基

由通式(1)表示的空穴输送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当使用由通式(1)表示的空穴输送材料时,该空穴输送材料可以与除了由通式(1)表示的空穴输送材料之外的空穴输送材料组合使用。

当使用除了由通式(1)表示的空穴输送材料之外的空穴输送材料时,其含量相对于空穴输送材料的总量为例如25重量%以下。

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空穴输送材料的含量可以为10重量%以上且98重量%以下,60重量%以上且95重量%以下,或者70重量%以上且90重量%以下。

如果组合使用两种以上空穴输送材料,则空穴输送材料的含量是空穴输送材料的总含量。

电子输送材料

对电子输送材料没有限制。电子输送材料的实例包括:醌类化合物,如氯醌和溴醌;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类化合物;芴酮化合物,如2,4,7-三硝基芴酮、辛基9-二氰基亚甲基-9-芴酮-4-羧酸(octyl9-dicyanomethylene-9-fluorenone-4-carboxylate)、辛基9-芴酮-4-羧酸(octyl9-fluorenone-4-carboxylate)和2,4,5,7-四硝基-9-芴酮;恶二唑类化合物,如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恶二唑,2,5-双(4-萘基)-1,3,4-恶二唑和2,5-双(4-二乙基氨基苯基)-1,3,4-恶二唑;咕吨酮类化合物;噻吩化合物;二萘醌化合物,如3,3'-二叔戊基-二萘醌;联苯醌化合物,如3,3'-二叔丁基-5,5'-二甲基二苯酚合苯醌和3,3',5,5'-四叔丁基-4,4'-二苯醌;以及在主链或侧链中具有由上述化合物中的任一种形成的基团的聚合物。这些电子输送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其中,芴酮化合物例如可用于提高灵敏度。在芴酮化合物中可以使用由下面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

现在将描述由通式(2)表示的电子输送材料。

在通式(2)中,r11、r12、r13、r14、r15、r16和r1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或芳烷基;r18表示烷基、由-l19-o-r20表示的基团、芳基或芳烷基,其中,l19表示亚烷基,r20表示烷基。

由通式(2)中的r11至r17表示的卤原子的实例包括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

由通式(2)中的r11至r17表示的烷基的实例包括具有1至4个碳原子(或1至3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具体实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和异丁基。

由通式(2)中的r11至r17表示的烷氧基的实例包括具有1至4个碳原子(或1至3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其具体实例包括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和丁氧基。

由通式(2)中的r11至r17表示的芳基的实例包括苯基和甲苯基。其中,可以选择苯基作为由r11至r17表示的芳基。

由通式(2)中的r11至r17表示的芳烷基的实例包括苄基、苯乙基和苯丙基。

由通式(2)中的r18表示的烷基的实例包括具有1至12个碳原子(或5至10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和具有3至10个碳原子(或5至10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

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的实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癸基、正十一烷基和正十二烷基。

具有3至10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的实例包括异丙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异戊基、新戊基、叔戊基、异己基、仲己基、叔己基、异庚基、仲庚基、叔庚基、异辛基、仲辛基、叔辛基、异壬基、仲壬基、叔壬基、异癸基、仲癸基和叔癸基。

在由通式(2)中的r18表示的-l19-o-r20表示的基团中,l19表示亚烷基,r20表示烷基。

由l19表示的亚烷基的实例包括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其实例包括亚甲基、亚乙基、正亚丙基、异亚丙基、正亚丁基、异亚丁基、仲丁烯基、叔丁烯基、正亚戊基、异戊烯基、新戊烯基和叔戊烯基。

由r20表示的烷基的实例与由r11至r17表示的烷基相同。

由通式(2)中的r18表示的芳基的实例包括苯基、甲基苯基、二甲基苯基和乙基苯基。

从溶解性的观点出发,由r18表示的芳基可以是烷基取代的芳基。烷基取代的芳基的烷基的实例包括由r11至r17表示的烷基。

由通式(2)中的r18表示的芳烷基的实例包括由-l21-ar表示的基团,其中,l21表示亚烷基,ar表示芳基。

由l21表示的亚烷基的实例包括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其实例包括亚甲基、亚乙基、正亚丙基、异亚丙基、正亚丁基、异亚丁基、仲丁烯基、叔丁烯基、正亚戊基、异戊烯基、新戊烯基和叔戊烯基。

由ar表示的芳基的实例包括苯基、甲基苯基、二甲基苯基和乙基苯基。

由通式(2)中的r18表示的芳烷基的具体实例包括苄基、甲基苄基、二甲基苄基、苯基乙基、甲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和苯基丁基。

从提高灵敏度的观点出发,由通式(2)表示的电子输送材料可以是其中r18表示具有5至10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或芳烷基的电子输送材料。特别是,可以使用其中r11至r1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或烷基,r18表示具有5至10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或芳烷基的电子输送材料。

下面描述由通式(2)表示的电子输送材料的示例化合物。这些示例不是限制性的。以下,将特定编号的示例化合物称为“示例化合物(2-编号)”。例如,将示例化合物15称为“示例化合物(2-15)”。

示例化合物中使用的缩写如下。

·ph:苯基

由通式(2)表示的电子输送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当使用由通式(2)表示的电子输送材料时,其可以与除了由通式(2)表示的电子输送材料以外的电子输送材料组合使用。

当使用除了由通式(2)表示的电子输送性材料以外的电子输送性材料时,其含量相对于电子输送性材料的总量可以为10重量%以下。

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电子输送材料的含量可以为10重量%以上且70重量%以下,15重量%以上且50重量%以下,或20重量%以上且40重量%以下。

当组合使用两种以上电子输送材料时,电子输送材料含量是电子输送材料的总含量。

空穴输送材料与电子输送材料的比率

空穴输送材料与电子输送材料的重量比(空穴输送材料/电子输送材料)可以为50/50以上且90/10以下或60/40以上且80/20以下。

当组合使用其它电荷输送材料时,该比率为总比例。

其他添加剂

单层型感光层可以含有其他添加剂,如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和热稳定剂。当单层型感光层构成表面层时,单层型感光层可以包含氟树脂颗粒、硅油等。

感光体的制造方法

感光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在导电性基体的表面并干燥所涂布的涂布液以形成单层型感光层的感光层形成步骤,其中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包含粘合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电子输送材料以及空穴输送材料。电荷产生材料为选自羟基镓酞菁颜料和氯镓酞菁颜料中的至少一种,并且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为0.9重量%以上且1.8重量%以下。

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在1000nm波长处的吸光度a1000与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在830nm波长处的吸光度a830的吸光度比a1000/a830为25以下。

用于制造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感光体的方法适合于制造具有在1000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为0.008以下的感光层的感光体。

感光体的制造方法根据需要还可以包括在导电性基体上形成底涂层的底涂层形成步骤,以及在单层型感光层上形成保护层的步骤。

吸光度比a1000/a830

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在1000nm波长处的吸光度a1000与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在830nm波长处的吸光度a830的吸光度比a1000/a830为25以下。为了增强灵敏度,吸光度比可以为22以下、20以下、或15以下。

吸光度比(a1000/a830)如下确定。稀释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以调节吸光度a830至0.95以上且1.05以下并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然后设定检测波长至1000nm以测定吸光度a1000。从观测的a1000和a830来确定吸光度比(a1000/a830)。

具体地,用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来制备检测样品,并对其进行稀释以调节吸光度a830至0.95以上且1.05以下。利用分光光度计(uv-2600,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来检测稀释的样品以获得吸光度a830。将分光光度计的检测波长设定为1000nm并且测定检测样品以获得吸光度a1000。从观察的a830和a1000来获得吸光度比(a1000/a830)。

用于控制吸光度比a1000/a830至25以下的方法可以为例如,在感光层形成步骤中,调节使在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电荷产生材料等颗粒分散的分散条件。方法的另一例为调节针对分散颗粒的预处理(例如,超声波处理)的条件。通过结合这些条件能够控制吸光度比。

形成单层型感光层的步骤

在形成感光层的步骤中,使用向溶剂中添加上述组分而制备的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具体来说,在向溶剂中添加了上述组分之后,分散颗粒以获得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并且将该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在导电性基体上并干燥以形成单层型感光层。

溶剂的实例包括常用的有机溶剂,如诸如苯、甲苯、二甲苯和氯苯的芳香烃,诸如丙酮和2-丁酮的酮,诸如二氯甲烷、氯仿和二氯乙烷的卤代脂族烃,以及诸如四氢呋喃和乙醚的环状或直链状醚。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通过使用诸如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水平砂磨机、dyno-mill的介质分散机,或诸如搅拌器、超声波分散器、辊磨机和高压均化器的无介质分散机将颗粒(例如,电荷产生材料)分散在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中。高压均化器可以是通过液-液碰撞或液-壁碰撞将分散液在高压状态下分散的碰撞型,或其通过迫使分散液在高压状态下通过微细通道来制备分散液的渗透型。

其中,因为能够容易地将吸光度比a1000/a830控制为25以下,所以可以使用诸如高压均化器的无介质分散机而不是诸如砂磨机的介质分散机。

用于将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到底涂层的方法的实例包括浸涂法、上推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刮刀涂布法、刀片涂布法和帘式涂布法。

单层型感光层的厚度可以为5μm以上且60μm以下,可以为5μm以上且50μm以下,或者可以为10μm以上且40μm以下。

其他层

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感光体可根据需要包括其他层。其他层的一例是构成感光层上的最顶层表面层的保护层。例如设置保护层以防止在充电期间感光层中的化学变化或进一步提高感光层的机械强度。因此,保护层可以是由固化膜(交联膜)形成的一层。这种层的实例包括在下面1)和2)中所描述的层。

1)由包含含有反应性基团的电荷输送材料的组合物制备的固化膜形成的层,该电荷输送材料在同一分子中具有反应性基和电荷输送骨架(即,包含含有反应性基团的电荷输送材料的聚合物或交联产物的层)。

2)由含有非反应性电荷输送材料和不具有电荷输送骨架但具有反应性基团的含有反应性基团的非电荷输送材料的组合物制备的固化膜形成的层(换句话说,包含非反应性电荷输送材料和含有反应性基团的非电荷输送材料的聚合物或交联产物的层)。

含有反应性基团的电荷输送材料的反应性基团的实例包括以下常用的反应性基团,诸如链聚合性基团、环氧基、-oh、-or[其中r表示烷基]、-nh2、-sh、-cooh和-sirq13-qn(orq2)qn[其中rq1表示氢原子、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rq2表示氢原子、烷基或三烷基甲硅烷基,qn表示1至3的整数]。

链聚合性基团可以是任何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链聚合性基团的一例是至少包含碳-碳双键的基团的官能团。具体地,一例是包含选自乙烯基、乙烯基醚基、乙烯基硫醚基、苯乙烯基、乙烯基苯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个的基团。其中,由于其具有优异的反应性,可以使用包含选自乙烯基、苯乙烯基、乙烯基苯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个的基团作为链聚合性基团。

含有反应性基团的电荷输送材料的电荷输送骨架可以是已知用于电子照相感光体中的任何结构。其实例包括衍生自含氮空穴输送化合物的骨架,诸如三芳基胺类化合物、联苯胺类化合物和腙类化合物,并与氮原子共轭。其中,可将三芳基胺骨架用作电荷输送骨架。

具有反应性基团和电荷输送骨架的含有反应性基团的电荷输送材料、非反应性电荷输送材料和含有反应性基团的非电荷输送材料可选自已知材料。

保护层还可含有已知添加剂。

保护层可由任何已知方法形成。例如,通过使用含有上述组分和溶剂的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来形成涂膜,干燥,并且根据需要加热以固化。

用于制备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溶剂的实例包括:芳香族类溶剂,如甲苯和二甲苯;酮类溶剂,如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和环己酮;酯类溶剂,如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醚类溶剂,如四氢呋喃和二恶烷;溶纤剂类溶剂,如乙二醇单甲醚;以及醇类溶剂,如异丙醇和丁醇。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可以是不含溶剂的涂布液。

将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至感光层的方法的实例包括以下常用的方法:如浸涂法、上推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刮刀涂布法、刀片涂布法和帘式涂布法。

保护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为1μm以上且20μm以下,或2μm以上且10μm以下。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电子照相感光体;充电单元,其对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已充电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其通过使用含有色调剂的显影剂使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以及转印单元,其将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表面。将根据前述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用作电子照相感光体。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可应用于已知图像形成装置,诸如:配备有定影单元的装置,该定影单元定影转印至记录介质表面的色调剂图像;直接转印型装置,其将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直接转印至记录介质;中间转印型装置,其将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体的表面(一次转印),然后,将转印至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表面(二次转印);配备有清洁单元的装置,该清洁单元在转印色调剂图像之后和在充电之前清洁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配备有电荷擦除单元的装置,该电荷擦除单元在转印色调剂图像之后和在充电之前用电荷擦除光束照射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以擦除电荷;以及配备有电子照相感光体加热部件的装置,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加热部件配置成提高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温度并降低相对湿度。

对于中间转印型装置,转印单元例如包括:中间转印体,其具有待向其上转印色调剂图像的表面;一次转印单元,其配置为将图像保持体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体的表面;以及二次转印单元,其配置为将中间转印体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表面。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干式显影型或湿式显影型(使用液体显影剂的显影型)。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例如,配备有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单元可以具有可拆卸地附接到图像形成装置的盒结构(处理盒)。处理盒的一例是配备有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处理盒。处理盒除了包括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外,还可以包括选自充电单元、静电潜像形成单元、显影单元和转印单元的至少一种。

下面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非限制性实例。仅描述附图中所示的相关部件,并省略其他部件的描述。

图2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处理盒300,其配备有电子照相感光体7;曝光装置9(静电潜像形成单元的一例);转印装置40(一次转印装置);以及中间转印体50。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曝光装置9位于使得电子照相感光体7能够通过处理盒300的开口部曝光的位置。转印装置40位于隔着中间转印体50与电子照相感光体7相对的位置,并且中间转印体50的一部分与电子照相感光体7接触。虽然未在附图中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0还包括设置成将中间转印体50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例如纸张)的二次转印装置。中间转印体50、转印装置40(一次转印装置)和二次转印装置(未示出)是转印单元的一例。

图2所示的处理盒300包括一体地支撑并包含在外壳中的电子照相感光体7、充电装置8(充电单元的一例)、显影装置11(显影单元的一例)和清洁装置13(清洁单元的一例)。清洁装置13包括清洁刮板(清洁部件的一例)131。清洁刮板131设置成与电子照相感光体7的表面接触。清洁部件可以是导电性或绝缘性纤维部件,代替清洁刮板131或与清洁刮板131组合使用。

虽然图2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配备有设置成向电子照相感光体7的表面供给润滑剂14的纤维状部件132(辊状)和辅助清洁的纤维状部件133(平刷形状)的一例,这些组件是任选的。

现在将描述构成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各组件。

充电装置

例如将接触型充电器用作充电装置8。接触型充电器的实例包括使用导电性或半导电性充电辊、充电刷、充电膜、充电橡胶刮板或充电管的充电器。也可以使用其他已知充电器,诸如非接触型辊充电器或利用电晕放电的格栅电晕管(scorotron)或电晕管(corotron)充电器。

曝光装置

曝光装置9的一例是设置为用诸如半导体激光、led光或液晶快门光的光照射电子照相感光体7的表面以形成特定光图像的光学系统。光源的波长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光谱灵敏度范围内。半导体激光器的主流波长是具有780nm附近的振荡波长的近红外线。然而,波长不限于此。可以使用具有600nm量级的振荡波长的激光器或具有400nm以上且450nm以下的振荡波长的蓝光激光器。此外,能够输出彩色图像形成用多个光束的类型的表面发射激光光源也是有用的。

显影装置

显影装置11的实例包括通过使用显影剂进行接触或非接触显影的常见显影装置。具有该功能的任何显影装置都可以用作显影装置11,并且可以根据目的进行选择。其一例是配置为用刷子、辊等将单组分显影剂或双组分显影剂涂布至电子照相感光体7的已知显影装置。具体地,可以将如下的显影装置用作显影装置11:该显影装置使用在其表面上承载显影剂的显影辊。

用于显影装置11的显影剂可以是仅由色调剂构成的单组分显影剂,或包含色调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显影剂可以是磁性的或非磁性的。可使用已知显影剂作为显影剂。

清洁装置

清洁装置13是配备有清洁刮板131的清洁刮板型装置。或者,清洁刮板131可以是毛刷清洁型或显影同时清洁型。

转印装置

转印装置40的实例包括以下各种已知转印充电器:诸如使用带、辊、膜、橡胶刮板等的接触型转印充电器;以及利用电晕放电的格栅电晕管转印充电器和电晕管转印充电器。

中间转印体

中间转印体50的实例包括包含半导电性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碳酸酯、聚芳酯、聚酯、橡胶等的带状中间转印体(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体可具有带形或鼓形。

图3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20是配备有四个处理盒300的串联系统多色图像形成装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20中,四个处理盒300并排布置在中间转印体50上,且一个电子照相感光体用于一种颜色。除图像形成装置120具有串联系统以外,图像形成装置120具有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相同的结构。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不限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可以在电子照相感光体附近和在电子照相感光体7的旋转方向上位于转印装置40的下游及在电子照相感光体7的旋转方向上位于清洁装置13的上游的位置设置第一电荷擦除装置,其使残留色调剂的极性均匀以利于使用清洁刷除去色调剂。此外,可以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旋转方向上位于清洁装置13的下游和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旋转方向上位于充电装置8的上游设置第二电荷擦除装置,其从电子照相感光体7的表面擦除电荷。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是直接转印型图像形成装置,配置为将在电子照相感光体7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直接转印至记录介质。

实施例

现在将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具体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和比较例不是限制性的。除非另有说明,“份”意为“重量份”,“%”意为“重量%”。

实施例1

感光层的形成

使用高压均化器,利用碰撞法在50mpa的工艺压力下将用作电荷产生材料的0.8重量份的下表1中所示的羟基镓酞菁颜料、用作粘合剂树脂的47.2重量份的双酚z聚碳酸酯树脂(粘均分子量:50000)、用作电子输送材料的18重量份的下表1中所示的电子输送材料、用作空穴输送材料的34重量份的表1中所示的空穴输送材料、以及用作溶剂的250重量份的四氢呋喃的混合物分散5次。由此,获得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

表1中所示的每个实施例的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电子输送材料含量和空穴输送材料含量是相对于粘合剂树脂(固体组分)的重量%的含量。

将所得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利用浸涂法涂布在直径为30mm、长度为244.5mm、厚度为1mm的铝基材上,并在135℃下干燥和固化35分钟。由此,获得厚度为30μm的单层型感光层。

由此,通过上述步骤制成实施例1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实施例2至12及比较例1至4

除电子输送材料的类型和量、空穴输送材料的类型和量、电荷产生材料的类型和量以及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的处理条件根据表1和表2中的描述改变以外,如实施例1制备各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比较例5

将均用作电荷产生材料的0.4重量份的表2中所示的羟基镓酞菁颜料和0.4重量份的氯镓酞菁颜料、用作粘合剂树脂的47.2重量份的双酚z聚碳酸酯树脂(粘均分子量:50000)、18重量份的表1所示的电子输送材料、34重量份的表1所示的空穴输送材料和用作溶剂的250重量份的四氢呋喃的混合物在含有直径为1mm的玻璃珠的砂磨机中分散4小时。由此,获得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

利用浸渍法将所得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在直径为30mm、长度为244.5mm、厚度为1mm的铝基材上,并在140℃下干燥和固化30分钟。由此,形成厚度为30μm的单层型感光层。

由此,通过上述步骤制成比较例5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比较例6

除了利用dyno研磨机代替砂磨机之外,与比较例5一样获得比较例6的感光体。

评价

如下对获得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评价。结果如表1中所示。

在1000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的评价

根据上述方法测定在1000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

感光层形成

用涂布液的吸光度比的评价

根据上述方法测定吸光度比(a1000/a830)。

感光体灵敏度的评价

基于充电至+800v的半衰曝光量来评价感光体的灵敏度。具体来说,使用静电纸测试仪(静电分析仪epa-8100,川口电机制作所(kawaguchielectricworks)制),在20℃、40%rh环境下,将感光体充电至+800v,然后在感光体的表面以1μw/cm2的强度照射通过单色仪从钨灯获得的800nm的单色光。测定刚刚充电后的感光体表面的表面电位vo(v)以及通过感光体表面的照射表面电位达到1/2×vo(v)的半衰曝光量e1/2(μj/cm2)。评价标准如下。

a:半衰曝光量为0.15μj/cm2以下。

b:半衰曝光量超过0.15μj/cm2且为0.18μj/cm2以下。

c:半衰曝光量超过0.18μj/cm2且为0.20μj/cm2以下。

d:半衰曝光量超过0.20μj/cm2

重影的评价

将在各实施例中制备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分别安装在由兄弟工业株式会社(brotherindustriesltd.)制造的hl5340d图像形成装置上。在28℃、85%rh高温、高湿度环境下在100张纸上形成图像,然后通过下述方法对在形成的图像中的重影的出现进行评价。

如图4a至4c中所示,形成包括字母g以及黑色区域(纯黑色区域)的图像图形,并且利用肉眼观察字母g如何出现在纯黑色区域中,并且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a:如图4a中所示,在纯黑色区域中没有可识别的字母g。

b:如图4b中所示,在纯黑色区域中有轻微可识别的字母g。

c:如图4c中所示,在纯黑色区域中有清楚可识别的字母g。

表1

表2

表1和2中使用的缩写如下。

电荷产生材料

·cgm1(clgapc):氯镓酞菁,在使用cukα射线得到的x射线衍射光谱中在至少7.4°、16.6°、25.5°和28.3°布拉格角(2θ±0.2°)处具有衍射峰的氯镓酞菁颜料(在600nm以上且900nm以下的波长范围的吸收光谱中的最大波长=780nm,平均粒径=0.15μm,最大粒径=0.2μm,比表面积=56m2/g)

·cgm2(hogapc):羟基镓酞菁(v型),在使用cukα射线得到的x射线衍射光谱中在至少7.3°、16.0°、24.9°和28.0°布拉格角(2θ±0.2°)处具有衍射峰的v型羟基镓酞菁颜料(在600nm以上且900nm以下的波长范围的吸收光谱中的最大波长=820nm,平均粒径=0.12μm,最大粒径=0.2μm,比表面积=60m2/g)

·cgm3(h2pc):x型无金属酞菁颜料(具有与酞菁骨架的中心配位的两个氢原子的酞菁)

空穴输送材料

·htm1:由通式(1)表示的空穴输送材料的示例化合物(1-41)

·htm2:由通式(1)表示的空穴输送材料的示例化合物(1-1)

·htm3:具有下述结构的空穴输送材料htm3

·htm4:具有下述结构的空穴输送材料htm4:

(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

电子输送材料

·etm1:由通式(2)表示的电子输送材料的示例化合物(2-11)

·etm2:由通式(2)表示的电子输送材料的示例化合物(2-14)

·etm3:具有下述结构的电子输送材料etm3:

(3,3',5,5'-四叔丁基-4,4'-联苯醌)

·etm4:具有下述结构的电子输送材料etm4:

(3,3'-二叔戊基-二萘醌)

为了进行图示和说明,以上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目的并不在于全面详尽地描述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定于所公开的具体形式。很显然,对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做出许多修改以及变形。本实施例的选择和描述,其目的在于以最佳方式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熟练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并做出适合特定用途的各种变形。本发明的范围由与本说明书一起提交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