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171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触控显示装置已经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人们对触控显示装置的要求(例如,大屏占比、窄边框等)也越来越高。

以生活中常见的触控手机为例,如图1a所示,该触控手机包括显示区域a和按键区域b;如图1b(图1a沿o-o’位置的剖面图)所示,在该手机的厚度方向上,包括依次设置的背光模组100(backlightunit,简称blu)、显示面板200(panel)以及封装玻璃(coverglass,简称cg),其中,显示区域a实现正常显示的背光由背光模组100提供,而对于按键区域b而言,其对亮度要求较低,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单独在封装玻璃cg对应按键区域b的位置设置按键光源10,以对该按键区域b提供背光。

如图1b所示,由于按键光源10的尺寸较大,而封装玻璃cg超出背光模组100的尺寸d较小,因此,需要将按键光源10的位置向显示面板200中的单层区a1(即显示面板200中阵列基板tftarray在边缘位置超出彩膜基板cf的区域)移动,但是在厚度方向上,按键光源10一般包括银浆层、胶层、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以及按键灯(iconled)等多层结构,从而使得该按键光源10的厚度较大,而在该单层区a1,阵列基板tftarray与上方的封装玻璃cg之间的间隙厚度较小(约为0.4mm),无法正常的容纳该按键光源10,因此需要加厚显示面板200与封装玻璃cg之间的光学胶((opticallyclearadhesive,简称oca)或者单独设置其他的隔垫层,从而成为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设计的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采用将显示背光与按键背光一体化集成设置,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因显示背光与按键背光单独制作而导致不利于显示装置轻薄化设计的弊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灯条,包括柔性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背光光源和按键光源,其中,所述背光光源和所述按键光源分别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中与厚度方向垂直的两个面上,所述背光光源和所述按键光源的供电端均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按键光源包括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的第一按键光源,和/或,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的第二按键光源;所述第一按键光源的出光侧朝向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按键光源的出光侧朝向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为平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中设置所述按键光源的端部朝向背离所述背光光源一侧弯曲。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中设置所述按键光源的端部与设置所述背光光源的部分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光源和所述按键光源均为led。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前述的背光灯条。

本发明实施例再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胶框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胶框上的前述的背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封装盖板。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封装结构之间、且位于按键区域的导光膜;在柔性电路板为平面结构的情况下,所述显示面板的单层区在对应所述按键光源的位置具有镂空部,以使得所述按键光源的出光面能够穿过所述镂空部与所述导光膜的入光面相对;或者,在柔性电路板中设置按键光源的端部朝向背离背光光源一侧弯曲的情况下,所述胶框在对应背光灯条沿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设置有挡墙,所述挡墙上设置有缺口,所述柔性电路板中设置所述按键光源的端部与所述挡墙的外侧接触,所述按键光源的出光面穿过所述缺口伸入至所述挡墙的内侧、且与所述导光膜的入光面相对。

进一步的,在柔性电路板中设置按键光源的端部朝向背离背光光源一侧弯曲的情况下,所述柔性电路板中设置所述按键光源的端部与所述挡墙的外侧通过胶膜粘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灯条包括柔性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的背光光源和按键光源,其中,背光光源和按键光源分别位于柔性电路板中与厚度方向垂直的两个面上,背光光源和按键光源的供电端均与柔性电路板上的电路连接,即通过一个柔性电路板即可同时控制背光光源和按键光源,也即在应用于显示装置时,按键光源直接背光灯条中的柔性电路板进行控制,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显示面板和封装盖板之间单独另设柔性电路板而导致的显示装置厚度较大的弊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触控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沿o-o’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灯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沿p-p’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灯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胶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1部分的放大图;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胶框和灯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9b为图9a中c2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导光膜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沿q-q’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背光灯条;10-按键光源;11-柔性电路板;111-弯折部;12-背光光源;20-胶框;21-挡墙;22-缺口;23-胶膜;201-镂空部;202-遮光胶层;100-背光模组;101-第一按键光源;102-第二按键光源;200-显示面板;300-封装结构;lgf-导光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灯条,如图2和图6所示,该背光灯条01包括柔性电路板11以及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1上的背光光源12和按键光源10,其中,背光光源12和按键光源10分别位于柔性电路板11中与厚度方向垂直的两个面上,且背光光源12和按键光源10的供电端均与柔性电路板11上的电路连接。一般的,上述背光光源12和按键光源11可以均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简称led)。

这样一来,能够通过一个柔性电路板即可同时控制背光光源和按键光源,也即在应用于显示装置时,按键光源直接背光灯条中的柔性电路板进行控制,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显示面板和封装盖板之间单独另设柔性电路板而导致的显示装置厚度较大的弊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前述的背光灯条,具有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灯条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由于前述实施例已经对背光灯条的结构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胶框以及依次设置于胶框上的背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封装盖板,同样具有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灯条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由于前述实施例已经对背光灯条的结构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以下结合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对本发明提供的背光灯条01做进一步的说明。

在上述背光灯条01应用于背光模组时,背光光源12与导光板相对,以将背光光源12发出的光线输入至导光板,并通过导光板进行光线输出,以满足显示装置对背光的需求。

对于按键光源10的设置,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封装玻璃cg靠近显示面板200的一侧通过单独设置按键光源10以及控制该按键光源10的柔性电路板(可参考图1b),按键光源10的出光方向近似平行于导光板所在的平面,现有技术通过在按键光源10的出光侧设置导光膜(lightguidefilm,简称lgf),形成小型的面光源,以满足整个按键区域b对背光的需求。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按键光源10的设置,本发明中提供的背光灯条01中由于按键光源10与背光光源12共用柔性电路板11,在此情况下,本发明中的按键光源10的出光方向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的相同(即出光方向近似平行于导光板所在的平面),通过位于出光侧的导光膜lgf,形成小型的面光源,以满足整个按键区域b对背光的需求;当然,本发明中的按键光源10的出光方向还可以为近似垂直导光板所在的平面、且朝向封装玻璃cg,从而在不设置导光膜lgf的情况下,根据实际的需要,在按键区域b中的具体位置设置按键光源10。

当然,上述通过设置导光膜lgf使得整个按键区域b都能满足对背光的需求作为本发明中的优选方案,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背光灯条01以及显示装置的具体设置情况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在背光灯条01中,柔性电路板11为平面结构,背光光源12和按键光源10分别位于柔性电路板11中与厚度方向垂直的两个面上,在此情况下,为了保证按键光源10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导光膜满足整个按键区域b对背光的需求,本发明优选的,按键光源包括位于柔性电路板11的第一端的第一按键光源101,和/或,位于柔性电路板11的第二端的第二按键光源102,且第一按键光源101的出光侧朝向柔性电路板11的第二端,第二按键光源102的出光侧朝向柔性电路板11的第一端,这样一来,由于按键光源10(第一按键光源101和/或第二按键光源102)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1的端部,在应用于显示装置时,通过在按键光源10的出光侧、且对应按键区域b设置导光膜lgf即可满足整个按键区域b对背光的需求。

其中,图2仅是以柔性电路板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按键光源10为例进行说明的,也可以仅在柔性电路板11一端(第一端或第二端)设置按键光源10;当然,为了保证按键区域b亮度均匀性,本发明优选的,在柔性电路板11的两端均设置按键光源10(第一按键光源101和第二按键光源102),在此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到,导光膜lgf设置在第一按键光源101和第二按键光源102之间对应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当包括上述背光灯条01(以图2所示的背光灯条01为例)的背光模组在应用于显示装置时,结合图3和图4,显示面板200的单层区a1在对应按键光源10的位置具有镂空部201(参考图3),以使得按键光源10的出光面能够穿过该镂空部201,(参考图4),其中,导光膜lgf位于按键区域b(也即单层区a1),如图5所示(图4沿p-p’位置的剖面图,且包括封装结构300),导光膜lgf位于显示面板200与封装结构300(例如,封装玻璃cg)之间,以使得按键光源10的出光面能够与导光膜lgf的入光面相对,从而满足按键区域b对背光的需求。

另外,对于上述背光灯条01的设置方式,如图5所示,由于显示面板200在单层区a1通过遮光胶层(curtaintape)201与背光模组100之间固定,因此为了保证按键光源10的出光面能够穿过位于显示面板200的单层区a1中的镂空部201,需要将遮光胶层30对应按键光源10的位置同样设置为镂空区。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位于显示面板200与封装结构300之间的导光膜lgf,可以是导光膜lgf由封装结构300进行承载,即导光膜lgf贴附在封装结构300靠近显示面板200的一侧;也可以是导光膜lgf由显示面板200进行承载,即导光膜lgf贴附在显示面板200靠近封装结构300的一侧。但是由于显示面板200在对应导光膜lgf的位置一般设置复杂的电路结构,从而不能够有效的保证与导光膜lgf之间的贴附力、以及导光膜lgf的平整性等,因此本发明优选的,导光膜lgf由封装结构300进行承载。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在背光灯条01中,柔性电路板11中设置按键光源10的端部朝向背离背光光源12一侧弯曲,即按键光源10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1端部的弯折部111。在此情况下,为了保证按键光源10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导光膜lgf满足整个按键区域b对背光的需求,本发明优选的,按键光源包括位于柔性电路板11的第一端的第一按键光源101,和/或,位于柔性电路板11的第二端的第二按键光源102,且第一按键光源101的出光侧朝向柔性电路板11的第二端,第二按键光源102的出光侧朝向柔性电路板11的第一端,这样一来,由于按键光源10(第一按键光源101和/或第二按键光源102)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1的端部,在应用于显示装置时,通过在按键光源10的出光侧、且对应按键区域b设置导光膜lgf即可满足整个按键区域b对背光的需求。

其中,图6仅是以柔性电路板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按键光源10为例进行说明的,也可以仅在柔性电路板11一端(第一端或第二端)设置按键光源10;当然,为了保证按键区域b亮度均匀性,本发明优选的,在柔性电路板11的两端均设置按键光源10(第一按键光源101和第二按键光源102),在此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到,导光膜lgf设置在第一按键光源101和第二按键光源102之间对应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当包括上述背光灯条01(以图6所示的背光灯条01为例)的背光模组在应用于显示装置时,结合图7和图8(图7中c1部分的放大图)所示,胶框20在对应背光灯条01沿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设置有挡墙21,挡墙21上设置有缺口22,这样一来,结合图9a和图9b(图9a中c2部分的放大图),在安装时,将柔性电路板11中设置按键光源10的端部与挡墙21的外侧接触,按键光源10的出光面穿过缺口22伸入至挡墙21的内侧,且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挡墙21的内侧的按键区域b(也即单层区a1),位于显示面板200与封装结构300之间设置有导光膜lgf,从而能够使得按键光源10的出光面能够与导光膜lgf的入光面相对,从而满足按键区域b对背光的需求,其中,图11是图10在包括封装结构300的情况下,沿q-q’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位于显示面板200与封装结构300之间的导光膜lgf,可以是导光膜lgf由封装结构300进行承载,即导光膜lgf贴附在封装结构300靠近显示面板200的一侧;也可以是导光膜lgf由显示面板200进行承载,即导光膜lgf贴附在显示面板200靠近封装结构300的一侧。但是由于显示面板200在对应导光膜lgf的位置一般设置复杂的电路结构,从而不能够有效的保证与导光膜lgf之间的贴附力、以及导光膜lgf的平整性等,因此本发明优选的,导光膜lgf由封装结构300进行承载。

另外,为了尽可能的减小在应用于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弯折部111对显示装置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因弯折部111导致显示装置的边框较宽的问题,本发明优选的,柔性电路板11中设置按键光源10的端部与设置背光光源12的部分垂直,即弯折部111与设置背光光源12的部分垂直,以尽可能的减小因弯折部111导致显示装置边框较宽的问题。

更进一步的,为保证弯折部111以及设置在弯折部111中的按键光源10的位置能够相对稳定,避免在后续的安装或者应用中弯折部111的相对位置发生移动,导致按键光源10发生移动,本发明优选的,如图9b所示,在柔性电路板11中设置按键光源10的端部(即弯折部111)与挡墙21的外侧通过胶膜23粘合,以避免弯折部111发生移动导致按键光源10的位置发生偏移。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具有弯折部111灯条结构,可以是在加工中直接制作呈弯折状;也可以是制作为平面条状,在安装过程中通过翻折形成上述弯折部111,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综合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以下通过具体的数值,对本发明的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5和11所示,在显示面板200的单层区a1,只要保证按键光源10自身的厚度能够容纳在封装结构300与显示面板200的单层区a1位置之间的缝隙高度中即可,一般的按键光源10自身的厚度约为0.35mm,封装结构300与显示面板200的单层区a1位置之间的缝隙高度约为0.4mm,从而能够正常的容纳按键光源10。

现有技术中的设置方式,如图1b所示,在显示面板200的单层区a1,在封装玻璃cg上依次设置银浆层(约0.03mm)、fpc胶层(约0.03mm)、fpc(约0.12mm)、按键光源(约0.35mm)的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的厚度约为0.53mm,相比于封装结构300与显示面板200的单层区a1位置之间的0.4mm缝隙高度,无法正常的进行容纳,因此需要增加缝隙高度,从而造成显示面板的厚度增加的弊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