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1251发布日期:2019-03-02 00:5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镜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镜头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潜望式镜头的镜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摄像镜头,其内用于影像撷取的镜头装置(未绘示)包括复数个透镜驱动模块以及复数个透镜盖体。组装时,这些透镜驱动模块先分别设置于这些透镜盖体的内部,而后为了使该镜头装置内部的光学组件(例如透镜)能正常运作,必须要调整好这些透镜驱动模块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具体而言,在一透镜盖体(其内设置有一透镜驱动模块)的位置为固定的情况下,需要对另一透镜盖体(其内设置有另一透镜驱动模块)沿着x、y、z轴(未绘示,但z轴可为通过这些透镜驱动模块的一轴,而x、y轴可垂直于该轴)的方向及绕x、z轴转动的方向(亦即包括5个自由度)进行调整,使得这些透镜驱动模块可沿着该镜头装置内成像单元的中心轴向排列。最后,在这些透镜驱动模块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校正完后,再透过胶水分别将设置有这些透镜驱动模块的这些透镜盖体连接起来。

在上述组装该镜头装置的过程中,这些透镜驱动模块在沿着该成像单元的中心轴向排列的同时,可能造成该镜头装置的整体长度较长,因此也局限了配置有该镜头装置的空间,进而使得安装有该镜头装置的机身产生厚度过大的问题。另一方面,除了会需要用到较复杂的设备(亦即成本高)来调整这些透镜驱动模块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之外,组装时间也较长(亦即效率低),并且这些模块之间仅依靠胶水来连接固定,可靠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镜头装置(例如(手机)摄像镜头),藉由加入棱镜驱动模块来缩减镜头装置的整体长度,使镜头装置能较有弹性地安装于配置空间内,进而减少安装有镜头装置的机身厚度。

本发明镜头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包括成像单元、棱镜驱动模块、透镜驱动模块以及轴体。该棱镜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链接部,该透镜驱动模块包括第二链接部,该轴体包括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其中,该第一端固定于该第一连结部,该第二端固定于该第二连结部,以结合该棱镜驱动模块与该透镜驱动模块,该棱镜驱动模块、该透镜驱动模块以及该成像单元系沿着该成像单元的中心轴排列。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棱镜驱动模块更包括具有该第一连结部的第一固定件,该第一固定件更包括第一固定件本体,该第一连结部形成于该第一固定件本体上朝向该透镜驱动模块的表面。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棱镜驱动模块更包括棱镜以及第一载体,该第一载体可活动地设置于该第一固定件上,并搭载该棱镜。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载体包括转轴部,该第一固定件更包括凹槽,该转轴部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凹槽上,使该第一载体可带动该棱镜相对于该第一固定件转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透镜驱动模块更包括具有该第二连结部的第二固定件,该第二固定件更包括第二固定件本体,该第二连结部自该第二固定件本体的一侧延伸而出。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透镜驱动模块更包括透镜单元以及第二载体,该第二载体可活动地设置于该第二固定件上,并搭载该透镜单元。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固定件更包括夹持部,用以将该第二载体可移动地悬挂于该第二固定件本体的上方,使该第二载体可带动该透镜单元相对于第二固定件移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夹持部自该第二固定件本体的该侧朝该第二载体延伸而出。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镜头装置更包括棱镜盖体以及透镜盖体,该棱镜驱动模块设置于该棱镜盖体的内部,该透镜驱动模块设置于该透镜盖体的内部。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可分别藉由黏着剂固定于该第一连结部与该第二连结部。

在另一实施例中,进入该镜头装置的光束经由该棱镜驱动模块改变其光束路径,穿过该透镜驱动模块,再进入该成像单元,使该成像单元接收该镜头装置的摄像。

实施本发明的镜头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藉由加入棱镜驱动模块来缩减镜头装置的整体长度,使镜头装置能较有弹性地安装于配置空间内,进而减少安装有镜头装置的机身厚度。另一方面,本发明还可以轴体将棱镜驱动模块与透镜驱动模块(或透镜驱动模块与另透镜驱动模块)连接起来,从而简化镜头装置的组装过程,并强化镜头装置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镜头装置其中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棱镜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透镜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棱镜驱动模块与透镜驱动模块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镜头装置组装完成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镜头装置其中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镜头装置组装完成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镜头装置10包括成像单元(未绘示)、棱镜驱动模块11、透镜驱动模块13、棱镜盖体15、透镜盖体17以及二个轴体19。其中,棱镜驱动模块11可透过这些轴体19连接于透镜驱动模块13,该成像单元可为电荷耦合组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等感光组件,可用以接收来自于镜头装置10的摄像。以下详细说明这些组件的组装:

请参阅图2,棱镜驱动模块11包括棱镜111、二个第一载体113以及二个第一固定件115。棱镜111搭载于这些第一载体113中,第一载体113可活动地设置于这些第一固定件115上。具体而言,棱镜111被固设于这些第一载体113的内表面之间。每个第一载体113都包括第一载体本体1131以及一个转轴部1133,转轴部1133自第一载体本体1131上邻接于第一固定件115的一外表面延伸而出。每个第一固定件115都包括第一固定件本体1151、凹槽1153以及第一连结部1155,凹槽1153形成于第一固定件本体1151上与第一载体本体1131的该外表面垂直的第一表面,用以供转轴部1133可转动地设置于其中,第一连结部1155形成于第一固定件本体1151上朝向透镜驱动模块13的第二表面。也就是说,搭载有棱镜111的这些第一载体113透过这些转轴部1133可转动地设置于这些第一固定件115上。

请参阅图3,透镜驱动模块13包括透镜单元131、第二载体133以及二个第二固定件135。其中,透镜单元131包括复数个透镜(未绘示)、光圈(未绘示)及镜筒(未绘示),这些透镜可以嵌合、压合、卡合、扣合、点胶或其他方式组装固定于该镜筒内,这些透镜与该光圈沿着这些透镜中心的光轴(未绘示)排列,该光圈可设置于这些透镜之前、之间或之后。进一步地说明,透镜单元131搭载于第二载体133中,第二载体133可活动地设置于这些第二固定件135之间。具体而言,透镜单元131被固定于第二载体133的下方。每个第二固定件135都包括第二固定件本体1351、二个夹持部1353(亦即本实施例中有四个夹持部1353)以及第二连结部1355,第二连结部1355自第二固定件本体1351上离透镜单元131较远的一侧延伸而出,这些夹持部1353分别位于第二连结部1355上相对的两侧,且自第二固定件本体1351上的该侧朝第二载体133延伸而出,用以将第二载体133可移动地悬挂于第二固定件本体1351的上方。具体而言,夹持部1353可以呈长条状,且可具有蜿蜒部分,因而具有可挠性,使得第二载体133能够沿着图4所示的x、z轴位移。也就是说,搭载有透镜单元131的第二载体133透过夹持部1353可活动地设置于这些第二固定件135之间。

请同时参阅图1、4,欲结合棱镜驱动模块11与透镜驱动模块13时,可分别先将这些轴体19的第一端191固定于第一连结部1155,再将这些轴体19的第二端193固定于第二连结部1355。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连结部1155可包括第一轴孔,第二连结部1355可包括第二轴孔,轴体19的第一端191以及第二端193可分别藉由黏着剂21固定于该第一轴孔以及该第二轴孔内,使得棱镜驱动模块11、透镜驱动模块13及该成像单元沿着该成像单元的中心轴向排列。其中,黏着剂21可为胶水。请再参阅图5,结合后,棱镜盖体15可覆盖于棱镜驱动模块11的外部,透镜盖体17可覆盖于该成像单元及透镜驱动模块13的外部。

值得注意的是,藉由加入棱镜驱动模块11,其余设置于镜头装置10内部的光学组件(例如透镜)不再被限制为一定要沿着该成像单元的中心轴向排列,进而减少镜头装置10所占有的配置空间。另一方面,藉由轴体19、第一连结部1155以及第二连结部1355的组合,本发明镜头装置10在组装时可避免前述5个自由度的调整过程,相对地还可提高其组装效率并减低其成本。除此之外,比起单纯以胶水固定的结构,结合轴体19更大幅提升了镜头装置10的结构强度,从而确保质量。

现说明组装完成后的镜头装置10于实际操作时的情形,如图2~4所示,在操作配置有镜头装置10的摄像装置时,镜头装置10接收被摄物所发出的光束(未绘示)。这些第一载体113可透过这些转轴部1133带动棱镜111绕着x轴(或与该光轴垂直的一轴线)相对于这些第一固定件115进行转动,以调整棱镜111接收该光束时的倾斜角度。第二载体133可透过这些夹持部1353带动透镜单元131沿着x轴或z轴相对于第二固定件135进行移动,使得该光束能以与透镜单元131中心的光轴(未绘示)平行的方式通过透镜单元131。其中,该光束进入镜头装置10后经由棱镜111改变其光束路径后,通过透镜单元131,并进入该成像单元,使该成像单元取得摄像的成像。注意的是,藉由这些第一载体113带动并调整棱镜111及第二载体133带动并调整透镜单元131,使配置有镜头装置10的摄像装置得以达成光学影像稳定(opticalimagestabilization,ois)的功效。

除了利用第一实施例中的轴体19来连接棱镜驱动模块以及透镜驱动模块之外,本发明仍可单纯以黏着的方式连接棱镜驱动模块以及透镜驱动模块。请参阅图6、7,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镜头装置1包括成像单元(未绘示)、棱镜驱动模块3、透镜驱动模块5、棱镜盖体7以及透镜盖体9。

组装时镜头装置1时,棱镜驱动模块3先设置于棱镜盖体7的内部,该成像单元与透镜驱动模块5则先设置于透镜盖体9的内部,而后为了使镜头装置1内部的光学组件(例如棱镜、透镜)能正常运作,必须要先调整好棱镜驱动模块3与透镜驱动模块5的相对位置关系。具体而言,在透镜盖体9(其内设置有透镜驱动模块5)的位置为固定的情况下,需要对棱镜盖体7(其内设置有棱镜驱动模块3)沿着x、y、z轴的方向或绕x、z轴转动的方向进行调整,使棱镜驱动模块3、透镜驱动模块5及该成像单元沿着该成像单元的中心轴向排列。如图7所示,在棱镜驱动模块3与透镜驱动模块5的相对位置关系校正完后,最后再透过一黏着剂4将设置有棱镜驱动模块3的棱镜盖体7与设置有透镜驱动模块5的透镜盖体9连接起来,以完成镜头装置1的组装。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棱镜驱动模块3以及透镜驱动模块5并不是藉由轴体19所连接,棱镜驱动模块3的二个第一固定件可以不包括第一连接部,而透镜驱动模块5的二个第二固定件可以不包括第二连接部。其余的设置及操作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不在此赘述。

虽然镜头装置1单纯以黏着的方式连接棱镜驱动模块3以及透镜驱动模块5,然而由于棱镜驱动模块3的加入,其余设置于镜头装置1内部的光学组件(例如透镜)将不再被限制为一定要沿着该成像单元的中心轴向排列,进而减少镜头装置1所占有的配置空间,从而缩减配置有镜头装置1的摄像装置的机身厚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