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灌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1431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旋转灌粉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粉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转灌粉机。



背景技术:

在硒鼓再生领域,对硒鼓粉仓重新灌装碳粉是整个生产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不同型号的硒鼓其粉仓大小不同,将粉末灌装进仓后需要对粉仓进行装该密封,传统的碳粉灌装机往往在灌装一个粉仓后需要人工将下一个粉仓放入待灌装处,使得效率低,工作时间拉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效率高、节省时间的旋转灌粉机。

本实用新型任务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旋转灌粉机,包括存料装置、灌粉装置和自动上盖装置,所述存料装置设置并连接在所述灌粉装置的上方,所述自动上盖装置位于所述灌粉装置的下方,所述存料装置用于存贮粉末,所述灌粉装置包括灌粉弯头和与所述灌粉弯头连接的灌粉筒,灌粉筒下方设置有出粉嘴,所述自动上盖装置上设置有多个可旋转的粉仓,所述出粉嘴对应所述粉仓设置。

优选,所述自动上盖装置包括旋转电机、安装在所述旋转电机上的可旋转平板,所述旋转平板上固定有多个所述粉仓。

优选,所述自动上盖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旋转平板侧边的出盖机构、输送机构和抓取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与所述出盖机构连接并将所述出盖机构的密封盖传送出来,所述抓取机构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抓取机构用于将位于所述输送机构上的密封盖抓取并扣合于所述粉仓上。

优选,所述抓取机构包括竖直支架和与所述竖直支架垂直的水平支架,所述输送机构固定在所述竖直支架上,所述水平支架上设有导轨和吸取气缸,一吸取部安装在所述导轨上并与所述吸取气缸连接。

优选,所述抓取机构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旋转平板的上方,所述粉仓两侧设有固定所述粉仓的固定块,一侧的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竖直支架上,另一侧的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灌粉机,设置有自动上盖装置,自动上盖装置上设有的多个可旋转的粉仓,出粉嘴对应其中一个粉仓进行下粉,当粉仓的粉末达到设定值时,自动上盖装置控制旋转平板旋转,位于旋转平板上的粉仓自动旋转将下一个空的粉仓对应出粉嘴,重新接粉末,这一设置减少人工换区粉仓的过程,实现自动化,且工作效率高,节省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灌粉机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灌粉机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灌粉机的左视图;

其中,1、存料装置,2、灌粉装置,20、灌粉弯头,21、灌粉筒,3、自动上盖装置,30、粉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表述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旋转灌粉机包括存料装置1、灌粉装置2和自动上盖装置3,所述存料装置1设置并连接在所述灌粉装置2的上方,所述自动上盖装置3位于所述灌粉装置2的下方,所述存料装置1用于存贮粉末。

所述灌粉装置2包括灌粉弯头20、与所述灌粉弯头20连接的灌粉筒21、灌粉电机、下料螺杆和出粉嘴,所述出粉嘴设置在所述灌粉装置2的下方,所述下料螺杆设置在所述灌粉筒21内,且与所述灌粉电机电连接,所述下料螺杆的尾端位于所述出粉嘴内,所述灌粉电机运行带动所述下料螺杆旋转,使得位于所述下料螺杆上的粉末延伸所述下料螺杆的旋转方向,通过所述出粉嘴旋转下粉。

所述自动上盖装置3位于所述灌粉装置2的下方,所述自动上盖装置3包括旋转电机、旋转平板、多个粉仓30、出盖机构、输送机构和抓取机构,所述粉仓30设置为6个,所述旋转平板安装在所述旋转电机上,所述粉仓30安装在所述旋转平板上,所述旋转电机运行带动所述旋转平板旋转,并使得位于其上的多个所述粉仓30也旋转。所述输送机构、出盖机构和抓取机构位于所述旋转平板的侧边,所述输送机构与所述出盖机构连接并将所述出盖机构的密封盖传送出来,所述抓取机构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抓取机构用于将位于所述输送机构上的密封盖抓取并扣合于所述粉仓30上,所述抓取机构包括竖直支架、与所述竖直支架垂直的水平支架和固定板,所述输送机构固定在所述竖直支架上,所述水平支架位于所述竖直支架的上端,所述水平支架上设有导轨和吸取气缸,一吸取部安装在所述导轨上并与所述吸取气缸连接,所述吸取气缸运行使得所述吸取部吸取位于所述输送机构上的密封盖,所述导轨带动所述吸取部横向移动并停留在所述粉仓30的上端并将密封盖固定在所述粉仓30的上端,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旋转平板的上方,所述粉仓30两侧设有固定所述粉仓30的固定块,一侧的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竖直支架上,另一侧的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