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光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795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光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装置,尤其是一种滤光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抽屉式双滤光切换器由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大量使用在高清级别的夜视安防镜头上,现有的切换器为了压缩Z方向的尺寸,盖板往往使用厚度较薄的金属件冲压而成;金属盖板上面辅助切换片切换顺畅的导轨结构,由于冲压出来,在滤光切换器表面会出现凹槽。

这种结构存在两个问题:1、滤光切换器组装到安防镜头后,灰尘会从金属盖板表面的凹槽进入到镜头内部;2、镜头的外部光源会影响到镜头内部。

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易的滤光切换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滤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盖板,所述底座和盖板之间设置有可相对二者滑动的滤光切换板,所述滤光切换板上设置有至少两片可随滤光切换板滑动并可供光束穿过的滤光片,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可供光束穿过的第一窗口,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可供光束穿过的第二窗口,所述盖板一侧设有冲压而成的条形槽,所述的条形槽至少为两条,并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且在条形槽冲压成型时,所述的盖板另一侧则成型有能供滤光切换板沿着滑行的导轨。

如上所述的一种滤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导轨平行且能供滤光切换板滑行的滑轨。

如上所述的一种滤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带动滤光切换板做往返运动的驱动装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滤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可供滤光切换板在其上滑行的导轨结构。

如上所述的一种滤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窗口、第二窗口的大小与所述滤光片的大小相匹配。

如上所述的一种滤光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座通过卡扣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滤光切换装置,达到了如下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将导轨分成两段,安装后,一段导轨在镜头内部,一段外露,保证滤光切换板切换顺畅同时,也防止进灰和漏光,提升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的内部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镜头后的结构图;

图5为图3中AA方向的剖面图;

附图说明:1、底座;11、第二窗口;12、导轨结构;2、盖板;21、第一窗口;3、滤光切换板;31、滤光片;4、导轨;5、驱动装置;6、条形槽;7、滑轨;8、镜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滤光切换装置,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盖板2,所述底座1和盖板2之间设置有可相对二者滑动滤光切换板3,所述滤光切换板3上设置有至少两片可随滤光切换板3滑动并可供光束穿过的滤光片31,所述盖板2上设置有可供光束穿过的第一窗口2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可供光束穿过的第二窗口11,所述盖板2一侧设有冲压而成的条形槽6,所述的条形槽6至少为两条,并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且在条形槽6冲压成型时,所述的盖板2另一侧则成型有能供滤光切换板3沿着滑行的导轨4。如图4所示,在安装镜头8后,冲压形成的条形槽6有一段是在在镜头内部,另外一段外露,间隔的位置正好将其隔开,保证滤光切换板切换滤光片顺畅的同时,也防止进灰和漏光,提升密封性能。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盖板2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导轨4平行且能供滤光切换板3滑行的滑轨7,双导轨的结构保证滑动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带动滤光切换板3做往返运动的驱动装置5;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设置转轴,转轴与滤光切换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滤光切换板做往返运动的转动臂,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上设有可供滤光切换板3在其上滑动的导轨结构12。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窗口21、第二窗口11的大小与所述滤光片31的大小相匹配,保证只有一片滤光片的光可以穿过,进一步确保滤光的效果。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盖板2与所述底座1通过卡扣连接,方便拆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