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9424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密封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简称lcd)是目前常见的平板显示器,液晶面板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部件。

液晶面板制备中,在阵列基板周边上涂覆固定作用的封框胶,阵列基板中心滴上液晶,之后在真空对盒设备内将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进行对盒形成液晶面板,然后进行紫外光固化工艺,预固化封框胶,再把液晶面板送进加热炉,对封框胶进行热固化。

为了满足用户窄边框需求,封框胶的厚度较薄,较薄的封框胶在潮湿环境下,水汽分子很容易透过封框胶进入液晶面板内部,导致液晶面板显示异常。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密封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液晶显示面板封框胶的防水性较差,容易进入水汽,导致显示异常。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封胶,包括:

第一质量份m1的胶囊,胶囊,包括阻光材质制备的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无影胶,所述无影胶具有第一透湿性;

第二质量份m2的封框胶,具有第二透湿性,所述第一透湿性小于所述第二透湿性。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密封胶,其中所述阻光材质包括塑料。

可选的,前述的密封胶,其中所述塑料包括聚乙烯或聚氯乙烯。

可选的,前述的密封胶,其中所述阻光材质包括黑色着色剂。

可选的,前述的密封胶,其中所述外壳的外径在0.1um-20um。

可选的,前述的密封胶,其中所述外壳的外径在0.5um-0.8um。

可选的,前述的密封胶,其中m1与m2的比值在1比5至20。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封胶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阻光材质通过原位聚合工艺沉积在无影胶外表面制备阻光材质的外壳,形成胶囊;

将第一质量份m1的胶囊和第二质量份m2的封框胶混合均匀形成密封胶,其中,所述无影胶具有第一透湿性,所述封框胶具有第二透湿性,所述第一透湿性小于所述第二透湿性。

再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密封胶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所述密封胶为上述的密封胶;

对所述密封胶照射预固化;

对照射预固化后的密封胶进行切割,使至少部分胶囊的外壳被切开;

对切割后的密封胶照射再固化。

还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

密封胶,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所述密封胶为上述的密封胶,在所述密封胶的侧面,至少部分胶囊的外壳被切开,所述无影胶在所述密封胶的侧面形成防湿膜。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密封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密封胶包含有胶囊和封框胶,胶囊的外壳由阻光材质制备,外壳内设置有无影胶,在显示面板的制备中,在对密封胶照射预固化后,可对照射预固化后的密封胶进行切割,使至少部分胶囊的外壳被切开,外壳内的无影胶外流涂覆在密封胶侧面(切割面),其中,无影胶的透湿性小于封框胶的透湿性,外流的无影胶经过再次照射后,可形成防湿膜;相对于现有技术,防湿膜可提高显示面板的防湿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预固化的显示面板的剖视结构实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切割后第一时间的显示面板的剖视结构实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切割后第二时间的显示面板的剖视结构实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切割后第三时间的显示面板的剖视结构实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密封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窄边框,液晶显示面板封框胶宽减小,使水汽分子更容易透过封框胶进入液晶显示面板内部。由于封框胶具有一定的透湿性,即使固化完全的封框胶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下也会有部分水汽进入,在高温和水汽的影响下该位置的电压保持率(vhr)降低,液晶显示面板表面离子聚集直流残留(rdc)增大,出现漂移,宏观上表现为显示屏周边出现发白现象,也有部分为发绿现象。这是由于水汽进入液晶显示面板内部同时带入离子,形成垂直电场,导致发绿。其根源是液晶显示面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水汽经过封框胶进入液晶显示面板内部造成的。

因此,降低封框胶的透湿性防止水汽进入液晶显示面板内部是解决现有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异常的最好办法。但是目前为止封框胶透湿性水平为100g·m2/天,无法满足防湿要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封胶,其中包含有胶囊和封框胶,胶囊外壳内的无影胶的透湿性小于封框胶的透湿性,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中,在对密封胶照射预固化后,可对照射预固化后的密封胶进行切割,使至少部分胶囊的外壳被切开,外壳内的无影胶外流涂覆在密封胶侧面(切割面),外流的无影胶经过再次照射后,可形成防湿膜,提高显示面板的防湿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密封胶,包括:第一质量份m1的胶囊、第二质量份m2的封框胶。胶囊包括阻光材质制备的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无影胶,所述无影胶具有第一透湿性;封框胶具有第二透湿性,所述第一透湿性小于所述第二透湿性。

密封胶可用于显示面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密封,密封工艺中,在对密封胶照射预固化后,可对照射预固化后的密封胶进行切割,使至少部分胶囊的外壳被切开,外壳内的无影胶外流涂覆在密封胶侧面(切割面),其中,无影胶的透湿性小于封框胶的透湿性,外流的无影胶经过再次照射后,可形成防湿膜,可提高显示面板的防湿性。

通常的,封框胶的第二透湿性在100g·m2/天,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透湿性可在5-10g·m2/天,但不局限于此。由于第一透湿性可在5-10g·m2/天,较第二透湿性在100g·m2/天小很多,形成的防湿膜具有较好的防湿效果。

第一质量份m1和第二质量份m2的配比可根据防湿的需求而定。对应于常用的液晶显示面板,m1与m2的比值可在1比(5至20),即m1的质量份取1,m2的质量份可取5-20。优选的,m1与m2的比值可在1比(9至11),如m1的质量份取1,m2的质量份可取10。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封胶的制备方法,可用于制备上述实施例中的密封胶,其中制备的密封胶包含有胶囊和封框胶,胶囊的直径较小,采用原位聚合工艺制备,可实现大批量的生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密封胶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阻光材质通过原位聚合工艺沉积在无影胶外表面制备阻光材质的外壳,形成胶囊;

其中,阻光材质可采用单一的材质制备,也可采用混合材质制备,为了提高外壳的阻光效果,阻光材质中可包含有黑色着色剂,即将黑色着色剂和本体材质混合形成阻光材质。当然,若本体材质的阻光效果满足工艺要求,也可不添加黑色着色剂。本体材质可采用塑料材质,例如聚乙烯或聚氯乙烯。通过对原位聚合工艺的工艺参数调控可制备出所需尺寸的胶囊。

将第一质量份m1的胶囊和第二质量份m2的封框胶混合均匀形成密封胶,其中,所述无影胶具有第一透湿性,所述封框胶具有第二透湿性,所述第一透湿性小于所述第二透湿性。

通常的,封框胶的第二透湿性在100g·m2/天,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透湿性可在5-10g·m2/天,但不局限于此。由于第一透湿性可在5-10g·m2/天,较第二透湿性在100g·m2/天小很多,形成的防湿膜具有较好的防湿效果。第一质量份m1和第二质量份m2的配比可根据防湿的需求而定。对应于常用的液晶显示面板,m1与m2的比值可在1比(5至20),即m1的质量份取1,m2的质量份可取5-20。优选的,m1与m2的比值可在1比(9至11),如m1的质量份取1,m2的质量份可取10。

上述密封胶的制备方法中,采用原位聚合工艺制备胶囊,工艺易于实现,适于批量生产。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密封胶包含有胶囊和封框胶,胶囊外壳内的无影胶的透湿性小于封框胶的透湿性,在对密封胶照射预固化后,可对照射预固化后的密封胶进行切割,使至少部分胶囊的外壳被切开,外壳内的无影胶外流涂覆在密封胶侧面(切割面),外流的无影胶经过再次照射后,可形成防湿膜,提高显示面板的防湿性。

图1至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s10将密封胶设置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密封胶,包括:第一质量份m1的胶囊31、第二质量份m2的封框胶32;胶囊包括阻光材质制备的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无影胶,所述无影胶具有第一透湿性;封框胶具有第二透湿性,所述第一透湿性小于所述第二透湿性;

第一基板可以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可以为阵列基板,但不局限于此,在液晶显示面板制备中,在彩膜基板上滴注液晶,密封胶位于液晶四周。为了保证密封胶较好的防湿效果,可将密封胶的胶囊和封框胶充分混合后,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

s20对所述密封胶照射预固化;

照射紫外线中,封框胶被预固化,其中胶囊的外壳呈阻光材质,可防止外壳内的无影胶固化失效。

s30对照射预固化后的密封胶进行切割,使至少部分胶囊的外壳被切开;

切割中,由于胶囊的外壳被切开,无影胶311会从外壳内渗出,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可流在封框胶的切割面上。

现有技术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间距通常在3.2um,所述外壳的外径可在0.1um-20um,优选在0.5um-0.8um。m1与m2的比值可在1比5至20,使产品的切割面的厚度方向分布2-6个胶囊。即可保证胶囊的容量大小,也可尽可能保证胶囊内的无影胶可均匀分布。具体分析如下:

胶囊在封框胶中均匀混合,胶囊直径为0.8um为例,半径r=0.4um,切割破裂后的润湿半径为r,润湿厚度d为0.1um,胶囊密度与封框胶的密度可忽略考虑一样都为ρ,可得:

4/3πr3=dπr2

r=0.924所以半径0.4um的胶囊润湿半径为0.924um

r=0.4

r/r=0.4/0.924

由质量公式可得:m1/2=(ρ4/3πr3)/(ρ4/3πr3)=1/12

为确保切割面被无影胶湿润完全,m1与m2的比值可在1比(5至20),即m1的质量份取1,m2的质量份可取5-20。优选的,m1与m2的比值可在1比(9至11),如m1的质量份取1,m2的质量份可取10。实际中,胶囊在切割面上的分布无法理论均匀分布,可通过增加胶囊质量占比,提高无影胶完全湿润切割面的概率。

s40对切割后的密封胶照射再固化。

照射紫外线中,流在封框胶切割面上的无影胶被紫外线固化,可形成防湿膜。

通常的,封框胶的第二透湿性在100g·m2/天,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透湿性可在5-10g·m2/天,由于无影胶的透湿性远小于封框胶的透湿性,防湿膜可形成较好的防湿效果。降低进入显示面板的水汽,可提高显示面板的防湿性,降低显示面板显示异常的发生率。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同时具有工艺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效果明显,可实现较好的防湿效果。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适用于各种尺寸的显示面板,无需复杂的工艺变化,生产成本较低。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密封胶可直接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密封胶,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在步骤s30中,其中,若外壳的硬度较大,难以将所有的胶囊切开,导致了浪费。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胶囊外壳阻光材质可包括在较高温度、紫外线照射下容易发生发脆、龟裂、破裂的塑料,塑料通常采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等;例如外壳可由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材质制备。在步骤s20中,塑料外壳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或高温的固化环境下,其硬度容易发生弱化,使胶囊外壳容易在步骤s30中切开。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其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密封胶包含有胶囊和封框胶,胶囊外壳内的无影胶的透湿性小于封框胶的透湿性,密封胶被切割的的侧面外流的无影胶,可形成有防湿膜,提高显示面板的防湿性。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一实施例,请参阅图6,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20以及密封胶30,密封胶30设置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密封胶30,包括:第一质量份m1的胶囊、第二质量份m2的封框胶。胶囊包括阻光材质制备的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无影胶,所述无影胶具有第一透湿性;封框胶具有第二透湿性,所述第一透湿性小于所述第二透湿性。

在所述密封胶侧面30a,至少部分胶囊的外壳被切开,所述无影胶在所述密封胶的侧面30a形成防湿膜。

第一基板可以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可以为阵列基板,在彩膜基板、阵列基板之间具有液晶,密封胶位于液晶四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密封胶可直接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密封胶,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装置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部件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部件组合成一个部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部件。除了这样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装置的所有部件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组件。位于部件或组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或组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装置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部件的权利要求中,这些部件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部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