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5060发布日期:2019-04-05 19:2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被用于可内置该照相装置的照相装置和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中,对相对于位置固定的定子移动的动子进行驱动等。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披露了在照相装置中对相对于位置固定的定子移动的动子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具备定子、动子和四根可伸缩的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制的支撑体。所述动子可相对于所述定子,绕着以沿一定方向延伸的z轴为中心的周向旋转的同时,亦可沿分别与所述z轴垂直相交且相互间垂直相交的方向延伸的x轴方向及y轴方向移动。所述四根支撑体从一端向另一端延伸,一端固定于所述定子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动子侧。该四根支撑体的每根与以所述z轴为中心的圆周的周向邻接的所述支撑体的所述一端向着所述另一端的方向正相反。

通过使以所述z轴为中心相对的所述支撑体分别以相同的收缩量收缩,或以相同的伸长量伸长,使所述动子相对于所述定子沿所述x轴方向或所述y轴方向移动。以所述z轴为中心相对的2组所述支撑体的各组中,一组支撑体皆使其收缩,另一组支撑体皆使其伸长。通过控制该收缩量、伸长量,使所述动子相对于所述定子以所述z轴为中心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7-098249号公报(WO2017/098249)。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以往的驱动装置中,使动子相对于定子以z轴为中心旋转时,在以z轴为中心相对的2组支撑体的各组中使一方收缩、另一方伸长时的收缩量和伸长量不同,以使旋转中心不发生移动。因此,需要正确控制收缩量、伸长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上述旧问题点,并提供一种可简单确准地使动子相对于定子沿x轴方向、y轴方向移动以及以z轴为中心旋转的驱动装置。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形态为一种驱动装置,包括定子、动子和四根可伸缩的形状记忆合金制的支撑体;所述动子可相对于所述定子,向以沿一定方向延伸的第一轴为中心的周向旋转的同时,亦可沿分别与所述第一轴垂直相交且相互间垂直相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轴的方向及第三轴的方向移动;所述四根支撑体分别从一端向着另一端延伸,所述一端固定于所述定子上,所述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动子上,所述四根支撑体的所述一端向着所述另一端的方向为与以所述第一轴为中心的径向相交的方向,并且在该中心的周向上的分量在同一旋转方向。

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形态,为包括所述驱动装置的照相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形态,为包括所述驱动装置的电子设备。

【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具备定子、动子和四根SMA制的支撑体,各所述四根支撑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定子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动子上,所述四根支撑体的所述一端向所述另一端延伸的方向为与以向一定方向延伸的第一周为中心的径向交叉的方向,是在该周向分量上全部朝着同一方向的方向,因此可简单且确准地使动子相对于定子沿x轴方向、y轴方向移动以及以z轴为中心旋转。

【附图说明】

图1A为体现本实用新型所涉驱动装置的第一实施形态的平面图;图1B、图1C分别为体现从图1A的状态下动子向第二轴(x轴)方向移动的状态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A、图2B分别为体现图1A的状态下动子向第三轴(y轴)方向移动的状态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A、图3B分别为体现图1A的状态下动子以第一轴(z轴)为中心旋转的状态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4A为体现本实用新型所涉驱动装置的第二实施形态的平面图;

图4B为体现图4A的状态下动子向第二轴(x轴)方向移动的状态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4C为体现图4A的状态下动子以第一轴(z轴)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的状态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5A为体现本实用新型所涉驱动装置的第三实施形态的平面图;

图5B为体现图5A的状态下动子向第二轴(x轴)方向移动的状态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5C为体现图5A的状态下动子以第一轴(z轴)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的状态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6A、图6B分别为体现本实用新型所涉驱动装置的第四实施形态的一个示例的平面图。

图7A、图7B分别为体现本实用新型所涉驱动装置的第四实施形态的其他示例的平面图。

【附图标记】

1、1A、1B、1C、1D、1E、1F、1G 驱动装置

2 定子

21 第一定子

22 第二定子

3 动子

31 第一动子

32 第二动子

4 支撑体

4a 一端

4b 另一端

41 第一支撑体

42 第二支撑体

43 第三支撑体

44 第四支撑体

5 支撑体

5a 一端

5b 另一端

55 第五支撑体

56 第六支撑体

57 第七支撑体

58 第八支撑体

8 z轴

9 x轴

10 y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的驱动装置1具备定子2、动子3和四根可伸缩的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以下简称SMA)制的支撑体4。该支撑体4皆为直线钢丝形状,其一端4a向另一端4b延伸,该一端4a固定于定子2上,该另一端4b固定于动子3上。支撑体4具备随着外加电流导致的温度変化而向钢丝形状的轴方向伸长和收缩的性质。在此等驱动装置1中,动子3可相对于定子2,绕着以沿一定方向延伸的第一轴为中心的周向旋转的同时,亦可沿分别与所述第一轴垂直相交且相互间垂直相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轴的方向及第三轴的方向移动。

下述实施形态中的定子2为在照相装置和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中位置固定的部件。具体而言,即在照相装置和电子设备中固定为对焦而使透镜体沿光轴方向移动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部件。

动子3为在照相装置和电子设备等中,配置为可相对于该定子2移动的部件。具体而言,即在上述照相装置和电子设备中接受透过所述透镜体的光线的图像传感器和支撑该图像传感器的部件。

下面结合图纸,将上述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分别标为z轴8、x轴9、y轴10进行说明。此外,将可伸缩的SMA制的支撑体4的一端4a相对于定子2固定的位置和该支撑体4的另一端4b相对于动子3固定的位置标在图纸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由此可对支撑体4的一端4a与另一端4b固定于定子2、动子3上的位置进行图示,因此在以下实施形态中,定子2、动子3的形状和结构只是单纯的举例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中,定子2、动子3可采用各种各样的形状和结构。

1.第一实施形态

在此借助图1A对第一实施形态的驱动装置1A的构成进行详述。驱动装置1A具备定子2、动子3以及四根支撑体4,即第一支撑体41、第二支撑体42、第三支撑体43、第四支撑体44。下面在本说明书中,可能将第一支撑体41、第二支撑体42、第三支撑体43、第四支撑体44统称为支撑体4。

配置于x轴9的右方、沿y轴10方向延伸的支撑体4为第一支撑体41,从第一支撑体41以z轴8为中心于周向按逆时针循环配置于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的支撑体分别为第二支撑体42、第三支撑体43、第四支撑体44。

第一支撑体41于第四象限具备一端41a,于第一象限具备另一端41b,从一端41a向另一端41b往第一方向11延伸,第一方向11沿着y轴10的方向。第一支撑体41于一端41a固定于定子2的规定位置上,于另一端41b固定于动子3的规定位置上。下面在本说明书中,可能将一端41a、42a、43a、44a统称为一端4a。同样地,本说明书中可能将另一端41b、42b、43b、44b统称为另一端4b。

第二支撑体42于第一象限具备一端42a,于第二象限具备另一端42b,从一端42a向另一端42b往第二方向12延伸,第二方向12沿着x轴9的方向。第二支撑体42于一端42a固定于定子2的规定位置上,于另一端42b固定于动子3的规定位置上。

第三支撑体43于第二象限具备一端43a,于第三象限具备另一端43b,从一端43a向另一端43b往第三方向13延伸,第三方向13沿着y轴10的方向。第三支撑体43于一端43a固定于定子2的规定位置上,于另一端43b固定于动子3的规定位置上。

第四支撑体44于第三象限具备一端44a,于第四象限具备另一端44b,从一端44a向另一端44b往第四方向14延伸,第四方向14沿着x轴9的方向。第四支撑体44于一端44a固定于定子2的规定位置上,于另一端44b固定于动子3的规定位置上。

一端4a在z轴8的方向上最好都设置于相同位置上。另一端4b在z轴8的方向上最好都设置于相同位置上。本实施形态中,一端41a与另一端41b、一端42a与另一端42b、一端43a与另一端43b、一端44a与另一端44b全部设为位于作为x轴9与y轴10所形成的平面上,即z=0的位置上。此外,就一端4a和另一端4b而言,如本实施形态所示,其在z轴8的方向上最好都设于相同位置,但亦可设于不同位置。

上述的如图1A至图1C所示的第一方向11、第二方向12、第三方向13、第四方向14为与以z轴8为中心的径向相交的方向,并且在该中心的周向上的分量在同一旋转方向,如在图1A至图1C所示的实施形态中,第一方向11、第二方向12、第三方向13、第四方向14在以z轴8为中心的周向的分量均在逆时针旋转方向。本实施形态中,与以该z轴8为中心的径向相交的方向为与径向垂直相交的方向。

若第一方向11、第二方向12、第三方向13、第四方向14为与以z轴8为中心的径向相交的方向,并且在该中心的周向上的分量在同一旋转方向,则可适当设置四根支撑体4的一端4a固定于定子2上的位置。此外,另一端4b的固定于动子3上的位置亦可适当设置。图1A图示的实施形态中,固定于定子2上的一端4a的位置为以z轴8为中心的圆周的周向上等间隔的位置。此外,固定于动子3上的另一端4b的位置为以z轴8为中心的圆周的周向上等间隔的位置。

接下来结合图1A至图3B,对本实施形态的驱动装置1A的动作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说明驱动装置1A的动作时,以图1A所示驱动装置1A的位置为基准位置。

(动子向x轴的方向的移动)

要使动子3向x轴9的正方向移动,则控制夹着z轴8相对、沿x轴9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体42和第四支撑体44的伸长、收缩量。换言之,使第二支撑体42按规定量收缩,使第四支撑体44按与第二支撑体42的收缩量相同的量伸长。此外,根据需要对夹着z轴8相对、沿y轴10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体41和第三支撑体43的伸长、收缩量进行微调。由此,如图1B所示,动子3从所述基准位置向x轴9的正方向移动。

同样地,要使动子3向x轴9的负方向移动,则使第二支撑体42按规定量伸长,使第四支撑体44按与第二支撑体42的伸长量相同的量收缩。此外,根据需要对第一支撑体41和第三支撑体43的伸长、收缩量进行微调。由此,如图1C所示,动子3从所述基准位置向x轴9的负方向移动。

(动子向y轴的方向的移动)

要使动子3向y轴10的正方向移动,则控制夹着z轴8相对、沿y轴10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体41和第三支撑体43和伸长、收缩量。换言之,使第一支撑体41按规定量伸长,使第三支撑体43按与第一支撑体41的伸长量相同的量收缩。此外,根据需要对夹着z轴8相对、沿x轴9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体42和第四支撑体44的伸长、收缩量进行微调。由此,如图2A所示,动子3从所述基准位置向y轴10的正方向移动。

同样地,要使动子3向y轴10的负方向移动,则使第一支撑体41按规定量收缩,使第三支撑体43按与第一支撑体41的收缩量相同的量伸长。此外,根据需要对第二支撑体42与第四支撑体44的伸长、收缩量进行微调。由此,如图2B所示,动子3从所述基准位置向y轴10的负方向移动。

(以z轴为中心的动子的旋转)

要使动子3以z轴8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则使第一支撑体41、第二支撑体42、第三支撑体43、第四支撑体44按相同的量收缩。由此,如图3A所示,动子3从所述基准位置以z轴8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只要使所有支撑体4仅按相同的量收缩,便可容易且确准地对旋转进行控制。

要使动子3以z轴8为中心逆时针旋转,则使第一支撑体41、第二支撑体42、第三支撑体43、第四支撑体44按相同的量伸长。由此,如图3B所示,动子3从所述基准位置以z轴8为中心逆时针旋转。只要使所有支撑体4仅按相同的量伸长,便可容易且确准地对旋转进行控制。

由此,在本第一实施形态中,从四根支撑体4的一端4a向另一端4b延伸的方向为与以z轴8为中心的径向相交的方向,并且在该中心的周向上的分量在同一旋转方向。进一步地,在本实施形态中,与以该z轴8为中心的径向相交的方向为与径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在上述构成中,在夹着z轴8相对的二组支撑体4的组中,使一方组的一方支撑体4按所定量伸长,使另一方支撑体4按相同的量收缩,根据需要对另一方组的支撑体4的伸长量和收缩量进行微调。由此可使动子3向x轴9的方向或y轴10的方向的至少一方移动。此外,在上述构成中,使所有支撑体4按相同的量伸长或收缩,由此可以z轴8为中心旋转动子3。因此,可简单且确准地使动子3相对于定子2沿x轴9的方向、y轴10的方向移动以及以z轴8为中心旋转。

2.第二实施形态

图4A至图4C图示的第二实施形态的驱动装置1B中,第一方向11、第二方向12、第三方向13、第四方向14为与以z轴8为中心的径向相交的方向,并且在该中心的周向上的分量在同一旋转方向。在本实施形态中,与以该z轴8为中心的径向相交的方向为以z轴8为中心的径向上的外侧朝着内侧的方向。除此以外的构成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因此省略该说明。

以图4A图示的驱动装置1B的位置为基准位置,对本第二实施形态的驱动装置1B的动作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要使动子3向x轴9的正方向移动,则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控制夹着z轴8相对、沿x轴9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体42与第四支撑体44的伸长、收缩量。换言之,使第二支撑体42按规定量收缩,使第四支撑体44按与第二支撑体42的收缩量相同的量伸长。此外,根据需要对夹着z轴8相对、沿y轴10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体41与第三支撑体43的伸长、收缩量进行微调。由此,如图4B所示,动子3从所述基准位置向x轴9的正方向移动。

此外,要使动子3以z轴8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则使第一支撑体41、第二支撑体42、第三支撑体43、第四支撑体44按相同的量收缩。由此,如图4C所示,动子3从所述基准位置以z轴8为中心顺时针旋转。

要使动子3向x轴9的负方向、y轴10的正方向、负方向移动,则与第一实施形态一样控制。此外,要使动子3以z轴8为中心逆时针旋转时,亦与第一实施形态一样控制。

由此,第二实施形态的驱动装置1B与第一实施形态的驱动装置1A为相同构成,不同之处在于,与以z轴8为中心的径向相交的方向为径向上从外侧朝着内侧的方向。因此,通过同样的控制,可使动子3向x轴9的方向或y轴10的方向的至少一方移动。此外,可使动子3以z轴8为中心旋转。因此,可简单且确准地使动子3相对于定子2沿x轴9的方向、y轴10的方向移动,以及以z轴8为中心旋转。

此外,在本第二实施形态中,向x轴9的方向或y轴10的方向移动时的移动范围,最好将可微调的支撑体4设定为从与y轴10或x轴9为非平行状态最多变为平行的范围内。由此,使动子3向一个方向移动时,可微调的支撑体4的长度仅为单调递增,因此控制更为简单。

例如,图4B图示的动子3从向x轴9的正方向移动的状态向x轴9的负方向移动时,只需伸长第一支撑体41、收缩第三支撑体43的微调即可,因此控制更为简单。

3.第三实施形态

图5A至图5C图示的第三实施形态的驱动装置1C中,第一方向11、第二方向12、第三方向13、第四方向14为与以z轴8为中心的径向相交的方向,并且在该中心的周向上的分量在同一旋转方向。与以该z轴8为中心的径向相交的方向为以z轴8为中心的径向上的内侧朝着外侧的方向。除此以外的构成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因此省略该说明。

以图5A图示的驱动装置1C的位置为基准位置,对本第三实施形态的驱动装置1C的动作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要使动子3向x轴9的正方向移动,则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控制夹着z轴8相对、沿x轴9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体42与第四支撑体44的伸长、收缩量。换言之,使第二支撑体42按规定量收缩,使第四支撑体44按与第二支撑体42的收缩量相同的量伸长。此外,根据需要对夹着z轴8相对、沿y轴10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体41与第三支撑体43的伸长、收缩量进行微调。由此,如图5B所示,动子3从所述基准位置向x轴9的正方向移动。

此外,要使动子3以z轴8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则使第一支撑体41、第二支撑体42、第三支撑体43、第四支撑体44按相同的量收缩。由此,如图5C所示,动子3从所述基准位置以z轴8为中心顺时针旋转。

要使动子3向x轴9的负方向、y轴10的正方向、负方向移动,则与第一实施形态一样控制。此外,要使动子3以z轴8为中心逆时针旋转时,亦与第一实施形态一样控制。

由此,第三实施形态的驱动装置1C与第一实施形态的驱动装置1A为相同构成,不同之处在于,与以z轴8为中心的径向相交的方向为径向上从内侧朝着外侧的方向。因此,通过同样的控制,可使动子3向x轴9的方向或y轴10的方向的至少一方移动。此外,可使动子3以z轴8为中心旋转。因此,可简单且确准地使动子3相对于定子2沿x轴9的方向、y轴10的方向移动,以及以z轴8为中心旋转。

此外,在本第三实施形态中,与第二实施形态一样,向x轴9的方向或y轴10的方向移动时的移动范围,最好将可微调的支撑体设定为从与y轴10或x轴9为非平行状态最多变为平行的范围内。由此,使动子3向一个方向移动时,可微调的支撑体的长度仅为单调递增,因此控制更为简单。

4.第四实施形态

接下来对作为复合型驱动装置1的第四实施形态的驱动装置1D、驱动装置1E、驱动装置1F、驱动装置1G进行说明。

图6A至图6B图示的驱动装置1D具备作为定子2的第一定子21和第二定子22、动子3以及四根的一方支撑体4和四根的另一方支撑体5。作为一方支撑体4的第一支撑体41、第二支撑体42、第三支撑体43、第四支撑体44分别配置于动子3与第一定子21之间。各支撑体4从一端4a向另一端4b延伸,一端4a固定于第一定子21上,另一端4b固定于动子3上。该一方支撑体4的从一端4a向另一端4b延伸的方向,为与以作为第一轴的z轴8为中心的径向相交的方向,并且在该中心的周向上的分量在同一旋转方向。

此外,作为另一方支撑体5的第五支撑体55、第六支撑体56、第七支撑体57、第八支撑体58分别配置于第一定子21和第二定子22之间。下面在本说明书中,可能将第五支撑体55、第六支撑体56、第七支撑体57、第八支撑体58统称为支撑体5。各支撑体5从一端5a向另一端5b延伸,一端5a固定于第二定子22上,另一端5b固定于第一定子21上。该另一方支撑体5的一端5a向另一端5b延伸的方向为与以z轴8为中心的径向相交的方向,每个沿该中心的周向邻接的支撑体5,在该中心的周向上的分量在相反的旋转方向,如在图6A至图6B所示的实施形态中,相邻的第五支撑体55、第六支撑体56在以z轴8为中心的周向上的分量的旋转方向分别为相反的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

这样的驱动装置1D控制使动子3相对于第一定子21向以z轴8为中心的周向旋转。该控制为与第一~第三实施形态中所说明的使动子3相对于定子2以z轴8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控制相同的控制。此外,控制使第一定子21相对于第二定子22向作为第二轴的x轴9以及作为第三轴的y轴10的方向移动。该控制为与第一~第三实施形态中所说明的使动子3相对于定子2沿x轴9的方向、y轴10的方向移动的控制相同的控制。

因此,动子3相对于作为定子2的第二定子22,可向以z轴8为中心的周向旋转的同时,亦可向x轴9的方向以及y轴10的方向移动。因此,可简单且确准地使动子3相对于定子2,沿x轴9的方向、y轴10的方向移动以及以z轴8为中心旋转。沿x轴9的方向、y轴10的方向移动的控制和以z轴8为中心旋转的控制可独立进行,因此可更简单、确准地进行控制。

图6B图示的驱动装置1E具备作为定子2的第一定子21和第二定子22、动子3以及四根一方支撑体4和四根另一方支撑体5。驱动装置1E与驱动装置1D的不同点是另一方支撑体5的一端5a向另一端5b延伸的方向。换言之,驱动装置1E的另一方支撑体5的一端5a向另一端5b延伸的方向,为与以z轴8为中心的径向相交的方向,并且在中心圆周的周向上的分量在同一旋转方向。

在上述驱动装置1E中,与图6A图示的驱动装置1D相同,控制使动子3相对于第一定子21向以z轴8为中心的周向旋转。该控制为与第一~第三实施形态中所说明的使动子3相对于定子2以z轴8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控制相同的控制。此外,控制使第一定子21相对于第二定子22向x轴9以及y轴10的方向移动。该控制为与第一~第三实施形态中所说明的使动子3相对于定子2沿x轴9的方向、y轴10的方向移动的控制相同的控制。

因此,动子3相对于作为定子2的第二定子22,可向以z轴8为中心的周向旋转的同时,亦可向x轴9的方向以及y轴10的方向移动。因此,可简单且确准地使动子3相对于定子2,沿x轴9的方向、y轴10的方向移动以及以z轴8为中心旋转。沿x轴9的方向、y轴10的方向移动的控制和以z轴8为中心旋转的控制可独立进行,因此可更容易、确准地进行控制。

图7A图示的驱动装置1F具备定子2、作为动子3的第一动子31和第二动子32及四根一方支撑体4和四根另一方支撑体5。作为一方支撑体4的第一支撑体41、第二支撑体42、第三支撑体43、第四支撑体44分别配置于第二动子32与定子2之间。各支撑体4从一端4a向另一端4b延伸,一端4a固定于定子2上,另一端4b固定于第二动子32上。该一方支撑体4从一端4a向另一端4b延伸的方向,为与以作为第一轴的z轴8为中心的径向相交的方向,并且在该中心的周向上的分量在同一旋转方向。此外,作为另一方支撑体5的第五支撑体55、第六支撑体56、第七支撑体57、第八支撑体58分别配置于第一动子31与第二动子32之间。各支撑体5从一端5a向另一端5b延伸,一端5a固定于第二动子32上,另一端5b固定于第一动子31上。该另一方支撑体5从一端5a向另一端5b延伸的方向,为与以z轴8为中心的径向相交的方向,每个沿周向邻接的支撑体5,在该中心的周向上的分量在相反的旋转方向。

在上述驱动装置1F中,控制使第二动子32相对于定子2向以z轴8为中心的周向旋转。该控制为与第一~第三实施形态中所说明的使动子3相对于定子2以z轴8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控制相同的控制。此外,控制使第一定子31相对于第二定子32向x轴9以及y轴10的方向移动。该控制为与第一~第三实施形态中所说明的使动子3相对于定子2沿x轴9的方向、y轴10的方向移动的控制相同的控制。

因此,作为动子3的第一动子31相对于定子2,可向以z轴8为中心的周向旋转的同时,亦可向x轴9的方向以及y轴10的方向移动。因此,可简单且确准地使动子3相对于定子2,沿x轴9的方向、y轴10的方向移动以及以z轴8为中心旋转。沿x轴9的方向、y轴10的方向移动的控制和以z轴8为中心旋转的控制可独立进行,因此可更容易、确准地进行控制。

图7B图示的驱动装置1G具备定子2、作为动子3的第一动子31和第二动子32以及四根一方支撑体4和四根另一方支撑体5。驱动装置1G与驱动装置1F的不同点是另一方支撑体5的一端5a向另一端5b延伸的方向。换言之,驱动装置1G的另一方支撑体5的一端5a向另一端5b延伸的方向,为与以z轴8为中心的径向相交的方向,并且在该中心的周向上的分量在同一旋转方向。

驱动装置1E与驱动装置1G零件名不同,看起来是相同结构的驱动装置。但是,以z轴8为中心旋转的装置与向x轴9以及y轴10的方向移动的装置不同。换言之,在驱动装置1G中,控制使第二动子32相对于定子2,向以z轴8为中心的圆周方向旋转。该控制为与第一~第三实施形态中所说明的使动子3相对于定子2以z轴8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控制相同的控制。此外,控制使第一动子31相对于第二动子32向x轴9以及y轴10的方向移动。该控制为与第一~第三实施形态中所说明的使动子3相对于定子2沿x轴9的方向、y轴10的方向移动的控制相同的控制。

因此,作为动子3的第一动子31相对于定子2,可向以z轴8为中心的周向旋转的同时,亦可向x轴9的方向以及y轴10的方向移动。因此,可简单且确准地使动子3相对于定子2,沿x轴9的方向、y轴10的方向移动以及以z轴8为中心旋转。沿x轴9的方向、y轴10的方向移动的控制和以z轴8为中心旋转的控制可独立进行,因此可更容易、确准地进行控制。

[照相装置的实施形态]

该实施形态的照相装置为采用上述实施形态的驱动装置1的照相装置。

照相装置中配备的驱动装置1中的定子2或作为定子2的第二定子22为例如固定为对焦而使透镜体(未图示)沿光轴方向移动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部件。

此外,该照相装置中配备的驱动装置1中的动子3或作为动子3的第一动子31为接受透过所述透镜体的光线的图像传感器(未图示)和支撑该图像传感器的部件。

如第一~第四实施形态所说明的,通过驱动装置1,可简单且确准地使动子3或作为动子3的第一动子31相对于定子2或作为定子2的第二定子22,沿x轴9的方向、y轴10的方向移动以及以z轴8为中心旋转。

所以,通过该实施形态的照相装置,不仅可简单、确准地进行x轴9以及y轴10的方向的直线方向的手抖补偿,还可简单、确准地进行以z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手抖补偿。

[电子设备的实施形态]

该实施形态的电子设备为采用上述第一~第四实施形态的驱动装置1的电子设备。

电子设备为例如亦具备照相功能的设备时,可实现上述照相装置的实施形态中所说明的功能。

此外,电子设备不具备照相功能时,亦可通过采用驱动装置1,该电子设备可简单且确准地使动子3相对于定子2,沿x轴9的方向、y轴10的方向移动以及以z轴8为中心旋转(与照相功能不相关)。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理想的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形态,可在从权利要求范围的记述所把握的技术性范围内变更为很多种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