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6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一种液晶显示器有关,特别是关于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
技术背景随着薄膜电晶体制作技术的快速进步,液晶显示器由于具备了轻薄、省电、无幅射线等优点,而大量的应用于个人数位助理器(PDA)、笔记型电脑、数位相机、摄录影机、行动电话等各式电子产品中。再加上业界积极的投入研发以及采用大型化的生产设备,使液晶显示器的品质不断提升,且价格持续下降,更使得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
一般来说,由于液晶显示器为非发光性的显示装置,需要藉助背光模组才能产生显示的功能,因此在组装液晶显示器时,依序将背光模组与玻璃面板组装至显示器的框架内。典型的组装程序,是先将一反射片(white sheet)放置于框架(frame)上,再依序将导光板(light quide)与光学膜片(films)叠放于反射片的上表面。接着,将灯管组(lamp assembly)组装于框架侧壁内缘,并在光学膜片的上表面装设玻璃面板(panel)最后,将金属材料(例如铝材料)制作的外框(front bezel)罩覆于玻璃面板上,并通过金属框与其框架上的开孔与卡钩,彼此扣合锁固而完成显示器的组装。
上述的灯管组,包括了一长条状的灯管(lamp)以及环绕于灯管周围具有“ㄈ”字型结构的反射罩(lamp reflector)。其中,反射罩是用来防止灯管的光线逸射散失,并尽量使光线集中射入上述的导光板内。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灯管是通过外接的电源接头,来提供其进行照明所需的电源,因此为了防止使用金属材料制作的反射罩,产生不必要的静电累积,需使反射罩产生接地的效果。
为了达成将反射罩接地的效果,在目前的组装程序中,往往会在反射罩上额外加装接地弹片(ground spring),并使此接地弹片与金属框触碰,以便通过金属框进行排除电荷的接地功能。常见的作法是先以螺丝将反射罩与接地弹片同时锁固于框架上,在后续锁固金属框与框架的程序中,再使接地弹片上的扣点,扣合于金属框表面。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种将接地弹片扣合于金属框的设计,不论是在显示器的搬运过程、或是后续由系统端厂商组装于系统机器中的过程中,皆很容易让接地弹片与金属框间发生松脱的现象,而导致灯管反射罩产生接地不良的问题。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部份系统端厂商也会再进行一次螺丝锁固程序,以便将接地弹片固定于金属框上。但如此一来,由于要重覆的对接地弹片进行螺固动作,使其分别固定于灯管反射罩与金属框表面上,因此需要耗费更多的零件与人力,而不利于整体生产成本的降低。因此,如何提供灯管反射罩更简便的锁固与接地方式,诚为当前显示器制作的一大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装置,该装置不使用传统接地弹片的灯管反射罩接地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装置,该装置使用螺丝锁固的方式,提供显示器背光模组的灯管反射罩与金属显示器外框间的电荷排除路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框架;一背光模组,组装于该框架上,其中该背光模组包括一灯管反射罩,用以集中灯管的光线,并使光线射入一导光板中;
一显示器面板,组装于该背光模组上;一金属框,罩覆于该显示器面板上,并扣合于该框架上;该背光模组装置以一金属螺丝依序旋入该框架、该灯管反射罩及该金属框,使该灯管反射罩可经由该金属框而产生接地效果。
上述灯管反射罩具有一“ㄈ”字型板块结构,并且其两端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L”型板块,在每一块“L”型板块上并具有一锁固孔,以提供上述金属螺丝旋入。
上述框架与该金属框的边框上分别具有数个彼此对应的开孔与卡钩,以便使该金属框与该框架彼此扣合固定。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框架,该框架边缘上具有第一锁固孔与第二锁固孔;一背光模组,组装于该框架上,其中该背光模组包括一灯管反射罩,用以集中灯管的光线并使其射入一导光板中,该灯管反射罩边缘上具有第三锁固孔与第四锁固孔;一显示器面板,组装于该背光模组上表面;一金属框,罩覆于该显示器面板上,并扣合于该框架上,其中该金属框边缘上具有第五锁固孔;第一螺丝,依序旋入上述第一锁固孔与该第三锁固孔,以将该框架与该灯管反射罩锁固在一起;第二金属螺丝,依序旋入上述第二锁固孔、该第四锁固孔与该第五锁固孔,以使该灯管反射罩可经由该金属框而产生接地效果。
上述框架为一矩型框架结构,在该矩型框架结构的角落具有向外延伸的方形板块,并且在每一个该方形板块上会制作上述第一锁固孔与该第二锁固孔。
上述金属框为一矩型框架结构,在该金属框的角落具有向外延伸的薄板,并且在每一个该薄板上会制作上述第五锁固孔。
上述灯管反射罩具有一“ㄈ”字型板块结构,并且其两端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L”型板块,在每一块“L”型板块上并制作上述第三锁固孔与第四锁固孔。
上述框架与该金属框的边框上分别具有数个彼此对应的开孔与卡钩,将该金属框与该框架彼此扣合固定。
本发明的优点与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不需要使用传统设计的接地弹片,因此可以进一步的减少显示器的零件数目,并免除了传统组装接地弹片的锁固程序。如此,除了可降低整体制作成本外,也会缩短显示器的制作周期。并且,传统设计中,由于接地弹片与金属框间扣点不实,所造成无法有效接地的问题,也可以有效的克服。
由于本发明提供了灯管反射罩接地路径,以螺丝依序旋入框架、灯管反射罩及金属框的锁固孔,而把框架与金属框锁固在一起。同时,由于螺丝是由金属材料所构成,正好提供了灯管反射罩与金属框间所需的电荷排除路径,而使灯管反射罩能透过金属框产生接地的效果,并可提供更佳的组装锁固效果。
当系统端的电子装置显示器外框,具有相关的接地功能时,也可使穿过灯管反射罩的螺丝,直接锁固于电子装置的显示器外框上,而产生所需的接地效果。



图1本发明组装显示器的各个配件;图2本发明显示器正面的结构;图3本发明显示器背面的结构;图4图3的局部放大图。
件号索引显示器装置 10 框架 12锁固孔 121、122 开孔 123
背光模组 14 反射膜片 141导光板 142 下扩散片 143下增光片 144 上增光片 145上扩散片 146 灯管组 15长条状灯管 151 灯管反射罩 152电源线接头 153 锁固孔 152、1522显示器面板 16 金属框 18锁固孔 181、182 卡钩 183螺丝 20、2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显示利用本发明锁固灯管反射罩方式组装的显示器装置10。首先,提供一框架12,如图中所示,此框架12为一矩形框架结构,并且在其四个角落分别制作了向外延伸的方形板块。在每一个板块上并制作了两个贯穿的锁固孔121与122。在框架12上并依序组装了一背光模组14以及一显示器面板16。其中,位于框架12上侧的背光模组14,包括了直接置于框架12上表面的反射膜片(reflector sheet)141、位于反射膜片141上表面的导光板142、位于导光板142上表面的光学膜片143~146、以及组装于框架12内壁与导光板142间的灯管组15。其中,导光板142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用以提供光线传播路径。至于位于导光板142下侧的反射膜片,则可以降低导光板142下表面光线的逸射。所述光学膜片143~146,由下至上依序为下扩散片143、下增光片144、上增光片145、以及上扩散片146,可使光线产生散射且分布得更为均匀。
位在导光板142侧边的灯管组15,则以端面照明(edgelight)的方式将光线传进导光板142中,再以全反射方式往导光板142的另一端传导。此灯管组15并包括了一长条状灯管151、以及位于此长条状灯管151外侧的灯管反射罩152,以便反射并集中灯管151发出的光线。长条状灯管151的一端,并连结了一条电源线接头153,可外接至电源供应器,以便提供长条状灯管151照明所需电力。其中,灯管反射罩152为一呈现“ㄈ”字型的板块结构,以便环绕于该灯管151的周围,而防止灯管151的光线向外逸射。在灯管反射罩152两端,也分别制作了向外延伸的“L”型板块。在每一个板块上,并制作了两个锁固孔1521与1522,分别对应于上述框架12的锁固孔121与122。如此,操作者可通过将螺丝20旋入上述框架12的锁固孔以及灯管反射罩152的锁固孔1521,而把灯管反射罩152锁固于框架12上。
在背光模组14上侧,则组装了上述的显示器面板16。并且,在显示器面板16上方罩覆一金属框(front bezel)18。此金属框18也具有矩形外观。并且在其四个角落上也分别制作了方形薄板,以提供所需的组装锁固功能。如图中所示,在矩形金属框18其短边的两侧,分别制作了向外延伸的薄板,并且在每一个薄板上也制作了两个上下贯穿的锁固孔181与182。其中,锁固孔181正好对应于上述框架12的锁固孔122、以及灯管反射罩152的锁固孔1522。
一般而言,通过制作于金属框18与框架12其框边外缘上的扣合结构,便可将金属框18与框架12组装固定。如图1中所示,在框架12的边框上制作了数个开孔123,至于金属框18的边框则制作了数个卡钩183。当金属框18罩覆于框架12上时,可通过卡钩183与对应开孔123的扣合,而将金属框18固定于框架12。
然而,为了提供显示器模组10更佳的锁固效果,并且同时提供灯管反射罩152接地路径,以螺丝22依序旋入框架12的锁固孔122、灯管反射罩152的锁固孔1522及金属框18的锁固孔181,而把框架12与金属框18锁固在一起。同时,由于螺丝22是由金属材料所构成,因此正好提供了灯管反射罩152与金属框18间所需的电荷排除路径,而使灯管反射罩152能透过金属框18产生接地的效果。
如图2所示,此图显示了组装完成的显示器正面情形。即显示了位于显示器10上方的显示器面板16,以及罩覆于显示器面板上的金属框(bezel)。其中,由显示器10下方旋入锁固的螺丝22,依序穿过框架12与灯管反射罩152,并且由金属框18的锁固孔181旋出,而提供灯管反射罩152所需的接地路径。同理,参照图3及其局部放大图一图4,此二图显示了显示器背面的情形。由部份透视的图示中可看到螺丝20与22的锁固情形。其中,螺丝20依序穿过锁固孔121与1521而把灯管反射罩152与框架12锁固在一起;至于螺丝22则依序穿过锁固孔122与1522,并旋入金属框18上的锁固孔181。
值得注意的是,仅管在上述说明中,是以图1中的显示器结构来作为一实施例。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显示器中作为接地线的外框,而选择以上述螺丝锁固的方式,使背光模组中的灯管反射罩与接地的外框产生连结。例如,当背光模组的金属框能提供接地效果时,也可直接将穿过灯管反射罩的螺丝,锁固在背光模组的外框上,而使灯管反射罩可经由外框产生接地效果。同理,当系统端的电子装置显示器外框,具有相关的接地功能时,也可使穿过灯管反射罩的螺丝,直接锁固于电子装置的显示器外框上,而产生所需的接地效果。
本发明虽以较佳实例阐明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精神与发明实体仅止于上述实施例。对熟悉此项技术者,当可轻易了解并利用其它元件或方式来产生相同的功效。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内所作的修改,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框架;一背光模组,组装于该框架上,其中该背光模组包括一灯管反射罩,用以集中灯管的光线,并使光线射入一导光板中;一显示器面板,组装于该背光模组上;一金属框,罩覆于该显示器面板上,并扣合于该框架上;该背光模组装置以一金属螺丝依序旋入该框架、该灯管反射罩及该金属框,使该灯管反射罩可经由该金属框而接地。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灯管反射罩具有一“ㄈ”字型板块结构,并且其两端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L”型板块,在每一块“L”型板块上并具有一锁固孔,以提供上述金属螺丝旋入。
3.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框架与该金属框的边框上分别具有数个彼此对应的开孔与卡钩,以便使该金属框与该框架彼此扣合固定。
4.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框架,该框架边缘上具有第一锁固孔与第二锁固孔;一背光模组,组装于该框架上,其中该背光模组包括一灯管反射罩,用以集中灯管的光线并使其射入一导光板中,该灯管反射罩边缘上具有第三锁固孔与第四锁固孔;一显示器面板,组装于该背光模组上表面;一金属框,罩覆于该显示器面板上,并扣合于该框架上,其中该金属框边缘上具有第五锁固孔;第一螺丝,依序旋入上述第一锁固孔与该第三锁固孔,以将该框架与该灯管反射罩锁固在一起;第二金属螺丝,依序旋入上述第二锁固孔、该第四锁固孔与该第五锁固孔,以使该灯管反射罩可经由该金属框而接地。
5.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框架为一矩型框架结构,在该矩型框架结构的角落具有向外延伸的方形板块,并且在每一个该方形板块上会制作上述第一锁固孔与该第二锁固孔。
6.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框为一矩型框架结构,在该金属框的角落具有向外延伸的薄板,并且在每一个该薄板上会制作上述第五锁固孔。
7.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灯管反射罩具有一“ㄈ”字型板块结构,并且其两端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L”型板块,在每一块“L”型板块上并制作上述第三锁固孔与第四锁固孔。
8.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框架与该金属框的边框上分别具有数个彼此对应的开孔与卡钩,将该金属框与该框架彼此扣合固定。
专利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装置,包含下列元件一背光模组,组装于一框架上,其中背光模组包括一灯管反射罩,用以集中灯管的光线,并使其射入一导光板中;一显示器面板,组装于背光模组上;以及一金属框,罩覆于玻璃面板上,并扣合于框架上。当组装液晶显示器装置时,以一金属螺丝依序旋入灯管反射罩、框架、与金属框,使灯管反射罩可经由金属框而产生接地效果,并可提供更佳的组装锁固效果。又由于不需要使用传统的接地弹片,因此可以减少显示器的零件数目,并免除了传统组装接地弹片的锁固程序及其无法有效接地的问题。
文档编号G02F1/1333GKCN1279392SQ03100324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9日
发明者黎平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