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6625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是涉及对液晶显示体的基板周边部分的结构进行改进的技术。
在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将液晶层封入两块基板之间,通过将电压加在与该液晶层的表面和背面上相对形成的电极之间,改变层内液晶的排列,实现各种显示。图7示出了这些装置中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板端部的放大剖面图,图8示出了表示其总体结构的透视平面图。
上侧基板1和下侧基板2是透明玻璃板,在两基板相对的内侧表面上分别形成指定图案的透明电极3、4。液晶层5填充在上侧基板1和下侧基板2之间,用密封材料6密封。
下侧基板2从上侧基板1向侧方延伸,在其表面上形成电极垫片4a,该电极垫片4a构成与上述透明电极4导电连接的外部电极。用以夹持下侧基板2而安装的长腿插入引线7与该电极垫片4a接触,并连接在外部配线板等上。将长腿插入引线7安装及利用其弹性颚部7a、7b夹持下侧基板2,用铸模材料8将该安装部固定。
电极垫片4a以规定的最小间隔在下侧基板2的端部排列多个,与在下侧基板2的内侧表面上形成的透明电极4连接。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在下侧基板2的端部也形成多个电极垫片3a,通过导电连接部10与在上侧基板1的内侧表面上形成的透明电极3连接。上述装置是分段液晶显示装置,透明电极3用作公共电极,透明电极4用作分段电极。
在上述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下侧基板2延伸到上侧基板1的端部外侧的电极引出部分,将电极垫片3a、4a和长腿插入引线7的导电连接部固定,同时,为了防止电极垫片4a的电蚀等,需要将树脂制成的铸塑材料8填充到上侧基板1和下侧基板2之间将其覆盖。不仅对于通过上述长腿插入引线7的导电连接的方法可以进行这种覆盖处理,同样对于通过压焊丝对电路板上的垫片部进行导电连接的方法或通过导电性粘接剂等对挠性基板或热密封件端部进行导电连接的方法也可以进行。
进行这种树脂铸塑覆盖的理由在于通过对上述长腿插入导线7、压焊丝、挠性基板、热密封件等的接合在电极垫片3a、4a上的各种零件进行电气覆盖(导电连接部保护铸塑);将挠性基板、热密封件等的连接部固定、强化其刚性(增强铸塑);防止水等液体附着在两个以上相邻的电极3a、4a上时由电极垫片间的电位差引起的电腐蚀(防腐蚀铸塑);防止液晶面板结构部的其它腐蚀或浸蚀(提高耐久性、耐蚀性铸塑)等。
如上所述,这些铸塑多半实施于形成电极3a、4a的导电连接部上,但以上述的增强或耐久性为目的的铸塑必然实施于导电连接部以外的部分。因此,用铸塑剂进行的树脂覆盖有时实施于液晶面板的全部周边部分。
进行这种铸塑即树脂覆盖处理后,通常由于铸塑树脂的硬化收缩,使得上下两基板的端部互相牵拉,基板端部向内侧变形,由于其反作用,密封材料6的内侧部位的上下两基板的间隔扩大,内部变成负压,容易在液晶层内产生低温气泡、电击气泡。
另外,由于伴随树脂覆盖处理而产生应力作用,液晶面板元件厚度发生变化,容易发生着色或颜色不均匀的现象。这种元件厚度的变化特别是在密封部附近容易出现很大的变化,为了避免该部分的显示质量的下降,需要在液晶面板的周边部分加黑色掩膜。该掩膜的形成会使液晶显示面积减少,因而相对地提高了液晶显示体的制造成本。特别是在大容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元件厚度在面板表面内变化大时会出现这种着色或颜色不均匀的现象,所以,成为一个重大问题。
导致上述基板变形的应力产生的原因,不限于由上述铸塑材料引起的收缩应力,还有由于在液晶面板的制造过程中或将液晶面板安装到各种机器上时产生的机械接触,以及由于加在安装了液晶面板的各种机器上的冲击或振动的作用,有时也会产生应力。
因此,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其课题在于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提供一种能通过支持和分散作用在基板上的应力而防止基板变形的新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减少由外部应力引起的液晶元件结构的尺寸误差,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防止铸塑成形引起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下降而提高产品合格率。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实现一种为了防止由铸塑成形引起的基板变形而不需要特别变更设计或增加制造工序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装置是具有至少一块是透光性的两块基板、收容在该两块基板间的液晶层、在上述基板间形成的包围该液晶层的密封部和在上述密封部外侧与上述基板间连接的支柱的液晶显示装置。这里,液晶层的显示原理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密封部、支柱的材料也不特别限定。另外,根据需要,支柱可以形成任意的数量和任意的形状。
按照该装置,通过在密封部外侧形成支柱,可以减小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以密封部为支点的基板的变形,所以,可以减少发生由基板间的间距的变化所引起的液晶层内气泡及显示体的着色或颜色不均匀现象。
这里,特别是在具有覆盖上述基板端部的铸塑材料的情况下,由于支柱支持着铸塑材料的收缩力,故能减轻所加的应力,在抑制基板变形方面很有效。作为这时的铸塑材料有将与用于将电场加到上述液晶层上用的外部接线片导电性连接的连接零件,例如连接引线、连接丝等固定用的铸塑材料、对与用于将电场加到上述液晶层上用的多个外部接线片导电性连接的挠性基板进行增强用的铸塑材料和防止上述外部接线片电腐蚀用的铸塑材料等。
在这些情况下,最好在上述基板的端部形成支柱。在基板端部形成的支柱对于加在基板端部的应力能发挥最大的抵抗力。
另外,最好用装置内部配线之间进行导电连接用的导电胶形成上述支柱。通过使用导电胶形成支柱,可以与形成液晶面板内的导电连接部(特别是用于将沿着夹持液晶元件的相反一侧的基板形成的导体之间连接的上下连接部)的同时形成支柱,由于能兼作支柱和导电连接部,因此不用变更工序数和工序内容就能制作,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最好采用含有碳的导电性油墨作为上述导电胶。通过使用含有碳的导电性油墨,可以利用印刷法很容易并且高精度地形成支柱。
最好用以苯酚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形成上述支柱。通过用以苯酚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形成支柱,对基板的粘接力比较低,同时具有适度的柔软性,因此,制造液晶显示装置时容易进行基板的切割,同时在形成支柱的部位进行基板切割时能避免基板裂开的危险。
最好使用比构成上述密封部的原材料具有更低的粘接力的材料形成上述支柱。通过使用比构成密封部的原材料具有更低的粘接力的材料形成支柱,制造液晶显示装置对容易进行基板的切割,同时,在形成支柱的部位切割基板时,能避免基板裂开的危险。
最好用与构成上述密封部的原材料具有相同硬化特性的材料形成上述支柱。通过用与构成密封部的原材料具有相同硬化特性的材料形成支柱,在制造液晶显示装置时能使支柱与密封部同时硬化,因此与将支柱和密封部分开进行硬化的情况相比较,能在密封部硬化时保持设定的基板定位精度进行制造,同时能避免增加制造工序数及工序时间。
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在至少使一片基板为透光性的两块基板之间形成密封部,将收容液晶层的区域包围起来,在上述密封部外侧设置将上述基板之间连接的支柱后,用铸塑材料覆盖上述基板的端部。利用该制造方法,只设置支柱就能简单地获得上述效果。
这里,最好采用具有相同硬化特性的材料构成上述密封部和上述支柱,并同时使上述密封部和上述支柱硬化,通过使密封部和支柱具有相同的硬化特性,例如热硬化性或光硬化性等相同特性,就能在同一工序中进行硬化处理,所以,不需增设新的硬化工序。
另外,最好同时并用相同的材料设置将在基板上形成的电极和外部接线片连接的导电连接部和上述支柱。通过同时且用相同材料形成支柱和导电连接部,便可在同一工序中配置和形成两者,所以,不用重新设配置和形成支柱用的制造工序,只变更形或导电连接部的图案,就能获得上述效果。
图1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的放大剖面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的透视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局部断面的放大断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第1实施例的制造工序的工序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第2实施例的制造工序的工序说明图。
图6是表示由上述制造方法的第2实施例形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际安装结构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的放大剖面图。
图8是表示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的透视平面图。
图中1上侧基板2下侧基板3、4透明电极3a、4a电极垫片5液晶层6密封材料7长腿插入引线8、18铸塑材料9、19支柱10导电连接部11密封剂12导电性油墨20热密封件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从TN型、STN型、GH型等各种众所周知的液晶显示装置、钟表、台式电子计算机等面积较小的显示部上用的液晶显示器、到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和小型电视机等用的大容量面板,可以认为是各种液晶显示装置。
图1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局部剖面放大后的图。在该实施例中,备有与现有例同样形成的上侧基板1、下侧基板2、透明电极3、4、液晶层5、密封材料6及电极垫片4a,将长腿插入引线7安装到下侧基板2的电极垫片4a上后,用铸塑材料8固定。根据液晶显示方式的不同,有时在上下基板的外侧配置偏振片。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侧基板1和下侧基板2的端部之间形成用含有碳颗粒的导电性油墨形成的支柱9。如后面所述,该支柱9在供给铸塑材料8之前,与上下基板的组装的同时形成。
图2是从上方看本实施例的透视图,液晶层5利用密封材料6被封入上侧基板1和下侧基板2之间。在下侧基板2上形成的具有规定图案的透明电极4(图中未示出)与在下侧基板2的端部表面上形成的电极垫片4a导电性连接。在上侧基板1上形成的具有规定图案的透明电极3(图中未示出)通过由导电性(碳)油墨形成的上下连接部10,与在下侧基板2上形成的电极垫片3a导电性连接。
电极垫片3a、4a通过上述长腿插入引线7与在印刷电路板等外部结构导电性连接。这里,在上侧基板1的右端部和下侧基板2之间按规定间隔形成上述支柱9,形成为能充分地支撑在上侧基板1的端部和下侧基板2之间。
由于支柱9是为了支撑在上侧基板1的端部和下侧基板2之间而形成的,所以如上所述,最好平均地分散配置在必要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只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右端形成,但如果有必要,也可在其它1个或2个以上的端部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用导电性油墨形成支柱9,因此如果电路结构上有可能的话,可将该支柱9与上下连接部10一样兼作导电连接部用。例如,为了将在上侧基板1的内侧表面上形成的透明电极3和在下侧基板2的右端部表面上形成的电极垫片3a之间连接起来,可以代替上下连接部10或同时使用上下连接部10。
在本实施例中,与形成电极垫片3a、4a的间隔一致地在电极垫片3a、4a的形成部上形成支柱9。可是,支柱9的形成位置并不限定在电极垫片上,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形成,这就可以理解在没有电极垫片的部分也存在所形成的支柱9。但是,在用导电性材料形成支柱9时,必须注意不能由支柱9使相邻的电极垫片之间短路。为了防止相邻的电极垫片之间的短路,使支柱9的直径小于电极垫片之间的间隔即可,更简单的方法是如上述实施例那样在电极垫片上形成。
另外,也可以不像本实施例那样使支柱9的剖面呈圆形,而是沿基板的端部形成延长形状。但像上述实施例那样在电极垫片的形成区域形成支柱9时,为了防止相邻的电极垫片之间短路,需要用绝缘体形成支柱,或将绝缘体配置在电极垫片之间。
如上述实施例所示,支柱9是在上侧基板1的端部形成的,这样在提高对应力的抵抗力方面效果最好,但如果靠近密封材料6外侧形成,虽然程度差一些,但也能达到同样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支柱材料,上述导电性油墨最好。它是将碳等导电性粉状物混合在适当的固化成分中而成的,作为固化成分,例如包括苯酚树脂。该导电性油墨可与在导电性连接部上使用的材料的材质相同而且在同一工序中形成,这一点从制造容易,成本低的观点来看是个优点。另外,由于苯酚树脂粘接力弱,且比较柔软,所以如后面所述,可以使制造时切割基板容易,而且切割基板时能防止基板裂开。
作为构成支柱的导电性材料,除了上述的导电性油墨以外,还可使用银焊料等各种导电胶。可是,作为与本发明有关的支柱的材料,不一定是导电性的,绝缘性的材料也可以。为了易于有选择地配置支柱,最好是在半流动状态下配置后能硬化的材料,例如可使用热硬化性树脂,光硬化性树脂等。
另一方面,作为支柱的特性,只要至少在硬化后具有充分的支承强度即可,不一定要有对基板的粘接力,该粘接力宁可弱一些好。如后面所述,这是因为支柱是在基板端部形成的,所以粘接力最好达到在基板的切断工序中不妨碍切断的程度。如果粘接力大,则将支柱的粘接部分横断地切断基板有困难,即使能切断,切得也不整齐,有损伤基板端部的危险。粘接力的大小与硬化时的收缩率有关,作为支柱的材质,从抑制基板的变形、弯曲的观点出发,最好是粘接力弱一些、收缩率低一些的材质。
图3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2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上侧基板1、下侧基板2、透明电极3、4、电极垫片4a、液晶层5、密封材料6及支柱9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其说明从略。
在该实施例中,热密封件20粘接在并列的多个电极垫片3a、4a上。在热密封件20上形成配线垫片21,其形成间距与在挠性薄树脂片的下表面上形成电极垫片3a、4a的间距一致,在该配线垫片21的表面上覆盖着图中未示出的各向异性导电层。该各向异性导电层是将导电性颗粒分散在例如热硬化性树脂中而成的,通过适当的加热、加压,只沿粘接方向呈现出导电性。
使热密封件20的配线垫片21的形成面与电极垫片3a、4a相接触,通过施加规定大小的压力下加热,能将电极垫片3a、4a和配线垫片21导电连接。然后,为了对热密封件20的连接部分进行机械增强,以及为了覆盖电极垫片3a、4a,用铸塑材料18封住。
在该实施例中,与前面的第1实施例一样,由于受铸塑材料18硬化时的收缩力的影响,上侧基板1的端部会被拉到下侧基板2一侧,使得上侧基板1变形,但由于上侧基板1的端部受支柱9的支承,上侧基板1的变形被抑制。在该实施例中,铸塑材料18是对热密封件20的连接部分增强用的,所以要求粘接力和硬化后的硬度大的材料,但由于这种材料硬化时的收缩率也大,所以形成支柱9就更加有效。
图4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第1实施例。如图4(a)所示,在玻璃制的透明基板2上形成图中未示出的透明电极图案,在其上面相当于液晶显示部的周围的位置涂布上密封剂11。然后,用网格印刷方法将导电性油墨12有选择地配置在下侧基板2的表面上。该导电性油墨12沿着必要的导电连接部(例如图2中的上下连接部10)的位置及液晶显示部外侧的密封剂11等多个位置配置。
其次,如图4(b)所示,将上侧基板1盖在密封剂11及导电性油墨12上,利用专用工具使上侧基板1和下侧基板2之间的间隔保持规定值(例如数~数十μm左右)固定。然后与专用工具一起放入加热炉内,在150~200℃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处理,密封剂11和导电性油墨12同时被硬化,形成密封材料6及支柱9。
如图4(c)所示,按照每个液晶显示部将上下基板切开,如图4(d)所示,将上侧基板1切断,以便设置外部接线片部分。在切断该上侧基板1时,如果支柱9对上侧基板1的粘接力过大,由于将支柱9配置在基板端部预定位置附近,支柱9超出切断线时切断就有困难,切断线迂回于支柱9附近呈波浪状。采用印刷进行低成本的覆盖方法时,严格地调整导电性油墨12的量有困难,而且在将上下基板对齐时,用与基板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调整导电性油墨12的量就更加困难,因控制支柱9的直径或超出切断预定线的量是不现实的。
可是,在本实施例中,由含有苯酚树脂的导电性油墨构成的支柱9的粘接力比较小,与密封剂11相比,其粘接力相当小,假定导电性油墨即使超出了基板端预定位置,也能无阻碍地切断基板。
将图1所示的长腿插入引线7插入如此形成的液晶面板上,从外部接线片部上面涂布由紫外线硬化树脂等构成的铸塑材料8,用光照射进行硬化。这时,即使伴随铸塑材料8的硬化而引起收缩,但由于在上侧基板1的端部和下侧基板2之间形成支柱9,所以收缩力被支柱抵消,加在基板本身的应力被减小,能防止基板变形。
在不将液晶导入上侧基板1和下侧基板2之间试制液晶面板时,在以往的制品的情况下,基板间隔最大约凸起1μm,但在本实施例中,几乎未发现基板间隔凸起,实际上导入液晶试制时,在以往的制品中凸起程度达0.2~0.5μm,但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基板间隔的变化最大在0.1μm以下,制品的合格率大幅度提高。例如在TN(Twisted Nematic)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如果基板间隔的变化量超过1μm时,就会出现明显的着色或颜色不均匀现象,作为制品即使变化0.2~0.5μm,显示品质上也会成问题。另外,在STN(Super Twisted Nematic)型液晶情况下,基板间隔即使变化0.1μm,就会对色调有影响。因此,以往即使是TN型液晶,其显示品质也有问题,特别是STN型液晶存在致命的缺陷,但利用本发明能大幅度地改善显示品质。
其次,参照图5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第2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如图5(a)所示,在两块透明基板31、32的内表面上形成透明电极、取向膜等内部表面结构33、34。作为内部表面结构33、34,在区域a形成公共电极,在区域b的中央形成分段电极,在分段电极的左右端部分别形成电极垫片。如图所示,区域a和区域b在各自的透明基板31、32的内侧表面上交替地形成,而且,在透明电极31的内侧表面上形成的区域a与在透明电极32的内侧表面上形成的区域b相对,在透明电极31的内侧表面上形成的区域b与在透明电极32的内侧表面上形成的区域a相对。
其次,将包围着液晶层收容区域形成的密封剂35,以及在该密封剂外侧形成的苯酚树脂36夹在两基板之间,并且工具等使两基板保持规定的间隔,在此状态下对全体加热,使密封剂35及苯酚树脂36硬化。
将这样构成的面板连续体的透明基板31、32分别按上述每个区域a和每个区域b切断,如图5(b)所示,将相当于区域a的透明基板部分作为上侧基板(小基板)1,将相当于区域b的部分作为下侧基板(大基板)2,形成液晶元件。该液晶元件如图5(c)所示,在上侧基板1的两端部的两侧存在下侧基板2的延伸部分,在该部分形成作为在上侧基板1及下侧基板2的内侧表面上形成的公共电极的透明电极3、以及与作为分段电极的透明电极4连接的与前面的第1实施例相同的电极垫片3a、4a。
如上所述构成的液晶元件,将液晶导入被热硬化后的密封材料6及其外侧的支柱19包围着的部分,形成图5(d)所示的液晶显示体。
在该液晶显示体上,下侧基板2分别向上侧基板1的两端的外侧延伸,电极垫片3a、4a在该延伸区域上形成后作为外部接线片部,在该两侧的外部接线片部且在密封材料6的所希望的外侧部分分别形成支柱19。该支柱19是用绝缘性的苯酚树脂构成的,因此其大小能与电极垫片3a、4a的形成位置无关地配置。在该实施例中,虽然需要在形成支柱19的部位附近切断透明基板31、32,但由于由苯酚树脂形成的支柱19对透明基板的粘接力小,假定即使支柱19稍微超出邻接的区域,也能无阻碍地将透明基板分离。
按照该制造方法的第2实施例,虽然需要设有形成绝缘性支柱19用的印刷或涂布工序等,但由于支柱19是绝缘的,所以不受与电极垫片的位置关系的制约,能以最佳形状及配置方式形成支柱9,以防止液晶显示体的基板变形,这是个优点。如上所述,反复交替地设置区域a和区域b,有利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批量生产,具有制造成本低的效果。
图6表示通过挠性基板(热密封件)2将上述液晶显示体连接在安装了液晶驱动电路的电路板30上的例子,将热密封件20的端部置于在液晶显示体的外部接线片部形成的电极垫片3a、4a上,利用加热、加压,通过各向异性导电粘接层,将其粘接在于热密封件20的下面(图中的背面)形成的配线垫片21上。使粘接在电极垫片3a、4a上的热密封件20的前端部相对于液晶显示体固定,为了对该连接部分进行增强而用铸塑材料18进行覆盖。
如以上说明过的各种实施例所示,如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的专业工作者所能理解的那样,不管液晶显示体的外部接线片部的连接结构、液晶元件的结构、以及铸塑材料的覆盖区域如何,本发明能广泛地适用。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主要说明了利用铸塑材料覆盖外部接线片部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情况,能适用于各种液晶显示装置,能防止由各种外力引起的基板间隔的变化,具有良好的效果。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有以下效果。
按照本发明,通过将支柱形成在密封部外侧,能减小由各种原因产生的以密封部为支点的基板的变形,所以能减少发生由基板间的间隔的变化引起的液晶层内的气泡、显示体的着色或颜色不均匀的现象。
按照本发明,由于支柱支承着铸塑材料的收缩力,所以能减小加在基板上的应力,具有抑制基板变形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在基板的端部形成的支柱能对加在基板端部的应力发挥最大的抵抗力。
按照本发明,通过用导电性胶形成支柱,且与液晶面板内的导电连接部(特别是用于将沿着将液晶元件夹在中间的相反侧的基板形成的导体间连接的上下连接部)同时形成支柱,能兼作支柱和导电连接部用,所以不用变更工序数和工序内容,从而可以减低制造成本。
按照本发明,通过使用含有碳的导电性油墨,能用印刷法很容易且高精度地形成支柱。
按照本发明,通过用以苯酚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形成支柱,对基板的粘接力较低,同时具有适度的柔软性,所以制造液晶装置时容易切割基板,同时在形成支柱的部位切割基板时,能避免基板破裂的危险。
按照本发明,通过用具有比形成密封部的原材料的粘接力还低的材料形成支柱,制造液晶显示装置时容易切割基板,同时在形成支柱的部位切割基板时,能避免基板破裂的危险。
按照本发明,通过用具有与构成密封部的原材料相同的硬化特性的材料形成支柱,在制造液晶显示装置时,能使支柱与密封部同时硬化,所以与通过不同的途径使支柱和密封部硬化的场合相比,密封部硬化时能以设定的基板定位精度保持不变地制造,同时能避免制造工序数和工序时间的增加。
按照本发明,只设置支柱就能简单地获得上述效果。
按照本发明,通过使密封部和支柱具有相同的硬化特性,例如热硬化特性或光硬化特性等,能在同一工序中进行硬化处理,不需要设置新的硬化工序。
按照本发明,通过用相同的材料,且与导电连接部同时形成支柱,能在同一工序中配置并成形两者,所以不用重新设置配置和形成支柱用的制造工序,只要变更导电连接部的形成图案,就能获得上述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至少一块为透光的两块基板、收容在该基板间的液晶层、在上述基板间形成的包围该液晶层形成的密封部、以及在上述密封部外侧与上述两块基板之间连接的支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覆盖上述基板端部的铸塑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柱是在上述基板端部形成的。
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至少一块为透光的两块基板、收容在该基板间的液晶层、在上述基板间形成的包围该液晶层形成的密封部、以及在上述密封部外侧被封住的在上述基板的任意一个端部形成的将上述基板之间的连接支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柱是用装置内配线间的导电连接用的导电胶形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电胶是含有碳的导电性油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柱是用以苯酚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形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柱是用具有比构成上述密封部的原材料的粘接力低的粘接力的材料形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柱是用具有与构成上述密封部的原材料相同硬化特性的材料形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铸塑材料是将与用于将电场加到上述液晶层上的外部接线片导电性连接的连接零件固定的铸塑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铸塑材料是用于对挠性基板增强的铸塑材料,该挠性基板与用于将电场加到上述液晶层上的多个外部接线片导电性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铸塑材料是用于防止将电场加到上述液晶层上的外部接线片的电腐蚀的铸塑材料。
1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块是透光性的两块基板之间包围收容液晶层用的区域形成密封部,在上述密封部外侧设置将上述基板之间连接的支柱后,用密封材料覆盖上述基板的端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部或其前段物质和上述支柱或其前段物质由具有相同硬化特性的材料构成,使上述密封部和上述支柱同时硬化。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相同的材料同时配置将上述基板上形成的电极和外部接线片连接的导电连接部和上述支柱。
全文摘要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将支柱设在基板相对部分端部的密封部的外侧,降低基板的变形量防止在液晶层中发生气泡、显示部着色及颜色不均匀现象。将用导电性油墨形成的支柱9设在密封收容在上侧基板1和下侧基板2之间的液晶层5用的密封材料6的外侧。该支柱9能防止由铸塑材料8硬化时收缩引起的基板1、2的弯曲,减小液晶层厚度的变化。支柱9与液晶面板上的导电连接部同时印刷成型,与密封材料同时行硬化处理。
文档编号G02F1/1339GK1152722SQ9610064
公开日1997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1995年1月13日
发明者兼泽达夫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