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56173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三导光单元32的第三夹角93较佳地实质等于90度。相比较没有光学微结构的传统棱镜,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微结构20B可明显提升导光板14的辉度增益达 40% ο
[0050]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微结构20C的部分剖视图。第三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具有相同编号的组件具有相同的结构及功能,在此不再重复说明。如图4所示,第一导光单元28的第一夹角Q1较佳实质等于60度。第二导光单元30的第二夹角92较佳地实质等于30度,且第二导光单元30的短斜面301b邻近第一导光单元28。第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第三导光单元32的两斜面321以无转折的连接方式形成圆弧部323。圆弧部323可由具有扩散作用的有机物或无机物材质构成。第三导光单元32利用圆弧部323将透射光均匀化,达到遮蔽网点的效果。
[0051]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微结构20D的部分剖视图。第四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具有相同编号的组件具有相同的结构及功能,在此不再重复说明。如图5所示,第一导光单元28的第一夹角Q1较佳实质等于60度。第二导光单元30的第二夹角92较佳地实质等于30度,且第二导光单元30的短斜面301b邻近第一导光单元28。相比较于第三实施例,第四实施例的第三导光单元32进一步将斜面与圆弧部结合形成半球形圆弧部323。半球形圆弧部323的材质选用如第三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重复叙明。半球形圆弧部323可雾化部分光线,使穿透第一导光单元28与第二导光单元30的不会产生明显的网点。相比较于没有光学微结构的传统棱镜,第三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微结构20C及20D可有效提升导光板14的辉度增益达17?18%。
[0052]本发明提出一种在上棱181设置光学微结构20的棱镜组件18,第一导光单兀28的第一夹角Θ:的设计范围介于45度至60度之间,第二导光单元30的第二夹角θ2的设计范围介于10度至60度之间(或是实质等于60度及介于10?45度之间),视斜面301的位置变化而定。在前述多个实施例可知,第一夹角Θ i的最佳实施方式为60度,第二夹角θ 2的最佳实施方式为30度。再者,第三导光单兀32的第三夹角θ 3的设计范围介于45度至90度之间,而最佳实施方式为90度;或者第三导光单元32可另利用部分圆弧部323或半球形圆弧部323取代第三夹角。其中,上述夹角参数具有10?15%的容许误差值。
[0053]请参阅图6与图7,图6与图7分别为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棱镜组件18的部分剖视图。如图6所示,棱镜组件18的上棱181可同时设置多个光学微结构20,例如两个光学微结构20Α与一个光学微结构20Β。光学微结构20Β位于光学微结构20Α之间。光学微结构20Α的特性在于可使侧边光线向中间折射靠拢,故设置在上棱181的两旁以提高棱镜组件18的光线利用效率。各光学微结构20Α的内侧第二导光单元30会将光线(如附图箭头指向)向内折射,为了避免光学微结构20Α与光学微结构20Β交界处的亮度不均,光学微结构20Β的第二导光单元30则可向外折射光线(如附图箭头指向),以改善辉度及均匀度。如图?所示,光学微结构20D设置在两个光学微结构20Α之间。光学微结构20Α和光学微结构20D的第二导光单元30将侧边光线向中间靠拢,光学微结构20D的第三导光单元32具有扩散光线作用,可有效均匀化穿透棱镜组件18的光线,达到遮蔽网点的功能。
[0054]综合来说,每一个光学微结构是数种导光单元的对称组合,光学微结构的材质可选择由聚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或者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等光学级聚合物。不同形状的导光单元提供不同的聚光和散光作用,使用者可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选择不同形状的导光单元及其组合,以形成适合的光学微结构。再者,光学微结构设置在棱镜组件的上棱,且棱镜组件较佳可设置在板体的上表面或入光侧表面。棱镜组件和板体可以一体成型,或者通过机械加工或热贴合成型方式设置在板体上。具有光学微结构的棱镜组件设置在入光侧表面时,可用来取代传统的V型导光结构与R型导光结构,解决传统导光板的侧边漏光缺陷。具有光学微结构的棱镜组件设置在上表面时,可根据导光板的实际需求进行聚光和调光,使得出光亮度更均匀柔和。因此,本发明的导光板及其背光模块具有增加亮度、遮掩瑕疵及改善亮线等光学现象的优点。
[005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是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 一板体; 一棱镜组件,该棱镜组件设置于该板体的至少一表面;以及 至少一光学微结构,该至少一光学微结构设置于该棱镜组件的上棱,该光学微结构包括: 一第一导光单元,该第一导光单元的二斜面形成一第一夹角,且该第一夹角实质介于45度至60度之间;以及 至少二第二导光单元,该至少二第二导光单元对称地分设在该第一导光单元的相对侦牝各第二导光单元的一斜面与一底面形成一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实质介于10度至60度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棱镜组件设置于该板体的一上表面、一下表面或一入光侧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各第二导光单元的二斜面的夹角实质等于90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中各第二导光单元具有一长斜面及一短斜面,且该短斜面邻近该第一导光单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光学微结构还包括: 至少二第三导光单元,该至少二第三导光单元对称分设在该第一导光单元的该相对侦1J,且各第三导光单兀位于该第一导光单兀和该相对应第二导光单兀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中各第三导光单兀的二斜面形成一第三夹角,且该第三夹角实质等于90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中各第三导光单元的二斜面以无转折连接方式形成一圆弧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板体为一矩形体,该棱镜组件以纵向排列、横向排列、对角线排列、直线型排列或折线型排列设置在该板体上。
9.一种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包括: 一光源;以及 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 一板体,该板体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及一入光侧表面,该光源设置在该入光侧表面; 至少一棱镜组件,该至少一棱镜组件设置于该板体的至少一表面;以及 至少一光学微结构,该至少一光学微结构设置于该棱镜组件的上棱,该光学微结构包括: 一第一导光单元,该第一导光单元的二斜面形成一第一夹角,且该第一夹角实质介于45度至60度之间;以及 至少二第二导光单元,该至少二第二导光单元对称地分设在该第一导光单元的相对侦牝各第二导光单元的一斜面与一底面形成一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实质介于10度至60度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棱镜组件设置于该上表面、该下表面或该入光侧表面。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各第二导光单元的二斜面的夹角实质等于90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各第二导光单元具有一长斜面及一短斜面,且该短斜面邻近该第一导光单元。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光学微结构还包括: 至少二第三导光单元,该至少二第三导光单元对称分设在该第一导光单元的该相对侦1J,且各第三导光单兀位于该第一导光单兀和该相对应第二导光单兀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各第三导光单元的二斜面形成一第三夹角,且该第三夹角实质等于90度。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各第三导光单元的二斜面以无转折连接方式形成一圆弧部。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板体为一矩形体,该棱镜组件以纵向排列、横向排列、对角线排列、直线型排列或折线型排列设置在该板体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块。该导光板包括一板体、一棱镜组件以及至少一光学微结构;该棱镜组件设置于该板体的至少一表面;该至少一光学微结构设置于该棱镜组件的上棱,该光学微结构包括一第一导光单元以及至少二第二导光单元;该第一导光单元的二斜面形成一第一夹角,且该第一夹角实质介于45度至60度之间;该至少二第二导光单元对称地分设在该第一导光单元的相对侧,各第二导光单元的一斜面与一底面形成一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实质介于10度至60度之间。本发明具有增加亮度、遮掩瑕疵及改善亮线等光学现象的优点。
【IPC分类】F21S8-00, F21V8-00, G02B6-00, G02B5-04
【公开号】CN104570189
【申请号】CN201310468259
【发明人】牛雅萍, 刘金涌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纬视晶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9日
【公告号】US9121976, US2015009824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