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19543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液晶层。阵列基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多条数据线以及由多条栅极线和多条数据线围成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像素电极和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栅极线相连,源极与数据线相连,漏极与像素电极相连,以通过栅极线控制薄膜晶体管的开启和关闭,通过数据线向像素电极中输入驱动信号。
[0003]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单位面积内像素数目越多,则相邻像素单元之间的间距越大,但如果相邻像素单元之间的间距过大,那么在显示类似于白画面时,相邻像素单元之间的液晶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这样就会造成透过率的损失。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没有有效利用像素单元之间的液晶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阵列基板,包括:
[0007]衬底;
[0008]设置于所述衬底一侧的多条第一栅极线、多条数据线以及由所述第一栅极线和数据线限定出的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像素电极和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栅极线电连接,源极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漏极与所述像素电极电连接;
[0009]设置于所述衬底同一侧的多条第二栅极线、多条补充电极和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补充电极设置于所述像素单元之间;每一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栅极线电连接,源极与对应的所述数据线电连接,漏极与对应的所述补充电极电连接;
[0010]与所述第一栅极线电连接的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开启或关闭,来控制所述像素电极的电压;
[0011]与所述第二栅极线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通过控制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开启或关闭,来控制所述补充电极的电压。
[0012]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0013]如上所述的阵列基板;
[0014]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
[0015]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00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18]本发明所提供的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可以通过第二控制电路驱动补充电极来驱动像素单元之间的液晶进行转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没有有效利用像素单元之间的液晶、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并且,由于像素电极和补充电极通过不同的控制电路分别进行驱动,因此,避免了像素单元之间的液晶驱动带来的显示异常的问题;此外,在特定画面下对补充电极下方的液晶进行驱动,还能获得斜视混色色偏降低、穿透率提升的光学效果。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的阵列基板中的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所示的像素单元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4为图3中的像素单元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3中的像素单元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7]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参考图1?图2,图1为该阵列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阵列基板的局部放大图。
[0028]该阵列基板包括衬底1,该衬底I可以为玻璃基板或者柔性基板;设置于衬底I 一侧的多条第一栅极线10、多条数据线11以及由多条第一栅极线10和多条数据线11限定出的多个像素单元12,该像素单元12可以为红色像素单元,也可以为绿色像素单元或蓝色像素单元等。并且,该像素单元12的结构可以为单畴结构,也可以为双畴结构等,本发明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0029]其中,像素单元12包括像素电极120和第一薄膜晶体管121,该第一薄膜晶体管121的栅极与第一栅极线10电连接,源极与数据线11电连接,漏极与像素电极120电连接。
[0030]该阵列基板还包括设置于衬底I同一侧的多条第二栅极线13、多条补充电极14和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15,第二薄膜晶体管15的栅极均与对应的第二栅极线13电连接,源极与对应的数据线11电连接,漏极与对应的补充电极14电连接。
[0031]其中,补充电极14设置在像素单元12之间,且在垂直于衬底I的方向上,补充电极14的投影与数据线11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至少部分交叠包括部分交叠和完全交叠,其中,补充电极14和数据线11错位设置时,补充电极14的部分区域的投影与数据线11的投影交叠;补充电极14的投影和数据线11的投影全部交叠时,补充电极14在第一栅极线10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或小于数据线11在第一栅极线10延伸方向上的宽度,此时,数据线11的投影完全覆盖补充电极14的投影,或者,补充电极14的投影完全覆盖数据线11的投影。可选地,补充电极14在第一栅极线10延伸方向上的宽度D的范围为5 μ???6 μ m0
[0032]本实施例中,第一栅极线10与第一控制电路电连接,该第一控制电路向第一栅极线10输入第一控制信号,由于第一栅极线10与第一薄膜晶体管121的栅极电连接,因此,第一控制信号的高电平或低电平可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121的开启或关闭。当第一控制电路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121开启时,第一薄膜晶体管121的源极和漏极导通,与第一薄膜晶体管121源极电连接的数据线11中的驱动信号传输至像素电极120,为像素电极120提供驱动液晶的电压。
[0033]第二栅极线13与第二控制电路电连接,该第二控制电路向第二栅极线13输入第二控制信号,由于第二栅极线13与第二薄膜晶体管15的栅极电连接,因此,第二控制电路可通过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薄膜晶体管的开启或关闭。当第二控制电路控制第二薄膜晶体管15开启时,第二薄膜晶体管15的源极和漏极导通,数据线11中的驱动信号通过源极和漏极传输至补充电极14,为补充电极14提供液晶的电压。
[0034]可选的,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时序分别向像素电极120和补充电极14提供控制信号,以提供像素单元之间的区域的液晶的翻转,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整体穿透率。
[0035]当然,该阵列基板还包括公共电极124,该公共电极124与多个像素单元12对应设置,为像素单元12提供公共电压,并通过公共电极124和像素电极120之间的电压差来驱动与像素电极120对应的液晶的翻转。同样,公共电极124和补充电极14之间的电压差可驱动与补充电极14对应的区域的液晶即像素单元12之间的液晶的翻转,从而有效利用了像素单元之间的液晶,避免了此部分透过率的损失,有效地提高有效透过率。
[0036]本实施例中,由于像素电极120和补充电极14通过不同的控制电路分别进行驱动,因此,可避免像素单元之间的液晶驱动带来的显示异常的问题。进一步地,可在像素单元显示的颜色与相邻的像素单元显示的颜色形成混合色时,例如,该像素单元显示的颜色为红色,相邻的像素单元显示的颜色为绿色和蓝色,该像素单元可和相邻的像素单元形成混合色白色,此时,即可通过第二控制电路控制相应地第二薄膜晶体管15------即该像素单元与相邻的像素单元之间的补充电极14对应的第二薄膜晶体管15开启,通过该第二薄膜晶体管15向像素单元和相邻的像素单元之间的补充电极14输入驱动电压信号,以使补充电极14能够控制像素单元之间的液晶的翻转,提高此部分液晶的有效利用率,还能获得斜视混色色偏降低以及穿透率提升的光学效果。
[0037]为了节约空间,可将第一薄膜晶体管12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15设置成J字形,同时,第一栅极线10和第二栅极线13可以绝缘且平行设置。基于此,第一薄膜晶体管121的栅极和第二薄膜晶体管15的栅极可以设置在同一层,第一薄膜晶体管121的源极和漏极与第二薄膜晶体管15的源极和漏极也可以设置在同一层。
[0038]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薄膜晶体管121为双栅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15为单栅薄膜晶体管。参考图3,图3为第一薄膜晶体管12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15的放大图。第一薄膜晶体管121的漏极1212与像素电极120电连接,第一薄膜晶体管121的第一栅极1210和第二栅极1211与第一栅极线10电连接,可选的,第一栅极1210和第二栅极1211分别为第一栅极线10与有源层123交叠的两个部分;第一薄膜晶体管121的源极和第二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