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49258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终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液晶显示装置作为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件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随着电子产品轻薄化的发展,电子设备的边框被设计得越来越窄。而背光模组则是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一个重要部件,背光模组的边框也势必要越来越窄。
[0003]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设置在背板上方的反射片,灯源、导光板、光学膜材以及用于固定导光板和光学膜材的胶框,灯源位于胶框内导光板的入光侧,反射片位于背板与导光板之间,用于将导光板漏出的光纤反射回导光板。显示面板位于背光源的上方,光线经过导光板的反射和扩散后均匀分布,再经过光学膜材扩散、混光、汇聚增量等,入射到显示面板上,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0004]其中,胶框需要设置支撑灯源的支撑凸起,而反射片位于支撑凸起的一侧需要设置U型让位槽,支撑凸起嵌入槽内与反光片固定。两个相邻的支撑凸起之间设置灯源,但是导光板的入光侧与支撑凸起相对位置,也就是灯源两侧位置常会出现萤火虫现象,导致灯源间隔区域亮度较暗。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可以降低背光源暗区现象。
[000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终端。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反射片、叠设于反射片的导光板及胶框,所述胶框围绕所述导光板及反射片设置,所述胶框朝向所述导光板入光侧的一侧间隔设有多个凸起,每两个凸起之间均设有背光源,所述背光源朝向所述导光板入光侧;所述反射片与所述凸起相对位置设有缺口及位于所述缺口朝向凸起的边缘的挡片,所述凸起插入所述缺口内,所述挡片夹持于所述凸起与所述导光板入光侧之间,所述挡片朝向导光板的表面为反射面。
[0009]其中,所述挡片由所述反射片边缘部分裁切后向反射片方向弯折形成,同时挡片弯折后反射片边缘被切割的位置形成所述缺口。
[0010]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及设于底板边缘的侧板,所述胶框位于底板上并与侧边贴合,所述反射片覆盖底板设置。
[0011]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覆盖所述导光板用于出光的一侧。
[0012]其中,所述挡片远离所述反射片的端部背向所述反射片弯折形成卡持边,卡持边与所述胶框卡持。
[0013]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及液晶面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叠设于反射片的导光板及胶框,所述胶框围绕所述导光板及反射片设置,所述胶框朝向所述导光板入光侧的一侧间隔设有多个凸起,每两个凸起之间均设有背光源,所述背光源朝向所述导光板入光侧;所述反射片与所述凸起相对位置设有缺口及位于所述缺口朝向凸起的边缘的挡片,所述凸起插入所述缺口内,所述挡片夹持于所述凸起与所述导光板入光侧之间,所述挡片朝向导光板的表面为反射面,所述液晶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上方。
[0014]其中,所述挡片由所述反射片边缘部分裁切后向反射片方向弯折形成,同时挡片弯折后被切割的位置形成所述缺口。
[0015]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及设于底板边缘的侧板,所述胶框位于底板上并与侧边贴合,所述反射片覆盖底板设置。
[0016]其中,所述挡片远离所述反射片的端部背向所述反射片弯折形成卡持边,卡持边与所述胶框卡持。
[0017]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本体及装于本体上的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0018]本发明所述的背光模组的胶框与反射片通过凸起与缺口插接的同时还通过挡片与凸起贴合定位,所述反射片的反射面朝向所述灯源两侧的入光侧部分,也就是凸起所对着的入光侧的部分,挡片的反射面对灯源侧边的光进行反射给导光板,增强灯源两侧的亮度,减小现萤火虫现象,进而减小灯源间隔区域亮度较暗问题。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的截面方向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的反射片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的胶框与反射片组装示意图。
[0023]图4是本发明背光模组另一实施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5]请参阅图1与图2,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反射片10、叠设于反射片10的导光板12及胶框14。所述胶框14围绕所述导光板12及反射片10设置。所述胶框14朝向所述导光板12入光侧121的一侧间隔设有多个凸起141,每两个凸起141之间均设有背光源(图未示)。所述背光源朝向所述导光板12的入光侧121。所述反射片10与所述凸起141相对位置设有缺口 101及位于所述缺口 101朝向凸起的边缘的挡片102,所述凸起141插入所述缺口 101内,所述挡片102夹持于所述凸起141与所述导光板12的入光侧121之间,所述挡片102朝向导光板12的表面为反射面。
[0026]请一并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12还包括出光面122及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123。所述反射片10为矩形片体,朝向导光板的表面为反射面,用于辅助所述导光板10将光线充分的经出光面射出。所述导光板10叠设于所述反射片10上,底面123与所述反射面贴合。所述缺口 101及挡片102位于所述反射片10的边缘。
[002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