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和半透半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74150阅读:来源:国知局
板,相邻的像素电极112和公共电极113之间的电场强度较高,而像素电极112上方的电场强度和公共电极113上方的电场强度均较弱,因此,反射区的电场强度小于透射区的电场强度。由于反射区的电场强度小于透射区的电场强度,因此反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小于透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由于背光模组发出的背光通过透射区而经过蓝相液晶一次,环境光通过反射区而经过蓝相液晶两次,而半透半反显示面板要求反射区和透射区的光程差一致,因此本实施例可通过控制反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和透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以控制反射区和透射区的光程差,从而达到使得反射区和透射区的光程差一致的目的。具体地,可通过控制反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小于透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而实现使得反射区和透射区的光程差一致的目的。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反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小于透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以实现使得反射区和透射区的光程差一致的目的,从而无需考虑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盒厚问题,进而降低了制造工艺的复杂度。
[0042]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反射电极下方设置有凸起结构,从而达到增强横向电场的目的。其中,凸起结构在图中未具体画出,且这里的下方指的是远离蓝相液晶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由于像素电极112和公共电极113作为反射电极,因此像素电极112下方设置有凸起结构,公共电极113下方设置有凸起结构,从而增强了横向电场。
[0043]本实施例中,第一衬底基板11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偏振片114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15,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15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1之上,第一偏振片114位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15之上;第二衬底基板12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偏振片122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位于第二衬底基板121之上,第二偏振片122位于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之上。优选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15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的光轴方向相互垂直;第一偏振片114的透过轴方向和第二偏振片122的透过轴方向相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15的光轴方向和第一偏振片114的透过轴方向的夹角为45度;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的光轴方向和第二偏振片122的透过轴方向的夹角为45度。例如:相对于半透半反显不面板的横向电场的方向,第一偏振片114的透过轴方向为45°,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15的光轴方向为0°,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的光轴方向为90°,第二偏振片122的透过轴方向为 45。ο
[0044]下面以半透半反显示面板进行黑态显示的光线变化过程为例,对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0045]图6为图1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进行黑态显示时透射区的光线变化示意图,如图1和图6所示,在透射区,背光模组14发出的背光经过第一偏振片114之后变成第一线偏振光,该第一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和第一偏振片114的透过轴方向一致。第一线偏振光经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15之后变成圆偏振光。由于蓝相液晶13在没有电压驱动的情况下宏观上各向同性,因此圆偏振光经过蓝相液晶13之后不会改变原有的偏振特性,仍然为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经过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之后变成第二线偏振光,该第二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片122的透过轴方向垂直,因此该第二线偏振光不能透过第二偏振片122而无法从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出射,从而实现在无电压驱动下的黑态显示。
[0046]图7为图1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进行黑态显示时反射区的光线变化示意图,如图1和图7所示,在反射区,环境光经过第二偏振片122之后变成第三线偏振光,该第三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片122的透过轴方向一致。第三线偏振光经过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之后变成圆偏振光。由于蓝相液晶13在没有电压驱动的情况下宏观上各向同性,因此圆偏振光经过蓝相液晶13之后不会改变原有的偏振特性,仍然为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经过反射电极的反射并再次经过蓝相液晶13后仍然为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经过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23之后变成第四线偏振光,该第四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片122的透过轴方向垂直,因此该第四线偏振光不能透过第二偏振片122而无法从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出射,从而实现在无电压驱动下的黑态显示。
[0047]本实施例提供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中,第一基板中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均位于第一衬底基板内侧,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作为位于反射区的反射电极,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蓝相液晶,本实施例的结构无需设置配向膜,从而降低了结构和制造工艺的复杂度。本实施例中,采用蓝相液晶且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均位于第一衬底基板内侧,从而提高了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光学效率。
[004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半透半反显示面板上形成有反射区和透射区,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设置蓝相液晶13。第一基板11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11和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1内侧的像素电极112和公共电极113,像素电极112作为位于反射区的反射电极,第二基板12包括第二衬底基板121。
[0049]本实施例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层116,公共电极113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1之上,绝缘层位于公共电极113之上,像素电极112位于绝缘层116之上。
[0050]本实施例中,内侧是指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上靠近蓝相液晶13的一侧,夕卜侧是指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上远离蓝相液晶13的一侧。
[0051]本实施例中,蓝相液晶13具有在没有驱动电压的情况下宏观上各向同性的优点,且蓝相液晶13还具有快速响应的优点。
[0052]本实施例中,反射电极可采用不透明金属制成。优选地,反射电极可采用高反射率的不透明金属制成。
[0053]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基板11为阵列基板,第二基板12为彩膜基板。如图2所示,半透半反显示面板上形成多个子像素,该多个子像素可包括交替设置的透射子像素和反射子像素,其中,透射子像素位于透射区,反射子像素位于反射区,透射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或者蓝色子像素B,反射子像素包括反射电极。如图2所示,每个像素包括依次横向排列的红色子像素R、反射电极、绿色子像素G、反射电极、蓝色子像素B、反射电极。其中,可通过在第二衬底基板的内侧设置色阻(图中未具体画出)而形成透射子像素,例如:在第二衬底基板上设置红色色阻以形成红色子像素R,在第二衬底基板上设置绿色色阻以形成绿色子像素G,在第二衬底基板上设置蓝色色阻以形成蓝色子像素B。像素单元依次重复排列以形成半透半反显示面板。本实施例中,各个子像素还以采用其它排列形式,例如:纵向排列或者菱形排列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0054]本实施例中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具备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图9为图8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透射模式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透射模式开启时,背光模组14发出的背光能够透过透射区,从而实现彩色显示;背光模组14发出的背光到达反射电极之后不能透过,而是被反射回背光模组14,其中,反射电极可以为像素电极112或者公共电极113。图10为图8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反射模式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背光模组14关闭以使反射模式开启,此时照射的光线来自于环境光。环境光照射到反射区的反射电极上而被反射回来,其中,反射电极可以为像素电极112或者公共电极113。开启背光模组14时消耗电量较大,反射模式时可不开背光模组14,而是采用环境光实现反射功能,在强光条件下仍然具有良好的可读性,从而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使得该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具有广泛应用于移动显示产品的潜力。本实施例中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可以在较亮环境中主要采用反射显示模式,在较暗环境中主要采用透射显示模式。本实施例的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在环境光较强的情况下增加了屏幕的可读性,尤其适合于在户外环境下使用。
[0055]本实施例中,该半透半反显不面板为高级超维场转换(ADvanced SuperDimens1n Switch,简称:ADS)型显示面板。图11为图8中半透半反显示面板的电场强度的示意图,如图8和图11所示,对于ADS型显示面板,像素电极112和公共电极113之间的电场强度较高,而像素电极112上方的电场强度较弱,因此,反射区的电场强度小于透射区的电场强度。由于反射区的电场强度小于透射区的电场强度,因此反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小于透射区的横向电场强度。由于背光模组发出的背光通过透射区而经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