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630977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现象。所讨论的现象是:在接触部分的上游侧的部分(非接触部分),由于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在通过放电反转调色剂的电荷之前飞到导电刷23上,而污染导电刷23。
[0105]导电刷23到中间转印带8(或金属辊35)中的穿透水平由以下距离表示。更具体地,代表距离是在导电刷23的中心位置,在假设刷无变形时导电纤维23a的末梢应该在的位置和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之间在法线方向(与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基本上垂直的方向)上的距离。
[0106]4.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过程
[0107]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过程。
[0108]当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形成图像时,通过被施加指定极性(在本实施例中为负极性)的一次带电偏压的一次带电辊2,来将旋转的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带电为指定极性(在本实施例中为负极性)的指定电位。然后,通过曝光装置3基于图像信号来对带电感光鼓1的表面进行曝光。由此,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静电图像、潜像)。
[0109]在显影组件4中,通过使用调色剂将静电潜像显影(使之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在该情况性,对显影辊41施加指定极性(在本实施例中为负极性)的显影偏压。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图像曝光和逆显影(inverse development),在感光鼓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换句话说,通过使得被带电为与感光鼓1的带电极性相同的极性的调色剂附着到感光鼓1上的曝光部来形成调色剂图像,其中在所述曝光部,在使感光鼓均匀地带电之后通过曝光减小了电位的绝对值。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显影的调色剂被带电为负极性。换句话说,调色剂在显影期间的带电极性(调色剂的标称带电极性)为负极性。
[0110]如上所述,在一次转印部N1中,在旋转的感光鼓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在一次转印中)到与感光鼓1接触并以与感光鼓1基本相同的速度旋转的中间转印带8上。在该情况下,从形成一次转印偏压施加工具的一次转印偏压电源(高压电源)51向一次转印辊5施加与调色剂在显影期间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在本实施例中为正极性)的一次转印偏压。
[0111]例如,当形成全色图像时,以相互重叠的方式,连续地把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图像形成单元PY、PM、PC、PK的感光鼓1Y、1M、1C、1K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在相互重叠的状态下,通过中间转印带8的旋转将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传送到二次转印部N2。
[0112]另一方面,通过抵抗棍对(resist roller pair) 16把从馈送装置12传送出的记录材料S传送到二次转印部N2。馈送装置12具有给送辊14和传送辊对15,其中给送辊14用于从保存记录材料S的盒13内部给送出记录材料S,传送棍对15传送已经给送出的记录材料S。通过抵抗辊对16,与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地把从馈送装置12传送的记录材料S传送到二次转印部N2。
[0113]在二次转印部N2,将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二次转印)到被夹在中间转印带8与二次转印棍11之间并传送的记录材料S上。在该情况中,从形成二次转印偏压施加装置的二次转印偏压电源(高压电源)53对二次转印辊11施加具有与显影期间的调色剂的带电极性(在本实施例中,正极)相反的极性的二次转印偏压。
[0114]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S被传送到构成定影单元的定影装置17。通过夹住并传送记录材料S并接收加热和加压,由定影膜18和定影装置17的加压辊19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S的表面上。
[0115]通过输出辊对20将其上已经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S输出到装置主体110的外部。
[0116]通过鼓清洁器6来清洁在一次转印步骤后残留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未被一次转印的调色剂)。换句话说,通过被设置为与感光鼓1接触的鼓清洁刮刀61来从旋转的感光鼓1刮除未被一次转印的调色剂,并将其收集到废弃调色剂容器62中。
[0117]上面已经描述了用于在记录材料S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过程。
[0118]这里,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还存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过程(下面称为“校准”):该图像形成过程用于在中间转印带上形成用于检测的图像,以稳定被打印的图像中的调色剂浓度,或调节各个颜色在中间转印带8上的打印位置。
[0119]在用于校准的图像形成过程中,在中间转印带8上形成分块图像。通过浓度传感器27来检测分块图像的浓度,其中所述浓度传感器27位于第四图像形成单元PK的相对于中间转印带8的下游侧,并基于该结果,改变提供给显影组件4的显影偏压值以及曝光装置3的曝光开始定时。在该校准期间,对二次转印辊11施加具有与调色剂相同极性的二次转印反向偏压VT2R,以防止调色剂附着到中间转印带8。
[0120]5.中间转印带清洁步骤
[0121]下面,将描述在上述图像形成过程之后的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清洁中间转印带8的步骤。
[0122]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混合清洁方法。因此,通过对中间转印带8的清洁而处理的大部分调色剂被带清洁刮刀21从中间转印带8刮除,并被收集到废弃调色剂容器22上。这里,关于中间转印带8的移动方向,带清洁刮刀21被布置在二次转印部N2的下游侧,从而在一次转印部N1的上游侧接触中间转印带8。另外,关于中间转印带8的移动方向,导电刷23被布置在带清洁刮刀21的下游侧和一次转印部N1的上游侧。
[0123]通过导电刷23将未被带清洁刮刀21刮除的未除去的调色剂带电为与调色剂在显影期间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
[0124]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清洁步骤的特性特征。
[0125]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清洁步骤中,首先,通过残留调色剂确定单元来确定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的状态(带电状态、带电量)。从带电偏压电源60提供给导电刷23的带电偏压值Ve被配置为能够根据确定结果由带电偏压选择单元26b改变。
[0126]另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清洁步骤中,根据所选择的带电偏压值Ve,相比于事先设置的定时,可以延迟图像形成定时Tc,该图像形成定时Tc是在选择带电偏压之后形成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开始定时。
[0127]现在将描述用于在清洁步骤中改变带电偏压值%和图像形成定时T ^的方法。
[0128]在本实施例中,监控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的操作状态监控单元26c用作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确定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的状态的残留调色剂确定单元。这里,在二次转印步骤(二次转印操作)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在下文被称为“未被二次转印的调色剂”。另外,例如,在卡纸或在校准之后,在不包含到记录材料S上的二次转印步骤的图像形成操作中残留在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上的调色剂被称为“残留调色剂”。
[0129]根据本实施例的操作状态监控单元26c通过监控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状态,来至少确定中间转印带8上的被提供给导电刷23的未除去的调色剂是未被二次转印的调色剂还是残留调色剂。
[0130]图5为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操作状态监控单元26c的监控流程的流程图的示图。
[0131]下面参考图5中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操作状态监控单元26c的监控流程。该流程图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中在打印期间已经发生校准操作的情况下的确定流程。
[0132](步骤1)操作状态监控单元26c与装置主体110的驱动单元的驱动一起启动操作监控。
[0133](步骤2)接下来,根据提供给曝光装置3的打印数据,来确定装置主体110的操作是校准操作还是另一种操作。在步骤2中,如果确定装置主体110的操作不是校准操作(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3。在步骤2中,如果确定装置主体110的操作是校准操作(是),则向带电偏压选择单元26b通知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是残留调色剂。在该情况中,带电偏压选择单元26b将带电偏压值Ve设置为第二带电偏压值V C2 (第二设置值V2)(步骤5)。之后,带电偏压选择单元26b向CPU 26通知已经改变偏压值。通过这样,从在形成校准图像之后形成的图像当中,CPU 26选择有可能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已经转印了校准图像的位置的图像A,并将图像的图像形成定时Tc延迟延迟时间Δ T (步骤6)。
[0134]在步骤6之后,过程返回到步骤2。
[0135](步骤3)确定装置主体110的驱动单元是否正在驱动。在步骤3中,如果确定装置主体110的驱动单元不在驱动(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4。在步骤3中,如果确定装置主体110的驱动单元正在驱动(是),则向带电偏压选择单元26b通知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是未被二次转印的调色剂。在该情况下,带电偏压选择单元26b将带电偏压值Ve设置为第一带电偏压值v? (第一设置值Vi)(步骤7)。在步骤7之后,过程返回到步骤2。
[0136](步骤4)操作监控结束。
[0137]接下来,将描述在操作状态监控单元26c确定中间转印带8上的未除去的调色剂为未被二次转印的调色剂的情况下的清洁步骤。
[0138]在操作状态监控单元26c确定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为未被二次转印的调色剂时,已被传送该信息的带电偏压选择单元26b将带电偏压值设置为第一带电偏压值V?。在该情况下,在未被二次转印的调色剂被带清洁刮刀21留下并到达导电刷23之前,带电偏压选择单元26b将带电偏压值设置为第一带电偏压值V?。
[0139]响应于此,带电偏压电源60向导电刷23施加被恒定控制为第一带电偏压值^的带电偏压。已经由已被施加第一带电偏压值V?的导电刷23带电为与调色剂的正常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8移动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PY的一次转印部N1Y中的感光鼓1Y (在此进行下一次图像形成过程)。以此方式,已移动到感光鼓1Y的调色剂被鼓清洁器6收集。
[01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带电偏压值V?被设置为600V。
[0141]另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以210mm/s的处理速度、30mm的图像间隔在中间转印带8上形成A4尺寸的图像。更具体地,以一个图像形成定时1与下一个图像形成定时Tc之间大约为1557ms的间隔,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感光鼓1上重复地形成A4尺寸的图像。
[0142]当由带电偏压选择单元26b选择第一带电偏压值Vjt,控制图像形成的CPU 26不改变图像形成定时Tc之间的间隔。因此,30_的图像间隔得以维持。
[0143]下面将描述在操作状态监控单元26c确定中间转印带8上的未除去的调色剂是在校准期间产生的残留调色剂的情况下的清洁步骤。
[0144]在操作状态监控单元26c确定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为残留调色剂时,已被传送该信息的带电偏压选择单元26b将带电偏压值设置为第二带电偏压值Ve2。在该情况下,在紧接着残留调色剂被带清洁刮刀21留下并到达导电刷23之前,带电偏压选择单元26b将带电偏压值设置为第二带电偏压值VC2。
[0145]响应于此,带电偏压电源60向导电刷23施加被恒定控制为第二带电偏压值VC2的带电偏压。由已被施加第二带电偏压值Ve2的导电刷23带电为相反极性的调色剂移动并被收集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ΡΥ中的感光鼓1Υ上。
[0146]在该情况下,在第一图像形成单元ΡΥ中,在感光鼓1Υ上不进行对下一个图像的一次转印。
[0147]换句话说,当操作状态监控单元26c已经确定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为残留调色剂时,控制图像形成的CPU 26使开始下一个图像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定时Tc相对于预定定时延迟延迟时间AT。这里,CPU 26使得用于开始下一个图像的形成的图像形成定时Τε之前的间隔延迟延迟时间ATm,直到由导电刷23带电为相反极性的调色剂移动且被收集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PY中的感光鼓1Y上。该情况下的图像形成定时可以是这样的定时:当通过开始曝光而形成的感光鼓1Y上的图像的前沿到达一次转印部N1时(一次转印定时)在相对的中间转印带8上没有残留调色剂的定时。
[0148]在本实施例中,在中间转印带8的圆周方向上形成具有大约300mm尺寸的调色剂图像作为校准图像。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如果以图像形成定时1形成图像,则图像形成定时Τε的延迟时间ΔΤ需要为大约1688ms。这意味着,考虑从导电刷23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PY的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