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630977阅读:来源:国知局
施例中,描述了利用带清洁刮刀21作为刮除部件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在上述清洁步骤中可以除去残留在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
[0185][第二实施例]
[0186]下面描述第二实施例。在本不例中,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构成部分,并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成部分。
[0187]图9为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0188]如图9中所示,本实施例的特性特征为:用于向一次转印辊5提供一次转印偏压的电源和用于向导电刷23提供具有带电偏压值Vc的带电偏压的电源由同一个共用偏压电源71构成。
[0189]另外,在从共用偏压电源71的输出端子到一次转印辊5的连接路径(导电路径)中设有100ΜΩ高压电阻72,并且在从共用偏压电源71的输出端子到导电刷23的连接路径中设有5ΜΩ高压电阻73。
[0190]共用偏压电源71的输出被高压电阻72、73划分,被分配为与电阻值之比对应的电流值,并且然后被分别提供给一次转印辊5和导电刷23。
[0191]当使用这种配置时,可以将第一实施例中的带电偏压电源60的四个高压变压器和一次转印电源51Y、51M、51C集成到一个单元中。由此,可以减少作为与高压变压器相关联的升压电路的诸如电容器和二极管等之类的元件,并且可以减小确保元件之间的表面距离所需的基板表面积。
[0192]因此,可以在装置中大大减少由高压电路所占的区域,并且获得可以进一步减小装置主体的尺寸的优点。
[0193]另外,本实施例的特性特征为:在中间转印带8的前表面上设有涂层,并且导电刷23被设置为使中间转印带8的在重力方向上朝下的表面上(下表面)上的调色剂带电。下面给出详细的描述。
[0194]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带8的层配置的示图。
[0195]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转印带8具有两层的配置,包括基层81和涂层82。在本实施例中,基层81由主要成分为聚酯的材料制成,并且其厚度为70 μm。涂层82通过用厚度为2 μπι的丙烯酸树脂材料涂覆基层81的表面而形成。涂层(固化树脂层)82在中间转印带8上提供高平滑度的表面。
[0196]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在已形成涂层82的状态下,中间转印带8的体积电阻率为1Χ1010Ω - cm0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间转印带40上在接触导电刷23的部分中的电阻值Ri 为 Ri = 6.2Χ106Ω。
[0197]相比于基层81,涂层82具有较小的膜厚度,因此对中间转印带8的电阻值Ri影响较小。然而,根据需要,可以添加诸如碳黑之类的导电剂来调节电阻。另外,从平滑度和制造性质的角度来看,涂层82的厚度希望在0.5至4.0 μπι的范围内。
[0198]基层81的材料不限于本实施例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诸如以下的其它材料,只要该材料为热塑性树脂。材料的可能示例为: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芳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苯硫醚(PPS)、聚偏二氟乙烯(PVdF)等,以及它们的组合树脂。此外,被涂覆到基层81上作为涂层82的树脂的材料不限于本实施例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诸如聚酯、聚醚、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氨基甲酸乙酯、硅树脂、含氟树脂等之类的材料。另外,基层81可以具有单层或多层,只要在基层上设有涂层82并且该涂层82构成承载调色剂的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层。
[019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层上提供涂层82,可以抚平基层81在制造期间可能出现的任何不平坦。因此,可以提高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的平滑度。当未提供涂层82时,涂层82的表面的平滑度应高于基层81的表面的平滑度(换句话说,应具有较低不平度)。更具体地,希望的是,按照根据JIS(2001)的Rz值,平滑度在0.1至0.7的范围内,更希望的是在0.3至0.5的范围内。
[0200]当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的平滑度提高时,可以提高带清洁刮刀21与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的不平坦部分的粘合度。因此,减少了未除去的调色剂的量。
[0201]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未除去的调色剂的量来确定向导电刷23施加的带电偏压,因此,如果未除去的调色剂的量较少,则可以将允许同时转印和清洁该调色剂的带电偏压值%保持为较低的值。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方法具有可以在装置中实现进一步减小尺寸和增加速度的优点。
[0202]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导电刷23的配置。图11为示出本实施例中的带清洁器52附近的更详细的视图的示意图。
[0203]根据本实施例的导电刷23被设置为使中间转印带8的在重力方向上朝下的表面(在重力方向上朝下的中间转印带8的前表面的区域)上的调色剂带电。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配置基本上相同的配置的导电刷23被布置为接触中间转印带8的在重力方向上朝下的表面(下表面)。
[0204]这里,中间转印带8的下表面指的是当图像形成装置100处于可使用的状态时中间转印带8的在重力方向上朝下的位置处的前表面(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表面)。更具体地,当图像形成装置100处于可使用得状态时,中间转印带8的下表面至少相对于水平方向面向下方。如图11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转印带8的下表面是中间转印带8的、在重力方向上位于下侧位置的、通过张力辊10的旋转中心的水平(垂直于垂直方向)平面(图11中的虚线)的前表面。
[0205]为了更突出地实现下面所述的效果,在位于执行使调色剂带电的位置处的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下表面)的法线方向与重力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图11中的角度α )希望为0度(正好朝向重力方向)至45度。
[0206]以此方式,通过布置导电刷23以便使中间转印带8的下表面上的调色剂带电,可以改善通过导电刷23物理分散未除去的调色剂的效果,并且可以更均匀地使未除去的调色剂带电。在经过带清洁刮刀21时,未除去的调色剂可能被带清洁刮刀21压向中间转印带8并被压缩,从而变得更难以分散。因此,如本实施例中所指示那样布置导电刷23是有效的。
[0207]换句话说,当布置导电刷23以便使中间转印带8的下表面上的调色剂带电时,未除去的调色剂受到重力的方向与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8落下的方向重合。因此,当导电刷23的末梢接触未除去的调色剂时,未除去的调色剂可以更容易地被分散。作为其结果,即使在未除去的调色剂具有多层的高度而本来难以使下表面上的调色剂带电的情况中,由于导电刷23的分散效果,未除去的调色剂可以在被调节为基本上一层的高度的同时被带电。因此,可以施加适合于实现静电清洁的正电荷。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变为附着于导电刷23的末梢的负极性的未除去的调色剂也可以被容易地带电为正极性。
[0208]以此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向一次转印辊5提供一次转印偏压的电源和用于向导电刷23提供具有带电偏压值Vc的带电偏压的电源由同一个共用偏压电源71构成。另夕卜,根据本实施例的导电刷23被配置为使中间转印带8的在重力方向上朝下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带电。另外,本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带8使用具有基层81和涂层82的多层带,其中所述基层81由单层或多层配置而成,所述涂层82构成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层并被设在基层81的顶部。
[0209]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导电刷23被布置为使中间转印带8的下表面上的调色剂带电,所以可以容易地分散未除去的调色剂,并且可以更均匀地使未除去的调色剂带电。
[0210]另外,根据本实施例,获得了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效果,此外,通过在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上提供涂层82,可以减少未除去的调色剂的量。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可以维持与未除去的调色剂的量对应的较低刷电流ΙΩ,同时可以将带电偏压值VC2维持在低电平。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配置,相比于使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方法,可以在装置中实现进一步的尺寸减小和速度增大。
[0211][第三实施例]
[0212]下面描述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构成部分,并省略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成部分的描述。
[0213]在上面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描述了防止条纹图像并能够使得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更快且尺寸更小的配置。换句话说,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进行评估的残留调色剂确定单元至少确定调色剂是未被二次转印的调色剂还是残留调色剂,并施加与此对应的带电偏压值vc。此外,下一个图像的图像形成定时1被延迟,直到带电偏压值%大于条纹图像临界电压V &的条件。
[0214]然而,上述实施例陈述允许同时转印和清洁未被二次转印的调色剂的带电偏压值να低于条纹图像临界电压να作为条件。因此,当处理速度进一步升高到210mm/s时,可能出现上述条件无法满足的情况。
[0215]以下描述了上述条件不满足的情况和用于该情况的混合清洁方法。
[0216]首先,将描述当处理速度提高时上述条件不满足的情况。
[0217]当处理速度提高至超过210mm/s时,从导电刷23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PY的移动时间TC2f减少,并且由于图8中所指示的关系,条纹图像临界电压Va变得更低,因此必须将带电偏压值V?设置为更低的值。然而,由于处理速度增大,该情况下的带电偏压值Va逐渐接近放电阈值VCT,因此带电偏压值Va与放电阈值V CT之间的差别变窄。因此,如果在带电偏置电源60中出现电压纹波(voltage ripple)等,向导电刷23施加的带电偏压值^^可能变得低于放电阈值VCT,并且可能无法进行稳定的放电。
[0218]所以,将带电偏压值Vei限制为大约600V的值,该值比放电阈值高大约100V。因此,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大约100V是中间转印带8在经过导电刷23之后的表面电位VITB的下限。如果处理速度进一步增大,则也存在处理速度的极值,在该极值处,在从导电刷23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PY的移动时间TC2f期间,大约100V的该值处的表面电位V ITB可以衰减到大约30V。这里,大约30V的该值是如上所述不出现条纹的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电位VITB@FTo
[0219]根据图8中所示的中间转印带8的电位衰减特性,为了使中间转印带8上的大约100V的表面电位VITB衰减到大约30V,需要确保从导电刷23到第一图像形成单元PY的移动时间TC2f不少于75ms。为了在第一实施例所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满足该条件,处理速度具有上至408mm/s的限值。
[0220]换句话说,如果处理速度超过408mm/s。则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中,存在这样的风险:将不能在防止条纹图像的同时连续地形成图像。
[0221]下面将描述在上述条件不能满足的情况下的根据本实施例的清洁方法。
[0222]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对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进行评估的残留调色剂确定单元至少确定调色剂是未被二次转印的调色剂还是残留调色剂,并施加具有与此对应的带电偏压值Ve的带电偏压。
[0223]然而,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当确定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为未被二次转印的调色剂时,施加比导电刷23的放电阈值Ve/j、的带电偏压值Vci (IVCT I > I Vci I)作为待施加的带电偏压值\。
[0224]当向导电刷23施加的带电偏压的带电偏压值%低于放电阈值VCT时,在导电刷23处不发生放电。因此,到达导电刷23的未除去的调色剂(其为未被二次转印的调色剂)可以(通过电附着)被捕捉(收集、回收)到极性与调色剂相反的导电刷23。
[0225]当向导电刷23施加具有等于或大于放电阈值¥?的带电偏压值\^的带电偏压时,在调色剂与导电刷23接触之前,在导电刷23与中间转印带8之间已经开始放电。因此,当调色剂与导电刷23接触时,调色剂被带电为正极性。因此,作为未被二次转印的调色剂的未除去的调色剂不附着到已被施加正极性的带电偏压值%的导电刷23。
[0226]然而,如果如上所述带电偏压值Ve低于放电阈值VCT,则当调色剂与导电刷23接触时,调色剂的极性仍然是负极性。因此,作为未被二次转印的调色剂的未除去的调色剂附着到已被施加正极性的带电偏压值%的导电刷23并被捕获。
[0227]相比于在卡纸处理步骤或校准步骤中出现的调色剂的量,被传送到带清洁器52的清洁刮刀的未被二次转印的调色剂的量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