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28525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对比度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液晶显示装置,简称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利用液晶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性质所制成的显示器件,通过对设置在两张玻璃之间的液晶施加电压,通过液晶分子排列变化及曲折变化形成图案,在利用外部光线的透视反射来形成画面。具有体积轻薄、无辐射、能耗小的优点。
[0003]触摸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输入方式,与传统的键盘和鼠标输入方式相比,触摸屏输入更直观。根据屏幕表面定位原理不同,可以把触摸屏技术分声学脉冲识别(APR)技术、表面声波(SAW)技术、电容式触摸屏技术和电阻式触摸屏技术等类别。其中,电阻式触摸屏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压力感应原理来实现对屏幕内容的操作和控制的,这种触摸屏屏体部分是一块与显示器表面非常配合的多层复合薄膜,其中第一层为玻璃或有机玻璃底层,第二层为隔层,第三层为多元树脂表层,表面还涂有一层透明的导电层,上面再盖有一层外表面经硬化处理、光滑防刮的塑料层。在多元脂表层表面的传导层及玻璃层感应器是被许多微小的隔层所分隔电流通过表层,轻触表层压下时,接触到底层,控制器同时从四个角读出相称的电流及计算手指位置的距离。由于结构复杂,对于含有触摸屏的液晶显示产品,特别是电阻式触摸屏的产品,在无背光状态下工作,液晶屏的光线透过率仅有85%。受此影响,在液晶屏对比度比较低的情况下,显示器显示的字体将较为模糊,若通过强行调高驱动电压方式则会出现显示鬼影现象,故只有提高对比度才能清晰看显示画面。同时,由于液晶显示装置为玻璃制品,在玻璃的四周边缘胶框压盒位置因为无法灌注液晶,显示装置在点亮后会存在漏光的现象,进一步影响了对比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含有触摸屏的产品对比度低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具有高对比度的液晶显示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屏以及层叠设置在所述液晶屏出光面上的触摸屏;所述液晶屏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第一基板、液晶层、第二基板、第二偏光片以及导光板,且所述液晶屏平面划分为中部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所述液晶屏的非显示区域还设置有遮光膜;所述液晶屏与触摸屏之间还层叠设置有用于提高所述液晶屏发光效率的增亮膜。
[0007]所述遮光膜为丝印膜。
[0008]所述遮光膜厚度为0.1 μ m?10 μ m。
[0009]所述遮光膜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和/或所述第二基板上。
[0010]所述增亮膜为棱镜片或者反射型偏光片。
[0011]所述增亮膜覆盖所述液晶屏的显示区域。
[0012]所述增亮膜的厚度为50 μπι?100 μπι。
[00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所述触摸屏的第一线路板,和控制所述液晶屏的第二线路板。
[0014]所述第一线路板为柔性线路板。
[0015]所述第一线路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触摸屏的侧壁上。
[00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屏以及层叠设置在所述液晶屏出光面上的触摸屏;所述液晶屏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第一基板、液晶层、第二基板、第二偏光片以及导光板,且所述液晶屏平面划分为中部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所述液晶屏的非显示区域还设置有遮光膜;所述液晶屏与触摸屏之间还层叠设置有用于提高所述液晶屏发光效率的增亮膜。通过增亮膜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液晶屏的光线透过率,从而增加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进而有效改善了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观看效果。同时,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的遮光膜能够有效解决液晶屏的漏光问题,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另外,所述遮光膜和所述增亮膜的形成工序成本低廉、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晶显不装置结构不意图;
[0020]图中附图标记表不为液晶屏、11-第一偏光片、12-第一基板、13-液晶层、14-第二基板、15-第二偏光片、16-导光板、2-触摸屏、3-增亮膜、4-遮光膜、5-第一线路板、6-第二线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2]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把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实用新型将仅由权利要求来限定。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例如层、区域或基板被称作“形成在”或“设置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形成在”或“直接设置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0023]实施例
[0024]下面将结合图1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液晶显示装置。
[002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液晶屏1以及层叠设置在所述液晶屏1出光面上的触摸屏2。
[0026]所述液晶屏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11、第一基板12、液晶层13、第二基板14、第二偏光片15以及导光板16,且所述液晶屏平面划分为中部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6侧壁的光源,用于为所述液晶屏1提供显不壳度。
[0027]所述液晶屏1的非显示区域还设置有遮光膜4 ;所述液晶屏1与触摸屏2之间还层叠设置有用于提高所述液晶屏发光效率的增亮膜3。通过增亮膜3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液晶屏1的光线透过率,从而增加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进而有效改善了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观看效果。同时,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的遮光膜4能够有效解决液晶屏1的漏光问题,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
[0028]优选地,所述遮光膜4为丝印膜,厚度为0.1 μ m?10 μ m。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形成所述遮光膜4,不但工艺成熟、成本低,还能有效降低所述遮光膜4的厚度,从而不影响所述液晶屏1的厚度,进而保证所述液晶屏1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的优点。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遮光膜4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14远离所述液晶层13的一面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变换实施例,所述遮光膜4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2上和/或所述第二基板14上,均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0]所述增亮膜3为棱镜片或者反射型偏光片,覆盖在所述液晶屏1的显示区域,厚度为50 μπι?100 μ?? ;本实施例优选为厚度为80 μπι的反射型偏光片。
[0031]如图1所示,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所述触摸屏2的第一线路板5,和控制所述液晶屏1的第二线路板6。优选地,所述第一线路板5为柔性线路板。所述第一线路板5固定设置在所述触摸屏2的侧壁上。
[0032]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屏以及层叠设置在所述液晶屏出光面上的触摸屏;所述液晶屏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第一基板、液晶层、第二基板、第二偏光片以及导光板,且所述液晶屏平面划分为中部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屏的非显示区域还设置有遮光膜;所述液晶屏与触摸屏之间还层叠设置有用于提高所述液晶屏发光效率的增亮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膜为丝印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膜厚度为0.1 μπι?10 μ mD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膜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和/或所述第二基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膜为棱镜片或者反射型偏光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膜覆盖所述液晶屏的显示区域。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膜的厚度为50μπι?100 μ m0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触摸屏的第一线路板,和控制所述液晶屏的第二线路板。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路板为柔性线路板(FPC) ο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路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触摸屏的侧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层叠设置的触摸屏和液晶屏;所述液晶屏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第一基板、液晶层、第二基板、第二偏光片以及导光板;所述液晶屏的非显示区域还设置有遮光膜;所述液晶屏与触摸屏之间还层叠设置有用于提高所述液晶屏发光效率的增亮膜。通过增亮膜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液晶屏的光线透过率,从而增加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进而有效改善了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观看效果。同时,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的遮光膜能够有效解决液晶屏的漏光问题,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另外,所述遮光膜和所述增亮膜的形成工序成本低廉、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IPC分类】G02F1/1333, G02F1/1335
【公开号】CN205139522
【申请号】CN201520859211
【发明人】徐志栋
【申请人】苏州九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