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板、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966601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板、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具有该板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用于显示电极的改进的端子结构(terminal structure)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具有该板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等离子体显示板(PDP)是一种显示装置,其通过用真空紫外线激励荧光体(phosphor)来显示图像,所述真空紫外线由于放电室(dischargecell)内的气体放电而产生。PDP是平的,且能构建高分辨率宽屏幕显示器。根据对其应用的驱动电压波形和放电室结构,PDP通常分为交流(AC)型和直流(DC)型。具有三电极表面放电结构的AC PDP被广泛使用。
传统的AC PDP包括彼此面对且其间由间隙分隔开的背基板和前基板。与各放电室对应,寻址电极(address electrode)、隔肋(barrier rib)和荧光体层形成在背基板上。显示电极(display electrode)形成在前基板上且与寻址电极直交。显示电极功能上包括扫描电极(scan electrode)和维持电极(sustain electrode)的对。电介质层覆盖寻址电极和显示电极,放电气体例如Ne-Xe混合气体填充在放电室内。
传统的AC PDP由分成多个子区(sub-field)的帧(frame)驱动。各子区包括复位周期(reset period)、寻址周期(address period)和维持周期(sustainperiod)。
复位周期初始化放电室的状态,使得寻址操作在每个放电室中准确进行。通过将壁电荷存积在选定放电室中,寻址周期从所有放电室中选择待开启的放电室。维持周期在选定放电室中显示图像。
为了实现显示,在维持周期期间,维持放电脉冲(sustain discharge pulse)交替地施加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在复位周期和寻址周期中,复位和扫描波形被施加到扫描电极。因此,分别提供用于驱动扫描电极的扫描驱动板组件和用于驱动维持电极的维持驱动板组件。此外,还分别提供用于将扫描电极连接至扫描驱动板组件的结构和用于将维持电极连接到维持驱动板组件的结构。
在传统的AC PDP中,将扫描电极引至前基板的周边(periphery)的一侧从而形成扫描电极端子,且柔性印刷电路(FPC)耦接(couple)至该端子从而将扫描电极电连接至扫描驱动板。此外,将维持电极引至前基板的周边的相反侧从而形成维持电极端子,且另一FPC耦接至该端子从而将维持电极电连接至维持驱动板。
在如上所述地构造的传统AC PDP中,扫描驱动板组件和维持驱动板组件分别安装于底板(chassis base)。此外,FPC分别连接至扫描电极端子和维持电极端子。因此,加工步骤复杂,增加了产品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具有该等离子体显示板的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其基本克服了由现有技术的缺点和限制导致的一个或更多问题。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特征是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其具有用于一起驱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集成板。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提供一种适于与集成板一起使用的显示电极端子结构,所述集成板用于一起驱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是提供一种具有板(panel)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该板具有用于一起驱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集成板。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是提供一种用于具有集成板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方案,所述集成板用于一起驱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中的至少一种可通过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来实现,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在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寻址电极,该寻址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在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隔肋,该隔肋定义放电室;在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显示电极,该显示电极沿与第一方向直交的第二方向延伸,且具有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每个放电室位于寻址电极与显示电极之间;扫描电极端子,其从该扫描电极引至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第一周边;连接器,其耦接该维持电极;以及维持电极端子,其从至少一个维持电极引至该第一周边。
该显示电极可分为沿该第一方向布置的至少两个电极组。在各电极组中显示电极可耦接至单独的连接部件。在所述至少两个电极组的一个中两个最外面的维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可引出到第一周边从而形成维持电极端子。该等离子体显示板还可包括显示区和围绕该显示区的非显示区,其中扫描和维持电极端子可形成在非显示区中。维持电极的至少某些部分可在非显示区中,且可以仅形成有总线电极(bus electrode)。第一和第二基板可包括与该第一周边相对的第二周边。连接器可沿第一方向形成在非显示区中接近该第二周边,维持电极的末端朝向该连接器延伸。
至少两个相遇部分(meeting portion)可在维持电极的末端和连接器之间。显示电极可分成沿第一方向布置的至少两个电极组。电极组之一中两个最外面的维持电极的末端与连接器之间的各相遇部分可以是圆的。显示器可包括沿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的对,第一电极组的最外面的电极和第二电极组的最外面的电极可彼此不同。第一和第二电极组可分别耦接至彼此不同的连接部件。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中的至少一种可通过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来实现,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其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从而定义放电室的隔肋、与放电室对应地形成的多个第一和第二电极、以及沿与第一和第二电极交叉的方向形成的多个第三电极;底板,其具有第一表面,等离子体显示板安装在该第一表面上;以及电路板组件,其安装在该底板的第二表面上,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电路板组件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和第二电极两者的集成板组件。
在维持周期期间,集成板组件可施加驱动电压至第一电极同时将第二电极维持在基准电压。在维持周期期间,集成板组件可交替地施加第一电压和比第一电压低的第二电压至第一电极。第一电压与基准电压之间的差可等于第二电压与基准电压之间的差。
第一和第二电极可分成沿第三电极的纵向方向布置的至少两个电极组,且可包括用于将各电极组分别耦接至集成板组件的不同的连接部件。等离子体显示板可包括从第一电极引至第一和第二基板的第一周边的第一电极端子,耦接维持电极的连接器、以及从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引至第一周边的第二电极端子。集成板组件可电连接至第一周边中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端子。等离子体显示板可包括显示区和围绕该显示区的非显示区。第一和第二电极端子可形成在非显示区。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中的至少一种可通过提供一种在维持周期期间驱动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显示电极的方法来实现,每个显示电极具有第一和第二电极,该方法包括交替施加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至第一电极,第二电压低于第一电压,且在整个维持周期将第二电极维持在第三电压。
第一与第三电压之间的差可等于第二与第三电压之间的差。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更加明显,附图中图1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PDP)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示出图1的PDP的显示区域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3示出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PDP的驱动波形图;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显示电极的第二基板的平面图;图5示出图4所示的带有显示电极的第二基板的局部放大视图;图6示出带有连接元件的图4所示的具有显示电极的第二基板的平面图;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有显示电极的第二基板的局部平面图;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带有显示电极的第二基板的局部平面图;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带有显示电极的第二基板的局部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此引用2004年11月25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标题为“PlasmaDisplay Panel and Plasma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4-0097366的全部内容作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不应被理解为局限于这里所阐明的实施例。更恰当地,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此公开将会彻底和完整,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在图中,为了清楚地显示而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还应理解,当提到一层位于另一层或基板“上”时,它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层或基板上,或者还可以存在中间层。此外,应当理解,当提到一层位于另一层或基板“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下,还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中间层。另外,还应当理解,当提到一层位于两层“之间”时,它可以是该两层之间的唯一层,或者还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中间层。相似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似的元件。
如此处所使用的,“壁电荷”指的是形成在与各电极接近的放电室的壁上例如在电介质层上的电荷。尽管壁电荷实际上不接触电极,但是这里它们被称为“形成”、“累积”或“存积”在电极上。此外,“壁电压”指的是由于壁电荷而形成在放电室的壁上的电势差。
下面将描述用于等离子体显示板(PDP)的显示电极的电互连(electricalinterconnection)的实施例。每个显示电极包括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可以与公共连接部件(commonconnection unit)耦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可耦接至公共板组件(common board assembly)。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可以在PDP的周边的相同侧具有端子。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维持电极可维持在恒定电压。
如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PDP 500、底板600、前壳体(case)700和后壳体800。底板600位于背离PDP 500的图像显示屏,且与PDP 500结合。前壳体700位于PDP 500之前,后壳体800位于底板600之后。前和后壳体700和800与PDP 500和底板600结合,形成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PDP 500可以附于底板600的前表面,即面对前壳体700,驱动PDP 500所需的多个电路板组件610可安装在底板600的后表面上,即面对后壳体800。多个电路板组件610可包括寻址缓冲板组件(address buffer boardassembly)620、集成板组件(integrated board assembly)630、图像处理和控制板组件(image processing and controlling board assembly)640和电源板组件650。下面参考图1所示的定位对多个电路板组件610的位置进行描述。
寻址缓冲板组件620可分别形成在底板600的顶部和底部。如图1所示,每个寻址缓冲板组件620可形成有单个板组件,但也可形成有多个板。尽管图1示出双驱动(dual driving)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作为示例,但是也可引入单驱动(single driving)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寻址缓冲板组件620仅位于底板600的顶部或底部。寻址缓冲板组件620可接收来自图像处理和控制板组件640的寻址驱动控制信号,且可以将用于选择待显示的放电室的电压应用于各寻址电极。
集成板组件630可位于底板600的左侧。集成板组件630可电连接至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维持电极可被偏置到基准电压(reference voltage)例如0V。集成板组件630可接收来自图像处理和控制板组件640的驱动信号,且可以将驱动电压施加到扫描电极同时将基准电压施加到维持电极。虽然图1中的集成电路板组件630位于底板600的左侧,但是它可以位于底板600的右侧。
图像处理和控制板组件640可接收外部图像信号,可产生驱动寻址电极所需的控制信号和驱动扫描电极所需的控制信号,然后可以分别将相应的电压施加到寻址驱动板组件620和集成板组件630。电源板组件650提供驱动PDP 500所需的功率。图像处理和控制板组件640和电源板组件650可位于底板600的中央。
如图2所示,PDP 500包括彼此面对且由一间隙分隔开的第一和第二基板2和4。放电室6R、6G和6B设置在两个基板之间。各放电室6R、6G和6B以独立的放电机制发射可见光,从而显示所需的彩色图像。
寻址电极8可以在第一基板2的内表面即面对第二基板4的表面上延伸,且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例如沿图2的y轴。第一电介质层10可形成在第一基板2的整个表面上从而覆盖寻址电极8。寻址电极8可以被条纹构图,且彼此平行布置,其间有预定距离。
具有格子(lattice)形状的隔肋12可形成在第一电介质层10上从而定义放电室6R、6G和6B。红、绿或蓝荧光体层14R、14G或14B可形成在隔肋12的侧壁和第一电介质层10的顶表面上。隔肋12不限于上述形状,而可以形成有其它封闭形状或者条形。
显示电极20可形成在第二基板4面对第一基板2的内表面上,且可以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例如沿图2的x轴。显示电极20可形成有第一电极16(下文称为“扫描电极”)和第二电极18(下文称为“维持电极”)的对。透明的第二电介质层22和保护层24,例如MgO层,可以形成在第二基板4的整个表面上,从而覆盖显示电极20。
如图2所示,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16和18可分别包括总线电极(buselectrode)16a和18a以及突出电极(protrusion electrode)16b和18b。总线电极16a和18a可形成在各放电室6R、6G和6B的外周边。突出电极16b和18b可分别从总线电极16a和18a朝向放电室6R、6G和6B的内部延伸,使得它们彼此面对。突出电极16b和18b可在放电室6R、6G和6B内产生等离子体放电。突出电极16b和18b可由用于实现所需亮度的材料形成,例如透明的铟锡氧化物(ITO)。然而,突出电极16b和18b可以由非透明材料例如金属形成。
第一和第二基板2和4可以利用密封部件(未显示)例如釉料(frit)在其周边彼此密封,放电气体例如Ne-Xe的混合气体可填充基板2和4之间的内部空间,从而构造PDP 500。
将参照图3说明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PDP驱动波形。为了说明方便,将说明单个放电室的扫描电极(Y)、维持电极(X)和寻址电极(A)。利用图3所示的驱动波形,施加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电压可由集成板组件提供,施加到寻址电极的电压可由寻址缓冲板组件提供。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仅第一电压(下文称为“基准电压”)例如地电压(ground voltage)施加到维持电极,所以对施加到维持电极的电压的说明不被重复。
如图3所示,一个子区可包括复位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周期。
在复位周期的上升阶段期间,施加到维持电极的电压从电压Vs逐渐增大到电压Vset,同时寻址电极保持在基准电压例如0V。施加到扫描电极的电压可以线性增大,例如以斜面的形式。当扫描电极的电压增大时,在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以及扫描电极与寻址电极之间产生轻微放电。因此,负(-)壁电荷形成在扫描电极上,而正(+)壁电荷形成在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上。由于全部放电室在复位周期期间将被初始化,所以与先前的放电室状况无关,电压Vset高到足以使放电发生在所有放电室中。
在复位周期的下降阶段期间,施加到扫描电极的电压从电压Vs逐渐减小到电压Vnf。在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以及扫描电极与寻址电极之间产生轻微放电,形成在扫描电极上的负(-)壁电荷以及形成在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上的正(+)壁电荷被消除。结果,维持电极与扫描电极之间的壁电压几乎变为0V,寻址周期期间未进行寻址放电的放电室被阻止在维持周期期间不注意地放电。
然后,在寻址周期期间具有电压VscL的扫描脉冲和具有电压Va的寻址脉冲可施加到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从而选择在维持周期期间将被开启的放电室。未选取的扫描电极被偏置到高于电压VscL的电压VscH,且基准电压被施加到将不被开启的放电室的寻址电极。在所选放电室中,放电发生在寻址电极与扫描电极之间,使得正(+)壁电荷形成在扫描电极上,且负(-)壁电荷形成在寻址电极和维持电极上。结果,壁电压Vwxy形成在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使得扫描电极的电势高于维持电极的电势。
其后,在维持周期内,具有电压Vs的脉冲被施加到所选放电室的扫描电极,从而在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进行维持放电(sustain discharge)。电压Vs低于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的放电触发电压(discharge firingvoltage)Vfxy,电压Vs+Vwxy高于电压Vfxy。利用维持放电,负(-)壁电荷形成在扫描电极上,正(+)壁电荷形成在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上,使得维持电极的壁电压Vwyx高于扫描电极的壁电压。
其后,具有第三电压的脉冲施加到扫描电极从而在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进行维持放电,该第三电压低于电压Vs,例如反向的但是等于电压Vs的电压(下文称为电压-Vs)。结果,正(+)壁电荷形成在扫描电极上,负(-)壁电荷形成在维持电极和寻址电极上。当电压Vs施加到扫描电极时,维持放电可再次发生。其后,根据相关子区指示的权重(weight),电压Vs的维持放电脉冲和电压-Vs的维持放电脉冲对扫描电极的交替施加可被重复多次。
根据前面描述的图3的驱动波形,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PDP可设置有用于一起驱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集成板。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集成板的实现可包括驱动PDP,其中复位脉冲、扫描脉冲、以及维持放电脉冲分别在复位、寻址和维持周期期间施加到扫描电极,而维持电极仅被维持在预定的基准电压。现在将说明可以容易地与集成板一起使用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端子结构的不同实施例。
如图4至6所示,PDP可具有其中提供用于显示的放电室的显示区100、以及围绕显示区100的非显示区200。扫描电极端子16c可在第二基板4的第一周边从扫描电极16引出,例如在图4所示的非显示区200的左侧。维持电极18可通过连接金属线(connection wire)30彼此电连接,维持电极端子18c可在第一周边从维持电极之一引出。显示电极20可分成沿寻址电极的纵向方向例如沿图4的y轴布置的至少两个电极组28。各电极组28每个可包括多个扫描电极16、多个扫描电极端子16c、多个维持电极18、以及维持电极端子18c。维持电极端子18c可从两个最外的维持电极18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图4和5中最上面的维持电极延伸。
各电极组28中的维持电极18可朝向第二基板4的第二周边例如朝向第二基板4的右侧延伸,使得维持电极18的末端位于非显示区200。连接金属线30可沿与维持电极18垂直的方向形成在非显示区200上,且连接至维持电极18的末端。为了提高电导率(conductivity),非显示区200上维持电极18的某些部分可仅形成有总线电极。
如图6所示,连接部件(connection unit)26,例如FPC,可耦接至扫描电极端子和维持电极端子从而提供驱动PDP所需的电压。为了说明方便,图6仅示出显示电极端子和与其耦接的连接部件。
具有上述端子结构的显示电极20可耦接至各电极组28中的单独的连接部件26,且连接至集成板。也就是说,电极组28中的扫描电极端子16c和相同电极组28中的维持电极端子18c可耦接至公共连接部件26,且连接至集成板。因此,可减少连接部件26的数目,简化工艺并降低产品成本。
耦接至连接部件的扫描电极端子16c由于倾斜部分而可具有减小的电极节距(pitch)。因此,扫描电极端子16c可具有比在显示区100的电极的节距小的电极节距。
如图7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PDP中,维持电极端子218c可从一个电极组228内的维持电极218中的两个最外面的维持电极218延伸。换言之,维持电极端子218c可以沿扫描电极端子216c的方向从两个最外面的维持电极218引出至第二基板4的周边。因此,在各个电极组228的两个维持电极端子218c可同时接收来自集成板的基准电压。
一个电极组28和228内维持电极端子18c和218c从其引出的维持电极18和218的位置不限于上面结合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所描述的那些。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PDP基本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除了各电极组328内维持电极318的末端与连接金属线330之间的至少两个相遇部分(meeting portion)可以是具有预定曲率的圆的以外。如图8所示,一个电极组328内两个最外面的维持电极318的末端与连接金属线330之间的各相遇部分可以是圆的。
当维持电极318的末端与连接金属线330之间的相遇部分彼此成垂直角时,维持电极318和连接金属线330在第二基板上的电极图案的形成期间会被切断(cut)。也就是说,电极图案形成可包括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电极材料层,且通过蚀刻和显影(develop)在不需要的部分除去电极材料层。这样的电极图案形成可在维持电极318与连接金属线330之间的接触区导致过蚀刻(over-etching),使得维持电极318和连接金属线330会被切断。然而,最外面的维持电极318的末端与连接金属线330之间如图8所示地采用圆的相遇部分,可减小电极图案形成期间切断的风险。
如图9所示,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显示电极420包括沿y轴方向布置的第一电极组428a和第二电极组428b的对。第一和第二电极组428a和428b可通过单独的连接部件连接至集成板。第一电极组428a的和第二电极组428b的最外面的电极可以不同。换言之,第一电极组428a的最外面的电极可以是维持电极418,而第二电极组428b的最外面的电极可以是扫描电极416。第一电极组428a的至少一个维持电极418和第二电极组428b的至少一个维持电极418可被引至第二基板4的第一周边,从而形成维持电极端子418c。在图9中,第一电极组428a的最上面的维持电极418和第二电极组428b的最下面的维持电极418被引出从而形成维持电极端子418c。
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428a的维持电极418可位于接近第二电极组428b,第二电极组428b的扫描电极416可位于接近第一电极组428a,从而形成用于如图9中区域A所示的放电室的一个显示电极。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PDP中,一个电极组中的扫描电极端子和维持电极端子可在第二基板的周边的一侧耦接至公共连接部件。此外,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可通过公共连接部件连接至集成板。结果,可减少连接部件的数目,简化工艺并降低产品成本。
这里公开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尽管采用了特定的术语,但是它们仅在普通和描述性意义上被使用和解释,而不是为了限制。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可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而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阐明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第一和第二基板,其彼此面对;寻址电极,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该寻址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隔肋,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该隔肋定义放电室;显示电极,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该显示电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直交的第二方向延伸,且具有扫描和维持电极,每个放电室在寻址电极与显示电极之间;扫描电极端子,其从所述扫描电极引至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的第一周边;连接器,其耦接所述维持电极;以及维持电极端子,其从所述维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引至所述第一周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显示电极分成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的至少两个电极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在各电极组中所述显示电极耦接至单独的连接部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电极组之一内两个最外面的维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引至所述第一周边从而形成所述维持电极端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还包括显示区和围绕该显示区的非显示区,其中所述扫描和维持电极端子形成在非显示区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维持电极的至少某些部分在非显示区中且仅形成有总线电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周边相对的第二周边,其中所述连接器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在所述非显示区中接近所述第二周边,所述维持电极的末端朝向所述连接器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至少两个相遇部分在所述维持电极的末端与所述连接器之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显示电极分成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的至少两个电极组,且所述电极组之一中两个最外面的维持电极的末端与所述连接器之间的各相遇部分是圆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显示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的对,所述第一电极组的最外面的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组的最外面的电极彼此不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组分别耦接至彼此不同的连接部件。
12.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其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从而定义放电室的隔肋、与所述放电室对应地形成的多个第一和第二电极、以及沿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交叉的方向形成的多个第三电极;底板,其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安装在该第一表面上;以及电路板组件,其安装在所述底板的第二表面上,该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两者的集成板组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在维持周期期间,所述集成板组件施加驱动电压至所述第一电极同时将所述第二电极维持在基准电压。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维持周期期间,所述集成板组件交替地施加第一电压和比所述第一电压低的第二电压至所述第一电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基准电压之间的差等于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基准电压之间的差。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分成沿所述第三电极的纵向方向布置的至少两个电极组,且还包括用于将各电极组分别耦接至所述集成板组件的不同的连接部件。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从所述第一电极引至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的第一周边的第一电极端子、耦接所述维持电极的连接器、以及从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引至所述第一周边的第二电极端子,所述集成板组件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周边中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端子。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该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端子形成在该非显示区。
19.一种在维持周期期间驱动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显示电极的方法,每个显示电极具有第一和第二电极,该方法包括将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交替地施加至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压低于所述第一电压;以及在整个维持周期将所述第二电极维持在第三电压。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之间的差等于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之间的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寻址电极;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从而定义放电室的隔肋;以及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显示电极。显示电极具有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扫描电极引至第一和第二基板的第一周边从而形成扫描电极端子。维持电极耦接至连接金属线,至少一个维持电极引至第一周边从而形成维持电极端子。
文档编号H01J11/46GK1801439SQ20051010469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5日
发明者姜太京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