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介质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9527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介质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介质材料,特别涉及用于在前面玻璃基板上形成透明电介质层的电介质材料。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器是一种自身发光的平板型显示器,具有轻而薄型、广视角等优异的特性,而且由于能够制成大画面,是一种引人注目的很有前景的显示装置。
在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前面玻璃基板上,形成由Ag或Cr-Cu-Cr构成的等离子体放电用扫描电极,在其上面形成用来维持放电的大约30~40μm的透明电介质层。
一般说来,对于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前面玻璃基板或背面玻璃基板,使用碱石灰玻璃或高变形点玻璃,在玻璃基板上形成电介质层时,为了防止玻璃基板变形,抑制与电极的反应,采用了在500~600℃左右的温度范围下进行烧结的方法。因此,对于电介质材料,要求与玻璃基板的热膨胀系数相适应,而且能够在500~600℃下进行烧结。
另外,电介质层由于有必要具有高耐电压性,并具有高透明性,所以对于电介质材料,要求在烧结时容易脱除气泡,例如在有气泡残留的情况下也不能变成大的气泡。
作为满足于上述要求特性的材料,利用如在特开平11-11979号公报中所公开的PbO-B2O3-SiO2类的铅玻璃粉末的电介质材料被应用,但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环境负荷物质的减少使用,利用如特开2000-313635号公报中所示的ZnO-B2O3-K2O类的非铅玻璃粉末的电介质材料也被应用。

发明内容
但是,在特开平11-11979号公报中公开的铅类玻璃的介电常数为9~12,与此相反,在特开2000-313635号公报中公开的ZnO-B2O3-K2O类非铅玻璃的介电常数降低为7以下,因此,利用上述非铅玻璃制造的电介质层中,用来映出图像的放电特性也下降。为了得到与由铅类玻璃粉末构成的电介质层同样的放电效率,就有必要减薄电介质层的膜厚,但当减薄电介质层的膜厚时,就难以确保绝缘性。因此,不能在同样条件下使用非铅类玻璃和铅类玻璃就成为了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介质材料,该电介质材料即使使用非铅类玻璃粉末,其介电常数高,而且具有与玻璃基板相适应的热膨胀系数,能够在600℃以下的温度下进行烧结,形成透明性优异的电介质层。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种种实验,结果发现即使是由ZnO-B2O3-K2O类非铅玻璃粉末构成的电介质材料,在添加了Nb2O5、La2O3和WO3中任一种成分时,就能够提高介电常数,从而提出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介质材料的特征在于,由在ZnO-B2O3-K2O类非铅玻璃中含有1~30质量%的Nb2O5+La2O3+WO3的玻璃粉末构成。
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介质材料,其介电常数高,而且具有与玻璃基板相适应的热膨胀系数,能够在600℃以下的温度下进行烧结,可以得到透明性优异的介电质。因此作为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介质材料是合适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介质材料,以ZnO-B2O3-K2O类非铅玻璃作为基本组成。此类玻璃具有能够抑制与电极成分Ag或Cu反应,抑制玻璃着色的特性。再有,在此类的玻璃中,添加Nb2O5、La2O3和WO3中任一种的成分。如此,即使是由非铅类玻璃粉末构成的电介质材料,也能够得到介电常数高、透明性优异的电介质层。
在25℃、1MHz下,介电常数调整到8.0以上,特别优选8.2以上。当介电常数小于8.0时,为确保放电特性,必须减薄电介质层的膜厚,使得难以确保绝缘性。因此,难以在与历来使用的铅类玻璃粉末同样的条件下使用。
为了使介电常数为8.0以上,在ZnO-B2O3-K2O类玻璃中必须合计含有1%以上的Nb2O5、La2O3和WO3。但是,当其含量超过30%时,玻璃发生结晶化,很难得到透明的烧结膜,玻璃的软化点提高,很难在600℃以下的温度下进行烧结,所以不优选。优选的范围是2~25%,更优选是3~20%。
当使用上述ZnO-B2O3-K2O类玻璃时,为了能在600℃以下的温度下进行烧结,B2O3/ZnO的值优选在0.415~0.680的范围内。当B2O3/ZnO的值小于0.415时,具有容易析出结晶的倾向,难以得到透明的烧结膜。另外,当此值大于0.680时,有升高玻璃的软化点的倾向,难以在600℃以下的温度下进行烧结。更优选在0.420~0.675,特别优选在0.450~0.675。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ZnO-B2O3-K2O类玻璃粉末,只要透明性优异,具有与玻璃基板相适应的热膨胀系数,在600℃以下的烧结中显示出良好的流动性就没有限制,但特别优选使用实质上不含PbO,而含有以质量百分率计为20~50%的ZnO、10~40%的B2O3、2~20%的K2O、0~10%的Li2O+Na2O、0~20%的SiO2、0~5%的Al2O3、0~20%的CaO+SrO+BaO和1~30%的Nb2O5+La2O3+WO3的玻璃。
在本发明中将玻璃的组成限定在如上范围的原因如下。
ZnO是构成玻璃的主要成分,还是降低软化点的成分。其含量为20~50%,优选为25~47%。当ZnO的含量太少时,难以得到上述效果。另外,当含量过大时,有容易使玻璃结晶化的倾向,难以得到透明的烧结膜。
B2O3形成玻璃的骨架,同时还是扩大玻璃化范围的成分,其含量为10~40%,优选为15~35%。当B2O3的含量太少时,玻璃有容易结晶化的倾向,很难得到透明的烧结膜。另外,当含量过高时,有提高玻璃软化点的倾向,难以在600℃以下的温度下进行烧结。可是热膨胀系数有大于玻璃基板的倾向,难以与玻璃基板的热膨胀系数相吻合。
为了得到透明性优异、而又能够在600℃以下的温度下进行烧结的电介质层,B2O3/ZnO的值在0.415~0.680(更优选为0.420~0.675,特别优选为0.450~0.675)的范围内。当小于此值时,有容易析出结晶的倾向,难以得到透明的烧结膜。而当此值过大时,有使玻璃的软化点升高的倾向,难以在600℃以下的温度下进行烧结。
K2O具有使玻璃的软化点降低、调节热膨胀系数的作用,也是抑制与电极成分Ag或Cu发生反应而变黄的成分,其含量为2~20%,优选为3~15%。当K2O的含量太少时,难以得到上述效果。而当其含量过高时,热膨胀系数有大于玻璃基板的倾向,难以与玻璃基板的热膨胀系数相吻合。
Li2O和Na2O等是用于使玻璃低熔点化、调整热膨胀系数而添加的成分,这些成分合计量为0~10%,优选0~5%。这些成分的合计量变多时,即使使用K2O也难以防止与电极发生反应而变黄。另外,有容易析出结晶的倾向,难以得到透明的烧结膜。
还有,使用Li2O和Na2O等的情况下,为了防止与电极反应而变黄或析出结晶,优选以摩尔比计为(Li2O+Na2O)/K2O≤1。
SiO2是形成玻璃骨架的成分,其含量为0~20%,优选为3~15%。当SiO2的含量过多时,有升高玻璃的软化点的倾向,难以在600℃以下的温度下进行烧结。
Al2O3在抑制玻璃的分相性的同时,还是提高耐气候性的成分,其含量为0~5%,优选为0~3%。当Al2O3的含量过多时,有升高玻璃的软化点的倾向,难以在600℃以下的温度下进行烧结。
CaO、SrO和BaO是用来降低玻璃的软化点,调整热膨胀系数而添加的成分,这些成分的合计量为0~20%,优选为0~16%。当这些成分的含量过多时,热膨胀系数有大于玻璃基板的倾向,难以与玻璃基板的热膨胀系数相吻合。
Nb2O5、La2O3和WO3是提高玻璃介电常数的成分,这些成分的合计量为1~30%,优选为2~25%,更优选为3~20%。当这些成分的合计量小于1%时,难以得到上述效果。而当这些成分的合计量大于30%时,玻璃会结晶化不能得到透明的烧结膜,玻璃的软化点升高,不能在600℃以下的温度下进行烧结。
由于La2O3和WO3还是使热膨胀系数增大的成分,在热膨胀系数不要太大的情况下,要将Nb2O5作为必需的成分来使用,根据需要优选La2O3和WO3并用。在此情况下各种成分的含量优选Nb2O5为1~25%,La2O3为0~15%,WO3为0~15%。
由于Nb2O5和WO3的原料价格明显高于其它成分,在抑制成本升高的情况下,要以La2O3作为必需成分,而根据需要添加Nb2O5和WO3,优选与BaO并用。在此情况下,各种成分的含量优选La2O3为1~25%、Nb2O5为0~15%、WO3为0~15%、BaO为0~18%。
除了上述成分以外,在无损所要求特性的范围内,还可以添加各种成分。例如为了降低玻璃的软化点,可以添加直至合计量为10%的Cs2O或Rb2O等,为了进一步抑制与Ag或Cu反应而变黄,可以添加直至合计量为10%的CuO、Bi2O3、Sb2O3、CeO2、MnO等,为了使玻璃稳定化,提高其耐水性和耐药品性等,可以添加直至合计量为10%的TiO2、ZrO2、SnO2、Ta2O5、P2O5等。
在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介质材料中,优选使用的玻璃粉末的颗粒度的平均粒径D50在3.0μm以下,最大粒径Dmax在20μm以下。因为当任一种超过其上限时,在烧结膜中容易残留大的气泡。
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介质材料,可以用作在前面板上使用的透明电介质,或者也可以用作在背面板上使用的寻址电介质(address dielectric substance),当然也可以用在这些以外的用途中。在作为寻址电介质(address dielectric substance)使用的情况下,为了调节烧结以后的强度或外观,可含有直至45质量%范围内的氧化铝、锆石、氧化锆、富铝红柱石、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锡等陶瓷粉末。
下面说明本发明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介质材料的使用方法。本发明的材料可以以例如糊状物和印刷电路基板等的形态使用。
在以糊状物的形态使用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的玻璃粉末与热塑性树脂、增塑剂、溶剂等一起使用。玻璃粉末占糊状物整体的比例,一般在30~90质量%左右。根据需要也可使用陶瓷粉末。
热塑性树脂是用来提高干燥后的膜强度,并赋予柔软性的成分,其含量一般为0.1~20质量%左右。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使用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乙烯基丁缩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乙基纤维素等,它们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
增塑剂是用来控制干燥速度,同时赋予干燥膜柔软性的成分,其含量一般为0~10质量%左右。作为增塑剂,可以使用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邻苯二甲酸二癸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它们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溶剂是用来使材料糊化的物质,其含量一般为10~30质量%左右。作为溶剂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例如萜品醇、二乙甘醇单丁醚乙酸酯、2,2,4-三甲基-1,3-戊二醇单异丁酸酯等。
糊状物的制造,可通过准备玻璃粉末、陶瓷粉末、热塑性树脂、增塑剂、溶剂等,并以预定的比例将其混炼来进行。
在使用这样的糊状物形成电介质层时,首先使用丝网印刷法或一步涂布法涂布这样的糊状物,在形成预定膜厚的涂布层之后进行干燥。然后烧结就能够得到预定的电介质层。
在以印刷电路基板的形态使用本发明材料的情况下,与上述玻璃粉末一起使用热塑性树脂、增塑剂等。根据需要也可以添加陶瓷粉末。
在印刷电路基板中玻璃粉末所占的比例,一般为60~80质量%左右。
作为热塑性树脂和增塑剂,可使用与上述配制糊状物时使用的同样地热塑性树脂和增塑剂,热塑性树脂的混合比例,一般为5~30质量%左右,增塑剂的混合比例,一般为0~10质量%左右。
作为制造印刷电路基板的一般方法,准备上述玻璃粉末、陶瓷粉末、热塑性树脂、增塑剂等,在这些中添加甲苯等主溶剂,异丙醇等助溶剂制成浆液,将此浆液通过刮刀法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薄膜上成形为片状。在成形片状以后,经过干燥除去溶质和溶剂,就能够制成印刷电路基板。
将如上得到的印刷电路基板,在应该形成玻璃层的位置上进行热压形成涂布层,然后与上述糊状物的情况同样进行烧结,得到电介质层。
在上述说明中,作为电介质的形成方法,以使用糊状物或印刷电路基板的方法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介质材料不只限定于这样的方法,感光性糊状物法、感光性印刷电路基板等其它形成方法也适合于得到这些材料。
(实施例)下面基于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介质材料。
表1~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试样No.1~19)和比较例(试样No.20~22)。而试样No.22表示由铅类玻璃构成的现有产品。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表中的各个试样,按照如下的方法配制。
首先按照表中所示的以质量%计的玻璃组成配制各种原料,将其均匀混合。然后将其加入铂坩埚中在1300℃下熔融2小时以后,形成薄板状的熔融玻璃。接着将其在流体能粉碎机中粉碎,通过气流分级得到由平均粒径D50在3.0μm以下,最大粒径Dmax在20μm以下的玻璃粉末组成的试样。对如此得到的玻璃粉末进行介电常数、热膨胀系数、软化点、玻璃有无着色和有无结晶析出的评价。
由表中可以看出,作为实施例的试样No.1~19,介电常数高达8.4以上,热膨胀系数为65~84×10-7/℃,与玻璃基板相吻合。软化点在605℃以下,能够在600℃以下的温度下进行烧结。玻璃几乎不着色也没有析出结晶,得到透明的烧结膜。
与此相反,作为比较例的试样No.20,其介电常数也高达9.8,软化点高达650℃,即使在软化点附近的温度下进行烧结,玻璃中析出结晶使其成为乳白色,没有得到透明的烧结膜。而试样No.21的介电常数低至6.8。
对于介电常数,是将各个试样进行粉末膜压成型,烧结之后,研磨加工成2mm的板状体,根据JIS C2141的方法进行测定,求出在25℃和1MHz下的值。
对于热膨胀系数,是将各个试样进行粉末膜压成型,烧结之后,研磨加工成直径4mm,长40mm的圆柱状,根据JIS R3102的方法进行测定,求出在30~300℃温度范围内的值。
对于玻璃的软化点,是使用微型差热分析仪测定的,以第四拐点的值作为软化点。
对于烧结温度,按照如下方法测定。首先,将各个试样与乙基纤维素的5%萜品醇溶液混合,在三辊混炼机中混炼成为糊状物。然后通过丝网印刷法,将此糊状物涂布在玻璃基板上并干燥,送入电炉中以后保持10分钟进行烧结,得到大约30μm的烧结膜。在如此得到的烧结膜上涂布油性油墨,然后用乙醇擦拭,以不染上油墨能够很好擦下时的温度作为烧结温度。
对于玻璃有无着色和有无结晶析出,将如上所述制备的糊状物,用丝网印刷法涂布在形成了Ag电极的碱石灰玻璃基板上,在干燥并放入电炉中之后,在表中的烧结温度下保持10分钟得到大约30μm的烧结膜。对于如此得到的烧结膜,目视观察电极周围的部分或烧结膜整体进行有无着色的评价,然后用光学显微镜评价有无结晶析出。在被观察的烧结膜上完全没有着色或结晶析出,在表中标为“◎”,可以辨认出有少量着色或结晶析出,标为“○”,而辨认出明显的着色或结晶析出,标为“×”。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介质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在ZnO-B2O3-K2O类非铅玻璃中含有1~30质量%的Nb2O5+La2O3+WO3的玻璃粉末构成。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介质材料,其特征在于非铅玻璃的B2O3/ZnO的值以质量比为0.415~0.680。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介质材料,其特征在于非铅玻璃含有以质量百分率计为20~50%的ZnO、10~40%的B2O3、2~20%的K2O、0~10%的Li2O+Na2O、0~20%的SiO2、0~5%的Al2O3、0~20%的CaO+SrO+BaO和1~30%的Nb2O5+La2O3+WO3。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介质材料,其特征在于在25℃、1MHz下的介电常数在8.0以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介质材料,其特征在于玻璃粉末的颗粒度的平均粒径D50在3.0μm以下,最大粒径DMax在20μm以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用电介质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在ZnO-B
文档编号H01J11/38GK1789190SQ20051013433
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4日
发明者大岛洋, 后藤竜哉, 大下浩之, 柴田昭治, 近藤久美子 申请人: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