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811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前照灯,详细地说,涉及下述技术领域 在具有可以在行驶过程中在上下方向上变更照射方向的照射方向变
更机构的车辆用前照灯中,在确保车辆用前照灯的安全性及反射镜的 稳定支撑状态的基础上,实现机构简化。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前照灯中,存在具有照射方向变更机构的结构,该照射 方向变更机构可以调整反射镜的倾斜角度(转动角度)而变更照射方 向,该反射镜可转动地支撑在灯具壳体的内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作为这种照射方向变更机构的照射方向的调整,例如包括所谓 校平调整和所谓校准调整,该校平调整用于在因载重的变化而照射方 向在上下方向上变化时,变更照射方向,从而不会妨碍行驶,该校准 调整用于在车辆用前照灯组装在车体上后进行的照射方向的初始调 整。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照射方向变更机构中,利用驱动电动机的驱 动力使调整轴(调整螺杆)旋转,从而进行校平调整,通过手动使调 整轴旋转而进行校准调整。
这样,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用前照灯中,通过电子控制进行 照射方向的变更(校平调整)。即,将驱动电动机作为驱动源进行照 射方向的变更,通过远程操作对驱动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
但是,在电子控制的照射方向变更机构中,存在驱动电动机及电 子部件价格高,车辆用前照灯的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
因此,作为不使用电子控制的方法,例如具有下述方法使用线 缆、用于将该线缆与反射镜连结的驱动轴、以及抵抗线缆的拉力的预 紧弹簧,将反射镜的上部或下部中的一侧作为转动支点,将另一侧作为线缆拉力的作用点,通过拉拽线缆而使反射镜向一侧转动,通过放 松线缆而利用预紧弹簧的预紧力使反射镜向另一侧转动。
在这种使用线缆的照射方向变更机构中,如果在反射镜的上部设 置转动支点,在反射镜的下部设置与线缆连结的连结点,则通过拉拽 线缆而使反射镜向下转动,照射方向向下变更,通过放松线缆使反射 镜向上转动,照射方向向上变更。
专利文献l:特开平ll一 1762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如上所述,在与线缆连结的连结点设置于反射镜的下部的照 射方向变更机构中,如果万一产生线缆的断开事故,则因预紧弹簧的预 紧力,反射镜会向上转动直至其转动端,照射方向与水平方向相比朝向 上方。因此,担心会产生妨碍交通安全的现象,例如产生对对面车辆 等的眩光、或与本车相关的光晕现象等。
因此,如果在反射镜的下部设置转动支点,在反射镜的上部设置与 线缆连结的连结点,则通过拉拽线缆而使反射镜向上转动,通过放松线 缆而使反射镜向下转动。因此,在发生线缆的断开事故的情况下,由于 反射镜会向下转动直至其转动端,因此可以避免眩光及光晕现象的发生。
但是,在将转动支点设置于反射镜的上部,将与线缆连结的连结点 设置于反射镜的上部的情况下,具有用于将线缆与反射镜连结的驱动轴 及预紧线缆的预紧弹簧等机构单元会存在于转动支点的上方,从而重量 较大的机构单元位于转动支点的上方。因此,反射镜的支撑状态变得不
稳定,担心反射镜相对于灯具壳体产生晃动。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对照射方向的变更除了校平调整之外,还通 过校准调整进行,如果进行校平调整的照射方向变更机构和进行校准调 整的照射方向变更机构存在于不同的位置上,则由此导致机构的复杂化。
因此,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课题在于,在确保车辆用前照灯 的安全性及反射镜的稳定支撑状态的基础上,实现机构的简化。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车辆用前照灯具有反射镜,该反射镜可转动地 支撑在灯具壳体的内部,同时利用照射方向变更机构而转动,变更从光源出射的光的照射方向,其特征在于,前述照射方向变更机构具有驱 动轴,其前端部与前述反射镜连结,通过向前后方向移动,使前述反射 镜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线缆,其施加拉拽方向即向后方的力、或放松方 向即向前方的力,同时使前述驱动轴与所施加的力的方向对应而向前方 或后方移动;预紧弹簧,其将前述驱动轴向后方预紧;调整用螺杆,其 通过沿绕轴方向旋转,使前述驱动轴与旋转方向对应而向前方或后方移 动;以及反转传动部,其使前述线缆的向前述拉拽方向及前述放松方向 的动作在前后方向上反转,传递至前述驱动轴,将前述反射镜相对于前 述灯具壳体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转动支点,设置于与前述驱动轴连结的 连结点的上方,向前述线缆施加向前述拉拽方向的力,使前述驱动轴抵 抗前述预紧弹簧的预紧力而向前方移动,向前述线缆施加向前述放松方 向的力,使前述驱动轴利用前述预紧弹簧的预紧力而向后方移动。
因此,在车辆用前照灯中,由线缆的动作产生的照射方向的变更 及由调整用螺杆的旋转产生的照射方向的改变,均通过驱动轴向前后 方向的移动而进行。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具有反射镜,该反射镜可转动地支撑在灯 具壳体的内部,同时利用照射方向变更机构而转动,变更从光源出射的 光的照射方向,其特征在于,前述照射方向变更机构具有驱动轴,其 前端部与前述反射镜连结,通过向前后方向移动,使前述反射镜在上下
方向上转动;线缆,其施加拉拽方向即向后方的力、或放松方向即向前 方的力,同时使前述驱动轴与所施加的力的方向对应而向前方或后方移 动;预紧弹簧,其将前述驱动轴向后方预紧;调整用螺杆,其通过沿绕 轴方向旋转,使前述驱动轴与旋转方向对应而向前方或后方移动;以及 反转传动部,其使前述线缆的向前述拉拽方向及前述放松方向的动作在 前后方向上反转,传递至前述驱动轴,将前述反射镜相对于前述灯具壳 体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转动支点,设置于与前述驱动轴连结的连结点的 上方,向前述线缆施加向前述拉拽方向的力,使前述驱动轴抵抗前述预 紧弹簧的预紧力而向前方移动,向前述线缆施加向前述放松方向的力,使前述驱动轴利用前述预紧弹簧的预紧力而向后方移动。
因此,可以在确保安全性及反射镜的稳定支撑状态的基础上,实 现设置于车辆用前照灯中的机构的简化。
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中,由于设置有支架,其支撑前述反转传 动部,并可以向前后方向移动,在前述支架上,可绕轴旋转地螺合前述 调整用螺杆,通过使前述调整用螺杆旋转,使前述支架及前述反转传动 部向前后方向移动,从而使前述驱动轴向前后方向移动,因此可以将调 整用螺杆的旋转力可靠地传递至驱动轴,实现校准调整中的动作可靠性 的提高。
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中,由于在前述驱动轴上形成齿条部,设 置移动滑块,其与前述线缆的前端部连结并具有齿条部,可向前后方向 移动,设置反转齿轮,其与前述驱动轴的前述齿条部和前述移动滑块的 前述齿条部啮合,使用前述反转齿轮作为前述反转传动部,所以,与作 为校平调整的操作装置而使用的控制开关的操作旋钮的旋转角度成正比 地,确定驱动轴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量,可以实现校平调整的容易化。
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中,因为设置有移动滑块,其连结前述 线缆的前端部,可向前后方向移动;以及反转连杆,其两端部分别可自 由转动地与前述驱动轴和前述移动滑块连结,同时可以以中间部作为支 点进行转动,使用前述反转连杆作为前述反转传动部,所以不会产生使 用齿轮作为反转传动部时的齿隙问题,可以将向线缆施加的力以损失较 小的状态传递至驱动轴。


图1与图2至图6—起,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图是车辆用 前照灯的剖面图。
图2是车辆用前照灯的后视图。
图3是照射方向变更机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4是在驱动轴向前方移动的状态下表示照射方向变更机构的 放大剖面图。
图5是在驱动轴向后方移动的状态下表示照射方向变更机构的放大剖面图。
图6是表示使用反转连杆作为反转传动部的照射方向变更机构 的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车辆用前照灯1、 1分别安装于车体前面部的左右两端部上。
车辆用前照灯1如图1所示,在灯具空间4内配置反射镜5及 安装于该反射镜5上的光源6等而成,该灯具空间4由灯具壳体2 和灯罩3围成,其中,该灯具壳体2形成为向前方开口的容器状,该 灯罩3覆盖该灯具壳体2的开口 。
在灯具壳体2的后表面部7的下端部上形成通孔7a。在灯具壳 体2的后表面部7的前表面设置向前方凸出的支撑凸部8、 8,在该 支撑凸部8、 8上形成安装凹部8a、 8a,该安装凹部8a、 8a向前方 开口,在内周面上具有螺纹槽。支撑凸部8、 8分别设置于通孔7a 的正上方的位置及通孔7a的侧面(左侧或右侧)的位置上。
在灯具壳体2的后表面部7上形成后盖安装孔7b。
反射镜5的内表面作为反射面5a而形成。在反射镜5的上下两 端部上分别设置向后方凸出的被支撑凸部9、 9 (参照图l及图2)。 在被支撑凸部9、 9的前端部分别形成向后方开口的球状凹部9a、 9a, 被支撑凸部9、 9分别位于反射镜5的支撑凸部8、 8的前方。
反射镜5通过连结部件10、 10与灯具壳体2连结(参照图1)。 连结部件IO在前端部具有球状部10a,后端部设置作为具有螺纹槽 的被安装部10b。连结部件10、 IO安装为,使球状部10a、 10a分别 可自由旋转地与反射镜5的球状凹部9a、 9a连结,被安装部10b、 10b分别与灯具壳体2的安装凹部8a、 8a螺合。由此,反射镜5以 各个球状部10a、 10a为支点,可转动(倾斜移动)地支撑在灯具壳 体2上。
在反射镜5的下端部设置轴支承用凸部11。轴支承用凸部11 从反射镜5向后方凸出,具有向后方开口的球形轴支承凹部lla。轴支承用凸部11如图2所示,处于位于上端部的被支撑凸部9的正下 方,同时处于位于下端部的被支撑凸部9的正侧方。
在反射镜5的后端部上形成如图1所示的灯泡安装孔5b,在该 灯泡安装孔5b上安装光源6。光源6具有灯头部12,该灯头部12 具有凸缘部12a;被安装部12b,其位于该凸缘部12a的前侧;以 及后盖安装部12c,其位于凸缘部12a的后侧。光源6利用被安装部 12b安装于反射镜5的灯泡安装孔5b上。
在灯具壳体2的后表面部7上安装有后盖13,其闭塞后盖安装 孔7b。后罩13形成为大致圆环状,内周部13a安装于光源6的后盖 安装部12c上,外周部13b安装于灯具壳体2的后盖安装孔7b的开 口缘上。
在灯具壳体2的下端部上,从后方安装照射方向变更机构14, 该照射方向变更机构14的一部分插入后表面部7的通孔7a中。
照射方向变更机构14构成为,除一部分之外的部分配置在由前 壳体15和后壳体16构成的壳体17的内部(参照图3及图4)。
前壳体15向后方开口,在上端部具有贯穿前后的轴通孔15a。 在前壳体15上设置凸缘状的弹簧支承部15b,其在轴通孔15a的开 口缘上向内部凸出。
后壳体16向前方开口,在下端部具有贯穿前后的线缆通孔16a。 在后壳体16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上,形成贯穿前后的支撑孔16b。
在壳体17中,可向前后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撑驱动轴18。驱动轴 18由下述部件构成轴部19,其前后较长;凸缘状的弹簧支承面部 20,其设置在该轴部19的后表面;连结部21,其设置在该弹簧支承 面部20的后表面侧;以及齿条形成部22,其设置在该连结部21的 下表面上。
齿条形成部22形成朝向上下方向的大致平板状,位于与轴部19 的下方分离的位置上。在齿条形成部22的下表面上,形成在前后方 向上连续的齿条部22a。
驱动轴18以轴部19插入轴通孔15a中的状态,可向前后方向 自由移动地支撑在壳体17中。轴部19的包含球状部19a在内的一部分从壳体17向前方凸出。
驱动轴18在支撑在壳体17中的状态下,在前壳体15的弹簧支 承部15b和驱动轴18的弹簧支承面部20之间支撑预紧弹簧23。预 紧弹簧23例如是压縮螺旋弹簧,具有将驱动轴18向后方预紧的作用。 在壳体17的内部,支架24可向前后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撑在驱 动轴18的下侧的位置上。支架24由大致形成为块状的基座部25、 和从该基座部25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向前方凸出的臂部26、 26构成。 在底座部25上形成贯穿前后的调整用螺孔25a。 在臂部26、 26的前端部上分别形成齿轮支撑孔26a、 26a。 臂部26、 26的齿轮支撑孔26a、 26a可自由旋转地支撑作为反 转传动部起作用的反转齿轮27。反转齿轮27由下述部件构成齿轮 部27a,其向左右延伸;以及被支撑轴部27b、 27b,它们从该齿轮部 27a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向外侧凸出,该被支撑轴部27b、 27b分别插 入臂部26、 26的齿轮支撑孔26a、 26a中,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支架 24上。反转齿轮27的齿轮部27a与形成于驱动轴18的齿条形成部 22上的齿条部22a啮合。
在支架24的调整用螺孔25a中螺合调整用螺杆28。调整用螺杆 28由位于后方的头部29和从头部29的前表面向前方凸出的轴部30构 成。
头部29例如形成为六角柱状,通过螺丝刀等未图示的工具进行旋 转操作。
轴部30的大致前半部分设置为螺轴部30a。
调整用螺杆28的轴部30从后方插入形成于壳体17的后壳体16 上的支撑孔16b中,在通过螺母31限制向前后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 可沿绕轴方向旋转地被支撑。调整用螺杆28的螺轴部30a与支架24 的调整用螺孔25a螺合。由此,如果通过对头部29进行旋转操作而使 调整用螺杆28沿绕轴方向旋转,则与其旋转方向对应而螺轴部30a在 调整用螺孔25a中旋入或旋出,与调整用螺杆28的旋转方向对应,支 架24及反转齿轮27 —体地向前后方向移动。
在壳体17的内部,移动滑块32可向前后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撑在支架24的下侧位置上。移动滑块32由下述部件构成齿条用基座部 33,其形成朝向上下方向的大致平板状;以及线缆连结部34,其从该 齿条用基座部33的后端部向下方凸出。
在齿条用基座部33的上表面形成在前后方向上连续的齿条部
33a。
在线缆连结部34上形成连结用切口 34a,其向下方开口,前后贯穿。
形成于移动滑块32的齿条用基座部33上的齿条部33a,与反转 齿轮27的齿轮部27a啮合。因此,反转齿轮27与移动滑块32的齿条 部33a和驱动轴18的齿条部22a啮合,如果移动滑块32向前方移动, 则通过反转齿轮27旋转而驱动轴18向后方移动,如果移动滑块32向 后方移动,则通过反转齿轮27旋转,驱动轴18抵抗预紧弹簧23的预 紧力而向前方移动。
在移动滑块32的连结用切口 34a上连结线缆35。在线缆35的前 端部安装止动部件36,线缆35除了前端之外的部分由外套管37包覆。 线缆35靠近前端的部分从下方插入连结用切口 34a内,止动部件36 通过与线缆连结部34的前表面卡合而与移动滑块32连结。
线缆35例如在施加向后方的拉拽力的状态下,与在驾驶席等的车 内配置的未图示的控制开关连结。由此,如果控制开关的操作旋钮沿 一个方向旋转,则线缆35被拉拽,移动滑块32向后方移动,通过反 转齿轮27的旋转而驱动轴18向前方移动(参照图4)。相反,如果控 制幵关的操作旋钮向另一个方向旋转,则线缆35放松,移动滑块32 向前方移动,通过反转齿轮27旋转而驱动轴18向后方移动(参照图5)。
照射方向变更机构14如图1所示,壳体17的一部分从后方插入 在灯具壳体2的后表面部7上形成的通孔7a中,驱动轴18的球状部 19a可旋转地与设置于反射镜5的下端部上的轴支承用凸部11的球形 轴支承凹部lla连结。
在如上所示构成的照射方向变更机构14中,校平调整通过使控制 开关的操作旋钮向所期望的方向旋转,以下述方式进行。
如上所述,如果控制开关的操作旋钮沿一个方向旋转,驱动轴18向前方移动,则反射镜5沿使其下端部向前方移动的方向转动(倾斜 移动),照射方向向上变更,如果控制开关的操作旋钮沿另一个方向
旋转,驱动轴18向后方移动,则反射镜5沿使其下端部向后方移动的
方向转动(倾斜移动),照射方向向下变更。
另一方面,在照射方向变更机构14中,校准调整通过使用螺丝刀 等工具将调整用螺杆28向所期望的方向旋转,以下述方式进行。
如果通过对头部29进行旋转操作而使调整用螺杆28向绕轴方向 中的一个方向旋转,则支架24、反转齿轮27、驱动轴18及移动滑块 32—体地向后方移动。如果驱动轴'18向后方移动,则反射镜5沿使其 下端部向后方移动的方向转动,照射方向向下变更。
相反,如果通过对头部29进行旋转操作而使调整用螺杆28向绕 轴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旋转,则支架24、反转齿轮27、驱动轴18及 移动滑块32 —体地向前方移动。如果驱动轴18向前方移动,则反射 镜5沿使其下端部向前方移动的方向转动,照射方向向上变更。
在照射方向变更机构14中,在万一线缆35断开的情况下,因预 紧弹簧23的预紧力而驱动轴18向后方移动,照射方向向下变更。由 此,即使产生线缆35断开的意外情况,也不会产生对对面车辆等的眩 光或与本车辆相关的光晕现象,不会由于车辆用前照灯1的照射光而
妨碍交通安全。
此外,上述示出了反射镜5通过连结部件10、 10与灯具壳体2连 结的例子,但也可以例如取代连结部件10、 10,而通过校准螺杆使反 射镜5与灯具壳体2连结,并进行校准调整。校准螺杆从后方贯穿灯 具壳体2而与反射镜螺合。
在此情况下,如果使上侧的校准螺杆旋转,则与校准螺杆的旋转 方向对应而反射镜5沿使其上端部向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向转动,照射 方向向上或向下变更。
另一方面,如果使下侧的校准螺杆旋转,则与校准螺杆的旋转方 向对应而反射镜5沿使其右端部或左端部向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向转动, 照射方向向左或向右变更。
上述示出了作为使向线缆35施加的力的方向和驱动轴18的移动方向相反的反转传动部,使用反转齿轮27的例子,但反转传动部并不
限于反转齿轮27,例如,作为反转传动部,也可以使用下述所示的反 转连杆38 (参照图6)。
反转连杆38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支架24上。 反转连杆38的一端部38a可转动地与驱动轴18A连结,另一端部38b 可转动地与移动滑块32A连结。此外,在驱动轴18A及移动滑块32A 上不设置齿条部。
在使用了反转连杆38的照射方向变更机构14A中,如果拉拽线 缆35,则反转连杆38沿使其另一端部38b向后方移动、 一端部38a向 前方移动的方向转动,驱动轴18A向前方移动,反射镜5沿使其下端 部向前方移动的方向转动,照射方向向上变更。
相反,在照射方向变更机构14A中,如果放松线缆35,则反转连 杆38沿使其另一端部38b向前方移动、 一端部38a向后方移动的方向 转动,驱动轴18A向后方移动,反射镜5沿使其下端部向后方移动的 方向转动,照射方向向下变更。
另一方面,在照射方向变更机构14A中,如果调整用螺杆28沿 绕轴方向旋转,则支架24、反转连杆38、驱动轴18A及移动滑块32A 一体地向前后方向移动,反射镜5转动,照射方向向下或向上变更。
如上所述,由于在车辆用前照灯1中,将连结部件10的球状部 10a设置在与驱动轴18、 18A连结的连结点的上方,该球状部10a成为 反射镜5相对于灯具壳体2在上下方向转动的转动支点,并且设置 反转传动部(反转齿轮26、反转连杆38),其使线缆35向拉拽方向 及放松方向的动作在前后方向上反转;以及调整用螺杆28,其使驱动 轴18、 18A向前后方向移动,因此可以在确保安全性及反射镜5的稳 定支撑状态的基础上,实现设置于车辆用前照灯1中的机构的简化。
另外,由于在照射方向变更机构14、 14A中设置有进行校平调整 的机构和进行校准调整的机构这两个机构,因此可以实现反射镜5向 灯具壳体2的组装作业、照射方向变更机构14、 14A向灯具壳体2的 组装作业、以及照射方向变更机构14、 14A向反射镜5的组装作业中 的作业性的提高。并且,在车辆用前照灯1中,由于反射镜5的转动不是通过电
子控制,而是通过向线缆35施加的力而进行的,因此,可以实现照 射方向变更机构14、 14A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并且,由于在车辆用前照灯1中设置支架24,该支架24支撑作 为反转传动部而起作用的反转齿轮27或反转连杆38,通过使调整用 螺杆28沿绕轴方向旋转,而使支架24及反转传动部向前后方向移动, 使驱动轴18、 18A向前后方向移动,因此,可以将调整用螺杆28的 旋转力可靠地传递至驱动轴18、 18A,实现校准调整中的动作的可靠 性的提高。
并且,由于通过使用反转齿轮27作为反转传动部,该反转齿轮 27与驱动轴18的齿条部22a和移动滑块32的齿条部33a啮合,从而 可以与控制开关的操作旋钮的旋转角度成比正比地,确定驱动轴18在 前后方向上的移动量,所以可以实现校平调整的容易化。
另一方面,在使用连结驱动轴18A和移动滑块32A的反转连杆 38作为反转传动部的情况下,由于不会产生使用齿轮时的齿隙问题, 因此,可以将向线缆35施加的力以损失很小的状态传递至驱动轴18A。
此外,上述示出了将反射镜5支撑在灯具壳体2上的例子,但例 如也可以将反射镜5经由托架这样的中间部件支撑在灯具壳体2上。
在用于实施上述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部分的形状及构造, 都不过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不能由此限定地解 释本发明的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
1. 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具有反射镜,该反射镜可转动地支撑在灯具壳体的内部,同时利用照射方向变更机构而转动,变更从光源出射的光的照射方向,其特征在于,前述照射方向变更机构具有驱动轴,其前端部与前述反射镜连结,通过向前后方向移动,使前述反射镜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线缆,其施加拉拽方向即向后方的力、或放松方向即向前方的力,同时使前述驱动轴与所施加的力的方向对应而向前方或后方移动;预紧弹簧,其将前述驱动轴向后方预紧;调整用螺杆,其通过沿绕轴方向旋转,使前述驱动轴与旋转方向对应而向前方或后方移动;以及反转传动部,其使前述线缆的向前述拉拽方向及前述放松方向的动作在前后方向上反转,传递至前述驱动轴,将前述反射镜相对于前述灯具壳体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转动支点,设置于与前述驱动轴连结的连结点的上方,向前述线缆施加向前述拉拽方向的力,使前述驱动轴抵抗前述预紧弹簧的预紧力而向前方移动,向前述线缆施加向前述放松方向的力,使前述驱动轴利用前述预紧弹簧的预紧力而向后方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支架,其支撑前述反转传动部,并可以向前后方向移动, 在前述支架上,可绕轴旋转地螺合前述调整用螺杆, 通过使前述调整用螺杆旋转,使前述支架及前述反转传动部向前后方向移动,从而使前述驱动轴向前后方向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在前述驱动轴上形成齿条部,设置移动滑块,其与前述线缆的前端部连结并具有齿条部,可向 前后方向移动,设置反转齿轮,其与前述驱动轴的前述齿条部和前述移动滑块的 前述齿条部啮合,使用前述反转齿轮作为前述反转传动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移动滑块,其连结前述线缆的前端部,可向前后方向移动;以及 反转连杆,其两端部分别可自由转动地与前述驱动轴和前述移动 滑块连结,同时可以以中间部作为支点进行转动, 使用前述反转连杆作为前述反转传动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在确保安全性及反射镜的稳定支撑状态的基础上,实现机构的简化。该车辆用前照灯设置有驱动轴(18),其前端部与反射镜(5)连结,通过向前后方向移动而使反射镜转动;线缆(35),其施加向拉拽方向的力或向放松方向的力,使驱动轴向前方或后方移动;预紧弹簧(23),其将驱动轴向后方预紧;调整用螺杆(28),其与旋转方向对应地使驱动轴向前方或后方移动;以及反转传动部(27),其使线缆的向拉拽方向及放松方向的动作在前后方向上反转,传递至驱动轴,将反射镜相对于灯具壳体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转动支点设置在与驱动轴连结的连结点的上方。
文档编号F21W101/10GK101532633SQ200910117888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3日
发明者福地英树, 草谷雅弘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