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

文档序号:2858141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易于组装 的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一般来说,液晶显示器1包括一背光模组11、一液晶模组12、一胶框13 及一前框14,液晶模组12是设置于背光模组11上,而胶框13是设置于背光模组11与液晶 模组12间,前框14是套设于液晶模组12并连结背光模组11。其中,背光模组11具有一背 板111、一反射片112、一导光板113、一灯管114、一灯罩115及多数个光学膜片116,结构上 是依序叠置反射片112、导光板113以及光学膜片116于背板111上,并在导光板113的两 侧安装灯管114与灯罩115以提供光源。然而,由上述得知,在整个液晶显示器1中,由于背光模组11内所包含的构件繁 多,在其组装的过程中,将耗费大量人工与时间,因此,如何改善背光模组11组装的模式,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把资源作最有效的运用,使得液晶显示器1组装过程能简单便捷,以节 省组装成本的支出,将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组装成本的液晶显示器。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的背光模组组装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 的液晶显示器包含包含一液晶面板及一背光模组,液晶面板是结合于背光模组上。背光模 组包括一背板单元、一反射单元、一导光板及一第一光源装置。背板单元包括一第一背板及 一第二背板,第一背板具有一第一板体及一连接于第一板体侧缘的第一侧部结构,第一侧 部结构界定出一第一容置空间,第二背板具有一第二板体及一连接于第二板体侧缘的第二 侧部结构,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能以第一容置空间朝向第二侧部结构地相连接。反射单元 设置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上并且部分伸入第一容置空间内,导光板设置于反射单元上且 介于第一侧部结构与第二侧部结构之间,第一光源装置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内。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较佳地,前述的液晶显示器还包括一前框,前框包括一呈框状的顶壁以及一由顶 壁周缘往下延伸的围绕壁,前框借围绕壁框设于背板单元外围,且顶壁压制于液晶面板上, 使液晶面板结合于背光模组。。较佳地,前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的第二侧部结构界定出一第二容置空间,背 光模组还包含一容置于第二容置空间内的第二光源装置,而且反射单元部分伸入第二容置 空间内。较佳地,前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的第二板体局部凹陷形成一凹陷部,通过第 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连接,第一板体局部伸入凹陷部。
较佳地,前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的第一背板还具有多数个设于第一板体底 面且位于与第二板体重叠部分的第一螺纹孔,第二背板还具有多数个贯通第二板体且对应 所述第一螺纹孔的第二螺纹孔,背光模组还包含多数个用以穿设所述第一螺纹孔及所述第 二螺纹孔的螺丝。较佳地,前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的反射单元伸入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 空间内的部分是分别介于第一侧部结构与第一光源装置间,以及第二侧部结构与第二光源 装置间。较佳地,前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的第一背板还具有二分别设置于第一板体 相反侧缘且相邻第一侧部结构的第一侧壁结构,第二背板还具有二分别设置于第二板体相 反侧缘且相邻第二侧部结构的第二侧壁结构。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步骤A 设置反射单元于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上;步骤B 设置导光板于反射单元上;步骤C:将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以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相向地连接,使 反射单元两相反侧缘分别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导光板介于第一侧部结构 与第二侧部结构之间;及步骤D 分别容置第一光源装置与第二光源装置于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 间。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较佳地,前述的组装方法,其中第一光源装置与第二光源装置为灯管,步骤D是在 步骤A之前,先将第一光源光置与第二光源装置分别设置于反射单元的两相反侧缘,使步 骤C中反射单元两相反侧缘分别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时,第一光源装置与 第二光源装置能分别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较佳地,前述的组装方法,其中在该步骤A中,是将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以第一容 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相向且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不相接触地摆置,在步骤C中,是将第 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相向地位移至部分重叠而螺锁连接。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至少具有下列优 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液晶显示器利用背板单元的设计,在背光模组的结构上,借由第一侧部结 构与第二侧部结构并搭配反射单元的设置,相较于以往的背光模组,将能够省去灯罩的设 置而降低成本;在背光模组组装时,借由先将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间隔地摆置,能便捷地设 置反射单元、导光板、第一光源装置与第二光源装置,以节省组装背光模组所耗费的时间与 人工而降低组装成本,此外,通过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凸块的设置,也能达到减少成本 的支出。综上所述,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 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一分解立体图,说明以往的液晶显示器;图2是一分解立体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图3是一分解立体图,说明该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图4是一流程图,说明该背光模组的组装步骤。图5是一组装流程示意图,该背光模组的组装过程。图6是一组装流程示意图,说明光源装置为发光二极管模块的背光模组的组装过程。图7是一剖面示意图,沿第一侧壁结构与第二侧壁结构方向说明该液晶显示器的 结构。图8是一剖面示意图,沿第一侧部结构方向说明该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图9是一剖面示意图,沿第二侧部结构方向说明该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图10是一剖面示意图,沿第一侧部结构方向说明该间隔单元的第一变化实施态 样的结构。图11是一剖面示意图,沿第二侧部结构方向说明该间隔单元的第一变化实施态 样的结构。图12是一剖面示意图,沿第一侧壁结构与第二侧壁结构方向说明该间隔单元的 第二与第三变化实施态样的结构。图13是一剖面示意图,沿第一侧部结构方向说明该间隔单元的第二变化实施态 样的结构。图14是一剖面示意图,沿第二侧部结构方向说明该间隔单元的第二变化实施态 样的结构。图15是一剖面示意图,沿第一侧部结构方向说明该间隔单元的第三变化实施态 样的结构。图16是一剖面示意图,沿第二侧部结构方向说明该间隔单元的第三变化实施态 样的结构。图17是一剖面示意图,沿第一侧壁结构与第二侧壁结构方向说明本发明的第二 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图18是一流程图,说明该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的组装步骤。图19是一组装流程示意图,该背光模组的组装过程。图20是一组装流程示意图,说明光源装置为发光二极管模块的背光模组的组装 过程。图21是一剖面示意图,说明第一背板的第一凹槽与第二背板的第二凹槽。图22是一剖面示意图,说明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的凸块。图23是一剖面示意图,说明另一态样的第一背板与第二背板的凸块。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 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其具体实施 方式、结构、步骤、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参阅图2,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201包含一背光模 组21、一液晶面板22、一电路控制板23、一间隔单元M及一前框25。液晶面板22借由前 框25固定于背光模组21上,而且间隔单元M介于液晶面板22与背光模组21之间,使液 晶面板22与背光模组21之间形成间隔,电路控制板23连接液晶面板22。参阅图3,背光模组21包括一背板单元3、一反射单元4、一导光板51、一光学膜 52、一第一光源装置61及一第二光源装置62。结构上背板单元3位于最底层,接着依序为 反射单元4、导光板51及光学膜52,第一光源装置61与第二光源装置62是设置于导光板 51的两侧而位于背板单元3内。背板单元3包括一第一背板31及一第二背板32。第一背板31具有一呈矩形的第 一板体311、一连接于第一板体311侧缘的第一侧部结构312、二分别设置于第一板体311 相反侧缘且相邻第一侧部结构312的第一侧壁结构314、一由第一板体311相反于第一侧部 结构312的侧缘的局部底面形成的凹口部310,以及多数个设置于第一板体311底面且位于 凹口部310的第一螺纹孔315。两第一侧壁结构314分别沿着第一板体311的前缘、后缘 延伸,第一侧部结构312具有一由第一板体311往上延伸的第一围壁312b以及一由第一围 壁312b朝第一侧壁结构314所在的一侧横向延伸而间隔于第一板体311上方的第一顶壁 312c,且第一围壁312b前后末段也朝向第一侧壁结构314所在的方向弯折而形成两第一侧 壁31加,第一围壁312b、第一顶壁312c与第一侧壁31 界定出一第一容置空间313。在本 实施例中,第一侧部结构312、第一侧壁结构314与第一板体311是一体成形的。第二背板32具有一呈矩形的第二板体321、一位于第二板体321侧缘的第二侧部 结构322、二分别设置于第二板体321相反侧缘且相邻第二侧部结构322的第二侧壁结构 324、一由第二板体321相反于第二侧部结构322的侧缘顶面局部凹陷形成的凹陷部320,以 及多数个贯通第二板体321且位于凹陷部320的第二螺纹孔325。两第二侧壁结构3M分 别沿着第二板体321的前缘、后缘延伸,第二侧部结构322具有一由第二板体321往上延伸 的第二围壁322b以及一由第二围壁322b朝第二侧壁结构3 所在的一侧横向延伸而间隔 于第二板体321上方的第二顶壁322c,且第二围壁322b前后末段也朝向第二侧壁结构3M 所在的方向弯折而形成两第二侧壁32 ,第二围壁322b、第二顶壁322c与第二侧壁32 界定出一第二容置空间32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部结构322、第二侧壁结构3 与第二 板体321是一体成形的。于是,第一板体311与第二板体321是以未被围绕的侧缘连接而形成一承载平面, 该承载平面与第一侧部结构312、第二侧部结构322、第一侧壁结构314及第二侧壁结构325 界定出一承载空间。反射单元4设置于第一板体311与第二板体321所形成的承载平面上,并且延伸 布设于第一侧部结构312的第一侧壁312a、第一围壁312b及第一顶壁312c与第二侧部结 构322的第二侧壁32 、第二围壁322b及第二顶壁322c上,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单元4的 两侧边形状呈C形,以配合于第一侧部结构312及第二侧部结构322。如图3所示,借由反射单元4配合于第一侧部结构312及第二侧部结构322,将具有反射光源的功能,可当作灯 罩使用,反射单元4为反射片,也可为涂布第一侧部结构312与第二侧部结构322内侧壁面 的反射涂料。导光板51设置于反射单元4上且介于第一侧部结构312与第二侧部结构322之 间,而光学膜52设置于导光板51上,光学膜52可以是增亮膜、菱镜片、扩散片等其中之一, 数量上也可是多数个,或甚至无光学膜52也可。第一光源装置61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313内而相邻于导光板51 —侧;第二光源 装置62容置于第二容置空间323内而相邻于导光板51 —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装置 61与第二光源装置62为冷阴极灯管。配合参阅图4与图5,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21的组装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步骤900,将第一光源装置61与第二光源装置62分别设置于反射单元4的两相反 侧缘。其中,反射单元4两侧缘反折以供设置第一光源装置61与第二光源装置62。步骤902,设置反射单元4于第一板体311及第二板体321上。其中,是将第一背 板31与第二背板32以第一容置空间313与第二容置空间323相向且第一板体311与第二 板体312不相接触地摆置。步骤904,设置导光板51于反射单元4上。步骤906,将第一板体311与第二板体321以第一容置空间313与第二容置空间 323相向地连接,使反射单元4两相反侧缘分别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313与第二容置空间 323、导光板51介于第一侧部结构312与第二侧部结构322之间。更详细的说明,第一背板31与第二背板32的连接,第一板体311的凹口部310叠 置于第二板体321的凹陷部320,也就是第一板体311与第二板体321局部部分重叠,然后, 借由螺丝7螺锁位于凹口部310的第一螺纹孔315及位于凹陷部320的第二螺纹孔325,使 得第一背板31与第二背板32紧密地连接,当然,第一背板31与第二背板32的连接结构, 并不以较佳实施例所举例为限,也可不必设置凹口部310与凹陷部320,改以卡锁或其他连 接结构连接。而且,由于第一光源装置61与第二光源装置62已分别预先设置于反射单元4,因 此,通过第一背板31与第二背板32相连接,第一光源装置61与第二光源装置62便能分别 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313与第二容置空间323内。步骤908,将光学膜52设置于导光板51上。由于光学膜52为软性片体,能通过弯 曲轻易地设置于导光板51上而位于承载空间内。此外,参阅图6,第一光源装置61与第二光源装置62也可为发光二极管模块,每 一发光二极管模块具有一发光二极管元件63及一电路基座64,而步骤900将调整为步骤 900,,其余的步骤相同。步骤900’,分别容置第一光源装置61与第二光源装置62于第一容置空间313及 第二容置空间323。特别说明的是,两电路基座64是分别通过导热胶的连接设置于第一侧 部结构312的第一围壁312b与第二侧部结构322的第二围壁322b的内壁面上,使得发光 二极管元件63将可以利用第一背板31及第二背板32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不过由于两电 路基座64是设置于第一围壁312b与第二围壁322b,所以反射单元4为一平面状,较佳地, 在步骤902,为了使反射单元4达到良好的反射效果,还可以将另二小尺寸的反射单元4设置于第一顶壁312c与第二顶壁322c的内侧壁面上。特别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背板31及第二背板32的连接,形成足以设置反射单元 4、导光板51及光学膜52的承载空间,以及第一光源装置61及第二光源装置62能分别设 置于第一背板31的第一侧部结构312及第二背板32的第二侧部结构322内,并且借由反 射单元4布设于第一侧部结构312与第二侧部结构322内,相较于以往的背光模组,将可以 省去灯罩的设置,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再者,相较于以往的背光模组在组装时,由于背板的尺寸大小固定,以致于难以轻 易地将其他构件设置于背板内,反观,本发明的背板单元3,通过第一背板31与第二背板32 先分开保持一间隔摆放的架构,将能够便捷地设置反射单元4、导光板51与光学膜52于背 板单元3内,而且能同时将第一光源装置61及第二光源装置62分别设于第一背板31与第 二背板32,如此一来,将能节省组装背光模组21所耗费的时间与人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 的。参阅图7、图8与图9,间隔单元M是设置于背光模组21上,间隔单元M具有一 设置于第一侧部结构312顶端的第一支撑壁811、一设置于第一侧壁结构314顶端的第一间 隔壁812、一设置于第二侧部结构322顶端的第二支撑壁821及一设置于第二侧壁结构3M 顶端的第二间隔壁822,第一支撑壁811与第一间隔壁812是与第一背板31 —体成形的,而 第二支撑壁821与第二间隔壁822是与第二背板32 —体成形的。液晶面板22借由设置于第一支撑壁811、第二支撑壁821、第一间隔壁812及第二 间隔壁822上而间隔于背光模组21上,如此一来,使得液晶面板22不会因碰触背光模组21 而刮伤损坏。在本实施例中,间隔单元M也可为其他的三种变化实施态样,而使得液晶面板22 是间隔地设置于背光模组21上。如图7、图10及图11所示为第一变化实施态样,间隔单元 24改为具有二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结构312与导光板51及第二侧壁结构322与导光板51 间的胶框83、一设置于第一侧部结构312顶端的第一支撑壁811,以及一设置于第二侧部结 构322顶端的第二支撑壁821,第一支撑壁811与第二支撑壁821结构与上述相同,而所述 胶框83是部分位于光学膜52顶面上,取代了第一间隔壁812与第二间隔壁822,于是,液晶 面板22是设置于胶框83、第一支撑壁811与第二支撑壁821上。如图12、图13与图14所示为第二变化实施态样,是利用上述第一变化实施态样 的架构,间隔单元M还具有多数个设置于所述胶框83、第一支撑壁811及第二支撑壁821 上的第一间隔条841,于是,液晶面板22是设置于第一间隔条841上,而还远离于背光模组 21。如图12、图15与图16所示为第三变化实施态样,间隔单元M改为具有一设置于 第一侧部结构312顶端的第一支撑壁811、一设置于第二侧部结构322顶端的第二支撑壁 821、二设置于第一支撑壁811及第二支撑壁821上的第一间隔条841,以及二设置于光学膜 52上的第二间隔条842,其变化在于将胶框83与设置于胶框83上的第一间隔条841置换 为第二间隔条842,于是,液晶面板22是设置于第一间隔条841与第二间隔条842上。上述的三个变化实施态样主要是使液晶面板22与背光模组21保持一间隔,所以 变化实施态样并不以本较佳实施例所举例为限。参阅图7,电路控制板23是利用软性排线85连接液晶面板22。电路控制板23是设置于第二板体321的底面且邻近第二侧部结构322,而软性排线85是介于前框25及第二 背板32的第二侧部结构322之间,然而,配合液晶面板22的结构,电路控制板23也可以是 设置于第一板体311的底面且邻近第一侧部结构312,而软性排线85是介于前框25及第一 背板31的第二侧部结构312之间。前框25包括一呈框状且设置于液晶面板22上的顶壁251、一设于顶壁251且供液 晶面板22外露的贯通开口 252以及一由顶壁251周缘往下延伸的围绕壁253,前框25借围 绕壁253框设于背板单元3外围,且顶壁251压制于液晶面板22上,使得液晶面板22结合 于背光模组21,并且整个液晶显示器201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参阅图17,为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液晶显示器202包含一背光 模组21’、一液晶面板22、一电路控制板23、一间隔单元M及一前框25,而第二较佳实施例 相较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器202的背光模组21’只包含第一 光源装置61’并无设置第二光源装置62’,并且第二背板32’的第二侧部结构322’仅具有 第二围壁322b’,反射单元4’仅一侧缘呈C形。此外,为了配合单一光源装置的架构,如图 17所示,反射单元4’、导光板51’、第一背板31’与第二背板32’的结构相对于第一较佳实 施例皆有所改变,此部分的改变为该项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熟知,所以不再赘述, 而对于其他构造及功能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201相同,在此即不再重述。配合参阅图18与图19,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21的组装方法包含下列 步骤步骤901,将第一光源光置61,设置于反射单元4,的一侧缘。步骤903,设置反射单元4,于第一板体311,及第二板体上321,。如同第一较佳 实施例的步骤902的说明。步骤905,设置导光板51,于反射单元4,上。步骤907,将第一板体311,与第二板体321,以第一容置空间313,朝向第二侧部 结构322’地连接,使反射单元4’的一侧缘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313’、导光板51’介于第 一侧部结构312’与第二侧部结构322’之间。关于第一背板31’与第二背板32’的连接方 式,如图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步骤906的说明。步骤909,将光学膜52,设置于导光板51,上。此外,参阅图20,第一光源装置61’也可为发光二极管模块,发光二极管模块具有 一发光二极管元件63’及一电路基座64’,使得步骤901将调整为步骤901’,而其余的步骤 相同。步骤901,,容置第一光源装置61,于第一容置空间313,。特别说明的是,电路基座 64’是分别通过导热胶的连接设置于第一侧部结构312’的第一围壁312b’的内壁面上,使 得发光二极管元件63’将可以利用第一背板31’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不过由于电路基座 64’是设置于第一围壁312b’,所以反射单元4’为一平面状,较佳地,在步骤903,为了使反 射单元4’达到良好的反射效果,还可以将另一小尺寸的反射单元4’设置于第一顶壁312c’ 的内侧壁面上。附带说明的是,参阅图21,本发明液晶显示器202还可于第一背板31’的第一板体 311’顶面凹陷形成一第一凹槽316,以及于第二背板32’的第二板体321’顶面凹陷形成一 第二凹槽326,第一凹槽316是邻近第一侧部结构312’设置,而第二凹槽3 是邻近第二侧部结构322’设置,通过液晶显示器202具有一些电线或连接线(图未示)需设置于背光模 组21’内,所述电线或连接线能设置于第一凹槽316与第二凹槽326,则不必再设置收纳盒 之类的物件于背光模组21’上,以达到节省空间与成本的功能,并且使得电线或连接线避免 拉扯而脱落,当然,液晶显示器201的背板单元3也可以使用相同的设计结构。除此之外,参阅图22及23,本发明液晶显示器202的第一背板31’还包括多数个 设置于第一板体311’底面且邻近第一侧部结构312’的凸块330,以及第二背板32’还包括 多数个设置于第二板体321,底面且邻近第二侧部结构322,的凸块330,所述凸块330供 将电路控制板M以及电源器(图未示)螺锁固定而附于第一板体311’与第二板体321’ 底面,则不必另外加设支架来固定电路控制板M以及电源器,如此一来,设置凸块330的结 构,将可以节省液晶显示器202的成本。在本实施例中,凸块300的设置是可通过模压第一 板体311’与第二板体321’形成,或者是以增加铆钉的方式形成,而液晶显示器201的背板 单元3也可以使用相同的设计结构。综上所述,本发明液晶显示器201、202,利用背板单元3、3’的设计,在背光模组 21、21,的结构上借由第一侧部结构312、321,与第二侧部结构322、322,,并搭配反射单元 4、4’的设置,相较于以往的背光模组,将能够省去灯罩的设置而降低成本,在背光模组21、 21’组装时,借由先将第一背板31、311与第二背板32、32’间隔地摆置,则便于反射单元4、 4’、导光板51、51’、第一光源装置61、61’与第二光源装置62的设置,能节省组装背光模组 21,21'所耗费的时间与人工而降低组装成本,此外,通过第一凹槽316、第二凹槽326以及 凸块330的设置,也能达到减少成本的支出,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 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 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 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 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 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器,包含一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器还包含一与该液晶 面板结合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背板单元,包括;一第一背板,具有一第一板体及一连接于该第一板体侧缘的第一侧部结构,该第一侧 部结构界定出一第一容置空间;及一第二背板,具有一第二板体及一连接于该第二板体侧缘的第二侧部结构,该第一板 体与该第二板体能以该第一容置空间朝向该第二侧部结构地相连接;一反射单元,设置于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上并且部分伸入该第一容置空间内;一导光板,设置于该反射单元上且介于该第一侧部结构与该第二侧部结构之间;以及一第一光源装置,容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还包括一前 框,该前框包括一呈框状的顶壁以及一由该顶壁周缘往下延伸的围绕壁,该前框借该围绕 壁框设于该背板单元外围,且该顶壁压制于该液晶面板上,使该液晶面板结合于该背光模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侧部结构界定出一第 二容置空间,该背光模组还包含一容置于该第二容置空间内的第二光源装置,而且该反射 单元部分伸入该第二容置空间内。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板体局部凹陷形 成一凹陷部,通过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连接,该第一板体局部伸入该凹陷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背板还具有多数个设 于该第一板体底面且位于与该第二板体重叠部分的第一螺纹孔,第二背板还具有多数个贯 通该第二板体且对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第二螺纹孔,该背光模组还包含多数个用以穿设所 述第一螺纹孔及所述第二螺纹孔的螺丝。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反射单元伸入该第一 容置空间与该第二容置空间内的部分是分别介于该第一侧部结构与该第一光源装置间,以 及该第二侧部结构与该第二光源装置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背板还具有二分别设 置于该第一板体相反侧缘且相邻该第一侧部结构的第一侧壁结构,该第二背板还具有二分 别设置于该第二板体相反侧缘且相邻该第二侧部结构的第二侧壁结构。
8.—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以 下步骤步骤A 设置该反射单元于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上;步骤B 设置该导光板于该反射单元上;步骤C:将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以该第一容置空间与该第二容置空间相向地连 接,使该反射单元两相反侧缘分别容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与该第二容置空间、该导光板介 于该第一侧部结构与该第二侧部结构之间;以及步骤D 分别容置该第一光源装置与该第二光源装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及该第二容置 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光源装置与该第二光源装置为灯管,该步骤D是在该步骤A之前,先将该第一光源光置与该第二光源装置分别设置 于该反射单元的两相反侧缘,使该步骤C中该反射单元两相反侧缘分别容置于该第一容置 空间与该第二容置空间时,该第一光源装置与该第二光源装置能分别容置于该第一容置空 间及该第二容置空间。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步骤A中,是将该第一背板 与该第二背板以该第一容置空间与该第二容置空间相向且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不相 接触地摆置,在该步骤C中,是将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相向地位移至部分重叠而螺锁 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该液晶显示器包含包含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液晶面板是结合于背光模组上;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单元、反射单元、导光板及第一光源装置;背板单元包括第一背板及第二背板,第一背板具有第一板体及连接于第一板体侧缘的第一侧部结构,第一侧部结构界定出第一容置空间,第二背板具有第二板体及连接于第二板体侧缘的第二侧部结构,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能以第一容置空间朝向第二侧部结构地相连接;反射单元设置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上并且部分伸入第一容置空间内,导光板设置于反射单元上且介于第一侧部结构与第二侧部结构之间,第一光源装置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内。本发明还提供该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
文档编号F21V13/00GK102043275SQ20091017981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2日
发明者叶旭成, 李全发, 洪明泉, 王志桂, 邱俊昌 申请人: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