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平板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311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二极管平板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发光二极管平板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平板灯,一种以模块化且以光学膜组层处理刺眼 光线设计的发光二极管平板灯。
背景技术
在重视环境及节能的趋势下,发光二极管低耗电、寿命长与无污染的特性,成为极 佳的新世代光源;于是,渐渐有以发光二极管为灯具光源的设计,而其中多半只是将复数个 发光二极管组合在一起,俾以达到得用于照明的亮度。但对于发光二极管灯具照明的要求, 除了亮度的外,尚有其它因素必须加以考虑;诸如用以提供阅读光线,若为发光二极管直接 投射出来(未经过光学处理),则此光线会非常刺眼,无法提供阅读人舒适的阅读光线;不 过,绝大多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为将光线直接投射出来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平板 灯,它能解决先前技术直接投射出刺眼光线的问题,而具有投射出不刺眼光线的功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壳体,下方为开 口状的出光区;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一侧,且向外凸伸出电极;一导 光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发光二极管侧边;以及一光学膜组层,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底 面,而罩覆住所述壳体的出光区,且其基本组成为两彼此垂直的增亮膜及一扩散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投射出的光不具有刺眼的弊端。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示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外观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状态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
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壳体10,下方为开口状的出光区11,且 于内缘面实施有反射处理;至少一发光二极管2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部的一侧,且向外 凸伸出电极21,而所述发光二极管20得以一电路板22为组装界面;一导光板30,设置于所 述壳体10内部的发光二极管20侧边,而其出光面形成有令出光均勻的微结构;以及一光学 膜组层40,设置于所述导光板30底面,而罩覆住所述壳体10的出光区11,且其基本组成为 两彼此垂直的增亮膜(BEF,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及一扩散膜(Diffuser)。发光二极管20所构成的点光源或线光源,藉导光板30的作用而成为面光源,然后 由光学膜组层40的两增亮膜提高正面辉度,且以扩散膜使光线更为均勻,致使投射出来的光线,具有柔和不刺眼的特性,适合做为阅读的光线;此外,再以所述壳体10予以模块化封 装,得以成为一种规格品的设计,而如第三图所示,应用于如台灯50的照明灯具。
权利要求一种发光二极管平板灯,包括有,一壳体,下方为开口状的出光区,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一侧,且向外凸伸出电极,一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发光二极管侧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光学膜组层,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底面,罩覆住所述壳体的出光区,且其基本组成为两彼此垂直的增亮膜及一扩散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平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缘面实施有 反射处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平板灯,其包括有,一壳体,下方为开口状出光区,且于内缘面实施有反射处理,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一侧,且向外凸伸出电极,而所述发光二极管得以一电路板为组装接口,一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发光二极管侧边,而其出光面形成有令出光均匀的微结构,以及一光学膜组层,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底面,而罩覆住所述壳体出光区,且其基本组成为两彼此垂直的增亮膜及一扩散膜。藉此,用以解决先前技术直接投射出刺眼光线的问题,而具有投射出不刺眼光线且模块化成规格品的功效。
文档编号F21Y101/02GK201582616SQ200920283779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7日
发明者邓学开 申请人:邓学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