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螺距抬管脚双螺旋节能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391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密螺距抬管脚双螺旋节能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灯,特别是一种具有螺距极小的抬管脚双螺旋节能灯,属于节能灯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节能灯制造领域中,人们为了增加灯管的发光面积,通常将灯管盘旋成全螺旋或半螺旋结构,它有效地增加了灯管的发光面积,提高了灯管的光通亮。现有的螺旋式节能灯的灯管通常有二种结构,一种是半螺旋结构,另一种是全螺旋结构。无论是全螺旋结构,还是半螺旋结构,这种螺旋式节能灯的灯管一般都包括有双螺旋结构的灯管主体。半螺旋结构与全螺旋结构的不同之处是在双螺旋结构的灯管主体的两末端进行弯角处理,即首先将灯管主体的两末端向螺旋圈的内侧弯折成接近水平状,然后在螺旋圈的中部位置再向上竖直弯折而构成两个长度2CM以上的管脚,灯管利用两个管脚与下壳相连接。这种半螺 旋结构的节能灯,主要的缺陷就是,总体外形不够美观且节能灯的总体高度较高(这是由于有了灯脚的缘故而造成的),但是半螺旋结构的灯管,由于有了二端垂直段,因此在涂粉、烤粉、焊灯丝段、排气、充气、烤管等工艺质量容易控制,所以灯管的光效、寿命性能好。全螺旋结构的灯管,其灯丝段焊在螺旋体的延伸处,灯管是顺着旋进下壳的塑件中,再胶合固定,因此,灯管与塑壳无间隙,美观且灯的总高度小。但是灯管生产过程中,工艺及操作困难,造成灯管的光效和寿命比半螺的性能要低得多,且灯管的螺距受到下壳塑件厚度的影响,即在灯管管脚的侧壁部与相邻灯管之间必须留有足够距离供下壳塑件连接孔壁的旋入,否则就不能胶合固定。因此全螺旋灯管的螺旋圈数在一定的高度上是有限制的,即在不增加节能灯外径和高度的情况下,其发光面积具有极限。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增加双螺旋节能灯管的发光面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螺距抬管脚双螺旋节能灯,目的是在尽可能增大螺旋直径和缩小螺旋间距从而增加发光面积的情况下,实现管脚与下壳顺利插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釆取以下技术方案实施它由双螺旋结构的灯管、两个管脚、每个管脚上的两条引线组成,其特征在于管脚与相邻螺旋灯管间距大于两相邻螺旋管壁间距;管脚相对相邻螺旋灯管径向内拢。本实用新型将螺旋灯管每相邻两管之间的法向管壁距离设计成小于塑件下壳的最小旋入厚度,又将灯管两端四分之一螺旋圈段上的螺旋升角设计成大于其余部分的螺旋升角,这样不但能使灯管的螺旋圈数增加,达到增大灯管的发光面积、增大光通量的目的,而且在灯管与塑件下壳胶合时,能使灯管顺利旋入下壳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与传统全螺旋结构的节能灯管相比,具有结构紧凑、粘结牢固、工艺简单、灯管的发光面积大、光通量大等优点。

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07]在附图I中1灯管、2管脚、3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I所示,灯管I为全螺旋结构,在灯管I上的灯管两端设有两个管脚2,其用于与塑件下壳中的旋入孔(图中未示出)相胶合,两个管脚2上设有引线3,其用于与塑件上壳、下壳中的镇流器输出端相连接。灯管I上的螺旋法向螺距t=d+b(d为灯管直径、b为两相邻管壁间的距离),其b小于塑件下壳中旋入孔的最小壁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灯管I的螺栓圈数,从而达到增大灯管I的发光面积、增加光通亮的目的。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b小于塑件下壳中旋入孔的壁厚,因而导致了灯管I中的管脚2难以旋入塑件下壳的连接孔内而无法胶合,因此本实用新型在两个管脚2分别在距各自管脚2端面四分之一螺旋圈灯管I部分上的螺旋升角设计成大于其余部分的螺旋升角,即将管脚向上抬起,让出能使塑件下壳连接孔顺利旋入管脚2的最小空间,从而使胶合工艺得以满足,使密螺距节能 灯管得以实现。
权利要求1.一种密螺距抬管脚双螺旋节能灯,它由双螺旋结构的灯管、两个管脚、每个管脚上的两条引线组成,其特征在于管脚与相邻螺旋灯管间距大于两相邻螺旋管壁间距;管脚相对相邻螺旋灯管径向内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螺距抬管脚双螺旋节能灯。它由双螺旋结构的灯管、两个管脚、每个管脚上的两条引线组成,其管脚与相邻螺旋灯管间距大于两相邻螺旋管壁间距;管脚相对相邻螺旋灯管径向内拢。因此本实用新型与传统全螺旋结构的节能灯管相比,具有结构紧凑、粘结牢固、工艺简单、灯管的发光面积大、光通量大等优点。
文档编号H01J61/36GK202564176SQ201220160350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7日
发明者陶明成 申请人:建湖坤杰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