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显示屏及其导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859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显示屏及其导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组件,包括光源和依次层叠的第一遮光膜、导光膜、第二遮光膜,光源设于第一遮光膜背向导光膜的下方,导光膜的边缘外侧围设有反光膜,可将往导光膜四周出射的光线反射回导光膜中,充分利用入射到导光膜的光,从而使整个导光膜只有所需的图标区露光,提高了光的利用率,降低了露光隐患。
【专利说明】移动终端、显示屏及其导光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显示屏及其导光组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手机外形设计慢慢往窄边框发展,当边框变窄后,显示屏四周背胶面积会越来越窄,导光膜则离壳体边缘越来越近,原有的设计方案,导光膜四周没有进行遮光,如图1和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手机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导光组件的俯视图,该手机包括外壳1、导光组件2、触控面板3以及光源4,导光组件2包括设于导光膜5上下的遮光膜6,上下的遮光膜6长度无法遮挡住光线的露出,从而形成光线会从壳体I与触控面板3之间的间隙7中跑出,另一方面,白色触控面板3印刷有图标区8,一般供应商无法控制图标区8以外的印刷部分颗粒不良,这是目前品质管控允许范围内的,如四周未进行遮光,当光源4发出的光照射到这些颗粒位置,则会造成外观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显示屏及其导光组件,能够解决上述光线会从壳体与触控面板之间的间隙中跑出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光组件,包括光源和依次层叠的第一遮光膜、导光膜、第二遮光膜,光源设于第一遮光膜背向导光膜的下方,导光膜的边缘外侧围设有反光膜。
[0005]其中,第一遮光膜与导光膜固定连接,导光膜与第二遮光膜固定连接。
[0006]其中,所述反光膜与第一遮光膜和第二遮光膜的至少一个连接。
[0007]其中,所述反光膜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一遮光膜的外侧。
[0008]其中,所述反光膜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遮光膜的背向所述导光膜的表面边缘,所述反光膜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遮光膜的背向所述导光膜的表面边缘。
[0009]其中,第二遮光膜设有镂空区。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屏,其包括触控面板、电路板和上述的导光组件。
[0011]其中,触控面板的面向所第二遮光膜的表面设有图标。
[00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上述的显示屏。
[00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显示屏及其导光组件中的导光膜边缘设有反光膜,可将往导光膜四周出射的光线反射回导光膜中,充分利用入射到导光膜的光,从而使整个导光膜只有所需的图标区露光,提高了光的利用率,降低了露光隐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0015]图1现有技术中的导光组件的俯视图;
[0016]图2是图1中的导光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简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导光组件的俯视图;
[0018]图4是图3中的导光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简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导光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简图;
[0020]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导光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简图;
[0021]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导光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简图;
[0022]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导光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简图;
[0023]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导光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简图;
[0024]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示屏的截面结构示意简图;
[0025]图11是图10中显示屏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第一实施例
[0028]请参阅图3,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导光组件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的导光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简图,该导光组件100主要包括光源11和依次层叠的第一遮光膜
12、导光膜13、第二遮光膜14。
[0029]第一遮光膜12包括入光面121与出光面122,光源11设于第一遮光膜12背向导光膜13表面的下方,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光源11可设于第一遮光膜12背向导光膜13的左侧或右侧,具体地,只要满足光源11的光线由第一遮光膜12的入光面121进入,由出光面122出射即可。第一遮光膜12、导光膜13、第二遮光膜14的截面形状呈长方形,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遮光膜12、导光膜13以及第二遮光膜14截面长度相同,第一遮光膜12、导光膜
13、第二遮光膜14分别以截面长度中心轴依次层叠,其中,第一遮光膜12与第二遮光膜14分别通过胶水等具有粘性材料固定设于导光膜13上,导光膜13的边缘外侧围设有反光膜151,该反光膜151包括第一反光膜151、第二反光膜152、第三反光膜153、第四反光膜154,其可分成一段式、两段式、三段式、四段式,一段式即反光膜为一体成型;两段式即第一反光膜151与第二反光膜152 —体成型、第三反光膜153与第四反光膜154 —体成型或第一反光膜151、第二反光膜152 —体成型、第三反光膜153 —体成型,第四反光膜154为单段;三段式即第一反光膜151与第二反光膜152 —体成型,第三反光膜153、第四反光膜154分别为单段;四段式即第一反光膜151、第二反光膜152、第三反光膜153、第四反光膜154分别为单段。反光膜151的一端延伸至第一遮光膜12的背向导光膜13的表面边缘,反光膜151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遮光膜14的背向导光膜13的表面边缘,反光膜151可呈直线或弧形,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此不作限定。反光膜的厚度优选0.3mm,当然,也可根据市场的需求而选择其厚度。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遮光膜14表面设有镂空区16。
[0030]本实施例中的导光组件100的导光膜13的边缘外侧只需要设置第一反光膜151、第三反光膜153便可将往导光膜13两边出射的光线反射回导光膜13中,充分利用入射到导光膜13的光,从而使整个导光膜13只有所需的镂空区16露光,降低了露光隐患。当然导光膜13的边缘外侧围设反光膜15进一步减少露光隐患,提高镂空区16的亮度。
[0031]第二实施例
[0032]请参阅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导光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简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反光膜15’的设置位置以及第一遮光膜12’、导光膜13’以及第二遮光膜14’截面长度。
[0033]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遮光膜12’、第二遮光膜14’截面长度相同,导光膜13’的截面长度比第一遮光膜12’略小,导光膜13’的边缘外侧围设有反光膜15’,反光膜15’的一端延伸至第一遮光膜12’的面向导光膜13’的表面边缘,反光膜15’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遮光膜14’的面向所述导光膜13’的表面边缘,即,反光膜15’的外边缘与第一遮光膜12’、第二遮光膜14’的外边缘平齐。
[0034]第三实施例
[0035]请参阅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导光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简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反光膜15”的设置位置以及第一遮光膜12”、导光膜13”以及第二遮光膜14”截面长度。
[0036]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遮光膜12”与导光膜13”的截面长度相同,第二遮光膜14”的截面长度比第一遮光膜12”略长,导光膜13”的边缘外侧围设有反光膜15”,反光膜15”全部地覆盖第一遮光膜12”的外侧,具体地,反光膜15”的一端延伸至第一遮光膜12”的背向导光膜13”的表面边缘,反光膜15”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遮光膜14”的面向所述导光膜13”的表面边缘。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如图7所述示,反光膜15”也可部分地覆盖第一遮光膜12”的外侧,具体地,反光膜15”的一端延伸至第一遮光膜12”的面向导光膜13”的表面边缘或是第一遮光膜12”的两个表面之间的边缘,反光膜15”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遮光膜14”的面向所述导光膜13”的表面边缘。
[0037]第四实施例
[0038]请参阅图8,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导光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简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反光膜15”的设置位置以及第一遮光膜12”’、导光膜13”’以及第二遮光膜14”’截面长度。
[0039]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遮光膜14”’与导光膜13”’的截面长度相同,第一遮光膜14”’的截面长度比第一遮光膜12”’略短,导光膜13”’的边缘外侧围设有反光膜15”’,反光膜15”’全部地覆盖第二遮光膜14”’的外侧,具体地,反光膜15”’的一端延伸至第二遮光膜14”’的背向导光膜13”’的表面边缘,反光膜15”’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遮光膜12”’的面向所述导光膜13”’的表面边缘。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如图9所述示,反光膜15”’也可部分地覆盖第二遮光膜14”’的外侧,具体地,反光膜15”’的一端延伸至第二遮光膜14”’的面向导光膜13”’的表面边缘或是第二遮光膜14”’的两个表面之间的边缘,反光膜15”’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遮光膜12”’的面向所述导光膜13”’的表面边缘。
[0040]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示屏的截面结构示意简图,图11是图10中显示屏的俯视图,该显示屏500包括触控面板200、电路板30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导光组件100。所述触控面板200的面向所第二遮光膜14的表面设有图标201。
[004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上述的显示屏500。
[00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显示屏及其导光组件中的导光膜边缘设有反光膜,可将往导光膜四周出射的光线反射回导光膜中,充分利用入射到导光膜的光,从而使整个导光膜只有所需的图标区露光,提高了光的利用率,降低了露光隐患。
[004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导光组件,包括光源和依次层叠的第一遮光膜、导光膜、第二遮光膜,所述光源设于所述第一遮光膜背向所述导光膜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膜的边缘外侧围设有反光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遮光膜与导光膜固定连接,导光膜与第二遮光膜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膜与第一遮光膜和第二遮光膜的至少一个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膜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一遮光膜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膜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遮光膜的背向所述导光膜的表面边缘,所述反光膜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遮光膜的背向所述导光膜的表面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膜的外表面呈直线或弧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膜设有镂空区。
8.—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面板、电路板和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的面向所第二遮光膜的表面设有图标。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或9中所述的显示屏。
【文档编号】F21S8/00GK204005523SQ201420359442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发明者】刘军军 申请人: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