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7566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屏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屏。



背景技术:

显示屏是智能手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其内设置有由12颗或14颗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构成的光源,以及用于将LED发出的光线分散并均匀分布在整个显示屏上的背光模组。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背光模组主要包括增光片1、扩散片2、导光片3、反射片4、胶框5和铁框6,为了降低显示屏的厚度,有一些背光模组不设置铁框6(如图2)。对于不同结构的智能手机,LED可设置于显示屏的下部或上部,若设置在上部,则LED通常位于听筒的下方。由于LED在发光的同时也会发热,总热量在0.3W左右,该热量与手机中其它器件发出的热量叠加,使得听筒附近区域的温度较高,使得用户在接打电话时的舒适度较差。

为了对听筒附近区域进行散热,通常采用在背光模组上贴设散热膜的方式。图3为图1所示背光模组的铁框上贴设散热膜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背光模组应用在智能手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对于设有铁框6的背光模组,可将散热膜7贴设在铁框6上。而对于没有铁框6的背光模组,由于增光片1、扩散片2、导光片3的中间部分比较脆弱,不能承受较大的压力,若通过压设的方式将散热膜7贴在背光模组上,则在压设的过程中会损坏各种模材,从而造成背光模组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屏,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贴设散热膜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背光模组失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片、胶框和散热膜,其中,散热膜位于胶框背离导光片的一侧,所述散热膜的至少三个边缘与胶框之间具有重叠区域,在所述重叠区域内与胶框胶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膜包括:依次排布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石墨烯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和背胶层,所述背胶层朝向所述胶框,且背胶层上与重叠区域对应的位置处设有背胶用于与所述胶框胶合。

进一步的,背胶的宽度为0.5mm-3mm。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膜上开设排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膜的四边均与胶框之间具有重叠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膜的平面导热系数为1300W/MK-1900W/MK。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膜的垂直导热系数为15W/MK-20W/MK。

进一步的,所述PET膜的厚度为0.01mm或0.015mm。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烯层的厚度为0.01mm、0.025mm或0.017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屏,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将散热膜的至少三个边缘与胶框胶合,而散热膜的中间部分无需与胶框胶合,胶合过程中的压力仅施加在胶框上,而不会对各膜材施加任何的压力,能够保护各膜材避免受压而造成背光模组失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背光模组的铁框上贴设散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背光模组应用在智能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散热膜的三边与胶框胶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散热膜的四边与胶框胶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的散热膜的截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散热膜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1-增光片;2-扩散片;3-导光片;4-反射片;5-胶框;6-铁框;7-散热膜;71-PET膜;72-石墨烯层;73-背胶层;74-背胶;75-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增光片1、扩散片2、导光片3、反射片4、胶框5和散热膜7,其中,增光片1、扩散片2和导光片3均位于胶框5的一侧,按照图2所示的顺序层叠设置。反射片4可位于导光片3与胶框5之间,也可以位于胶框5背离导光片3的一侧,图2所示的反射片4位于导光片3与胶框5之间。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散热膜的三边与胶框胶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散热膜的四边与胶框胶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散热膜7位于胶框5背离导光片3的一侧,散热膜7的至少三个边缘与胶框5之间具有重叠区域,在该重叠区域内与胶框5胶合在一起。相当于散热膜7的至少三个边缘与胶框5胶合,而散热膜7的中间部分无需与胶框5胶合。由于胶框5具有一定的强度,对各膜材具有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因此将散热膜7的边缘与胶框5胶合,胶合过程中的压力仅施加在胶框5上,而不会对各膜材施加任何的压力,能够保护各膜材避免受压而造成背光模组失效。

具体的,根据散热膜7面积的大小,散热膜7的三个边缘与胶框5之间具有重叠区域,可以在三边的重叠区域内与胶框5胶合;或者散热膜7的面积足够大,其四个边缘均与胶框5之间具有重叠区域,可以在三边的重叠区域或四边的重叠区域内与胶框5胶合,四边胶合能够提高胶合的牢固程度。

上述方案可以应用在有铁框的背光模组中,也可以应用在没有铁框的背光模组中。若不采用铁框能够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进而有利于减小智能手机的厚度,也减轻了重量,还能够简化制作工艺,降低制作成本。

图7为现有技术中的散热膜的截面图。现有技术中的散热膜7通常采用三层结构,如图7所示,散热膜7包括依次层叠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71、石墨烯层72和背胶层73。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散热膜的截面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石墨烯层72和背胶层73之间再增加一层PET膜71,用于提高散热膜7的抗静电能力,也即:本实施例中的散热膜7包括:依次层叠的PET膜71、石墨烯层72、PET膜71和背胶层73,背胶层73朝向胶框5,且背胶层73上设置背胶74,通过背胶74与胶框5胶合。

上述背胶74的宽度和位置与胶框的重叠区域相对应,本实施例中,背胶74的宽度为0.5mm-3mm。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可以在散热膜7上开设排气孔75,增大空气流通速度,将背光模组内的热量尽快散发出去。

上述PET膜71的厚度可以为0.01mm或0.015mm。石墨烯层72的厚度可以为0.01mm、0.025mm或0.017mm。则上述散热膜7的平面导热系数为1300W/MK-1900W/MK,垂直导热系数为15W/MK-20W/MK。

上述背光模组可应用在显示屏上,将散热膜的至少三个边缘与胶框胶合,而散热膜的中间部分无需与胶框胶合,胶合过程中的压力仅施加在胶框上,而不会对各膜材施加任何的压力,能够保护各膜材避免受压而造成背光模组失效。

上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