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元件及其制造技术

文档序号:299136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结构元件及其制造技术
本发明涉及带材及将其组装成构架/框架和板件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将这种板件和结构框架组装成商用和民用建筑业中所用的三维模块。
钢材是一种与砖、混凝土水泥和木材等普通材料相比具有许多优点的建筑材料。这些优点包括非易燃性;完全可回收性;建造中的低浪费;非常精确的尺寸;非常低的维护费用以及非常好的传热和传音性能。但是钢材的应用由于制造者目前还不具有以竞争性的价格充分开发这种潜在优点的加工技术而受到限制。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建筑业中,钢材目前还是相当昂贵可选的,它主要被用在其所述优点比该高成本更重要的场合中。
钢材的潜在优点之一在于可以缩短一个建筑物构造的交付周期,这是由于许多预装配工作可以在现场之外完成。尤其是预装配的程度可以根据应用而不同。这包括从提供内部隔离物(不承载负荷),到提供在现场上连接在一起的承载板件及结构模块。如果需要,这种模决完全可以装备有必要的装饰和内部装置,并作为一个已完成的单元放置。
这种板件和模块通常由一组冷压成形的部段装置成,这些冷压成形的部段被切割成一定的长度并连接在一起(如通过对头焊接)。为了确保这些板件是正方形且尺寸精确,他们通常在一个夹具上进行组装,其中该夹具在固定前使每个部段定位。对于三维模块,这种夹具大而复杂。
这种钢材框架系统的主要限制之一来自于设计的多变性。这导致了设计的高费用和对于每个新设计来说都是特制的夹具的昂贵的投入。这些费用阻碍了钢材在许多场合的使用,严重地限制了其潜在市场。
因此,可从一种可以极大地减少所需的组装硬件数目的生产方法获得很大的优点。
下面将描述一种柔性的制造方法,它使得这种板件和模块的制造不再使用任何复杂的夹具或定位工具。对于任何特定的板件设计,所需的唯一工具不再是特制的,这极大地减少了一个设计在加工中所需的投入,并消除与其制造相关的交付时间。另外,该方法也将显示如何不使用夹具而将这种板件相互连接,以及如何能够以很高的固有强度组装完整的三维结构。
简化的关键在于现代部段轧制设备能够以很高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完成冲孔并能够将部段切割成一定长度。这样,就可能将与在装配过程可以利用的一定几何信息加入部段本身。这些信息可以是部段的总长度、冲孔的位置或所需折叠的凹口之位置等。
在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制造一种部段,使得不需要进一步的步骤,只利用一个角度或线性尺寸检测就可以允许具有预定几何形状的板件的形成。(实际上,所需的外部参数的数目等于N减3,其中N是多边形框架的边数。因此,对于建筑业中常用的矩形框架来说,只需要一个参考维数。)下面将参照附图,以实例对本发明加以说明,其中

图1是一个典型的矩形框架的透视示意图,本发明在一个实施例中力求简化其加工方法;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经冷压成形的金属部段的透视图;图3示出了图2中的部段被组装成图1所示框架的形式;图4是框架角部的分解图,其中有一个用于检测该角部的角度的参考工具;图5与图4类似,示出一个不同的参考工具;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部段的分解图;图7是折叠图6中的部段以形成一个框架的分解透视图;图8是本发明的又一进一步实施例的分解图;图9是以带唇缘的沟槽之形式示出图8的一定长度的部段的透视图;图10是图折叠9中的沟槽部段以形成框架的分解透视图;图11是本发明的又一进一步实施例的部段的分解图;图12是折叠图11中部段以形成框架的分解透视图;图13和14是对应于图9和图10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15示出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较大的复合框架的本发明的框架;
图16a和16b示出将上述框架连接的方法的相应的分解透视图;图17是一个用于建筑物上并用本发明的部段组装而成的模块框架之透视图;图18是类似与图17的可选建筑框架的透视图;图19和20分别是用本发明的部段组装的不同形式的三角形构架的透视图;图21和22分别是用本发明的部段组装的不同形状的框架的透视图;图23和24分别是本发明的形成一个芯腔的部段和一个由两外部部段间的上述芯腔形成的梁的透视图。
一般情况下,如图1所示的封闭矩形框架A可用四个被切割成一定长度的独立部段构成。每个部段都被插入一个夹具中,该夹具适合于待生产的板件的特定设计。在定位时,这些部段被夹紧就位使这些部段的端部能够连接在一起(焊接,铆接)。夹具的作用在于确保1)各部段彼此相对地定位以形成框架的正确的有效尺寸,和2)这些部段以正确的角度接触。
我们知道如果具有精确长度的各部段能够彼此精确地定位以形成一个封闭的枢接矩形框架,那么只需要确定一个角度就可以形成具有准确几何形状的框架。本发明描述了一种以该方式形成这种框架的方法,它极大地简化了建造框架的过程。这使得能够利用现代部段轧制设备在轧制过程中非常精确地切割冲孔。因此,在轧制部段的过程中,可以用上述的方法嵌入形成一个框架所需的全部必要几何信息是可能的。
这些几何信息有两种基本形式。首先,必须使各个连续的部段相对对方精确定位,以使框架的线性尺寸正确。将两个平面部段的端部连接在一起不足以精确、坚固地形成所需精度的框架。
下面给出两种定位相邻部段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给部段制作切口,使得连续的部段用一个起对应于框架的顶点的铰链的作用的接头连接。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四个连续的区段可以快速地折叠成一个具有已知周长的平行四边形(这样,需要待限定以形成一矩形的框架的开口端直角)。该方法的一个缺点在于较大的框架很难使部段的长度等于框架的周长。第二个缺点在于如果切口的宽度较宽,枢接(从而,框架)是不精确的。第三个缺点在于为了封闭框架,开口端仍需要一些精确地定位的装置。
第二种方法是在靠近各分立的单个部段的端部精确地冲孔,使得这些孔在精确定位的时候重叠。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各部分可以用来容易地构造大的板件。其缺点在于需要使用一些销子穿过各转角处的孔的方法连接以允许该平行四边形至固定角度的下一步。
可以用两种方式形成一个精确的角度。首先是使用一个角度模板或夹具。其次是如果基准点在距离转角已知距离处形成,那么设定这些基准点之间的对角距离来利用勾股定律确定角度。使用模板或夹具的缺点在于需要一个大的工具来形成一个准确的角度。利用勾股三角形的优点在于基准点可以是在轧制过程中在部段上冲出的非常精确的孔的形式。通过移动该框架(其绕着接头或销接的孔枢接),直到一个已知尺寸的线性工具与这些孔相配合时就可得到一个正确的角度。基准工具的尺寸上的任何误差都将变成顶角的误差。该误差和基准孔与顶角间的接近程度成反比。
定位相邻部段的第一种方法显示在图2中,其中一个单一的连续冷轧部段,最好是金属,具有等于期望的框架的周长的长度(带有用于后续弯曲过程中的伸展可能微小的调整)。该部段为三个待形成于其的折弯留有储备并通过位于槽部相对两侧并延伸到基部的成对的切口1、2和3。至少两个基准位置,以孔4、5的形式形成在分开的区段6、7、8、9的侧面上,此外两端区端6和9的侧面上,而不是两个相邻的区段。利用现代部段轧制设备,这些切口和基准孔可以非常精确地定位。因此,为了得到所需的几何形状,只需如图3所示折弯该部段,使得两个基准点以某一绝对的距离10隔开。这可以利用图4中最简单的参考工具11来保证,该参考工具11具有以预定距离隔开的销钉12,当区段6和9成90°时,这两个销钉12配置在孔4、5中。另一种参考工具13可以包括角度和线性信息,如图5中所示,它用于一个框架的直角拐角。当然对于由工具11或13设定的其它角度来说,距离10不再是由工具和两个框架边限定的三角形的斜边,而仅仅是第三边。
基准孔4、5在部段上的位置可以是框架周长的一函数,使得不论什么样的设计,这两个孔问的最终距离10都是恒定的。这可以在所有的板件设计中都使用同一线性参考工具11,从而缩短了新设计的交付周期。这些基准位置,如孔4和5,最好是在将一带材形成部段或区段(侧)的(冷)轧制过程中形成,但这不是必须的,也可以在后续的步骤中形成。
可改变切口位于区段间折弯处的设计以容纳许多不同的连接技术、部段形状和材料厚度。最简单的设计是具有槽形或U形截面的部段,在基部的任一侧切割出切口,如图2所示。切口的尺寸应当认真选择。如果切口太宽,则折弯的位置就不明确,而且还将失去精确性。如果切口太窄,则折弯太紧,使得槽侧边碰撞在一起,不能得到90°的拐角。也可以设计更满意的切口。例如,切口的中心部分可以较窄以允许紧密、精确的折弯,而切口14a在一侧的区域(图6)可成角度,以允许图7所示的斜面连接14b。这意味着连接表面是平齐的,可以为各种广泛的应用提供良好的连接。但是,大多数连接技术需要各区段有一定的重叠量,所以切口的设计要考虑材料将形成的部段。对于简单的槽形部段,不需要进行什么储备就可使折叠发生。但是,如果部段是“C”形部段并在槽两侧具有折回边15(其具有更大的负荷承载能力),则需要进行如图8-10所示的储备,以允许部段可以不发生折回边碰撞而进行折弯。
可以通过冲压折叠线或沿着要折叠的部分穿孔以利于精确并简单的折叠部段也是可能的。但是必须注意,不能削弱该部段,这将使形成一个框架前的元件的处理变得困难。
为了避免折弯拐的重叠区域影响板材在板件上的应用,可使这些区域16弯曲以使它们可以如图11和12平齐。这可以在生产线上进行,也可以在一个独立挤压操作中进行。
在部段的重叠区域,可以冲出相同的孔17,当各区段折弯成直角(或者末区段准确地对直)时,这些孔是重叠的,如图13和14所示。除了两个重叠的孔,也可以使用两个印刷的点或与一个印刷的点对准的孔。于是,各种合适的对准装置都可以使用。有多种可选方法来固定重叠区域,该选择依赖于具体应用、所需的速度、费用和在现场组装还是在工厂组装。可能的连接技术包括焊接(如斜接的对焊或重叠部分的点焊)、铆接和钉式连接。为了确保最大的精确性,连接工具的头部可以变换,使得一旦一个或多个位于工具上的定位销穿过两个重叠孔才可连接,另外还确保了单个连接的精确性。该工具组件可延伸使得其结构上具有线性和角度的参考功能。当这种组件用于连接过程时,可以将记录和连接减为一操作。在一个极端的情况下,图4和图5中的线性地间隔的孔4和5可以定位成使该间隔为零,则提供与图13和14所示相同形式的参考。这样,实际上,参考工具是一个而不是两个销钉穿过两个对准的孔。对于一个例如A的矩形框架,其基准位置,即两个相邻部段上的孔4、5可以与其共同的切口完全地间隔,使距离10成为框架的对角线。从而,孔4、5与不同的孔17重合,这样可取代它们,为两者服役以定位部段并形成一个精确的角度。
一般来说,基准孔4、5间的距离10越大,可实现的精确性越高。如果将该距离10减小到零,孔重叠如图13和14所示,仍有可能得到希望的几何形状而不需要任何参考工具。但是,完全省却测量参考的缺点在于存在着失去精确性,这是因为,与一个较大参考距离中的同样的误差相比,上述重叠的小误差将导致期望角度上的不成比例的误差。因此,在组装框架时,可以采用线性间隔的孔4,5和对准的孔17。
使用自动连接技术和辅助角度或线性参考的结合,有可能使用完全地独立的部段而不是连续折叠带材的该构建框架的概念。如果应用中需要不同类型的待形成框架的部段,这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如果除去任一定位机构,那么材料必须由一个连续的带材形成以减少系统的自由度。应该注意的是线性的基准孔4、5最好位于两端部段,除非有以封闭环的孔重叠(其它设定)。否则最后的连接位置是不确定的。在封闭连接中使用重叠孔允许将成为板件主对角线的参考尺寸,给有极大的精确性。
可将利用已知的基准点定位同一框架的相邻区段的概念延伸到相邻框架问的相互连接。可将一组单个的框架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图15所示的较大的框架或者更复杂的如图17所示的三维模块。较大的框架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制成,但是采用许多较小框架具有易于处理和设计柔性的优点,也就是说,大框架设计的宽变化可以利用简单的较小标准框架库得到。
通常,大框架和模块本身需要大且复杂的夹具以用于精确安装。但是,通过利用有已知精确基准位置18孔(用螺钉或自动定位钉、焊接等)的分框架和元件用以定位,可以完全不使用任何夹具就能构建大且复杂的结构。例如,通过对准已知位置的冲孔,可将板件或框架与其邻接部段极其精确地定位,如图16a和16b所示。这意味着在建筑现场可以减低技术要求,而且大量的板件和框架可以非常容易地组装成模块。
这种板件或框架组装成模块形式允许更多的构建可以在一个生产设备的控制环境中进行,而不是在建筑现场进行。这意味着缩短了交付时间、提高了产品质量。
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许多相同的壁板件或框架,与合适的底板板件和天花板板件连接,如图17所示。在该设计中,相邻板件或框架19、20之间有潜在的不良的负荷转移以阻止模块扭曲。这是设计上的一个潜在的限制,因为工厂和现场间的传送过程中的扭曲可以损坏外部和内部的配置。
该基本概念的一个改进在于确保顶面和地面的板件或框架不与壁面的板件或框架对准,如图18所示。这种重叠提供了比前面的设计更好的结构完整性,因为每个板件的端部起到了在两个板件的区段间打结的作用,这两个区段连接于该板件的端部。因此,这防止扭曲板件。
但是,任何给定的模块既可以通过利用单个部段的常规方法构建(因而,需要用于板件的夹具和将这些板件组装成模块的夹具),或也可以利用制造分板件的嵌入式几何方法构建。实际上,不用夹具的构建技术可以进一步延伸以利于不需要三维夹具的三维模块的组装。通过使用参照孔或切口与连接板件的面对准,如图16a和16b所示,保证了其位置的精确性。特别是如果使用一个可以同时对准孔和进行连接的工具,组装过程可以再更加简化。
所有孔、切口、折叠和切割的位置可以是整个模块(或仅仅是板件)尺寸的预定函数。将利用如模块长度、高度、地板负荷(以确定地板部段的深度)和水平中心间隔(为了增加模块的堆放高度,减少竖直支撑间的距离)等输入参数而自动地产生所有生产参数的单一设计原则公式化是可能的。从而减少了所需的详细设计的工作量;另外还降低了成本和交付周期。
另一极端,由于具有极大地使组装过程减低技术要求,提供待在现场组装的成套形式的模块是可能的。该成套的形式提供有能够方便、快速现成地组装成分板件并随后组装成模块的预先冲压的部段。部段轧制的限制之一在于一个切割部段的最小长度经常比板件中的某些短部段所需的长度要长。通常,通过将标准部段的长度手工地切割成较短长度来得到板件组件是可能的。这个过程非常耗费劳力并易于出错。但是,在部段中插入精确的切口,使得该部段被分隔成具有预定尺寸的长度是可能的。因此,整个带材具有适于自动切割的长度,但是部段的每一区段可以被轻易地剪断以形成一组较短的单个部段。每一区段都冲有对快速地形成期望的框架必需的所有几何定位孔。如果必需,在轧制过程中给每一区段作标记,使得每一区段在剪断后带有可辩别的生产编号、取向等。
以这种方式运送,有效地供应大量可快速组装的如在救灾情况下是有用的模块。现有的用于折叠成框架的连续部段可以用很少的空间来运送,现有的用于剪成较短长度的带材段也减少了对元件的丢失或损坏的危险。
另一个成套形式可以是有利的实施例是在屋顶构架供应方面。大量的构架可以部段的形式放置在卡车的后部并平放包装以用于现场折叠和固定。不管是图19中所示的简单三角形构架21a,还是图20中所示的具有一个中部支撑支柱的双三角形构架21b,都可以在不用参考工具由一个单一的连续部段组装,假定预定的铰接位置就足以限定该几何结构。
另一个由连续部段制成的非四方形的框架的例子是一个五边形框架,其用于诸如温室等的小型结构的组装中,如图21所示。然而,需要两个参考尺寸如22和23以确保正确的几何结构。使用四个部段的供给如图22所示的倾斜顶板的不对称框架,可得到仅带有一个参考24的类似结果。
一个非对称框架可以体现该概念固有的优点。为了制造大量具有微小变化尺寸的板件只需要将数据输入控制部段轧制磨床(其可以是整个自动销售定单过程一部分以进一步使其它加工过程流线化)的计算机。结果是,可容易地容纳复杂的结构(如逐渐倾斜的顶板)。
如上所述,该概念用于单个的部段形式,或对于容易的最终组装,也可以用于利用一个连续分段的带材都是可能的。将图23和24所示的元件结合也是可能的,这里,一个连续分段的带材25连同两个外部部段26、27连接用作一个网格梁结构的芯心。在该实施例中,要计算孔的位置使分段带材的孔28与单个部段上冲出的孔29有关。
尽管金属是上述方法中的优选材料,但是木制区段/部段也可用作结部件。
上面已经描述了利用现代部段轧制设备的计算机控制程序,如何通过改变软件域而不需要改变工具和硬件来方便地制造宽范围的框架和板件。提出一种方法,从而,传统地嵌入外部参考框架的几何信息实际上是在制造过程中工程化于产品本身。因此,这种产品的制造费用和相应的交付时间明显地减少。
因此,用在框架和板件结构中的冷压形成段是由具有与最终框架或板件的预定几何结构相关的固有几何结构的部段轧制成的。这些部段一般地可以只用一个尺寸参考值(角度或线性值)形成一个框架,而不需要外部的夹具或卡具,就可以形成一个精确的元件。这样,大量的不同产品可以快速而精确地制造而不需要复杂又昂贵的硬件或制造工具。这种部段可以形成以成套的形式供给现场的板件,或可以不需夹具就精确地组装成模块,如果需要,该模块可以在现场运送前装配。
权利要求
1.一种形成一个n边的封闭结构或框架的方法,其中n≥3,在相邻的边问有相应的预定角度,该方法包括提供一个带有铰接在一起以提供大约相邻边问的上述预定角度的封闭结构或框架和调整该结构或框架的m个两相邻边间的上述角度,其中m≥1,使得相对地调节的两相邻边的相应的基准位置被以一预定距离线性地间隔,该预定距离与上述相邻边间的上述结构或框架的预定角度对应。
2.一种形成一个n边的封闭结构或框架(下文称为“框架”)的连续部段,其中n≥3,该部段具有基本上等于上述框架周长的长度,并沿其长度由n-1个纵向地间隔的分隔点分成n个相互连接的区段,意欲分别形成上述框架的边,在使用中,相邻的区段可在分隔点处相对对方折叠以形成上述框架的一预定角度,在使用中,如果n≤4,两区段位于上述部段的相应的相对端,另外,如果n≥5,多个相邻的两个区段设置有相应的参考位置,其在组装的框架中,当上述两区段等于上述框架的一正确角度时由一预定距离线性地问隔开,上述两相邻区段最小总数为n-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段,具有或限定一个基部和一个侧面,所有的基准位置在其各自的相关区段的上述侧面或在其上述基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段,其特征在于,位于上述部段的相应相对端的上述两个区段在其相应的侧面设置有对准装置,当使这两个区段折叠使其相应的侧面重叠,当该两个区段间的角度等于或基本等于该框架的上述正确预定角度时,该对准装置对准,所述对准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准位置之外,其中基准位置在该组装好的框架中线性地间隔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部段,其特征在于,任何数量的两个相邻区段,在其对应的侧面上设置有对准装置,当使这两个区段折叠使得其相应的侧面重叠,当该两个相邻区段间的角度等于或基本等于上述框架的上述正确预定角度时,该对准装置对准。
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部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部分和/或所述对准装置是相应的孔。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部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部分是位于所述两区段的侧面的相应的孔。
8.如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部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位置的所述线性隔开对应于三角形的一个边,其另两边由所述两个区段间的连接或者由所述两个相邻区段和所述基准位置分别地限定,在使用中,所述三角形的该边相对的角构成了所述框架的所述预定角度。
9.如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部段,其特征在于,每个分隔点包括一对位于上述部段的相应的相对纵向边/面上的对准的横向切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部段,其特征在于,各切口是矩形。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部段,其特征在于,各切口是V形。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部段,其特征在于,各切口具有一狭窄的最内部分和从其延伸的V形部分。
13.如权利要求9至12之一所述的部段,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分隔点处,一条折叠线从该对切口中的一个延伸穿过该部段到另一个切口。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部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线是穿孔的形式。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部段,其特征在于,对于位于上述部段的相应的相对端的上述两个区段和/或任何两个相邻区段,所述端部区段中一个的侧边的自由端,和/或与其间的分隔点相邻的位置的所述两个区段中的一个的侧边是松垂的。
16.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部段,其具有或限定一个基部和从其直立的相对边。
17.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部段,其特征在于在使用中,当部段被装配成一个框架时,在至少一个区段中限定的至少一个固定孔与另一此种框架的区段中的一孔对准,使得该框架可以利用穿过所述对准孔的固定装置连接在一起。
18.一个由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部段形成的封闭框架。
19.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种框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相邻框架的相应的结合边具有其内的对准的固定孔,穿过该固定孔容纳固定装置以将所述两框架连接在一起。
20.一种用以形成一个n边的封闭结构或框架(下文称“框架”)的连续部段的生产方法,其中n≥3,该方法包括形成基本上等于上述框架周长的长度的连续的金属部段,沿其长度被n-1个从其穿过的纵向隔开的分隔点分隔形成n个相互连接的区段,以在使用中分别地形成框架的边,相邻的区段可以在上述分隔点处相对地折叠以形成上述框架的预定角度,如果n≥4,在上述部段的相应的相对端设置两个区段,如果n≥5,许多两相邻的有相对的基准位置的区段,当两上述区段间的角度等于上述框架的一正确预定角度时,该相应的基准位置在组装好的框架中以一预定距离线性地问隔,所述两相邻区段的最小总数为n-4。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段被形成为具有或限定一个基部和一个侧边。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其相关区段的所述侧面设置每个基准位置。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方法,包括在位于上述部段的相应的相对端的两个区段的相应的侧面设置对准装置,当使这两个区段折叠使得其相应的侧面重叠,当该两个区段间的角度等于或基本等于上述框架的正确预定角度时,该对准装置对准,所述对准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准位置之外,其中基准位置在组装好的框架中线性地间隔开。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任何数量的两相邻区段的对应的侧面上设置有对准装置,当使这两个区段折叠使得其相应的侧面重叠,当该两相邻区段问的角度等于或基本等于上述框架的预定角度时,该对准装置对准。
25.如权利要求20至24之一所述的方法,包括将所述的基准和/或所述对准装置设置为孔。
26.如权利要求20至25之一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上述基准位置设置有一线性地间隔,在组装好的框架中,所述线性隔开对应于三角形的一个边,其另两边由所述两个区段或者由所述两个相邻区段和所述基准位置分别地限定,在使用中,所述三角形的该边相对的角构成了所述框架的所述预定角度。
27.如权利要求20至26之一所述的方法,包括在所述部段的相应的相对的纵向边/侧边形成一对对准的横向切口作为分隔点。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包括将各切口形成矩形。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包括将各切口形成V形。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包括各切口形成有狭窄的最内部分和从其延伸的V形部分。
31.如权利要求27至30之一所述的方法,包括在每个分隔点处形成有一条从该对切口中的一个延伸穿过该部段到另一个的折叠线。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包括将所述折叠线形成一系列穿孔。
3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松垂位于上述部段的相应的相对端的两个区段之一的侧边的自由端,和/或松垂位于与其间的分隔点相邻的位置的任两个相邻区段之一的侧边。
34.如权利要求20至3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段形成为具有/限定一个基部和从其向上的相对的侧边。
35.如权利要求20至34之一所述的方法,包括在至少一个区段中形成有至少一个固定孔,在使用中,当部段组装成一个框架时,该固定孔与另一此种框架的区段中的孔对准,使得该框架可以利用穿过所述对准孔的固定装置连接在一起。
36.如权利要求20至3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位置是在金属带材轧制成所述部段的过程中得到的。
37.一个由权利要求20至36之一所述方法制得的部段而形成的封闭框架。
38.一个包括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多种框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相邻框架的相应侧边具有对准的其内的固定孔,穿过该固定孔固定装置以将所述两框架连接在一起。
39.一种由n个独立的边区段形成一个n边的封闭结构或框架(下文称“框架”)的方法,其中n≥3,该方法包括提供在其相应的相对端为该边区段设置有相应的预定铰接位置、为上述边区段另加地设置有许多有相应的基准位置的两个相邻区段、在上述相邻边区段上的相应的铰接位置对准时,在将其相应重叠端部将相邻边区段铰接在一起而形成上述边区段的一个封闭的铰接框架、通过将两相邻边区段的基准位置以预定距离间隔,将各上述数目的两相邻边区段的上述相邻边区段以上述框架的一正确预定角度设置,具有所述基准位置的上述两相邻边区段的最小总数为n-3。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包括将所述的铰接位置成孔。
41.如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方法,包括将所述的铰接位置设置在所述边区段的相应侧。
42.如权利要求39至40之一所述的方法,包括将所述基准位置设置成孔。
43.如权利要求39至42之一所述的方法,包括将所述的基准位置设置在所述边区段的相应侧。
44.如权利要求39至4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基准位置是在由一个金属带材轧制的过程中在各边区段形成的。
45.一种用于实施权利要求39至44所述方法的金属边区段。
46.一种由权利要求39至45之一所述方法形成的封闭金属框架。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形成一n边封闭框架的连续冷轧金属部段,沿其长度分别被位于其相对侧的纵向地间隔的成对的横向对准切口(1,2,3)分隔,这些切口将该部段分隔成框架的个数的边(6,7,8,9),在使用中这些边可以相对对方折叠以形成框架的一预定角度。部段的两个端边(6,9)具有在框架的组装中重叠的其相应的边分别地有孔(4,5),当在组装好的框架中这两个端边间成正确的角度时,这些孔以一预定的距离线性地间隔开。用这种方法可以容易地得到所需的框架的几何结构,组装过程只需要简单的参考工具(11,13)。
文档编号B21D47/00GK1343150SQ0080502
公开日2002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17日
发明者乔纳森·莱斯利·埃文斯 申请人:乔纳森·莱斯利·埃文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