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圈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271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圈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车轮,尤其涉及一种可使辐条孔的成型更具有完整性,以利于后续辐条组装的轮圈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车行业的发展方向是在其结构上寻求更佳的安全措施,为此,现有轮圈多采用安全性较佳的多层式轮圈结构。轮圈中必不可少的结构是辐条孔,现有轮圈的辐条孔是采用如图8、图9所示的结构设计,这种辐条孔的成型方式是将轮圈A放置在下夹合座B上,再利用一上夹合座C压固轮圈A,最后利用一钻孔机D将辐条孔钻设而成。这种现有的利用钻孔机而制成的辐条孔,钻孔时的速度较慢且容易生成高温现象,故,在钻孔时需要配合使用冷却液,解决其温度过高的问题,但是因使用冷却液时容易使残留液体流入多层式轮圈内部,而这时钻孔所形成的钻屑残渣也会顺势流入内部,从而导致冷却液与钻屑残渣附着于内壁和外壁间的容置部,这样造成因附着物留在容置部会有不易清除及阻塞的问题,也容易造成后续组装辐条时的困难度,另外,附加使用冷却液会增加成本支出,因此整体而言,其不具有实用性,实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创作人为解决这一问题,凭其从事自行车研发、制造多年的经验,经多次的开发改进,终于精心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轮圈夹持装置,以解决现有冲孔机制造工艺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产品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圈夹持装置,其包括夹合、冲头及调整结构,利用夹合结构的夹合座下压固定置放在调整座上的轮圈,使冲头结构进行位移而将轮圈一侧顶抵,再通过冲头快速冲制成完整的轮圈辐条孔,不需使用冷却液,便于辐条的组装,且可降低生产成本;其中夹合座、轮体卡抵部及冲头结构的顶抵部可以相互配合,从而防止轮圈冲制时的脱出问题,使用效果理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轮圈夹持装置,其包括夹合结构、冲头结构及调整结构;该夹合结构包括可夹固轮圈的夹合座及可驱动夹合座的伺服马达;冲头结构具有位移功效,一端设有顶抵部,该顶抵部抵顶轮圈,另一端设有可将轮圈冲设制出辐条孔的冲头;调整结构包括调整座及固定座,该调整座上设有置放卡抵轮圈及供轮圈旋动的轮体,调整座下端滑设在固定座上,由夹合座压固调整座上的轮圈,再经冲头结构一端的顶抵部抵顶轮圈,最后利用冲头结构另一端的冲头冲制出轮圈辐条孔。
前述的轮圈夹持装置,其中顶抵部一端设有与轮圈下端部呈顶抵状的顶抵面及供冲头缓冲容置的容置孔,放置轮圈的轮体穿设在一具有轴承的轴杆上,该轴杆横设在调整座的缺槽。
前述的轮圈夹持装置,其中为配合不同尺寸的轮圈,夹合座剖设成一安装有伺服马达的固接座及数个分段夹合座,且固接座与分段夹合座间,通过油压杆轴接,伺服马达控制油压杆进行位移,进而带动分段夹合座进行伸缩调整,以达到适用不同尺寸轮圈的功效。
前述的轮圈夹持装置,其中调整座上轮体的适当处设有卡抵轮圈的卡抵部。
前述的轮圈夹持装置,其中冲头结构及调整结构为一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轮圈夹持装置包括夹合结构、冲头结构以及调整结构;该夹合结构包括一夹合座及一伺服马达;冲头结构成一ㄩ字形,其一端设有一顶抵部,顶抵部设有与轮圈下端部相对应形状的顶抵面及一可供冲头缓冲的容置孔,另,冲头结构另一端设有可伸缩的冲头,利用冲头可将轮圈冲制出辐条孔;调整结构包括具有定位槽的固定座,一调整座设有容置轴杆的缺槽,其中,轴杆穿设有具有卡抵部的轮体,该卡抵部抵顶轮圈一端,调整座下端设有一具有螺纹的调整杆,调整杆可在固定座的定位槽内滑移,并由螺固件螺设固定;其利用夹合座下压固定置放在调整座上的轮圈,并将冲头结构进行位移而顶抵轮圈一侧,再利用冲头结构一端设有的冲头,冲制轮圈辐条孔。由于其利用冲头结构一端的顶抵部而抵顶轮圈,使辐条孔可冲制出一完整的孔径,以易于辐条组装,克服现有钻孔方式冲制辐条孔,因冷却液残留轮圈内,造成辐条组装不易的缺点;还由于轮圈的辐条孔是利用冲头快速冲制而成,解决了现有钻孔方式,在钻制过程引起过热而需要配合使用冷却液所产生的增加成本的问题;又,本实用新型的轮圈夹持装置,其夹合座、轮体卡抵部及冲头结构的顶抵部可以相互配合,从而防止轮圈冲制时脱出。总之,本实用新型利用一具有伺服马达的夹合座压固轮圈并定位在调整座的轮体上,通过冲头结构的冲头,达到冲制出辐条孔的功效,且再由伺服马达驱动,可将轮圈进行旋转,实现冲制完整辐条孔的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轮圈夹持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轮圈夹持装置动作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轮圈夹持装置动作状态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轮圈夹持装置动作状态又一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轮圈夹持装置动作状态仰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轮圈夹持装置动作状态另一仰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轮圈夹持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为现有产品结构动作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9为现有产品结构另一动作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0夹合结构、11夹合座、12伺服马达、13油压杆、111夹合座、112固接座、20冲头结构、21顶抵部、22顶抵面、23容置孔、24冲头、30调整结构、31固定座、32定位槽、33调整座、34缺槽、35轴杆、36轮体、361卡抵部、37轴承、38调整杆、39螺固件、40轮圈、41下端部、A轮圈、B下夹合座、C上夹合座、D钻孔机。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轮圈夹持装置,其主要包括夹合结构10、冲头结构20及调整结构30;其中,该夹合结构10包括一夹合座11及一伺服马达12;数个冲头结构20,该冲头结构20成一ㄩ字形并可进行一轴向位移,冲头结构20一端设有一顶抵部21,该顶抵部21前端设有一与轮圈40下端部41相对应形状的顶抵面22,以顶抵轮圈40,使冲头24冲制时具有一顶推力,另,顶抵面22中间凿设有一容置孔23,容置孔23可供冲头2 4冲制时能够具有一缓冲空间,以防止冲头24在冲制时发生损坏结构的情况;又,冲头结构20另一端设有一冲头24,该冲头24为可伸缩且具有斜切面的阶梯式冲头24,利用该冲头24即可将轮圈40的辐条孔冲制成型;数个调整结构30,该调整结构30具有一固定座31,该固定座31上剖设有一定位槽32,该定位槽32可供一调整座33进行位移调整;一调整座33呈具有缺槽34的ㄩ字形调整座33,该缺槽34横设有一轴杆35;该轴杆35穿设有轮体36,该轮体36一体成型为大小圆体,大小圆体相接处设有一卡抵部361,如图2所示,轮体36内穿设有轴承37(图2所示),通过轴承37带动轮体36进行转动动作,另,调整座33下端设有一具有螺纹的调整杆38,调整杆38在固定座31的定位槽32内滑移,并由一螺固件39螺设定位。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轮圈夹持装置最佳实施例结构说明,下面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加以论述参阅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首先将轮圈40放置在调整座33的轮体36上,轮圈40一端与轮体36的卡抵部361相互卡抵,再将容置在固定座31定位槽32内的调整杆38轴向滑移调整(图2所示)至所需的位置后,螺动迫紧调整杆38上的螺固件39,使调整杆38定位,再将夹合座11下压夹固轮圈40,使轮圈40固定而不会产生滑脱(图3所示),然后,将冲头结构20进行轴向位移,使冲头结构20一端所设的顶抵部21前端顶抵面22与轮圈40呈一顶抵状,再,启动冲头结构20,使冲头结构20的冲头24产生一冲推力,而将轮圈40冲制出辐条孔,在冲头24冲制过程中,因轮圈40下端部41受顶抵部21顶抵面22的顶推,具有一抵推力,通过该顶抵部21的抵推力,可与冲头24的冲推力相互抵顶,这样可冲制出一完整的圆形辐条孔(图4所示),当冲头24冲出轮圈40最末层时,冲头24会容置在容置孔23内,从而达到防止冲头24损坏的功效,且该冲头24冲制出辐条孔后便会复位(图5所示),此时,冲头结构20会做一退位动作,使轮圈40与顶抵部21呈一分离状,最后,驱动伺服马达12带动夹合座11旋动,位于夹合座11与调整座33间的轮圈40,会由容置在调整座33上端的轮体36内的轴承37转动,并连动轮体36进行一旋转,进而带动轮体36上的轮圈40转动移位,以达到轮圈40转动的效果(图6所示),又,将冲头结构20作一进位动作,使顶抵部21再次与轮圈40呈一顶抵状,并再利用冲头结构20的冲头24作一冲制动作,即可再次将轮圈40冲制出一辐条孔,如此反覆上述动作数次后,即可将轮圈辐条孔冲制完成。
参阅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主要考虑到自行车的轮圈大小尺寸不一样的因素,故,本实施例也可将原本固定尺寸的夹合座11,分别设成数等份的分段夹合座111及一安装有伺服马达12的固接座112,数个分段夹合座111通过油压杆13与固接座112相轴接,最后,通过伺服马达12将油压杆13进行轴向位移,进而连动分段夹合座111进行一外扩内缩大小调整,这样,可达到将不同尺寸大小的轮圈40夹持固定的功效。
由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据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都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保护范畴中,其中,冲头结构20及调整结构30也可设为数个,从而提高辐条孔冲制的速度。
权利要求1.一种轮圈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合结构、冲头结构及调整结构;该夹合结构包括可夹固轮圈的夹合座及驱动夹合座的伺服马达;冲头结构一端设有顶抵部,该顶抵部抵顶轮圈,另一端设有一可将轮圈冲制出辐条孔的冲头;调整结构包括调整座及固定座,该调整座上设有置放卡抵轮圈及供轮圈旋动的轮体,调整座下端滑设在固定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圈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抵部一端设有与轮圈下端部呈顶抵状的顶抵面及供冲头缓冲容置的容置孔,放置轮圈的轮体穿设在一具有轴承的轴杆上,该轴杆横设在调整座的缺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圈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合座剖设成一安装有伺服马达的固接座及数个分段夹合座,且固接座与分段夹合座间,通过油压杆轴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圈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座上的轮体设有卡抵轮圈的卡抵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圈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结构及调整结构为一个以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圈夹持装置,其包括夹合结构、冲头结构及调整结构;该夹合结构包括夹固轮圈的夹合座及驱动夹合座的伺服马达;冲头结构具有位移功效,一端设有顶抵部抵顶轮圈,另端设有将轮圈冲设出辐条孔的冲头;调整结构包括调整座及固定座,调整座上设有置放卡抵轮圈及供轮圈旋动的轮体,调整座下端滑设在固定座上,由夹合座压固调整座上的轮圈,再经冲头结构一端顶抵部抵顶轮圈,最后利用冲头结构另端的冲头冲制出轮圈辐条孔,由于冲头快速冲制成完整的轮圈辐条孔,不需使用冷却液,因此便于辐条组装,且可降低生产成本,其中夹合座、轮体卡抵部及冲头结构的顶抵部可以相互配合,从而防止轮圈冲制时的脱出问题,使用效果理想。
文档编号B23Q3/06GK2621106SQ03256550
公开日2004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3日
发明者罗春勋 申请人:罗春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