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边立式校形胎膜锻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1808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安装边立式校形胎膜锻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造工艺设备,特别涉及了 一种安装边立式校形胎膜锻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诸多典型的扇形多边框体结构类零件,此类零件具有多处拐角,属复杂类结 构件。长期以来,国内外企业对该类零件的制造均沿袭传统制造工艺,原材料浪费严重、生 产效率低下,而且加工出来的零件组织性能较差。针对此类零件的加工制造,急需一种生产 效率高、原材料消耗少、锻造成形精度较高、制造成本低且还需要保证零件金属流线处于理 想连续分布、产品组织性能优化的工艺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高精度锻造,特提供了一种安装边立式校形胎膜锻 模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边立式校形胎膜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边 立式校形胎膜锻模具包括下阴模1,阳模2,上阴模3 ;中空的锻件4套在阳模2的外面,共同安放在下阴模1和上阴模3之间。所述的下阴模1与上阴模3之间连接处间隙配合。所述的阳模2的周围受挤压面的形状与下阴模1和上阴模3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形 状吻合。所述的阳模2的一端为锥台形状。所述的阳模2的另一端带有体积小于受挤压部位体积的柄状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提高零件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具有工艺实施过程的便利性。以材料消耗少、生产 效率高、制造成本低、产品组织性能佳为目标。所确定的工艺方法可适用于高温合金、不锈 钢、钛合金、铝合金、结构钢等各种多边框体锻件的制造成形,其成形工艺过程可在普通锻 压设备——即现有自由锻锤上进行,具要有一定的可行性。实现零件周廓余量的均勻分布, 满足下道工序模锻需要;解决以往的安装边坯料在生产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较 为科学的工艺方法。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校形胎膜锻主视方向示意图;图2为校形胎膜锻左视方向剖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3[001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边立式校形胎膜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边立 式校形胎膜锻模具包括下阴模1,阳模2,上阴模3 ;中空的锻件4套在阳模2的外面,共同安放在下阴模1和上阴模3之间。所述的下阴模1与上阴模3之间连接处间隙配合。所述的阳模2的周围受挤压面的形状与下阴模1和上阴模3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形 状吻合。所述的阳模2的一端为锥台形状。所述的阳模2的另一端带有体积小于受挤压部位体积的柄状结构。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边立式校形胎膜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边立 式校形胎膜锻模具包括下阴模1,阳模2,上阴模3 ;中空的锻件4套在阳模2的外面,共同安放在下阴模1和上阴模3之间。所述的下阴模1与上阴模3之间连接处间隙配合。所述的阳模2的周围受挤压面的形状与下阴模1和上阴模3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形 状吻合。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边立式校形胎膜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边立 式校形胎膜锻模具包括下阴模1,阳模2,上阴模3 ;中空的锻件4套在阳模2的外面,共同安放在下阴模1和上阴模3之间。所述的下阴模1与上阴模3之间连接处间隙配合。所述的阳模2的周围受挤压面的形状与下阴模1和上阴模3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形 状吻合。所述的阳模2的一端为锥台形状。
权利要求一种安装边立式校形胎膜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边立式校形胎膜锻模具包括下阴模(1),阳模(2),上阴模(3);中空的锻件(4)套在阳模(2)的外面,共同安放在下阴模(1)和上阴模(3)之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边立式校形胎膜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阴模(1) 与上阴模⑶之间连接处间隙配合。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边立式校形胎膜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模(2) 的周围受挤压面的形状与下阴模(1)和上阴模(3)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形状吻合。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边立式校形胎膜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模(2) 的一端为锥台形状。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边立式校形胎膜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模(2) 的另一端带有体积小于受挤压部位体积的柄状结构。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边立式校形胎膜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模(2) 的另一端带有体积小于受挤压部位体积的柄状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安装边立式校形胎膜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边立式校形胎膜锻模具包括下阴模,阳模,上阴模;中空的锻件套在阳模的外面,共同安放在下阴模和上阴模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提高零件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具有工艺实施过程的便利性。以材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产品组织性能佳为目标。所确定的工艺方法可适用于高温合金、不锈钢、钛合金、铝合金、结构钢等各种多边框体锻件的制造成形,其成形工艺过程可在普通锻压设备——即现有自由锻锤上进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实现零件周廓余量的均匀分布,满足下道工序模锻需要;解决以往的安装边坯料在生产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一种较为科学的工艺方法。
文档编号B21J13/02GK201579358SQ20092024784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5日
发明者史凤岭, 吴会萍, 杨树宏, 臧德昌, 邰清安, 陈晓峰, 马栓柱 申请人: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