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0023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弯管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弯管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多转折弯管作业的弯管 机。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弯管机(US 6434993B1专利案),是在一个机台一侧设有一个能相对于该机台产生转动的机头,该机头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主轮模、一个弯管臂及一个夹 模单元,利用该夹模单元相对于该主轮模产生靠合,且该弯管臂带动该夹模单元产生转 动,能达到弯管目的。当欲变换弯管方向时,先利用一个横移驱动单元驱动该机头相对 于该机台横移,且使其中一个主轮模与该管件分离,再操作该机头相对于该机台转动, 使得另一个主轮模对应于该管件,再驱动该机台横移且使该主轮模抵靠于该管件,最后 再使该夹模单元相对于该主轮模产生靠合,才能进行下一次弯管作业,因此,这种弯管 机换模的操作流程长、换模速度慢,会影响产能。现有另一种弯管机(US 5263350专利案),包含一个机台、一个设于该机台一侧 的机头及一对设于该机台与该机头间的横向滑轨,该机头具有一个滑动件、一支轴设于 该滑动件的导螺杆及一个受该导螺杆驱动能产生升降的弯管装置。利用所述横向滑轨及 该导螺杆的配合,能使该弯管装置的两个主轮模配合该管件弯折方向进行换置操作,但 是,换置所述主轮模的操作行程相当长,是在一个夹模相对于该主轮模开启后,必须使 得该弯管装置利用该导螺杆先作升降、利用该所述横向滑轨横移,再利用该导螺杆作升 降、所述横向滑轨沿着横向滑动、利用该导螺杆作升降,才能达到换向弯管目的,如此 一来,也因为换置所述主轮模的操作行程长,造成产能不佳的缺失。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进行多转折弯管作业且换向操作流程短、换 向操作快速的弯管机。本实用新型的弯管机,包含一个机台、一个送料装置、一个机头及一个弯管装 置。该送料装置设置在该机台上,且夹送一支管件沿着一个X方向移动,该机头沿着该 X方向设置在该机台一侧,且能沿着一个垂直于该X方向的Y方向及沿着一个垂直于该 X方向、Y方向的Z方向与该送料装置产生相对位移,该弯管装置安装在该机头上,能 对该管件进行弯管作业,并具有一个沿着一条轴线设置的主轮模、一个能驱动该主轮模 相对于该机头转动的主轮模驱动单元、一个轴设在该机头上的弯管臂、一个能驱动该弯 管臂以该轴线为转动中心产生转动的弯管驱动单元、一个设置在该弯管臂上且对应于该 主轮模的夹模单元及一个驱动该夹模单元相对于该主轮模产生靠合或远离的夹模驱动单 元,该轴线对应Z方向,且该主轮模具有一个轮模面及一个由该轮模面凹设的主模槽, 该轮模面具有一个第一直线段、一个第二直线段及一个衔接于该第一直线段与该第二直 线段间的圆弧段,该弯管驱动单元驱动该弯管臂转动以及驱动该弯管臂在一个对应于该第一直线段的第一位置及一个对应于该第二直线段的第二位置做转换。较佳地,所述弯管装置的主轮模还具有一支沿着该轴线的轮轴,所述主轮模驱 动单元驱动该轮轴及该主轮模以该轴线为转动中心产生转动,所述弯管驱动单元具有一 个马达、一个受该马达带动的主动轮、一个套设在该轮轴外部且与该弯管臂固接的被动 轮及多个啮合在该主动轮与该被动轮间的传动轮。较佳地,所述弯管装置的夹模单元具有一个第一座体、至少一个安装在该第一 座体的第一夹模块、一个并设在该第一座体一侧的第二座体及至少一个安装在该第二座 体且并设在该第一夹模块一侧的第二夹模块,该第一夹模块具有一个对应该第一直线段 的第一夹制面及一个由该第一夹制面凹设且能与该主模槽对合的第一夹模槽,该第二夹 模块具有一个对应该第二直线段的第二夹制面及一个由该第二夹制面凹设且能与该主模 槽对合的第二夹模槽。较佳地,所述夹模驱动单元具有一个第一夹模压缸、一个枢接在该弯管臂且连 结在该第一夹模压缸与该第一座体间的第一曲手、一个第二夹模压缸、一个枢接在该弯 管臂且连结在该第二夹模压缸与该第二座体间的第二曲手,该第一夹模压缸与该第二夹 模压缸的操作状态呈相反,且使该第一夹模块与该第二夹模块其中一者与该主轮模配合 进行弯管作业。较佳地,所述弯管臂具有一支第一枢轴、一支第二枢轴及一支第三枢轴,所述 夹模驱动单元的第一夹模压缸具有枢接在该第三枢轴的一个第一缸体、一支能相对于该 第一缸体伸缩的第一活塞杆,该第二夹模压缸具有枢接在该第三枢轴的一个第二缸体及 一支能相对于该第二缸体伸缩的第二活塞杆,该第一曲手与该第二曲手各具有一支呈L 型且枢接在该第一枢轴与该第一活塞杆、该第二活塞杆末端间的第一连杆、一支枢接在 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一座体、该第二座体间的第二连杆、一支枢接在该第一枢轴与该第一 座体、该第二座体间的第三连杆及一支枢设在该第二枢轴与该第一座体、该第二座体间 的第四连杆。较佳地,还具有一个对应该第一夹模块且设置在所述机头其中一侧的第一导模 单元及一个对应该第二夹模块且设置在所述机头另一侧的第二导模单元,该第一导模单 元与该第二导模单元的操作状态呈相反,且使该第一导模单元与该第一夹模块配合进行 弯管作业,或该第二导模单元与该第二夹模块配合进行弯管作业。较佳地,所述第一导模单元具有一个第一台座、一个设置在该第一台座上的第 一导模、一个能驱动该第一台座对应该Z方向升降的第一升降压缸、一个能驱动该第一 导模相对于该管件沿着该Y方向趋近或远离的第一横移压缸、一个能驱动该第一导模沿 着该X方向且相对于该第一夹模块趋近或远离的第一推掣压缸,该第二导模单元具有一 个第二台座、一个设置在该第二台座上的第二导模、一个能驱动该第二台座对应该Z方 向升降的第二升降压缸、一个能驱动该第二导模相对于该管件沿着该Y方向趋近或远离 的第二横移压缸、一个能驱动该第二导模沿着该X方向且相对于该第二夹模块趋近或远 离的第二推掣压缸。较佳地,该第一导模单元与该第一夹模块 配合进行弯管作业时,该第二导模单 元对应该Z方向的位置低于该第一导模单元,该第二导模单元与该第二夹模块配合进行 弯管作业时,该第一导模单元对应该Z方向的位置低于该第二导模单元。[0013]较佳地,所述送料装置具有一个能沿着该机台移动的移动件、一个设置在该移动件上的夹持单元、一对沿着该Z方向设置在该移动件与该夹持单元间的滑轨及一个驱 动该夹持单元相对于该移动件沿着该Z方向升降的顶推压缸。较佳地,所述机头能相对于该机台沿着该Y方向产生位移,该机头具有一个设 置在该机台一侧的滑板、一个固设在该滑板上的基座、一对设置在该滑板与该机台间的 滑轨及一个驱动该滑板相对于该机台沿着该Y方向移动的推移驱动件,该弯管装置设置 在该基座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主轮模驱动单元能驱动该主轮模回复至准 备状态,以及利用该弯管驱动单元驱动该弯管臂带动该夹模单元、夹模驱动单元在该第 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间做转换,能达到换向操作流程短、换向操作快速及提升产能的目 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弯管机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说明一个机头上设有一个弯管装 置、一个第一导模单元及一个第二导模单元;图3是图2的俯视图,说明一个弯管臂位于一个第一位置;图4是沿着图3中的线IV-IV所取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沿着图3中的直线V-V所取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操作示意图,说明弯管90度的状态;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置换操作立体示意图,说明该弯管臂位于一个 第二位置;图8是图7的俯视图;图9是沿着图8中的线IX-IX所取的剖视示意图;图10是沿着图3中的直线X-X所取的剖视示意图。图中100.管件;10.机台;11.第一端部;12.第二端部;13.导轨;14.第一 侧缘;15.第二侧缘;20.送料装置;21.移动件;22.移动驱动件;23.夹持单元;24.滑 轨;25.顶推压缸;30.机头;31.滑板;32.基座;33.滑轨;34.推移驱动件;341.马 达;342.导螺杆;40.弯管装置;41.主轮模;411.轮模面;412.主模槽;413.第一直线 段;414.第二直线段;415.圆弧段;416.轮轴;42.主轮模驱动单元;43.弯管臂;431. 第一枢轴;432.第二枢轴;433.第三枢轴;44.弯管驱动单元;441.马达;442.主动轮; 443.被动轮;444.传动轮;45.夹模单元;451.第一座体;452.第一夹模块;453.第二 座体;454.第二夹模块;455.第一夹制面;456.第一夹模槽;457.第二夹制面;458.第 二夹模槽;46.夹模驱动单元;461.第一夹模压缸;461,.第一缸体;461” .第一活塞 杆;462.第一曲手;463.第二夹模压缸;463,.第二缸体;463” .第二活塞杆;464.第 二曲手;465.第一连杆;466.第二连杆;467.第三连杆;468.第四连杆;50.第一导模单 元;51.第一台座;52.第一导模;53.第一升降压缸;54.第一横移压缸;55.第一推掣压 缸;56.辅推压缸;60.第二导模单元;61.第二台座;62.第二导模;63.第二升降压缸; 64.第二横移压缸;65.第二推掣压缸;66.辅推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弯管机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机台10、一个送料装置20、一个机头30、一个弯管装置40、一个第一导模单元50及一个第二导模单元60。该机台10沿着一个X方向延伸,并具有一个第一端部11、一个第二端部12、一 对设置在顶面且由该第一端部11延伸至该第二端部12的导轨13、一个位于所述导轨13 一侧的第一侧缘14及一个位于所述导轨13另一侧的第二侧缘15。该送料装置20设置在该机台10顶面上,且夹送一支管件100沿着该X方向移 动,并具有一个跨置在所述导轨13上的移动件21、一个能驱动该移动件21沿着所述导 轨13移动的移动驱动件22、一个设置在该移动件21上的夹持单元23、一对设置在该移 动件21与该夹持单元23间且沿着一个垂直于X方向的Z方向延伸的滑轨24及一个驱动 该夹持单元23相对于该移动件21沿着该Z方向升降的顶推压缸25。该机头30沿着该X方向设置在该机台10 —侧,并具有一个设置在该第二端部 12外侧的滑板31、一个固设在该滑板31上的基座32、一对设置在该滑板31与该机台10 间的滑轨33及一个驱动该滑板31相对于该机台10沿着一个垂直于该X方向与该Z方向的 Y方向移动的推移驱动件34,该推移驱动件34利用一个马达341驱动一支导螺杆342 (见 图8)而带动滑板31移动。利用该送料装置20的顶推压缸25,能使该机头30沿着该Z 方向与该送料装置20产生相对位移,利用该推移驱动件34能使该机头30沿着该Y方向 与该机台10及该送料装置20产生相对位移。该弯管装置40设置在该机头30的基座32上,能对该管件100进行弯管作业, 并具有一个沿着一条对应该Z方向的轴线L轴设在该基座32末端部的主轮模41、一个能 驱动该主轮模41相对于该基座32转动的主轮模驱动单元42、一个沿着该轴线L轴设在 该基座32上的弯管臂43、一个能驱动该弯管臂43以该轴线L为转动中心产生转动的弯 管驱动单元44、一个设置在该弯管臂43上且对应于该主轮模41的夹模单元45及一个驱 动该夹模单元45相对于该主轮模41产生靠合或远离的夹模驱动单元46。配合参阅图4及图5,该主轮模41在本实施例中是采用三层阶级状的设计,每一 层均具有一个轮模面411及一个由该轮模面411设的主模槽412,该轮模面411具有一个 第一直线段413、一个与该第一直线段413平行设置的第二直线段414及一个衔接于该第 一直线段413与该第二直线段414间的圆弧段415。该主轮模41还具有一个沿着该轴线 L延伸且轴设在该基座32中的轮轴416。该主轮模驱动单元42为伺服马达,能驱动该轮轴416及该主轮模41以该轴线L 为转动中心产生转动,并能驱动该主轮模41在进行弯管动作前位于一个准备状态,该准 备状态是使所述圆弧段415朝向该送料装置20的设置方向,且所述第一直线段413、所述 第二直线段414平行于该X方向。该弯管臂43具有一支第一枢轴431、一支设于该第一枢轴431 —侧的第二枢轴 432及一支设于该第一枢轴431与该第二枢轴432下方的第三枢轴433。该弯管驱动单元44设置在该基座32上,能驱动该弯管臂43转动及驱动该弯管 臂43在一个对应于该第一直线段413的第一位置及一个对应于该第二直线段414的第二位置做转换,并具有一个马达441、一个受该马达441带动的主动轮442、一个套设在该 轮轴416外部且与该弯管臂43固接的被动轮443及多个啮合在该主动轮442与该被动轮 443间的传动轮444。该夹模单元45具有一个第一座体451、多个安装在该第一座体451且沿着该Z 方向迭置的第一夹模块452、一个并设在该第一座体451 —侧的第二座体453及多个安装 在该第二座体453且并设在所述第一夹模块452 —侧的第二夹模块454,所述第一夹模块 452各具有一个对应所述第一直线段413的第一夹制面455及一个由该第一夹制面455凹 设且能与所对应的主模槽412对合的第一夹模槽456,配合参阅图7及图10,所述第二夹 模块454各具有一个对应所述第二直线段414的第二夹制面457及一个由该第二夹制面 457凹设且能与所对应的主模槽412对合的第二夹模槽458。该夹模驱动单元46具有一个枢设在该第三枢轴433的第一夹模压缸461、一个枢 接在该弯管臂43且连结在该第一夹模压缸461与该第一座体451间的第一曲手462、一个 第二夹模压缸463、一个枢接在该弯管臂43且连结在该第二夹模压缸463与该第二座体 453间的第二曲手464,该第一夹模压缸461与该第二夹模压缸463的操作状态呈相反, 且使所述第一夹模块452与所述第二夹模块454其中一者向上浮升与该主轮模41配合进 行弯管作业,另一者则相对地向下移降。该第一夹模压缸461具有一个枢接在该第三枢 轴433的第一缸体461,及一支能相对于该第一缸体461,伸缩的第一活塞杆461 ”,该 第二夹模压缸463具有一个枢接在该第三枢轴433的第二缸体463’及一支能相对于该第 二缸体463,伸缩的第二活塞杆463”。该第一曲手462与该第二曲手464各具有一支呈 L型且枢接在该第一枢轴431与该第一活塞杆461”、该第二活塞杆463”末端间的第一 连杆465、一支枢接在该第一连杆465与该第一座体451、该第二座体453间的第二连杆 466、一支枢接在该第一枢轴431与该第一座体451、该第二座体453间的第三连杆467及 一支枢设在该第二枢轴432与该第一座体451、该第二座体453间的第四连杆468。配合参阅图2,该第一导模单元50对应于所述第一夹模块452且设置在该基座 32其中一侧,并具有一个第一台座51、一个设置在该第一台座51上的第一导模52、一 个能驱动该第一台座51对应该Z方向升降的第一升降压缸53、一个能驱动该第一导模52 相对于该管件100沿着该Y方向趋近或远离的第一横移压缸54、一个能驱动该第一导模 52沿着该X方向且相对于该第一夹模块452趋近或远离的第一推掣压缸55及一个能驱动 该第一导模52随弯管动作沿着该X方向产生位移的辅推压缸56。配合参阅图2,该第二导模单元60对应于所述第二夹模块454且设置在该基座 32另一侧,并具有一个第二台座61、一设置在该第二台座61上的第二导模62、一个能驱 动该第二台座61对应该Z方向升降的第二升降压缸63、一个能驱动该第二导模62相对 于该管件100沿着该Y方向趋近或远离的第二横移压缸64、一个能驱动该第二导模62沿 着该X方向且相对于该第二夹模块454趋近或远离的第二推掣压缸65及一个能驱动该第 二导模62随弯管动作沿着该X方向产生位移的辅推压缸66。通过以上部件所组成的弯管机,再如图1及图4所示,显示该弯管机能对该管件 100进行右弯操作(以该X方向为基准向右弯折),此时,该弯管臂43对应于该第一侧缘 14且位于一个第一位置,该第一夹模压缸461的第一活塞杆461”伸出,利用该第一曲手 462的连动,使该夹模单元45的第一座体451向上浮升,且所述第一夹模块452靠合于该主轮模41的所述第一直线段413,利用其中一个第一夹模槽456与所对应的主模槽412对合而夹制该管件100,此时,该第二夹模压缸463的第二活塞杆463”呈缩入状,利用该 第二曲手464的连动,使该夹模单元45的第二座体453呈向下移降(见2及图10),而该 第一导模单元50的该第一升降压缸53、该第一横移压缸54、该第一推掣压缸55伸出, 使得该第一导模52趋近于该管件100、该主轮模41及所述第一夹模块452,当启动该弯 管驱动单元44时,就能驱动该弯管臂43带动所述第一夹模块452配合该主轮模41以该 轴线L为转动中心产生转动(如图6所示是转动90度的状态,或如图3的假想线是转动 180度的状态),而达到管件100弯折目的。且在进行右弯弯管操作时,该第二导模单元60与该第一导模单元50的操作状态 恰呈相反,也就是说,上述该第一导模单元50与所述第一夹模块452配合进行弯管作业 时,该第一导模52的高度对应于所述第一夹模块452,而该第二导模单元60除了对应该 Z方向的位置低于该第一导模单元50(见图4)外,且该第二推掣压缸65也驱动该第二导 模62对应X方向远离该主轮模41 (见图3),如此能避免该管件100朝右弯折时,与该第 二导模单元60产生撞击。当欲转换弯管方向时,该弯管机能对该管件100进行左弯操作(以该X方向为基 准向左弯折),如图7、图8及图9所示,该主轮模41在前一次弯管操作后,利用该主轮 模驱动单元42驱动该轮轴416转动,又能回复至准备状态,且利用该弯管驱动单元44驱 动该弯管臂43及该夹模单元45、该夹模驱动单元46转动,直到该弯管臂43对应于该第 二侧缘15且位于一第二位置,且该第一夹模压缸461的第一活塞杆461”缩入,利用该 第一曲手462的连动,使该夹模单元45的第一座体451向下移降,而该第二夹模压缸463 的第二活塞杆463”伸出,利用该第二曲手464的连动,使该夹模单元45的该第二座体 453向上浮升,且所述第二夹模块454靠合于该主轮模41的所述第二直线段414,利用其 中一个第二夹模槽458与所对应的主模槽412对合而夹制该管件100。此时,该第二导 模单元60的该第二升降压缸63、该第二横移压缸64、该第二推掣压缸65伸出,使得该 第二导模62趋近于该管件100、该主轮模41及该第二夹模块454,当启动该弯管驱动单 元44时,就能驱动该弯管臂43带动所述第二夹模块454配合该主轮模41以该轴线L为 转动中心产生转动,而达到该管件100弯折目的。且上述该第二导模单元60与所述第二夹模块454配合进行弯管作业时,该第一 导模单元50的位置低于该第二导模单元60 (见图9),如此能避免该管件100朝左弯折 时,与该第一导模单元50产生撞击。因此,本实用新型利用该主轮模驱动单元42单独驱动该主轮模41转动,且使该 主轮模41在弯管后能回复至准备状态,以及利用该弯管驱动单元44驱动该弯管臂43带 动该夹模单元45、该夹模驱动单元46在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间做转换,不但换向操作 流程短,且换向操作快速、能提升产能。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尚可有以下变化1.该夹模单元45的所述第一夹模块452及所述第二夹模块454 —体合并为共享 夹模块且采用单一驱动设计,在右弯与左弯准备位置时,分别以局部面积对正所述第一 直线段413与所述第二直线段414。2.该夹模驱动单元46的该第一夹模压缸461、该第二夹模压缸463直接沿着该Y方向驱动该夹模单元45,而省略该第一曲手462与该第二曲手464。3.针对小尺寸、小动力的机种,省略该第一导模单元50与该第二导模单元60。4.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是利用该顶推压缸25,使得该夹持单元23能沿着该Z 方向升降,且再利用该滑轨33与该滑板31的配合,使得该机头30相对于该机台10沿着 该Y方向产生位移,以达到转换弯管方向目的,但是实际实施时,也能将该送料装置20 设计成沿着该X方向移动、沿着该Z方向升降及沿着该Y方向横移(图未示),而该机 头30则与机台10呈固定状态,则利用该送料装置20沿着该Z方向升降及沿着该Y方向 横移,也能带动该管件100避开设于该机头30的该弯管装置40、该第一导模单元50及该 第二 导模单元60等部件,也能达到转换弯管方向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弯管机,包含一个机台、一个送料装置、一个机头及一个弯管装置;该弯管 机的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设置在该机台上,且夹送一支管件沿着一个X方向移动;所述机头,沿着该X方向设置在该机台一侧,且能沿着一个垂直于该X方向的Y方 向及沿着一个垂直于该X方向、该Y方向的Z方向与该送料装置产生相对位移;所述弯管装置,安装在该机头上,能对所述管件进行弯管作业,并具有一个沿着一 条轴线设置的主轮模、一个能驱动该主轮模相对于该机头转动的主轮模驱动单元、一个 轴设在该机头上的弯管臂、一个能驱动该弯管臂以该轴线为转动中心产生转动的弯管驱 动单元、一个设置在该弯管臂上且对应于该主轮模的夹模单元及一个驱动该夹模单元相 对于该主轮模产生靠合或远离的夹模驱动单元,该轴线对应该Z方向,且该主轮模具有 一个轮模面及一个由该轮模面凹设的主模槽,该轮模面具有一个第一直线段、一个第二 直线段及一个衔接于该第一直线段与该第二直线段间的圆弧段,该弯管驱动单元驱动该 弯管臂转动以及驱动该弯管臂在一个对应于该第一直线段的第一位置及一个对应于该第 二直线段的第二位置做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装置的主轮模还具有一支 沿着该轴线的轮轴,所述主轮模驱动单元驱动该轮轴及该主轮模以该轴线为转动中心产 生转动,所述弯管驱动单元具有一个马达、一个受该马达带动的主动轮、一个套设在该 轮轴外部且与该弯管臂固接的被动轮及多个啮合在该主动轮与该被动轮间的传动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装置的夹模单元具有一个 第一座体、至少一个安装在该第一座体的第一夹模块、一个并设在该第一座体一侧的第 二座体及至少一个安装在该第二座体且并设在该第一夹模块一侧的第二夹模块,该第一 夹模块具有一个对应该第一直线段的第一夹制面及一个由该第一夹制面凹设且能与该主 模槽对合的第一夹模槽,该第二夹模块具有一个对应该第二直线段的第二夹制面及一个 由该第二夹制面凹设且能与该主模槽对合的第二夹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模驱动单元具有一个第一夹 模压缸、一个枢接在该弯管臂且连结在该第一夹模压缸与该第一座体间的第一曲手、一 个第二夹模压缸、一个枢接在该弯管臂且连结在该第二夹模压缸与该第二座体间的第二 曲手,该第一夹模压缸与该第二夹模压缸的操作状态呈相反,且使该第一夹模块与该第 二夹模块其中一者与该主轮模配合进行弯管作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臂具有一支第一枢轴、 一支第二枢轴及一支第三枢轴,所述夹模驱动单元的第一夹模压缸具有枢接在该第三枢 轴的一个第一缸体、一支能相对于该第一缸体伸缩的第一活塞杆,该第二夹模压缸具有 枢接在该第三枢轴的一个第二缸体及一支能相对于该第二缸体伸缩的第二活塞杆,该第 一曲手与该第二曲手各具有一支呈L型且枢接在该第一枢轴与该第一活塞杆、该第二活 塞杆末端间的第一连杆、一支枢接在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一座体、该第二座体间的第二连 杆、一支枢接在该第一枢轴与该第一座体、该第二座体间的第三连杆及一支枢设在该第 二枢轴与该第一座体、该第二座体间的第四连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个对应该第一夹模块且设 置在所述机头其中一侧的第一导模单元及一个对应该第二夹模块且设置在所述机头另一侧的第二导模单元,该第一导模单元与该第二导模单元的操作状态呈相反,且使该第一 导模单元与该第一夹模块配合进行弯管作业,或该第二导模单元与该第二夹模块配合进 行弯管作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模单元具有一个第一台 座、一个设置在该第一台座上的第一导模、一个能驱动该第一台座对应该Z方向升降的 第一升降压缸、一个能驱动该第一导模相对于该管件沿着一个垂直于该X方向、该Z方 向的Y方向趋近或远离的第一横移压缸、一个能驱动该第一导模沿着该X方向且相对于 该第一夹模块趋近或远离的第一推掣压缸,该第二导模单元具有一个第二台座、一个设 置在该第二台座上的第二导模、一个能驱动该第二台座对应该Z方向升降的第二升降压 缸、一个能驱动该第二导模相对于该管件沿着该Y方向趋近或远离的第二横移压缸、一 个能驱动该第二导模沿着该X方向且相对于该第二夹模块趋近或远离的第二推掣压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弯管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模单元与该第一夹模块配 合进行弯管作业时,该第二导模单元对应该Z方向的位置低于该第一导模单元,该第二 导模单元与该第二夹模块配合进行弯管作业时,该第一导模单元对应该Z方向的位置低 于该第二导模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具有一个能沿着该机 台移动的移动件、一个设置在该移动件上的夹持单元、一对沿着该Z方向设置在该移动 件与该夹持单元间的滑轨及一个驱动该夹持单元相对于该移动件沿着该Z方向升降的顶 推压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能相对于该机台沿着该 Y方向产生位移,该机头具有一个设置在该机台一侧的滑板、一个固设在该滑板上的基 座、一对设置在该滑板与该机台间的滑轨及一个驱动该滑板相对于该机台沿着该Y方向 移动的推移驱动件,该弯管装置设置在该基座上。
专利摘要一种弯管机,包含一个机台、一个送料装置、一个机头及一个弯管装置。该弯管装置具有一个主轮模、一个主轮模驱动单元、一个弯管臂、一个弯管驱动单元、一个夹模单元及一个夹模驱动单元,该主轮模具有一个第一直线段、一个第二直线段及一个衔接于该第一直线段与该第二直线段间的圆弧段,该弯管驱动单元驱动该弯管臂对应于该第一直线段或该第二直线段。借此,不但能进行多转折弯管作业,且换向操作流程短,换向操作快速,能达到提升产能的目的。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1791804SQ20102015102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7日
发明者林志远 申请人:和和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