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带去毛刺的整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199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钢带去毛刺的整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钢带去毛刺的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钢带在用切边机进行切边工序后会在钢带的边沿产生毛刺和飞边,而影响钢带的 质量,为提高钢带的质量,会对钢带的毛刺和飞边进行清除,为此有人发明了专门用于钢带 去毛刺的装置。如一专利号为ZL200520034367. 1(公告号为C拟822850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钢带去毛刺装置》披露了这样一种钢带去毛刺装置,该装置由支撑体、刀具安装横梁、刀具 和调整装置组成,两根刀具安装横梁在竖平面内横向平行布置,横梁的端头与支撑体上的 竖向直线导轨配合连接,在接近支撑体上部和下部适当位置伸出一支座,该两支座中有一 丝杆,该丝杆同时与两横梁上伸出的螺母螺纹连接,刀具通过拧紧及调节螺钉安装在横梁 上。又如一专利号为ZL2008202M079. 6(公告号为CN201300355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 利《去除冷轧钢带切边毛刺装置》披露了这样一去除冷轧钢带切边毛刺装置,由钢带传动平 台构成,其特征在于在钢带传动平台的底侧面上固定上液压缸,液压缸的轴线与钢带传动 平台的底面平行,在液压缸的活塞柄的端部通过焊接紧固套固定上电机,在电机的主动轴 上固定上倒锥形砂轮,在倒锥形砂轮的轴上端设风扇,在钢带传动平台的边框内嵌入磁条。前述装置仅能去除钢带边沿的毛刺和飞边,功能单一。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不但可以 去除毛刺和飞边、还能对钢带进行整形的用于钢带去毛刺的整形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钢带去毛刺的整形 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由顶板、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围成的机架;上滚柱轮,设置在机 架内并能绕自身轴线旋转;下滚柱轮,设置在机架内并能绕自身轴线旋转,下滚柱轮位于所 述上滚柱轮的下方,所述上滚柱轮和下滚柱轮之间存在供钢带通过的间隙。作为改进,为使本装置能对厚薄不同的钢带进行去毛刺及整形,上述机架的左、右 侧板上均开有沿高度方向设置滑槽,各滑槽内约束有仅能沿滑槽上下滑移的上支撑块和下 支撑块,所述上支撑块和下支撑块之间支撑有弹簧,所述上滚柱轮两端分别通过上支承轴 承安装在上支撑块上,所述下滚柱轮两端分别通过下支承轴承安装在下支撑块上;所述顶 板上安装有用以向下推动上滚柱轮的上调节装置;所述底板上安装有用以向上推动下滚柱 轮的下调节装置。通过前述结构设计能使下滚柱轮和下滚柱轮之间的间隙可以调节。当要将间隙调 节变小,以适合厚度较薄的钢带通过,则可以通过调节上调节装置和下调节装置,来推动上 滚柱轮和下滚柱轮,上滚柱轮和下滚柱轮克服弹簧的弹力,相互靠近,间隙变小;当要将间隙调节变大,以适合厚度较厚的钢带通过,则可以反向调节上调节装置和下调节装置,上滚 柱轮和下滚柱轮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相互远离,间隙变大。当然还可直接带动支撑块上下 移动来调节间隙。上述上调节装置由多个间隔设置的上支撑结构组成,各上支撑结构包括固定在顶 板上的上固定座,上固定座内具有螺纹通孔,该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有上调节杆,上调节杆 的下端伸出固定座后与上连接板固定,上连接板能活动穿过顶板,上连接板的端面安装有 上轴承,上轴承的周面与所述上滚柱轮的周面贴合且滚动方向在同一平面内;所述下调节 装置由多个间隔设置的下支撑结构组成,各下支撑结构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下固定座,下 固定座内具有螺纹通孔,该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有下调节杆,下调节杆的上端伸出固定座 后与下连接板固定,下连接板能活动穿过底板,下连接板的端面安装有下轴承,该下轴承的 周面与所述下滚柱轮的周面贴合且滚动方向在同一平面内。前述调节装置调整方便,调整时只需转动调节杆,使调节杆相对固定座上下移动, 便可使轴承推动滚柱轮克服弹簧弹力而相互靠近,或者让轴承远离滚柱轮,滚柱轮在弹簧 的作用下,始终与轴承贴合,使得两滚柱轮之间的间隙变大。上述上支撑结构中的上轴承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上连接板的两个端面上;所述下 支撑结构中的下轴承也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下连接板的两个端面上。设置两个轴承能使轴 承更平稳推动滚柱轮,或顶持住滚柱轮。上述上调节螺杆的上端设有方便转动上调节螺杆的上旋钮;所述下调节螺杆的下 端设有方便转动下调节螺杆的下旋钮。上述上调节螺杆上设有上锁紧螺母;所述下调节螺杆上设有下锁紧螺母。当调节 完成后,旋紧锁紧螺母便可将调节杆锁定,防止调节杆在外力作用下相对固定座移动。上述各上支撑块和下支撑块与滑槽内板之间均为平面接触。这样能确保各支撑块 只能相对滑槽上下滑移,而不能绕自身轴线旋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装置通过两滚柱轮对钢带去毛刺和 整形,工作时,钢带在外力带动下通过两滚柱轮之间的间隙,钢带逐渐前移,两滚柱轮压紧 在钢带的上下端面并滚动,便可将钢带边沿的毛刺和飞边压平,同时对整个钢带的端面进 行平整处理,而且整个装置涉及部件少且结构简单。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局部视图;图3为图2的B-B向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图4的C向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 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一种用于钢带去毛刺的整形装置,包括由顶板11、底板12、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围成的机架1,顶板11和底板12可呈格栅状。上滚柱轮2a,上滚柱轮加采用耐磨的工具钢制成,上滚柱轮加设置在机架1内并 能绕自身轴线旋转,上滚柱轮加的轴向长度大于钢带的宽度。下滚柱轮2b,下滚柱轮2b采用耐磨的工具钢制成,下滚柱轮2b设置在机架1内并 能绕自身轴线旋转,下滚柱轮2b位于所述上滚柱轮加的下方,上滚柱轮加和下滚柱轮2b 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并相互平行,上滚柱轮加和下滚柱轮2b之间存在供钢带通过的间 隙X。上滚柱轮加和下滚柱轮2b采用以下结构安装在机架1上,如图2、3所示,在机架的左、右侧板13、14上均开有沿高度方向设置滑槽15,各滑 槽15内约束有仅能沿滑槽15上下滑移的上支撑块3a和下支撑块北,只要上支撑块3a和 下支撑块北与滑槽15内板之间均为平面接触,便可保证上支撑块3a和下支撑块北仅能 沿滑槽15上下滑移。上支撑块3a和下支撑块北之间支撑有弹簧7,该弹簧7使上支撑块 3a和下支撑块北保持相互分离趋势,上滚柱轮加两端分别通过上支承轴承如安装在上 支撑块3a上,下滚柱轮2b两端分别通过下支承轴承4b安装在下支撑块北上。顶板11上 安装有用以向下推动上滚柱轮加的上调节装置。底板12上安装有用以向上推动下滚柱轮 2b的下调节装置。如图4、5所示,上调节装置由多个间隔设置的上支撑结构5组成,各上支撑结构5 包括固定在顶板11上的上固定座51,上固定座51内具有螺纹通孔,该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 有上调节杆52,上调节螺杆52的上端设有方便转动上调节螺杆52的上旋钮521,上调节螺 杆52上还设有上锁紧螺母55。上调节杆52的下端伸出固定座后与上连接板53固定,上连 接板53能活动穿过顶板11,上连接板53的端面安装有两个上轴承M,两个上轴承M分别 设置在上连接板53的两个端面上,上轴承M的周面与上滚柱轮加的周面贴合且滚动方向 在同一平面内。如图4、5所示,下调节装置由多个间隔设置的下支撑结构6组成,各下支撑结构6 包括固定在底板12上的下固定座61,下固定座61内具有螺纹通孔,该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 有下调节杆62,下调节螺杆62的下端设有方便转动下调节螺杆62的下旋钮621,下调节螺 杆62上设有下锁紧螺母65。下调节杆62的上端伸出固定座61后与下连接板63固定,下 连接板63能活动穿过底板12,下连接板63的端面安装有两个下轴承64,两个下轴承64分 别设置在下连接板63的两个端面上,下轴承64的周面与下滚柱轮2b的周面贴合且滚动方 向在同一平面内。对钢带进行去毛刺和整形处理时,钢带在外力带动下通过上、下滚柱轮h、2b之 间的间隙X,钢带逐渐前移,上、下滚柱轮2a、2b压紧在钢带的上下端面并滚动,便可将钢带 边沿的毛刺和飞边压平。如遇到钢带厚度不同,需要对上、下滚柱轮h、2b之间的间隙X进行调整,调整时 只需转动调节杆,使调节杆相对固定座上下移动,便可使轴承推动滚柱轮克服弹簧弹力而 相互靠近,或者让轴承远离滚柱轮,滚柱轮在弹簧的作用下,始终与轴承贴合,使得两滚柱 轮之间的间隙变大。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钢带去毛刺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由顶板(11)、底板(12)、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围成的机架(1); 上滚柱轮( ),设置在机架(1)内并能绕自身轴线旋转;下滚柱轮(2b),设置在机架(1)内并能绕自身轴线旋转,下滚柱轮Ob)位于所述上滚 柱轮Oa)的下方,所述上滚柱轮Oa)和下滚柱轮Ob)之间存在供钢带通过的间隙(X)。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带去毛刺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左、右 侧板(13、14)上均开有沿高度方向设置滑槽(15),各滑槽(1 内约束有仅能沿滑槽(15) 上下滑移的上支撑块(3a)和下支撑块( ),所述上支撑块(3a)和下支撑块(3b)之间支撑 有弹簧(7),所述上滚柱轮Qa)两端分别通过上支承轴承Ga)安装在上支撑块(3a)上,所 述下滚柱轮Ob)两端分别通过下支承轴承Gb)安装在下支撑块(3b)上;所述顶板(11) 上安装有用以向下推动上滚柱轮Oa)的上调节装置;所述底板(1 上安装有用以向上推 动下滚柱轮Ob)的下调节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钢带去毛刺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调节装置 由多个间隔设置的上支撑结构(5)组成,各上支撑结构(5)包括固定在顶板(11)上的上 固定座(51),上固定座(51)内具有螺纹通孔,该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有上调节杆(52), 上调节杆(5 的下端伸出固定座后与上连接板(5 固定,上连接板(5 能活动穿过顶 板(11),上连接板(5 的端面安装有上轴承(M),该上轴承(54)的周面与所述上滚柱轮 (2a)的周面贴合且滚动方向在同一平面内;所述下调节装置由多个间隔设置的下支撑结构(6)组成,各下支撑结构(6)包括固定 在底板(1 上的下固定座(61),下固定座(61)内具有螺纹通孔,该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有 下调节杆(62),下调节杆(6 的上端伸出固定座(61)后与下连接板(6 固定,下连接板 (63)能活动穿过底板(12),下连接板(6 的端面安装有下轴承(64),该下轴承(64)的周 面与所述下滚柱轮Ob)的周面贴合且滚动方向在同一平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钢带去毛刺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结构(5)中的上轴承(54)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上连接板(5 的两个端面上;所述下支撑结构(6)中的下轴承(64)也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下连接板(6 的两个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钢带去毛刺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调节螺杆 (52)的上端设有方便转动上调节螺杆(5 的上旋钮(521);所述下调节螺杆(6 的下端 设有方便转动下调节螺杆(6 的下旋钮(6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钢带去毛刺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调节螺杆 (52)上设有上锁紧螺母(55);所述下调节螺杆(6 上设有下锁紧螺母(6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钢带去毛刺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上支撑块 (3a)和下支撑块(3b)与滑槽(1 内板之间均为平面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钢带去毛刺的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顶板(11)、底板(12)、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围成的机架(1);上滚柱轮(2a),设置在机架(1)内并能绕自身轴线旋转;下滚柱轮(2b),设置在机架(1)内并能绕自身轴线旋转,下滚柱轮(2b)位于所述上滚柱轮(2a)的下方,所述上滚柱轮(2a)和下滚柱轮(2b)之间存在供钢带通过的间隙(X)。工作时,钢带在外力带动下通过两滚柱轮之间的间隙,钢带逐渐前移,两滚柱轮压紧在钢带的上下端面并滚动,便可将钢带边沿的毛刺和飞边压平,同时对整个钢带的端面进行平整处理,而且整个装置涉及部件少且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B21D31/00GK201823820SQ201020540068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7日
发明者骆红 申请人:宁波宝洲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