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板零件的装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9808阅读:3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板零件的装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天系统的精密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板零件的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重量轻、厚度薄且面积大的薄板零件在各行各业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航天科技领域。但是,由于薄板零件本身比较薄且大部分零件的材料又是铝板,从而导致加工薄板零件比较困难。目前,薄板零件的常规加工的装夹方法是在薄板零件的四边上搭压板,从而实现薄板零件的装夹。然而,由于薄板零件面积比较大,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切削力和切削热会使薄板零件的中间部分产生颤动,因而,难以保证薄板零件中间部分与定位面的贴合,从而薄板零件会产生较大的变形,达不到平面度的要求。针对上述常规的装夹方式,有人发明了一种改进的装夹方法。该方法是将薄板零件放入两块压板之间,两块压板的周边再用紧固螺钉进行固定。然而,由于压板是靠周边的紧固螺钉进行旋紧,薄板零件中间部分需要加工,不能压紧,在装夹时很难完全平整地固定在压板中,因而,加工时,加工刀具产生的向上的旋转力容易使薄板零件发生扭曲,从而产生变形。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薄板零件的装夹装置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板零件的装夹装置,不仅能保证薄板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平整性以及与定位面的紧密贴合,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板零件的装夹装置,包括安装板、放置薄板零件的滑动定位板和顶杆,滑动定位板活动固定于安装板上,安装板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贯穿安装板且位于滑动定位板下方的第一通孔,顶杆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顶杆的另一端卡合在第一通孔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安装板具有凹腔,滑动定位板放置在安装板的凹腔中,安装板的第一通孔与安装板的凹腔贯通。较佳地,第一通孔呈阶梯状,顶杆的纵向截面呈“T”字型。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薄板零件的装夹装置还包括定位支柱,滑动定位板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通孔,安装板上沿竖直方向还开设有与滑动定位板的第二通孔贯通的第三通孔,定位支柱穿过滑动定位板的第二通孔卡合在安装板的第三通孔中。 较佳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均呈阶梯状。较佳地,定位支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柱、第二圆柱和第三圆柱,所述第二圆柱的直径大于第三圆柱的直径并小于第一圆柱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薄板零件与滑动定位板的接触面积较大且能完全贴合,因而,薄板零件装夹时,需要的装夹应力很小,装夹状态受力均勻稳定,从而克服了加工时刀具的旋转切削力和切削热对薄板零件的影响,进而有效地保证薄板的平面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制造、维护成本低且操作方便。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薄板零件的装夹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薄板零件的装夹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薄板零件的装夹装置包括安装板10、滑动定位板11和顶杆12。安装板10的中部开设有凹腔101,滑动定位板11放置在安装板10的凹腔101中。薄板零件13可放置在滑动定位板11的上表面。 安装板10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贯穿安装板10的第一通孔102。第一通孔102位于滑动定位板11的下方且与凹腔101贯通。顶杆12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02,顶杆12的另一端卡合在第一通孔102中。具体地,第一通孔102呈阶梯状,顶杆12的纵向截面呈“T”字型。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外形定位的方式且薄板零件13中间无孔洞。采用本实施例夹装薄板零件13时,首先在滑动定位板11的上端面均勻涂抹机油,将薄板零件13与滑动定位板11的端面贴平,在薄板零件13的上端面沿纵向均勻施加压力,将薄板零件13与滑动定位板11之间的空气排干,使其中间成为真空,从而利用油吸产生的大气压力以及机油表面张力将薄板零件13吸附在滑动定位板11上。加工完成后,推动顶杆12使顶杆12在第一通孔101中向上滑动,从而将滑动定位板11顶起,滑动定位板11则沿着安装板10的凹腔101的内壁竖直向上滑动,进而使薄板零件13与滑动定位板11之间产生间隙,使薄板零件13可方便地卸下。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薄板零件的装夹装置包括安装板20、滑动定位板21、顶杆22和定位支柱23。滑动定位板21设于安装板 20的上方且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通孔210。薄板零件M可放置在滑动定位板11的上表面。安装板20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贯穿安装板20且位于滑动定位板21下方的第一通孔 201以及与滑动定位板21的第二通孔210贯通的第三通孔202。定位支柱23穿过滑动定位板21的第二通孔210卡合在安装板20的第三通孔202中。顶杆22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201,顶杆22的另一端卡合在第一通孔201中。具体地,第一通孔201呈阶梯状,顶杆22 的纵向截面呈“T”字型。滑动定位板21的第二通孔210和安装板20的第三通孔202均呈阶梯状。定位支柱2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柱231、第二圆柱232和第三圆柱233,第二圆柱232的直径大于第三圆柱233的直径并小于第一圆柱231的直径。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内孔定位的方式且薄板零件M中间有孔洞。采用本实施例夹装薄板零件M时,首先,在滑动定位板21的上端面均勻涂抹机油,将薄板零件M与滑动定位板21的端面贴平,在薄板零件M的上端面沿纵向均勻施加压力,将薄板零件M与滑动定位板11之间的空气排干,使其中间成为真空,从而利用油吸产生的大气压力以及机油表面张力将薄板零件M吸附在滑动定位板21上。然后,定位支柱23依次穿过薄板零件24、 滑动定位板21的第二通孔210和安装板20的第三通孔202将薄板零件M定位在安装板 20上。加工完成后,推动顶杆22使顶杆22在第一通孔201中向上滑动,从而将滑动定位板 21顶起,滑动定位板21则沿着定位支柱23的外壁竖直向上滑动,进而使薄板零件M与滑动定位板21之间产生间隙,使薄板零件M可方便地卸下。由上可知,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薄板零件与滑动定位板的接触面积较大且能完全贴合,因而,薄板零件装夹时,需要的装夹应力很小,装夹状态受力均勻稳定,从而克服了加工时刀具的旋转切削力和切削热对薄板零件的影响,进而有效地保证薄板的平面度。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制造、维护成本低且操作方便。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权利要求1.一种薄板零件的装夹装置,包括安装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置薄板零件的滑动定位板和顶杆,滑动定位板活动固定于安装板上,安装板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贯穿安装板且位于滑动定位板下方的第一通孔,顶杆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顶杆的另一端卡合在第一通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零件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板具有凹腔,滑动定位板放置在安装板的凹腔中,安装板的第一通孔与安装板的凹腔贯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板零件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呈阶梯状,顶杆的纵向截面呈“T”字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零件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支柱,滑动定位板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通孔,安装板上沿竖直方向还开设有与滑动定位板的第二通孔贯通的第三通孔,定位支柱穿过滑动定位板的第二通孔卡合在安装板的第三通孔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板零件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均呈阶梯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板零件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支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柱、第二圆柱和第三圆柱,第二圆柱的直径大于第三圆柱的直径并小于第一圆柱的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板零件的装夹装置,包括安装板、放置薄板零件的滑动定位板和顶杆,滑动定位板活动固定于安装板上,安装板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贯穿安装板且位于滑动定位板下方的第一通孔,顶杆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顶杆的另一端卡合在第一通孔中。本实用新型不仅能保证薄板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平整性以及与定位面的紧密贴合,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文档编号B23Q3/06GK202180352SQ201120176679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0日
发明者刘祚全, 王晓伟, 郑红海 申请人:湖北三江航天险峰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