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拉伸挤压切边复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4777阅读:1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壳体拉伸挤压切边复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壳体拉伸挤压切边复合模具,由上模组机构、弹性压边机构、上模组机构、下模组机构组成,上模组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模柄、上模座、卸料块及拉伸挤切凹模,弹性压边机构包括压边圈、顶杆、弹簧顶板、弹簧及调整板,弹簧通过弹簧顶板及顶杆将弹力传递给压边圈,下模组机构为下模座及下垫脚组成的门字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拉伸挤切复合结构,适用于单冲和连续冲等多种场合,模具设计制造简便易行,挤切效果好,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拉伸挤切复合在一副模具节省了工序,节约了成本具有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壳体拉伸挤压切边复合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壳体拉伸挤压切边复合模具。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的切割模具,其使用的工艺方案分三道工序,即:首先落料并首次拉伸零件,其中首次拉伸后高度约为27mm ;然后进行第二次拉伸和第三次切边达到产品要求各尺寸。经试模,零件凸缘处出现失稳起皱,并且在零件完成切边工序后,口部是尖锐的刃口状,以上严重缺陷使模具和产品不能通过验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挤切效果好生产效率高的壳体拉伸挤压切边复合模具。
[0004]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种壳体拉伸挤压切边复合模具,包括:
[0006]上模组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模柄、上模座、卸料块及拉伸挤切凹模,所述模柄、上模座及卸料块中部贯穿打棒,所述的卸料块设置在拉伸挤切凹模中部开设的挤切通孔内;
[0007]弹性压边机构:包括压边圈、顶杆、弹簧顶板、弹簧及调整板,所述的压边圈抵设在拉伸挤切凹模的下方,压边圈经顶杆与下方的弹簧顶板连接,所述的弹簧夹设在弹簧顶板及调整板之间,弹簧通过弹簧顶板及顶杆将弹力传递给压边圈;
[0008]下模组机构:为下模座及下垫脚组成的门字形结构。
[0009]所述的拉伸挤切凹模中部开设的挤切通孔内设有拉伸挤切凸模。
[0010]所述的拉伸挤切凸模上开设有挤切刃口。
[0011]所述的拉伸挤切凸模与拉伸挤切凹模之间设有0.05-0.07mm的间隙。
[0012]所述的挤切通孔的下侧与压边圈抵接的周边设置有50°的倒角。
[0013]所述的压边圈为筒状压边圈,同时起压边及定位作用。
[0014]所述的压边圈经调节螺母及限位柱与上部的拉伸挤切凹模活动连接,压边力大小可通过控制限位柱与压边圈的距离进行调节,既能使压边力保持均衡同时又可防止将坯料压得过紧。
[0015]所述的弹簧顶板、弹簧及调整板经双头螺杆与下模组机构连接,所述的双头螺杆贯穿弹簧顶板及调整板,弹簧套设在双头螺杆的外侧,双头螺杆的顶部与下模座连接,底部经调整螺母固定在调整板上。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17]一、采用拉伸挤切复合结构,适用于单冲和连续冲等多种场合。
[0018]二、模具设计制造简便易行,挤切效果好,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0019]三、拉伸挤切复合在一副模具节省了工序,节约了成本。【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拉伸挤切凹模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中,I为打棒、2为模柄、3为上模座、4为拉伸挤切凹模、5为卸料块、6为拉伸挤切凸模、7为调节螺母、8为限位柱、9为压边圈、10为顶杆、11为下模座、12为下垫脚、13为弹簧顶板、14为弹簧、15为调整板、16为双头螺杆、17为调整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24]实施例
[0025]一种壳体拉伸挤压切边复合模具,且结构如图1所示,该模具由上模组机构、弹性压边机构及下模组机构组成。其中,上模组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模柄2、上模座3、卸料块5及拉伸挤切凹模4,模柄2、上模座3及卸料块5中部贯穿打棒1,卸料块5设置在拉伸挤切凹模4中部开设的挤切通孔内。弹性压边机构包括压边圈9、顶杆10、弹簧顶板13、弹簧14及调整板15,压边圈9抵设在拉伸挤切凹模4的下方,压边圈9经顶杆10与下方的弹簧顶板13连接,弹簧14夹设在弹簧顶板13及调整板15之间,弹簧14通过弹簧顶板13及顶杆10将弹力传递给压边圈9。下模组机构为下模座11及下垫脚12组成的门字形结构。
[0026]在拉伸挤切凹模4中部开设的挤切通孔内设有拉伸挤切凸模6,该拉伸挤切凸模6上开设有挤切刃口。拉伸挤切凸模6与拉伸挤切凹模4之间设有0.05-0.07mm的间隙。拉伸挤切凹模4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所示,在挤切通孔的下侧与压边圈9抵接的周边设置的倒角由现有技术中一般所采用的24°左右改进为50°,这样与本发明采用的调整了压边力的弹黃配合使用,能够很好解决现有加工的零件在完成切边工序后口部均为尖锐的刃口状的结构的问题。使用的压边圈9为筒状压边圈,能够同时起压边及定位作用。该压边圈9经调节螺母7及限位柱8与上部的拉伸挤切凹模4活动连接,压边力大小可通过控制限位柱8与压边圈9的距离进行调节,既能使压边力保持均衡同时又可防止将坯料压得过紧。
[0027]弹簧顶板13、弹簧14及调整板15经双头螺杆16与下模组机构连接,双头螺杆16贯穿弹簧顶板13及调整板15,弹簧14套设在双头螺杆16的外侧,双头螺杆16的顶部与下模座11连接,底部经调整螺母14固定在调整板15上。
[0028]本发明针对现有的切边问题,通过结构革新将工序2第二次拉伸和工序3切边做在一副复合拉伸挤压切边模具上,模具首先进行拉伸动作再进行挤压切边动作;该模具工作过程为:在模具开启状态时,弹簧14的弹力通过弹簧顶板13和顶杆10将传递而顶起压边圈9,此时,将首次拉伸好的半成品套于压边圈9上,当冲床滑块下行,拉伸挤切凹模4与压边圈9共同作用进行对产品压边,具体压边力大小可通过控制限位柱8与压边圈9的距离进行调节。随着冲床滑块的逐渐下移,拉伸挤切凹模4与拉伸挤切凸模6共同作用对拉伸半成品进行第二次拉伸,当拉伸完成,拉伸挤切凸模6上的挤切刃口开始与拉伸挤切凹模4将产品口部挤切出来,完成修边。零件及废料由卸料块5从拉伸挤切凹模4内推出,工件与切边料随之分离。
[0029]在拉伸完成即将进行挤压切边时,由于压边圈9与拉伸挤切凹模4的共同作用,受拉伸挤切凹模4结构的影响,第一次拉伸后的修边余量材料便被拉伸成与拉伸挤切模模口形状一致形态,当拉伸挤切凹模4下移与坯料口部先行接触时,由于其本身间隙较小,因此,拉伸挤切凹模4与拉伸挤切凸模6发生挤切时,其挤切真实始点是在拉伸挤切凸模6与拉伸挤凹模4设计始点的稍下方(即靠拉伸挤切凹模口方向),换句话说,即沿坯料的50°斜面开始发生挤切,能够很好解决现有加工的零件在完成切边工序后口部均为尖锐的刃口状的结构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壳体拉伸挤压切边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模具包括: 上模组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模柄、上模座、卸料块及拉伸挤切凹模,所述模柄、上模座及卸料块中部贯穿打棒,所述的卸料块设置在拉伸挤切凹模中部开设的挤切通孔内; 弹性压边机构:包括压边圈、顶杆、弹簧顶板、弹簧及调整板,所述的压边圈抵设在拉伸挤切凹模的下方,压边圈经顶杆与下方的弹簧顶板连接,所述的弹簧夹设在弹簧顶板及调整板之间,弹簧通过弹簧顶板及顶杆将弹力传递给压边圈; 下模组机构:为下模座及下垫脚组成的门字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拉伸挤压切边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伸挤切凹模中部开设的挤切通孔内设有拉伸挤切凸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壳体拉伸挤压切边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伸挤切凸模上开设有挤切刃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壳体拉伸挤压切边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伸挤切凸模与拉伸挤切凹模之间设有0.05-0.07mm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拉伸挤压切边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挤切通孔的下侧与压边圈抵接的周边设置有50°的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拉伸挤压切边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边圈为筒状压边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壳体拉伸挤压切边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边圈经调节螺母及限位柱与上部的拉伸挤切凹模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拉伸挤压切边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顶板、弹簧及调整板经双头螺杆与下模组机构连接,所述的双头螺杆贯穿弹簧顶板及调整板,弹簧套设在双头螺杆的外侧,双头螺杆的顶部与下模座连接,底部经调整螺母固定在调整板上。
【文档编号】B21D37/10GK103658382SQ201210347646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8日
【发明者】辛毅志 申请人:上海强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