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3173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外置回油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国家大力发展航空航天、船舶、铁路运输、能源等重工行业,市场对重型机床的需要稳步增加,对机床的品质也有更高的要求。静压导轨由于其摩擦系数低,使用寿命长,速度范围广,抗振性能好,运动精度高等优点,被大量应用在重型机床床身结构上。对于大规格、大行程的龙门机床,床身静压导轨的静压回油是个难点,易产生床身积油。现有的机床床身静压导轨的回油为采用自然回流方式,主要是在床身四周加工出 燕尾型结构安装上接油盒通过密封垫或是涂密封胶对接油盒子进行密封,或着是直接在床身四周铸造出接油腔。在床身两侧接油结构上安装回油管,或是在床身内部铸入回油管道将油引入回油主管道,再通过主管道将静压油导入液压站,其中主管道同各分支管道处常采用弯管接头联接形式。现有技术的回油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缺点I、因其回油管路都是铸造时埋入体内的,如果铸造出现砂眼或气泡等缺陷,易发生静压油渗出,并且维修困难;2、主管道同各分支管道处常采用弯管接头螺纹联接形式,安装维修不方便;3、床身两头常采用铸造接油槽,或是加工出燕尾槽把合接油盒,不利于床身的通用以及增加了加工工序。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简易、导油密封效果好的回油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会发生漏油的问题,减少静压床身结构上的修改,增加回油管路安装维修的简易性。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结构,其中,包括主油管,设置在所述机床床身的一侧;若干床身内油槽联接管,彼此间隔设置在所述机床床身内部,每个床身内油槽联接管横向贯通所述机床床身,所述床身内油槽联接管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接油槽,其中一端的接油槽通过第一出油管连接所述主油管;两接油盒,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床床身纵向的两端,所述接油盒通过第二出油管连接所述主油管;所述机床床身纵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油块,位于所述接油盒的上方。上述的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结构,其中,所述床身内油槽联接管的两端套有第一密封件。[0016]上述的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结构,其中,所述导油块通过导油块安装螺钉固定在所述机床床身上。上述的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结构,其中,所述主油管包括若干首尾相连的管道,两管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上述的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结构,其中,还包括若干管箍,所述若干管箍分别套于所述第一出油管和第二出油管。上述的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出油管包括第一支油管,安装在所述接油槽上;第一连接管,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油管,另一端连接所述主油管。上述的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出油管包括第二支油管,安装在所述接油盒上;第二连接管,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油管,另一端连接所述主油管。上述的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结构,其中,所述导油块靠近所述机床床身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中设置有第三密封件。本实用新型的床身内安装联连接管来导油,将床身两侧铸造或焊接的接油槽连通;每节床身引出的管子与主管道间采用PVC钢丝管、或胶管、或其他塑性材料所制成的软管,结合管箍进行联接;床身两头采用安装分离接油盒的方式,在接油盒上方床身端面安装一个带密封槽、结构特殊设计的条形挡块,在密封槽内安装上密封件,实现将床身两头溢出的静压油导入床身两头安装上的接油盒内,再通过接油槽上的管子将静压油引入主管道。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I、采用床身内安装联接管的方式,以及联接管带密封和易于选材加工的结构设计,避免了对床身结构的改动,以及渗漏情况的出现,并且易于拆装维修;2、油管的联接处采用软管和管箍和密封件的联接方式,便于各支管与主管之间的联接,以及主管每节之间的联接,易于拆装;3、床身两头采用在接油盒上方安装条形导油块并加装密封件的方式,不会出现漏油,避免了对床身两头大面积的加工,并且有利于床身的扩展设计和模块化设计。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在附图中,为清楚明了,放大了部分部件,对于相同部件,仅标示其中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理解。图I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I中A-A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I中P向示意图;图4为图2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I中区域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及[0037]图6为图I中区域D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参考图I所示的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结构,具体地,包括主油管4,设置在所述机床床身I的一侧;若干床身内油槽联接管2,彼此间隔设置在所述机床床身I内部,每个床身内油槽联接管2横向贯通所述机床床身I,所述床身内油槽联接管2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接油槽100,其中一端的接油槽100通过第一出油管68连接所述主油管4 ;两接油盒11,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床床身I纵向的两端,所述接油盒11通过第二出油管90连接所述主油管4。所述机床床身I纵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油块13,位于所述接油盒11的上方。在一个优选例中,参考图4所示的放大图,所述床身内油槽联接管2的两端套有第一密封件3。进一步地,所述导油块13通过导油块安装螺钉14固定在所述机床床身I上。为了方便主油管4的拆装,所述主油管4包括若干首尾相连的管道41,两管道41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5,如图5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管箍7,所述若干管箍7分别套于所述第一出油管68和第二出油管90,从而起到固定第一出油管68和第二出油管90的作用。更为具体地,结合参考图2和图3,所述第一出油管68包括第一支油管6,安装在所述接油槽100上;第一连接管8,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油管6,另一端连接所述主油管4。所述第二出油管90包括第二支油管9,安装在所述接油盒11上;第二连接管10,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油管9,另一端连接所述主油管4。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支油管的可以采用PVC钢丝管、或胶管、或其他塑性材料所制成的软管。进一步地,所述导油块13靠近所述机床床身I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密封槽(图6中未标示),所述密封槽中设置有第三密封件15。所述导油块13为长条形。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机床床身静压导轨上的静压油由导轨面流到床身I两侧的接油槽100内,以及床身两头,流入接油槽100内的静压油经由身内油槽联接管2、第一支油管6、第一连接管8流入主油管4 ;流入床身两头的静压油,淌过导油块13滴入接油盒11上内,再由第二支油管9和第二连接管10流入主油管4,主油管4接入液压站。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铸造或焊接机床床身时,每节床身在宽度方向上预留一个及以上数量的通孔,用于安装所述床身内油槽联接管2。 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所述变化例,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 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油管,设置在所述机床床身的一侧; 若干床身内油槽联接管,彼此间隔设置在所述机床床身内部,每个床身内油槽联接管横向贯通所述机床床身,所述床身内油槽联接管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接油槽,其中一端的接油槽通过第一出油管连接所述主油管; 两接油盒,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床床身纵向的两端,所述接油盒通过第二出油管连接所述主油管; 所述机床床身纵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油块,位于所述接油盒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内油槽联接管的两端套有第一密封件。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块通过导油块安装螺钉固定在所述机床床身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管包括若干首尾相连的管道,两管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管箍,所述若干管箍分别套于所述第一出油管和第二出油管。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管包括 第一支油管,安装在所述接油槽上; 第一连接管,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油管,另一端连接所述主油管。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油管包括 第二支油管,安装在所述接油盒上; 第二连接管,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油管,另一端连接所述主油管。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块靠近所述机床床身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中设置有第三密封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床床身静压导轨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油管,设置在所述机床床身的一侧;若干床身内油槽联接管,彼此间隔设置在所述机床床身内部,每个床身内油槽联接管横向贯通所述机床床身,所述床身内油槽联接管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接油槽,其中一端的接油槽通过第一出油管连接所述主油管;两接油盒,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床床身纵向的两端,所述接油盒通过第二出油管连接所述主油管;所述机床床身纵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油块,位于所述接油盒的上方。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会发生漏油的问题,减少静压床身结构上的修改,增加回油管路安装维修的简易性。
文档编号B23Q11/12GK202479887SQ20122001612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3日
发明者李荫湘, 谢立贰, 郑海波 申请人:上海三一精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