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频焊机水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3923阅读:10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频焊机水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频焊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ー种高频焊机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所使用的高频焊机,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此设备内部设有水冷却循环管路,现有设备冷却系统存在两大缺点ー是冷却水使用后直接排放,因此耗水量大,每台440KVA高频焊机每小时耗水在I. 5吨左右;ニ是由于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冷却水管管路内外温差大,很容易在冷却水管外壁形成冷凝水,当冷凝水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会滴落在高频焊机的线路板上形成短路而烧毁电路元器件,造成高频焊机的故障率极高。针对上述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高频焊机提出一种新的水冷却系统。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ー种对冷却水循环利用,实现冷却水零排放,同时消除冷凝水,排除设备故障率的水冷却系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ー种高频焊机水冷却系统,包括水箱、水泵、焊机冷却管路、清洗间、阀门和管道,水箱通过水泵和管道与高频焊机冷却水管路的前端连接,高频焊机冷却水管路的后端通过回流管与水箱回接,回流管有一个通往清洗间的支路,回流管及其支路上均设置有阀门;水箱通过阀门与自来水管道连接。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维护简单,制造成本低,有效解决了现有高频焊机冷却管路存在的问题。

附图I为本系统结构原理图;附图2为原有冷却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ー种高频焊机水冷却系统,包括水箱、水泵、焊机冷却管路、清洗间、阀门和管道,水箱通过水泵和管道与高频焊机冷却水管路的前端连接,高频焊机冷却水管路的后端通过回流管与水箱回接,回流管有ー个放水的支路,该支路通往清洗间,回流管及其支路上均设置有阀门;水箱通过阀门与自来水管道连接。本系统的冷却原理为本系统在原有给水管道的基础上使冷却水形成ー个内循环系统,做到无限循环。冷却水经过焊机内循环系统之后水温得到了提高(经测量为30°C左右),同时经回流管返回水箱。此时水箱内的水温接近常温(28°C左右),故而冷却水系统的管路内外温差相当,所以高频焊机内冷却水管外壁的冷凝水自然就消除了,达到了预期的技术效果。为了绝对保证冷却水的温度要求40°C),如果水温接近或达到上限吋,我们在回流管、水箱以及清洗间之间安装球形阀3,如果水温超标,即打开通往清洗间的球形阀3,关闭至水箱的球形阀,将回流之水用于清洗零件,以达到节水最大化的效果,同时打开球形阀I将自来水注如水箱以降温至工作要求。本水冷系统的具体实施例如下本系统包括以下部件水箱,水泵,球阀以及铝塑管等。配备I. 5X IX lm3的水箱两个和杨程为25m的水泵ー个、4分的球形阀4个以及20余米长的6分铝塑管,将水箱安置于原冷却水的顶端,水泵安置于水箱的下端,用铝塑管将它们与原有管路连接起来,用球阀控制水流方向以及流量。使用时,打开球阀I给水箱注满水后将其关闭。焊接设备工作时先打开水泵,水泵产生的水压流经各个焊接设备的内冷却系统后,再经回流管回流至水箱,球阀2处于常开 状态,特殊情况下关闭。下面对本发明创造前后冷却水的消耗量做一番比较说明
P ロ双f数改造前日耗水改造后日耗水
tqpaP
Vf-I--.-!. 今. Ι.-|··Λ— I__440KVA 凸焊机 I__12 吨__O _
263KVA凸焊机 210吨O _
3Γ 15ΡΑ 凸焊机 [3 [ 7.2 吨 J O上述耗水量数据来自于设备说明书,分别是440KVA凸焊机1. 5吨/小时;63KVA凸焊机0. 63吨/小时;15PA凸焊机0. 3吨/小吋。因此,本发明降低了耗水量和设备故障率,节约了检修成本,同时,因故停水不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权利要求1.ー种高频焊机水冷却系统,包括水箱、水泵、焊机冷却管路、清洗间、阀门和管道,水箱通过水泵和管道与高频焊机冷却水管路的前端连接,其特征是,高频焊机冷却水管路的后端通过回流管与水箱回接,回流管有ー个放水支路,回流管及其支路上均设置有阀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高频焊机水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放水支路通往清洗间。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高频焊机水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水箱还通过阀门与自来水管道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频焊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频焊机的冷却系统。一种高频焊机水冷却系统,包括水箱、水泵、焊机冷却管路、清洗间、阀门和管道,水箱通过水泵和管道与高频焊机冷却水管路的前端连接,高频焊机冷却水管路的后端通过回流管与水箱回接,回流管有一个通往清洗间的支路,回流管及其支路上均设置有阀门;水箱通过阀门与自来水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维护简单,制造成本低,有效解决了现有高频焊机冷却管路存在的问题。
文档编号B23K13/00GK202655785SQ20122025824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4日
发明者刘爱民, 王建平, 周瑞丛, 屈朝平, 彭坤 申请人: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