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整锻转子末叶片上销孔的铰孔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087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轮机整锻转子末叶片上销孔的铰孔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狭小空间内对孔进行绞加工的铰孔工装,具体地说,是对汽轮机整锻转子的末叶片上的(锥)销孔进行铰孔的铰孔工装。
背景技术
整锻转子是汽轮机、燃汽轮机、工业汽轮机中的关键零件部套。它们在机械加工时通常都要进行末叶片销孔铰孔工序,末叶片销孔的配铰加工是关键工序之一,末叶片销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转子的加工质量和整台汽轮机的工作性能。铰孔工序的目的通常是:①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可达H7-H9) 获得较小的粗糙度值(可达Ra3.2 μ m以下);③铰削加工过程实际上是切削与挤刮两种作用的结果,挤刮可以加强加工表面的硬度。整锻转子有一个特点,即:相邻叶轮间的间距非常狭窄,因而就给末叶片锥销孔的加工带来很大的困难,操作人员无法实现像普通铰削时那样直接给铰刀以垂直于叶轮表面的铰削进给力,因此配铰末叶片销孔时常常会出现铰孔质量不达标、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锥销孔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提高加工效率的汽轮机整锻转子末叶片上销孔的铰孔工装。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轮机整锻转子末叶片上销孔的铰孔工装,包括一个本体、与本体一端成螺纹连接的转接套,设置在转接套上的与转接套同轴的铰刀,设置在转接套上的用于带动转接套相对于本体转动的扳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使用时把上述铰孔工装置于末叶片(末叶轮)与相邻的后一级叶轮之间,通过扳手带动转接套相对于本体的转动调节铰孔工装的轴向长度,将铰刀对正待铰孔,检验铰刀垂直于叶轮面后,再通过扳手带动转接套相对于本体的转动,使得在轴向方向上转接套相对于本体相互远离,直到本体后部与后一级叶轮接触,从而使前端铰刀拥有进给力,这样,就使得转动扳手,带动转接套的转动的同时相对于本体轴向移动,铰刀也转动并轴向移动,即可加工出符合要求的孔。本铰孔工装体积小,能够置于末叶片(末叶轮)与相邻的后一级叶轮之间,适应了叶轮之间的狭小空间。通过扳手带动铰刀转动并轴向移动,从而使得铰刀能够正常切削,能够确保被加工的锥销孔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提高了加工效率。上述的铰孔工装,在本体的另一端上连接有铜垫。安装铜垫的目的是因为在对铰刀施加进给力时,反向力会使本体挤压整锻转子的后一级叶轮,破坏叶轮已加工面,铜的硬度较低,起到保护的作用。上述的铰孔工装,在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插入防转杆的防转孔。为了防止在通过扳手转动转接套和绞刀时本体与转接套一起转动,可以通过对插入防转孔内的防转杆时间外力,防止本体随转接套转动。上述的铰孔工装,转接套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扳手的开口或套孔相配合的扳手连接部,铰刀的柄部伸入扳手连接部上的柄部孔内,铰刀的柄部与柄部孔在周向成传力连接。这样,绞刀与转接套连接、拆卸方便,扳手拧动转接套时也很方便施力。铰刀柄部的截面为正方形,柄部孔为与铰刀柄部相应的正方形孔;扳手连接部的截面为正方形。上述的铰孔工装,铰刀为螺旋槽铰刀。螺旋槽铰刀属于现有技术,此种铰刀切削力较小,切削平稳,排屑顺畅,铰孔质量好。

图1是铰孔工装的立体爆炸图。图2是本铰孔工装在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去掉内四角扭力扳手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应用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所举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及使用方法也不局限于所举应用例。参见图1、2所示的汽轮机整锻转子末叶片上销孔的铰孔工装,包括螺旋槽铰刀1、转接套2、本体3、铜垫4、内四角扭力扳手5。转接套2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内四角扭力扳手5的正方形套孔51相配合的方头(扳手连接部)21,方头的截面为与正方形套孔51相应的正方形。铰刀柄部11的截面为正方形,铰刀柄部11伸入方头上的与铰刀柄部相应的正方形柄部孔22内。在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与防转杆通过螺纹连接的防转孔31。防转孔31的轴线与转接套的轴线垂直。扭力扳手套在转接套前部方头上,且可通过方头传递扭力;转接套安装在本体上,两者通过反牙细牙螺纹连接,使用反牙螺纹的目的是为了在使用扳手正向施加扭力时,本体与转接套处于轴向相分离的状态,转接套前端推动铰刀进入待加工孔9,本体后端通过铜垫4顶住后一级叶轮6,从而给予铰刀垂直于叶轮表面的进给力。铜垫安装在本体后端,由3个紧定螺钉8固定,安装铜垫的目的是因为在对铰刀施加进给力时,反向力会使本体挤压整锻转子后一级叶轮6,破坏叶轮已加工面,铜的硬度较低,起到保护的作用。其中,铰刀轴向预紧调整的方法按以下说明进行,先将铰孔工装放置于末叶片7与后一级叶轮6之间,调整本体与转接套的长度略小于两级叶轮的轴向距离5mm,将铰刀对正待铰孔,检验铰刀垂直于叶轮面后,正向转动扭力扳手,转接套与本体处于分离的状态,使铜垫顶住后一级叶轮,从而使前端铰刀拥有垂直于末叶片7表面的进给力,再加上正向旋转的切削力,从而是铰刀能够正常切削,加工出符合要求的孔。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汽轮机行业中整锻转子叶片销孔的铰加工工序中,同时也适用于类似操作空间狭小的铰孔工序操作中,操作简单,误差小,精度高,有利于提高铰孔工序的准确性和工效,避免因铰孔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而报废现象。
权利要求1.汽轮机整锻转子末叶片上销孔的铰孔工装,其特征是:包括一个本体、与本体一端成螺纹连接的转接套,设置在转接套上的与转接套同轴的铰刀,设置在转接套上的用于带动转接套相对于本体转动的扳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孔工装,其特征是:在本体的另一端上连接有铜垫。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孔工装,其特征是:在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插入防转杆的防转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孔工装,其特征是:转接套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扳手的开口或套孔相配合的扳手连接部,铰刀的柄部伸入扳手连接部上的柄部孔内,铰刀的柄部与柄部孔在周向成传力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孔工装,其特征是:铰刀柄部的截面为正方形,柄部孔为与铰刀柄部相应的正方形孔;扳手连接部的截面为正方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孔工装,其特征是:铰刀为螺旋槽铰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锥销孔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提高加工效率的汽轮机整锻转子末叶片上销孔的铰孔工装。该实用新型所述汽轮机整锻转子末叶片上销孔的铰孔工装,包括一个本体、与本体一端成螺纹连接的转接套,设置在转接套上的与转接套同轴的铰刀,设置在转接套上的用于带动转接套相对于本体转动的扳手。
文档编号B23D75/00GK202934192SQ20122057920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6日
发明者柳政, 喻志龙, 陆国平 申请人: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