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小孔机与成形机复合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569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火花小孔机与成形机复合机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火花小孔机与成形机复合机床。
背景技术
复合机床是当前世界机床技术发展的潮流。复合加工在保持工序集中和消除(或减少)工件重新安装定位的总的发展趋势中,使更多的不同加工过程复合在一台机床上,从而达到减少机床和夹具,免去工序间的搬运和储存,提高工件加工精度,缩短加工周期和节约作业面积的目的,也适应了现代社会的节能减排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复杂零件采用复合机床进行综合加工,复合机床成为各国机床制造商开发的热门产品。目前复合机床已经广泛应用到金属切削加工机床中,但是,在特种加工机床领域,复合机床的理念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随着现在机械制造行业尤其是利用电加工最频繁的航空航天行业的高速发展,其零部件的设计越来越复杂,要求加工精度也越来越高,许多工件同时需要电火花小孔机和成形机床加工完成,并且要保证很高的加工精度。传统的加工方法需要更换机床并重新装夹找正工件,致使加工周期长,机床辅助时间长,加工效率低,同时,重新装夹也会影响加工精度,使废品率增高。

实用新型内容(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精度电火花小孔机与成形机复合机床,利用复合机床的理念,使一台机床同时具备电火花小孔机和成形机的功能,可以分别作为电火花小孔机或成形机使用,也可以加工同时需要电火花小孔机和成形机床加工的工件,达到减少机床和夹具、提高工件加工精度、缩短加工周期的目的。(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火花小孔机与成形机复合机床,其包括:精密三轴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包括床体和三轴联动驱动机构;转台转盘,与所述机床的Z轴滑座相连;直线模组,安装在所述转台转盘上,所述直线模组一端部设置小孔机旋转头,所述小孔机旋转头内安装电极丝,用于加工小孔;所述直线模组另一端部设置转夹头,所述转夹头内夹持成形电极,用于成形操作。其中,所述Z轴滑座上设置有T型转接板,所述T型转接板上设置精密数控转台,所述转台转盘安装在所述精密数控转台上。其中,所述直线模组上还设置有电极丝导向器,由所述小孔机旋转头引出的电极丝穿过所述电极丝导向器,由所述电极丝导向器进行导向。其中,所述直线模组上设置有导向器夹头,所述电极丝导向器通过所述导向器夹头安装在所述直线模组上。其中,所述直线模组和小孔机旋转头之间设置有绝缘垫。其中,所述直线模组上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为直线模组的直线进给运动提供动力。其中,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绝缘电机座安装在所述直线模组上。其中,所述绝缘电机座上设置有电机护罩,所述电机护罩罩设在所述伺服电机上。其中,所述电机护罩上设置可调转夹头连接杆,其上安装所述转夹头,用于调整所述转夹头上成形电极的垂直度。其中,所述转夹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可调转夹头连接杆上,并通过螺母锁紧。(三)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电火花小孔机与成形机复合机床,将电火花小孔机与成形机复合,能够通过直线模组的转向实现小孔机和成形机的切换,当用作小孔机时,直线模组的直线轴为进给轴;切换到成形机时,机床的Z轴为进给轴。本方案复合方式简单可靠,实用性强,可以实现小孔机与成形机之间的快速切换,加工周期短,加工效率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复合机床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复合机床左视图的局部放大视图。其中,1.机床;2.直线模组;3.精密数控转台;4.伺服电机;5.小孔机旋转头;
6.Z轴滑座;7.T型转接板;8.转台转盘;9.导向器夹头;10.电极丝导向器;11.电极丝;12.绝缘垫;13.绝缘电机座;14.电机护罩;15.可调转夹头连接杆;16.螺母;17.转夹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复合机床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复合机床左视图的局部放大视图。参照图示,本实施例将电火花小孔机和电火花成形机床结合为一体设计,主要包括精密三轴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I ;机床I的Z轴滑座6上连接T型转接板7 ;T型转接板7上安装有精密数控转台3,精密数控转台3上安装转台转盘8,转台转盘8上安装直线模组2,直线模组2 —端设置小孔机旋转头5,小孔机旋转头5内安装电极丝11,用于加工小孔;直线模组2另一端部设置转夹头17,转夹头17内夹持成形电极,用于成形操作。其中,精密数控转台3通过转台转盘8实现直线模组2的转动,能够实现直线模组2两端小孔机与成形机的切换,同时也能够调整电极丝11的倾斜角度,进而调整小孔机打孔角度,使得小孔机不仅能够打直孔,还能够打斜孔;直线模组2用作小孔机打孔时的直线进给轴;小孔机旋转头5用于带动电极丝11旋转,小孔机旋转头5和直线模组2之间通过绝缘垫12隔电绝缘;直线模组2上还安装有导向器夹头9,用于夹持电极丝导向器10,电极丝导向器10内穿过电极丝11,用于为安装在小孔机旋转头5内的电极丝11导向;直线模组2上安装有伺服电机4,为直线模组2的直线进给运动提供动力,伺服电机4通过绝缘电机座13连接在直线模组2上;绝缘电机座13上还安装有电机护罩14,电机护罩14罩设在伺服电机4上;电机护罩14上安装可调转夹头连接杆15,其上安装转夹头17,用于调整安装在转夹头17上的成形电极的垂直度;转夹头17固定在可调转夹头连接杆15上,并通过螺母16锁紧。使用本实施例的复合机床进行小孔和模具成形操作时,在用作小孔机时,通过精密数控转台3控制实现直线模组2的小孔机旋转头5端靠近工件,并根据预设需要,调整直线模组2的倾斜度,然后由伺服电机4为直线模组2的直线进给运动提供动力,在电极丝导向器10的作用下,由电极丝11进行电火花打孔;在用作成形机时,通过精密数控转台3控制实现直线模组2的转夹头17端靠近工件,在转夹头17上安装所需要的成形电极,由机床I的Z轴作为进给轴,由成形电极进行成形操作。本实用新型将电火花小孔机和电火花成形机床结合为一体设计,可通过精密数控转台实现小孔机与成形机之间的快速切换,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当同一工件同时需要电火花小孔机和成形机床加工时,不再需要更换机床,工件只需一次装夹,大大缩短浪费在装夹上的时间,从而达到减少机床和夹具,免去工序间的搬运和储存,提高工件加工精度,缩短加工周期和节约作业面积的目的。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火花小孔机与成形机复合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精密三轴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I),包括床体和三轴联动驱动机构; 转台转盘(8),与所述机床(I)的Z轴滑座(6)相连; 直线模组(2),安装在所述转台转盘(8)上,所述直线模组(2) —端部设置小孔机旋转头(5),所述小孔机旋转头(5)内安装电极丝(11),用于加工小孔;所述直线模组(2)另一端部设置转夹头(17),所述转夹头(17)内夹持成形电极,用于成形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火花小孔机与成形机复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滑座(6)上设置有T型转接板(7),所述T型转接板(7)上设置精密数控转台(3),所述转台转盘(8)安装在所述精密数控转台(3)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火花小孔机与成形机复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模组(2)上还设置有电极丝导向器(10),由所述小孔机旋转头(5)引出的电极丝(11)穿过所述电极丝导向器(10),由所述电极丝导向器(10)进行导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火花小孔机与成形机复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模组(2)上设置有导向器夹头(9),所述电极丝导向器(10)通过所述导向器夹头(9)安装在所述直线模组(2)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火花小孔机与成形机复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模组(2)和小孔机旋转头(5)之间设置有绝缘垫(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火花小孔机与成形机复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模组(2)上设置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为直线模组(2)的直线进给运动提供动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火花小孔机与成形机复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4 )通过绝缘电机座(13)安装在所述直线模组(2 )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火花小孔机与成形机复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电机座(13)上设置有电机护罩(14),所述电机护罩(14)罩设在所述伺服电机(4)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火花小孔机与成形机复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护罩(14)上设置可调转夹头连接杆(15),其上安装所述转夹头(17),用于调整所述转夹头(17)上成形电极的垂直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火花小孔机与成形机复合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夹头(17)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可调转夹头连接杆(15)上,并通过螺母(16)锁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特种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火花小孔机与成形机复合机床,包括精密三轴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包括床体和三轴联动驱动机构;转台转盘,与机床的Z轴滑座相连;直线模组,安装在转台转盘上,直线模组一端部设置小孔机旋转头,小孔机旋转头内安装电极丝,用于加工小孔;直线模组另一端部设置转夹头,转夹头内夹持成形电极,用于成形操作。本实用新型将电火花小孔机与成形机复合,能够通过直线模组的转向实现小孔机和成形机的切换,当用作小孔机时,直线模组的直线轴为进给轴;切换到成形机时,机床的Z轴为进给轴。本方案复合方式简单可靠,实用性强,可以实现小孔机与成形机之间的快速切换,加工周期短,加工效率高。
文档编号B23H5/00GK202963685SQ20122065283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杨大勇, 蔡延华, 刘建勇 申请人:北京迪蒙数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