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9263阅读:37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弯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板材冲压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弯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弯曲成型是冲压模具中常用的工艺,精密的汽车零部件或有关键尺寸要求的零部件对于弯曲成型的角度有着很高的要求。折弯角度的保证主要跟材料本身性能,弯曲凸模凹模R角以及折弯间隙等因素有关。由于材料性能,R角大小等选择在模具行业中有着一套相对完善的标准且稳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折弯角度的精度主要是通过折弯间隙的调整进行保证。在汽车零部件生产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材料延展性及强度,通常采用热轧钢板为原材料,由于加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材料厚度的不同热轧钢板存在一定的公差范围且偏下差。所以弯曲成型时折弯间隙并不是一个不变的数值,为模具的调整造成了麻烦和不稳定性。现有的折弯结构是采用压料板压料进行弯曲成型的工艺结构。其中:1为上模座,2为固定板垫板,3为固定板,4为折弯冲头,5为第一弹簧,6为卸料板垫板,7为卸料板,8为螺栓,9为原材料,10为第一凹模折弯时,上模随着机床滑块下降而向下移动,当卸料板7和凹模10将原材料9压死,滑块继续下降。折弯冲头4随固定板3继续向下移动,当滑块到达下死点时,模具开档合死,折弯完成(如图2所示)。冲床滑块上升,在弹簧5的作用下,折弯冲头4随固定板3向上移动,当滑块到达上死点,模具回到开模状态(如图1所示)。从上面介绍的常用折弯结构可以知道,折弯冲头4及凹模9都是固定不动的。而且凹模的位置与产品要求的折弯位置有关,无法改变,所以只有通过对折弯冲头4调整位置,才能得到符合产品精度要求的折弯间隙。传统折弯结构调整折弯间隙的方法如图3所示。通过对折弯冲头A,B两面的研磨和焊接,达到折弯冲头左右移动的目的,从而实现对折弯间隙Z的调整。由于材料厚度公差的存在,传统结构调整折弯间隙时会产生以下问题:(I)需要对折弯冲头反复研磨及焊接,影响折弯冲头强度及使用寿命。(2)反复修改折弯冲头降低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劳动强度(3)折弯冲头始终处于被调整的状态,无法得到准确的冲头尺寸,不利于图纸与实际尺寸的统一,为模具日后的保养和维护带来麻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上模成型冲头,该上模成型冲头可以避免产品在冲压过程中的侧向滑移,从而保证产品质量。一种折弯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座的下方自上而下设有固定板垫板和固定板,固定板设有第一竖直孔,竖直孔内设有第一弹簧,还包括有卸料板垫板,卸料板垫板上设有第二竖直孔,第二竖直孔和第一竖直孔同轴设置,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设置第二竖直孔内,在卸料板下方还依次设有卸料板和第一凹模,第一凹模安装在下模座内,在固定板上还设有竖直的冲头孔,冲头孔内滑动安装有竖直的折弯冲头,其特征在于:固定板内还设有水平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抵在折弯冲头的尾部,下模座在第一凹模的对侧设有第二凹模和第三凹模,第三凹模比第二凹模更远离第一凹模,第二凹模和第三凹模之间通过一倾斜表面摩擦相连,第二凹模朝向第一凹模的一面为竖直面,第三凹模通过紧固件安装在下模座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倾斜面与折弯冲头的运动方向夹角为2 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倾斜面与折弯冲头的运动方向夹角为3°。所述第三凹模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调整垫片。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更改凹模的垫片数量来调整第三凹模的高度,由于第三凹模和第二凹模之间的连接面是倾斜的,进而影响到了第二凹模和第一凹模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了对第二凹模的调整。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折弯冲头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无需研磨和焊接折弯冲头,保证了折弯冲头的尺寸的稳定性,有利于图纸与实际零件的统一,方便日常对工具的管理维护。

图1是现有技术中折弯冲压模具处于开模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折弯冲压模具处于合模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对折弯冲头进行调整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凹模与第三凹模结合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座;2固定板垫板;3、固定板;4、折弯冲头;5、第一弹簧;6、卸料板垫板;7、卸料板;8、螺栓;9、原材料;10、第一凹模;11、导板;12、第二弹簧;13、第二凹模;14、第三凹模;15、调整垫片;16、下模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4和图5,一种折弯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I,上模座的下方自上而下设有固定板垫板2和固定板3,固定板设有第一竖直孔,竖直孔内设有第一弹簧5,还包括有卸料板垫板6,卸料板垫板上设有第二竖直孔,第二竖直孔和第一竖直孔同轴设置,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设置第二竖直孔内,在卸料板下方还依次设有卸料板7和第一凹模10,第一凹模安装在下模座16内,在固定板上还设有竖直的冲头孔,冲头孔内滑动安装有竖直的折弯冲头4,具体的说是通过图中前后两侧的导板11悬挂住折弯冲头的未在图中示出的两侧面,即前面和后面,固定板内还设有水平的第二弹簧12,第二弹簧的一端抵住折弯冲头的尾部,下模座在第一凹模的对侧设有第二凹模13和第三凹模14,第三凹模比第二凹模更远离第一凹模,第二凹模和第三凹模之间通过一倾斜8表面摩擦相连,第二凹模朝向第一凹模的一面为竖直面,第三凹模通过螺栓安装在下模座上。本实施例中倾斜面与折弯冲头的运动方向夹角为3°。除此之外,该倾斜面与折弯冲头的运动方向夹角为较小的锐角就可以,优选为2 5°。所述第三凹模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调整垫片15,调整垫片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形式之一:1、针对某种厚度的板材,计算出厚度每增加一定尺寸(例如0.0lmm或0.005mm),所需要的调整垫片的厚度,每一个调整垫片的厚度对应一种板材的厚度变化量,当板材厚度有所变化时,增加或减少对应的调整垫片个数;2、分别计算出板材厚度为不同尺寸时所需的整个调整垫片的尺寸,分别制作对应每个板材厚度的调整垫片,当板材厚度有所变化时,整体更换调整垫片。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原理为:成型过程中上模座随机床滑块下降,上下模逐渐靠近,当第二凹模和第三凹模穿入卸料板与折弯冲头接触时,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折弯冲头始终抵紧冲头孔的图示中的右侦牝与第二凹模摩擦下滑,随着滑块继续下降,当折弯冲头接触原材料9,并进入第一凹模与第三凹模之间时,折弯冲头与产品形成稳定的间隙。由于第一凹模的位置为产品要求折弯位置,不能更改,所以折弯间隙的调整控制取决于第二凹模的位置,第二凹模向右则间隙变大,第二凹模向左则间隙变小。图5为第二凹模和第三凹模的局部图。由图中可以看出,由于第二凹模与第三凹模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所以当第三凹模向上移动时,第二凹模与第三凹模之间的间隙加大。反之亦然。根据此原理,在模具中将第三凹模位置固定不动,并用螺栓紧固。调整时只需在第三凹模的高度方向进行调整,从而使第二凹模横向位置(图中的左右方向)改变,完成对折弯间隙的调整。为了便于调整,将第三凹模下面放入调整垫片,并根据第三凹模向上或向下的距离与第二凹模位置变化之间的关系选择垫片的厚度及数量。调整时只需更改垫片的数量就能完成对折弯间隙的调整。由上述可知,在成型过程中,折弯冲头与第二凹模的位置不是固定的,所以加工模板时应加工出冲头与凹模的偏移量,由于原材料的厚度公差并不大,一般只需要一个较小的偏移调整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折弯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座的下方自上而下设有固定板垫板和固定板,固定板设有第一竖直孔,竖直孔内设有第一弹簧,还包括有卸料板垫板,卸料板垫板上设有第二竖直孔,第二竖直孔和第一竖直孔同轴设置,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设置第二竖直孔内,在卸料板下方还依次设有卸料板和第一凹模,第一凹模安装在下模座内,在固定板上还设有竖直的冲头孔,冲头孔内滑动安装有竖直的折弯冲头, 其特征在于:固定板内还设有水平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抵在折弯冲头的尾部,下模座在第一凹模的对侧设有第二凹模和第三凹模,第三凹模比第二凹模更远离第一凹模,第二凹模和第三凹模之间通过一倾斜表面摩擦相连,第二凹模朝向第一凹模的一面为竖直面,第三凹模通过紧固件安装在下模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与折弯冲头的运动方向夹角为2 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与折弯冲头的运动方向夹角为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模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调整垫片。
专利摘要本专利为一种折弯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其下方自上而下设有固定板垫板和固定板,固定板设有第一竖直孔,竖直孔内设有第一弹簧,还包括有卸料板垫板,卸料板垫板上设有与第一竖直孔同轴的第二竖直孔,第一弹簧另一端设置第二竖直孔内,卸料板下方还依次设有卸料板和第一凹模,第一凹模安装在下模座内,在固定板上还设有竖直的冲头孔和水平的第二弹簧,冲头孔内滑动安装有尾部被第二弹簧抵住的折弯冲头,下模座在设有第二凹模和第三凹模,第三凹模更远离第一凹模,第二凹模和第三凹模之间为倾斜表面,第二凹模朝向第一凹模的一面为竖直面,第三凹模通过螺栓安装在下模座上。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产品在冲压过程中的侧向滑移,保证产品质量。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2984465SQ201220729648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
发明者胡春莲, 吴健美, 郑春元 申请人:天津市津兆机电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