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式汽动回转拉紧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9945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双腔式汽动回转拉紧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腔式汽动回转拉紧装置,能够以压缩空气站为动力进行汽缸套装夹,装夹效果稳定,控制简单可靠,生产环境清洁。其包括同轴的封气器外壳、气封芯、气缸左端盖、双腔汽缸体、气缸右连接体,双腔汽缸体内腔设置有气缸分隔环;气缸左端盖与气缸分隔环之间的腔体内设置有可沿轴向移动的气缸活塞芯并将该腔体分隔为双腔左气腔Ⅰ、双腔右气腔Ⅰ;气缸分隔环与气缸右连接体之间的腔体内设置有可沿轴向移动的气缸活塞杆并将该腔体分隔为双腔左气腔Ⅱ和双腔右气腔Ⅱ;双腔左气腔Ⅰ、双腔左气腔Ⅱ互通并经气路控制装置与空气站连通。双腔右气腔Ⅰ、双腔右气腔Ⅱ互通并经气路控制装置与空气站连通。
【专利说明】双腔式汽动回转拉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缸套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汽缸套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气缸套行业半精加工传统夹紧机构都是采用液压夹紧,每台机床配一个液压站,机床配套油缸及液压元件、油管等组成。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缺点:1、每台机床配一台液压站,占地面积大;2、耗电及液压油费用大,增加生产成本;3、维修复杂,液压系统油的跑漏造成车间环境卫生恶劣。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腔式汽动回转拉紧装置,能够以压缩空气站为动力进行汽缸套装夹,装夹效果稳定,控制简单可靠,生产环境清洁。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双腔式汽动回转拉紧装置,包括封气器外壳,还包括气封芯,所述的气封芯的左端通过向心球轴承活动连接在封气器外壳内,其右端依次连接有气缸左端盖、双腔汽缸体、气缸右连接体,所述的双腔汽缸体内腔自缸体外壁向中轴延伸设置有气缸分隔环;所述的气缸左端盖与气缸分隔环之间的腔体内设置有可沿轴向移动的气缸活塞芯并将该腔体分隔为双腔左气腔1、双腔右气腔I ;所述的气缸分隔环与气缸右连接体之间的腔体内设置有可沿轴向移动的气缸活塞杆并将该腔体分隔为双腔左气腔II和双腔右气腔II ;所述的气缸活塞芯与气缸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的气缸活塞杆与气缸分隔环的端面间隙配合;所述的封气器外壳、气封芯、气缸左端盖、双腔汽缸体、气缸右连接体同轴设置;所述的双腔左气腔I经设置在气缸左端盖上的左端盖通道、设置在气封芯内的气封芯通道与气路控制装置气体通道连通,所述的双腔左气腔I与双腔左气腔II经设置在气缸左端盖和双腔汽缸体上的左气腔通道互相连通;所述的气封芯和气缸活塞杆的内腔连通,所述的双腔右气腔1、双腔右气腔II经左活塞杆通道、气缸活塞杆的内腔、右活塞杆通道互通,所述的气封芯通道与气路控制装置气体通道连通;所述的气路控制装置与空气站连通。
[0005]所述的气路控制装置包括过滤减压阀,所述的过滤减压阀经电磁阀气路板连接至双电控电磁阀,双电控电磁阀经左气控单向调速阀、右气控单向调速阀分别连接至双腔左气腔组、双腔右气腔组。
[0006]所述的电磁阀气路板上还设置有消声器。
[0007]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双腔左气腔I与双腔左气腔II互相连通并通过气路控制装置与空气站连通,双腔右气腔1、双腔右气腔II互相连通并通过气路控制装置与空气站连通;工作时,通过气路控制装置经气体通道向双腔左气腔I与双腔左气腔II通入压缩空气,即可实现气缸活塞芯与气缸活塞杆右移;向双腔右气腔1、双腔右气腔II通入压缩空气,即可实现气缸活塞芯与气缸活塞杆左移;从而实现夹紧和松开作业。其装夹效果稳定,控制简单可靠,由于减少了液压油污染,生产环境清洁。【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腔式汽动回转拉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腔式汽动回转拉紧装置的气路原理图;
[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双腔式汽动回转拉紧装置拉紧状态的气路原理图;
[001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双腔式汽动回转拉紧装置松开状态的气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3]如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双腔式汽动回转拉紧装置,包括封气器外壳1,还包括气封芯3,所述的气封芯3的左端通过向心球轴承2活动连接在封气器外壳I内,其右端依次连接有气缸左端盖5、双腔汽缸体7、气缸右连接体10,所述的双腔汽缸体7内腔自缸体外壁向中轴延伸设置有气缸分隔环70 ;所述的气缸左端盖5与气缸分隔环70之间的腔体内设置有可沿轴向移动的气缸活塞芯6并将该腔体分隔为双腔左气腔I 71、双腔右气腔I 72 ;所述的气缸分隔环70与气缸右连接体10之间的腔体内设置有可沿轴向移动的气缸活塞杆8并将该腔体分隔为双腔左气腔II 73和双腔右气腔II 74 ;所述的气缸活塞芯6与气缸活塞杆8固定连接;所述的气缸活塞杆8与气缸分隔环70的端面间隙配合;所述的封气器外壳1、气封芯3、气缸左端盖5、双腔汽缸体7、气缸右连接体10同轴设置;所述的双腔左气腔I 71经设置在气缸左端盖5上的左端盖通道50、设置在气封芯3内的气封芯通道30与气路控制装置13气体通道连通,所述的双腔左气腔I 71与双腔左气腔II 73经设置在气缸左端盖5和双腔汽缸体7上的左气腔通道75互相连通;所述的气封芯3和气缸活塞杆8的内腔连通,所述的双腔右气腔I 72、双腔右气腔II 74经左活塞杆通道81、气缸活塞杆8的内腔、右活塞杆通道82互通,所述的气封芯通道30与气路控制装置13气体通道连通;所述的气路控制装置13与空气站14连通。
[0014]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气缸右连接体10与机床连接,气缸活塞杆8与夹具连接。
[0015]双腔汽缸体7与气缸右连接体10连接部位及其他气密连接部位都设置有O形密封圈9。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双腔左气腔I 71与双腔左气腔II 73组成双腔左气腔组,双腔右气腔I 72、双腔右气腔II 74组成双腔右气腔组。
[0017]本实用新型在气封芯3设计左气腔进气孔31、右气腔进气孔32,分别对应于双腔左气腔组和双腔右气腔组。左气腔进气孔31依次经气封芯通道30、气封芯3与气缸左端盖5之间的间隙、左端盖通道50与双腔左气腔I 71气体通道联通。
[0018]右气腔进气孔32依次经气封芯3和气缸活塞杆8的内腔、左活塞杆通道81、右活塞杆通道82与双腔右气腔I 72、双腔右气腔II 74联通。
[0019]压力空气经气封芯3可同时进入双腔右气腔I 72、双腔右气腔II 74,推动气缸活塞芯6与气缸活塞杆8左移,实现拉紧机床夹具夹紧。反之,压力空气进入双腔左气腔I 71、双腔左气腔II 73,气缸活塞芯6与气缸活塞杆8同时右移,实现机床夹具松开。
[0020]由图1、图2、图3、图4可见,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对气路控制装置13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了气缸套半精加工半自动化。其一是利用了空气站作为动力源,停用每台设备配一套液压站的使用。其二是用专用双腔气动拉紧机构取代液压油缸夹紧机构。其三为了达到与液压夹紧同等的拉紧力(约2000牛顿),由于气压约为0.6Mpa,而液压系统压力为1.5Mpa,是气压的2.5倍,就需要增大气缸活塞面积2.5倍,在不增大气缸活塞面积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采用双腔双活塞解决了这一难题。
[0021]如图2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双腔式汽动回转拉紧装置是利用气动控制元件工作的。
[0022]空气站压缩空气初始压力约0.5-0.7Mpa经过过滤减压阀131,将系统压力调稳至
0.45-0.5Mpa,再经电磁阀气路板132连接至双电控电磁阀134,双电控电磁阀134的双电控按钮分别为YVl和YV2,再经左气控单向调速阀135及对应管路连接至双腔左气腔组、经右气控单向调速阀136及对应管路连接至双腔右气腔组。
[0023]电磁阀气路板132上还设置有消声器133。
[0024]如图1、图2、图3、图4可见,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打开过滤减压阀131 (工作时常开),YVl (+)得电YV2(_)失电,空气站(14)内的压缩空气经右气控单向调速阀136进入双腔右气腔组,推动气缸活塞杆8左移,实现拉紧动作。
[0025]通过控制双电控电磁阀134,YVl㈠失电YV2 (+)得电,双腔右气腔组内的压缩空气经左气控单向调速阀135进入双腔左气腔组,推动气缸活塞杆8右移,实现松开动作。
[0026]如果机床在加工过程中突然停电,双腔左气腔组内的压力空气由于有单向止回阀的作用,使压缩空气无法外溢,双腔式汽动回转拉紧装置一直处于停电前状态,保证机床夹具及人身安全。
【权利要求】
1.一种双腔式汽动回转拉紧装置,包括封气器外壳(1),还包括气封芯(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封芯(3)的左端通过向心球轴承(2)活动连接在封气器外壳(I)内,其右端依次连接有气缸左端盖(5)、双腔汽缸体(7)、气缸右连接体(10),所述的双腔汽缸体(7)内腔自缸体外壁向中轴延伸设置有气缸分隔环(70);所述的气缸左端盖(5)与气缸分隔环(70)之间的腔体内设置有可沿轴向移动的气缸活塞芯(6)并将该腔体分隔为双腔左气腔I(71)、双腔右气腔I(72);所述的气缸分隔环(70)与气缸右连接体(10)之间的腔体内设置有可沿轴向移动的气缸活塞杆(8)并将该腔体分隔为双腔左气腔II (73)和双腔右气腔II(74);所述的气缸活塞芯(6)与气缸活塞杆(8)固定连接;所述的气缸活塞杆(8)与气缸分隔环(70)的端面间隙配合;所述的封气器外壳(I)、气封芯(3)、气缸左端盖(5)、双腔汽缸体(7)、气缸右连接体(10)同轴设置;所述的双腔左气腔I (71)经设置在气缸左端盖(5)上的左端盖通道(50)、设置在气封芯(3)内的气封芯通道(30)与气路控制装置(13)气体通道连通,所述的双腔左气腔I (71)与双腔左气腔II (73)经设置在气缸左端盖(5)和双腔汽缸体(7)上的左气腔通道(75)互相连通;所述的气封芯(3)和气缸活塞杆(8)的内腔连通,所述的双腔右气腔I (72)、双腔右气腔II (74)经左活塞杆通道(81)、气缸活塞杆(8)的内腔、右活塞杆通道(82)互通,所述的气封芯通道(30)与气路控制装置(13)气体通道连通;所述的气路控制装置(13)与空气站(14)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式汽动回转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路控制装置(13)包括过滤减压阀(131),所述的过滤减压阀(131)经电磁阀气路板(132)连接至双电控电磁阀(134 ),双电控电磁阀(134 )经左气控单向调速阀(135 )、右气控单向调速阀(136 )分别连接至双腔左气腔组、双腔右气腔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腔式汽动回转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阀气路板(132)上还设置有消声器(133)。
【文档编号】B23Q3/00GK203495585SQ201320611616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日
【发明者】汪舵海, 孙书义, 张武 申请人:安徽白兔湖动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