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180°弯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060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180°弯管机,尤其涉及对180°弯管机管头夹的改进。

背景技术:
弯管时,通常将一根空心直管的端部固定在弯管机的弯管转盘上,在弯管转盘转动时,通过挤压轮与弯管转盘之间的挤压使管子弯曲至设定的形状,由于管子通常为空心状,在挤压过程中易变形。申请人于2009年1月20日向国家局提交的名称为“新型180°弯管机”,申请号为“2009200377055”的发明专利,通过在管子内设置芯棒,起到支撑、弯管的作用,从而避免管壁变形问题。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管子的端部通过管头夹固定在弯管转盘上,在弯管转盘转动时,管子的端部受到拉力,易变形、内瘪。因此后续作业中,对改变形部位进行切割或整形,但前者造成材料浪费,提高生产成本,后者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固定管子端部,使得弯管效果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改进型180°弯管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弯管转盘、管头夹、芯棒,所述芯棒通过芯棒支撑点连接在机架或地面上,所述机架上相对于所述弯管转盘具有一进管切点,所述芯棒的芯棒端部呈椭圆球状,椭圆球状所述芯棒端部的端点超过所述进管切点有10~20毫米,所述弯管转盘上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管头夹包括连成一体的L形挂钩和支撑固定夹,所述挂钩一端设于所述支撑固定夹上、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孔相适配,所述支撑固定夹包括连成一体的外支撑和圆台状的内支撑,所述外支撑为中空圆柱体、且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内支撑设于所述外支撑内。椭圆球状所述芯棒端部的形状与管子在所述进管切点变形后区域的内轮廓形状相适配。所述内支撑的端面凸出于所述外支撑的端面。本发明在通过在管子内设置芯棒,有效防止弯管时管壁出现内瘪现象。在管子与弯管转盘的固定端套上设有内支撑和外支撑的支撑固定夹,并利用挂钩将支撑固定夹固定在弯管转盘上,确保管子的端部在弯管时能保持弯管的形状,防止内瘪,消除了后续整形和切割工序,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内支撑呈圆台状,使得管头夹适用于同一外径、不同内径的多种壁厚的管子,提高了弯管机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管头夹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仰视图,图4是图2中A-A剖视图;图中1是机架,2是弯管转盘,21是固定孔,3是管头夹,31是挂钩,32是支撑固定夹,321是外支撑,322是内支撑,4是管子,5是芯棒端部,6是进管切点,7是芯棒,8是芯棒支撑点。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如图1-4所示,包括机架1、弯管转盘2、管头夹3、芯棒7,所述芯棒7通过芯棒支撑点8连接在机架1或地面上,所述机架1上相对于所述弯管转盘2具有一进管切点6,所述芯棒7的芯棒端部5呈椭圆球状,椭圆球状所述芯棒端部5的端点超过所述进管切点6有10~20毫米。椭圆球状所述芯棒端部5的形状与管子4在所述进管切点6变形后区域的内轮廓形状相适配。所述弯管转盘2上设有若干固定孔21。所述管头夹3包括连成一体的L形挂钩31和支撑固定夹32,所述挂钩31一端设于所述支撑固定夹32上、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孔21相适配,所述支撑固定夹32包括连成一体的外支撑321和圆台状的内支撑322,所述外支撑321为中空圆柱体、且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内支撑322设于所述外支撑321内。所述内支撑322的端面凸出于所述外支撑321的端面,使得所述内支撑322先套入管子4内壁,再将所述外支撑321套入管子4的外壁,便于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