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导杆校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34458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铝导杆校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导杆校直装置,该校直装置在承载台面的下方撑托有支腿、上方固定有承压柱,承压柱上又装配有插杆,并在承压柱上设有阻止插杆向上移动的限位结构,而承载台面之前和/或之后设有校直顶压装置安装位,在使用时,待校直铝导杆被放置爱承载台面上,再通过插杆在待校直铝导杆上进行上限位,以使得待校直铝导杆被定位在承载台面上,通过校直顶压装置安装位上安装的校直顶压装置对待校直铝导杆进行校直,从而可通过该结构简单的校直装置来代替现有技术中大型调直机来对铝导杆进行校直,使得铝导杆校直作业的效率提高,设备的运行成本也相应降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铝导杆校直作业成本高昂的问题。
【专利说明】铝导杆校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导杆校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电解铝行业中,电解槽导电主要是靠铝导杆传入阳极组后,将极化电压导入阴极形成回流串联电路,其中阳极导杆是纯铝制造而成,但铝材属于软性材质,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就会弯曲,弯曲严重时会影响到在电解槽上应用,必须通过校直装置校直后才能使用,校直装置则多选用现场的大型调直机,但这种大型调直机体积较大、移动不便、运行成本高,从而使得铝导杆的校直工作作业量大、成本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导杆校直装置,旨在降低铝导杆校直作业的成本。
[000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中铝导杆校直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铝导杆校直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待校直铝导杆的前后延伸的承载台面、撑托在承载台面下的支腿和固定在承载台面上的承压柱,承压柱上装配有用于对待校直铝导杆进行上限位的插杆,承压柱上设有用于阻止插杆向上运动的限位结构,并在承载台面之前和/或之后设有用于安装校直顶压装置而对待校直铝导杆顶压的校直顶压装置安装位。
[0006]限位结构包括供插杆沿前后方向插装的插孔或插槽,限位结构具有用于挡止在插杆上方的挡止壁面。
[0007]还包括用于插装在待校直铝导杆和插杆之间以将待校直铝导杆顶压在承载台面上的垫块。
[0008]承压柱成对设置,同对中两承压柱左右间隔布置而形成供待校直铝导杆穿插的限位通道。
[0009]承压柱有两对,两对承压柱前后排布而在限位通道的左右两侧组成两列承压柱,每列承压柱由不同对中两根承压柱前后对齐而成,同列中两承压柱上的限位结构分别处于同一插杆的前后侧。
[0010]同列中两承压柱前后间隔设置而形成供垫块穿插的垫块通道。
[0011]承压柱一体设置在支腿顶部而形成立柱,承载台面固定在立柱中部位置处,承压柱为立柱高出承载台面的部分,支腿为立柱低于承载台面的部分。
[0012]承载台面固定在立柱的外周面上。
[0013]承载台面为前后延伸的带钢板的上板面,立柱处于承载台面的前后两端位置处,在承载台面的中部设有处于下方的支撑顶柱。
[0014]承载台面之下设有与支腿固连的底板,校直顶压装置安装位固定或一体设置在底板上。
[0015]本实用新型在承载台面的下方撑托有支腿、上方固定有承压柱,承压柱上又装配有插杆,并在承压柱上设有阻止插杆向上移动的限位结构,而承载台面之前和/或之后设有校直顶压装置安装位,在使用时,待校直铝导杆被放置爱承载台面上,再通过插杆在待校直铝导杆上进行上限位,以使得待校直铝导杆被定位在承载台面上,通过校直顶压装置安装位上安装的校直顶压装置对待校直铝导杆进行校直,从而可通过该结构简单的校直装置来代替现有技术中大型调直机来对铝导杆进行校直,使得铝导杆校直作业的效率提高,设备的运行成本也相应降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铝导杆校直作业成本高昂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8]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实用新型中铝导杆校直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该铝导杆校直装置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底板1、底板I上焊接的立柱2和焊接在立柱2中部的带钢板3,其中带钢板3前后延伸,带钢板3的上板面为放置待校直铝导杆的承载台面31 ;立柱2为立设在底板I上的工字钢,立柱2分为设置在带钢板3前后两端位置处的前后两组,每组立柱2由两对前后间隔设置的立柱2组成,同组中两立柱2对称设置在带钢板3的左右两侧以在两立柱2之间形成供待校直铝导杆穿插的限位通道,同组中两对立柱2之间则会形成与带钢板3交错布置的垫块7通道,而带钢板3焊接在限位通道中于立柱2的中部位置处,立柱2处于带钢板3的承载台面31以下的部分为用于撑托带钢板3的支腿22、处于带钢板3的承载台面31以上的部分则为承压柱21,带钢板3的中部设有处于焊接在底板I上的支撑顶柱8,支撑立柱2有两个并前后间隔设置。承压柱21上装配有用于对待校直铝导杆进行上限位的插杆6,承压柱21上设有用于阻止插杆6向上运动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供插杆6沿前后方向插装的插孔,插孔为前后延伸的方孔,并处于工字钢的腹板部分上,插孔的上侧孔壁为挡止在插杆6上方的挡止壁面。两对立柱2上部的承压柱21前后排布而在限位通道的左右两侧组成两列承压柱21,每列承压柱21又是由不同对中两根承压柱21前后对齐而成,同列中两承压柱21上的限位结构分别处于同一插杆6的前后侧,且同组中两个插杆6相互平齐。在带钢板3之间设有处于底板I上的校直顶压装置安装位,校直顶压装置安装位上放置有三块爆炸焊块4,爆炸焊块4和待校直铝导杆之间顶装有校直顶压装置,该校直顶压装置选用千斤顶5。
[0020]在带钢板3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左右插装在插杆6和待校直铝导杆之间的垫块7,垫块7也是工字钢型材,垫块7将将待校直铝导杆顶压在承载台面31上。
[0021]底板I选用30mm厚的钢板,带钢板3安永160mm宽、20_30mm后的钢板,而承压柱21上的插孔为60-80mm的方孔。
[0022]在进行铝导杆的校直前,工作人员需检查铝导杆是否完全,然后两个工作人员通过电动葫芦将弯曲的铝导杆放置在承载台面31上,将铝导杆的弯曲部位推拉至从承载台面31的前端选出,再在立柱2上插装插杆6,在插杆6和待校直铝导杆之间插装垫块7,接着在底板I上的校直顶压装置安装位上安放爆炸焊块4和校直顶压装置,再通过校直顶压装置来顶推铝导杆的弯曲部位而将铝导杆校直,校直后将插杆6、垫块7和铝导杆依次拆下,完成铝导杆的校直作业。
[0023]在上述实施例中,插杆前后插装在承压柱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插杆也可以左右插装在承压柱上。
[0024]在上述实施例中,承压柱一体设置在支腿顶部而形成立柱,在其他实施例中,承压柱和支腿也可以相互错开,这样承压柱也可以直接固定在承载台面上。
[0025]在上述实施例中,承压柱成对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承压柱也可以只有一个,这样插杆在承压柱上将形成悬臂结构。
[0026]在上述实施例中,校直顶压装置和垫块为整个校直装置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校直顶压装置和垫块中至少一个也可以不作为整个校直装置的必要组成部分,在使用时,通过现场的其他部件或设备替代。
【权利要求】
1.铝导杆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待校直铝导杆的前后延伸的承载台面、撑托在承载台面下的支腿和固定在承载台面上的承压柱,承压柱上装配有用于对待校直铝导杆进行上限位的插杆,承压柱上设有用于阻止插杆向上运动的限位结构,并在承载台面之前和/或之后设有用于安装校直顶压装置而对待校直铝导杆顶压的校直顶压装置安装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导杆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结构包括供插杆沿前后方向插装的插孔或插槽,限位结构具有用于挡止在插杆上方的挡止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导杆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插装在待校直铝导杆和插杆之间以将待校直铝导杆顶压在承载台面上的垫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导杆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承压柱成对设置,同对中两承压柱左右间隔布置而形成供待校直铝导杆穿插的限位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导杆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承压柱有两对,两对承压柱前后排布而在限位通道的左右两侧组成两列承压柱,每列承压柱由不同对中两根承压柱前后对齐而成,同列中两承压柱上的限位结构分别处于同一插杆的前后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导杆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同列中两承压柱前后间隔设置而形成供垫块穿插的垫块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铝导杆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承压柱一体设置在支腿顶部而形成立柱,承载台面固定在立柱中部位置处,承压柱为立柱高出承载台面的部分,支腿为立柱低于承载台面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铝导杆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台面固定在立柱的外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铝导杆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台面为前后延伸的带钢板的上板面,立柱处于承载台面的前后两端位置处,在承载台面的中部设有处于下方的支撑顶柱。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铝导杆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台面之下设有与支腿固连的底板,校直顶压装置安装位固定或一体设置在底板上。
【文档编号】B21D3/00GK203764687SQ201420102507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7日
【发明者】刘俊森, 刘驰, 张新野, 吴中华, 王克永, 高书军, 姜纪宽, 连森, 屈瑞博 申请人:郑州发祥铝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