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衬套压装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5095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连杆衬套压装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连杆衬套压装模具,包括:上压柱,其为阶梯轴,大轴的上端与液压机连接;上压套,其套装在上压柱的小轴上,并通过上压柱的阶梯面进行轴向限位;上压头外套,其套装在上压套的外部,并通过上压柱的阶梯面进行轴向限位;底板,其设置在工作台上,用于放置连杆;下压套,其设置在底板上并向工作台下方延伸,所述下压套与上压柱同轴设置;导向套,其安装在支架上,用于对上压柱进行导向;所述上压柱的小轴下端设置有小导柱,所述下压套内设置有小导套,该小导套用于对小导柱进行导向。
【专利说明】连杆衬套压装模具【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压装连杆衬套的模具,具体的,涉及一种具有自动导正功能的连杆衬套压装模具。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大型柴油机连杆一般采用液氮方式压装衬套,用于压装衬套的模具,其核心部分一般包括上压柱和下压套,上导套,下导套,上压套,上压头外套以及限位块。在使用时,衬套装在上压柱上,连杆小头孔装在下压套上,衬套通过上压柱压入连杆小头孔内。在压装时,由于上压柱和下压套的同心度存在一定的偏差,衬套进入连杆小头孔时容易刮伤衬套钢背,同时影响衬套与连杆的贴合度,这是连杆压装衬套极不允许的。
[0003]另外,衬套压入连杆的小头孔后,按照工艺要求,衬套是不能高出连杆斜面的,常用的模具是在支架11上安装限位块14对上压柱进行限位,但由于衬套和连杆斜面的高度具有一定的公差,当更换衬套供应商后,需要适当地调整限位块的高度,以保证压装后衬套不高出连杆斜面,在调整的过程中会出现压装产品不合格的现象,造成工件返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连杆衬套压装模具的上压柱和下压套的同心度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自动导正,导致衬套压入连杆小头孔时易刮伤钢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杆衬套压装模具,该压装模具在上压柱上设置小导柱,在下压套上设置小导套,在上压柱下降过程中,小导柱先合入小导套,从而将上压柱与下压套自动导正,保证了衬套与连杆小头孔的同心 度,提高了衬套与连杆的贴合度,避免了衬套的钢背被刮伤。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连杆衬套压装模具,包括:
[0007]上压柱,其为阶梯轴,大轴的上端与液压机连接;
[0008]上压套,其套装在上压柱的小轴上,并通过上压柱的阶梯面进行轴向限位;
[0009]上压头外套,其套装在上压套的外部,并通过上压柱的阶梯面进行轴向限位;
[0010]底板,其设置在工作台上,用于放置连杆;
[0011]下压套,其设置在底板上并向工作台下方延伸,所述下压套与上压柱同轴设置;
[0012]导向套,其安装在支架上,用于对上压柱进行导向;
[0013]所述上压柱的小轴下端设置有小导柱,所述下压套内设置有小导套,该小导套用于对小导柱进行导向。
[0014]进一步,所述上压头外套的外径大于被压装连杆的小头孔的内径。
[0015]进一步,上压头外套的长度小于上压套的长度。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7]1、本实用新型的连杆衬套压装模具通过设置小导柱和小导套实现上压柱与下压套的自动导正,保证了衬套与连杆小头孔的同心度,使衬套与连杆的贴合度从原来的85%提高95%以上,同时避免了衬套的钢背被刮伤;
[0018]2、由于上压头外套的外径大于被压装连杆的小头孔的内径,在上压柱下降的过程中,当衬套压装到位后,上压头外套的斜面接触连杆的上斜面,压装力由连杆上斜面承受,衬套不再承受压力,从而保证衬套的下斜面不会压出连杆的下斜面;同时,由于上压头外套的长度小于上压套的长度,在压装时,当上压头外套的斜面接触连杆的上斜面时,衬套在上压套的作用下已经完全压入连杆的小头孔内,衬套的上斜面不会高出连杆的上斜面,达到工艺要求。
[0019]3、本实用新型的连杆衬套压装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自动导向有效提高了产品压装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杆衬套压装模具压装过程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杆衬套压装模具压装完成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上压柱2.上压头外套3.上压套 [0026]4.小导柱5.小导套6.下压套
[0027]7.工作台8.底板9.连杆
[0028]10.小头孔11.支架12.导向套
[0029]13.衬套14.限位块15.小轴
[0030]16.大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杆衬套压装模具,包括:
[0033]上压柱1,其为阶梯轴,大轴16的上端与液压机连接;
[0034]上压套3,其套装在上压柱I的小轴15上,并通过上压柱I的阶梯面进行轴向限位;
[0035]上压头外套2,其套装在上压套3的外部,并通过上压柱I的阶梯面进行轴向限位;
[0036]底板8,其设置在工作台7上,用于放置连杆9 ;
[0037]下压套6,其设置在工作台7上并向工作台下方延伸,所述下压套6与上压柱I同轴设置;
[0038]导向套12,其安装在支架11上,用于对上压柱I进行导向。
[0039]如图1所示,所述上压柱I的小轴15下端设置有小导柱4,所述下压套6内设置有小导套5,该小导套5用于对小导柱4进行导向。在压装时,随着上压柱I的下降,小导柱4先合入小导套5内,从而将上压柱I与下压套6自动导正,保证了衬套13与连杆9的小头孔10的同心度,保证了贴合度,避免了衬套13的钢背被刮伤。
[0040]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压头外套2的外径大于被压装连杆9的小头孔10的内径。
[0041]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压头外套2的长度小于上压套3的长度。
[0042]在上压柱I下降过程中,当衬套13压装到位后,上压头外套的斜面接触连杆9的上斜面,压装力由连杆9的上斜面承受,衬套13不再承受压力,从而保证衬套13的下斜面不会压出连杆9的下斜面;同时,由于上压头外套2的长度小于上压套3的长度,在压装时,当上压头外套2的斜面接触连杆9的上斜面时,衬套13在上压套3的作用下已经完全压入连杆的小头孔10内,衬套13的上斜面不会高出连杆的上斜面,达到工艺要求。
[0043]本实用新型的连杆衬套压装模具利用上压头外套2进行限位,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限位块14,不仅使模具的结构更加简单,也解决了限位块限位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0044]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压装过程:
[0045]如图1-3所示,压装前,将连杆9的小头孔10固定在下压套6上,将衬套13套在上压柱I的小轴15上,使衬套13的上斜面与上压套3的斜面紧密贴合。
[0046]然后启动液压机,上压柱I开始下降,在这个过程中,如图2所示,小导柱4穿过连杆9的小头孔10,进入小导套5中,从而将上压柱I与下压套6自动对正,保证衬套13压入连杆9小头孔10时也能对正。
[0047]如图3所示,上压柱I继续下降,衬套13在上压头3的作用下开始进入连杆9的小头孔10内,当上压头外套2的斜面与连杆9的上斜面紧密贴合时,压装力由连杆9的上斜面承受,衬套13不再承受压力,上压柱I也不能继续向下移动,衬套13完全压入连杆9的小头孔10内,并且不会高出连杆的上下斜面。当压装力达到设定值后,液压机卸力并自动上升,完成一次压装。
[004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杆衬套压装模具,包括: 上压柱(1),其为阶梯轴,大轴(16)的上端与液压机连接; 上压套(3),其套装在上压柱(I)的小轴(15)上,并通过上压柱(I)的阶梯面进行轴向限位; 上压头外套(2),其套装在上压套(3)的外部,并通过上压柱(I)的阶梯面进行轴向限位; 底板(8 ),其设置在工作台(7 )上,用于放置连杆(9 ); 下压套(6),其设置在底板(8)上并向工作台(7)下方延伸,所述下压套(6)与上压柱(I)同轴设置; 导向套(12),其安装在支架(11)上,用于对上压柱(I)进行导向; 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柱(I)的小轴(15)下端设置有小导柱(4),所述下压套(6)内设置有小导套(5),该小导套(5)用于对小导柱(4)进行导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衬套压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头外套(2)的外径大于被压装连杆(9)的小头孔(10)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杆衬套压装模具,其特征在于:上压头外套(2)的长度小于上压套(3)的长度。
【文档编号】B23P19/027GK203726106SQ201420121201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7日
【发明者】杨志云, 李强 申请人:重庆高金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