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辊用锁紧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4163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轧辊用锁紧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辊用锁紧装置,包括操作侧锁紧套、传动侧锁紧套和密封圈;操作侧锁紧套套装在轧辊操作端,传动侧锁紧套套装在轧辊传动端,操作侧锁紧套和所述传动侧锁紧套与轧辊都为间隙配合;操作侧锁紧套与轧辊接触一侧还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密封槽深度小于密封圈厚度,密封圈套装在轧辊操作端;传动侧锁紧套与轧辊接触一侧还设置有多条油槽。可解决锁紧装置中锁紧套不稳定以及锁紧套与轧辊容易粘连的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轧辊用锁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辊安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轧辊用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钢铁企业精轧机工作辊两侧的滚动锁紧装置采用锁紧套锁紧,锁紧套一侧 带有螺纹,锁紧螺母通过螺纹配合,在装配前,锁紧螺母先旋转到螺纹内侧,用卡环将锁紧 套进行固定后,锁紧螺母向外旋转,由于外侧有卡环挡住,锁紧套向内侧移动,这样轴承的 内圈被锁紧套压紧。
[0003] 但是, 申请人:在使用工作辊锁紧装置时发现:锁紧套套在轧辊上,与轧辊间的间隙 有时会较大,导致锁紧套套装不稳定;乳辊冷却水沿着锁紧螺母和锁紧套与卡环之间的缝 隙进入到锁紧套与轧辊之间的间隙内,氧化铁屑将间隙充满,在振动的情况下,锁紧套与轧 辊之间产生干摩擦,摩擦生热,导致锁紧套与轧辊容易粘连到一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轧辊用锁紧装置,可解决锁紧装置中 锁紧套不稳定以及锁紧套与轧辊容易粘连的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 -种轧辊用锁紧装置,包括操作侧锁紧套、传动侧锁紧套和密封圈;
[0007] 所述操作侧锁紧套套装在轧辊操作端,所述传动侧锁紧套套装在轧辊传动端,所 述操作侧锁紧套和所述传动侧锁紧套与轧辊都为间隙配合;
[0008] 所述操作侧锁紧套与轧辊接触一侧还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 圈,所述密封槽深度小于密封圈厚度,所述密封圈套装在轧辊操作端;
[0009] 所述传动侧锁紧套与轧辊接触一侧还设置有多条油槽。
[001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油槽为螺旋式分布或周向均匀分布或轴向均匀分布。 [001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圈厚度比密封槽深度大〇. 4-lmm。
[001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油槽为8-15mm宽,l-3mm深。
[001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油槽周向分布时油槽间距的圆心角为5-15度。
[001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油槽轴向分布时油槽间距15-25mm。
[001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圈为0型密封圈。
[001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操作侧锁紧套其内圈远离轧辊辊身一侧设置了密封槽,密封槽 内装配密封圈,在装配后密封圈受到少量的压缩,消除操作侧锁紧套与轧辊之间的间隙,避 免含有的粉末状氧化铁屑的轧辊冷却水进入,导致润滑油脂被冲刷掉之后,乳辊冷却水中 含有的粉末状氧化铁屑在振动和高温下,引起操作侧锁紧套与轧辊的粘连;传动侧锁紧套 装配在轧辊的传动侧,与轧辊为间隙配合,其内圈上的螺旋式油线增加了与轧辊之间间隙 中油脂的存储量,减小了与轧辊的接触面积,降低了传动侧锁紧套与轧辊发生粘连的机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轧辊用锁紧装置操作侧上半部分剖视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轧辊用锁紧装置传动侧上半部分剖视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轧辊操作侧锁紧套的上半部分纵剖面放大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轧辊传动侧锁紧套与轧辊接触侧局部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0型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轧辊操作侧锁紧套密封槽放大示意图。
[0023]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轧辊操作侧锁紧套油槽分布示意图。
[0024]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轧辊操作侧锁紧套油槽分布示意图。
[0025]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轧辊操作侧锁紧套油槽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实施例一
[0027]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轧辊用锁紧装置,包括操作侧锁紧 套2、传动侧锁紧套4和密封圈;操作侧锁紧套2套装在轧辊1操作端,传动侧锁紧套4套 装在轧辊1传动端,操作侧锁紧套2和传动侧锁紧套4与轧辊1都为间隙配合;
[0028] 操作侧锁紧套2与轧辊1接触且远离轧辊1辊身一侧还设置有密封槽3,密封槽3 内设置有〇型密封圈,〇型密封圈厚度h比密封槽3深度he大0.4mm(见图5和图6);在装 配后0型密封圈设置在轧辊1和操作侧锁紧套2之间,密封圈周围受到少量的压缩,填补了 操作侧锁紧套2与轧辊1之间的间隙,防止轧辊冷却水进入,导致润滑油脂被冲刷掉之后, 轧辊冷却水中含有的粉末状氧化铁屑在振动和高温下,引起操作侧锁紧套2与轧辊1粘连。 从而缩短了精轧工作辊的维护时间,延长了锁紧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9] 传动侧锁紧套4与轧辊1接触一侧设置有多条油槽5。油槽5为沿传动侧锁紧套 4螺旋式分布。
[0030] 油槽5为8mm宽,1mm深。螺旋式油槽5增加了与轧辊1之间间隙中油脂的存储量 (见图7),减小了与轧辊1的接触面积,降低了传动侧锁紧套4与轧辊1发生粘连的机率。
[0031] 两侧锁紧套装配时,锁紧套内壁与轧辊1的相对位置外围需涂抹耐水性较好的油 月旨。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给轴承内圈供油油嘴向两侧锁紧套与轧辊1的间隙之间补充油脂。
[0032] 实施例2
[0033]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轧辊用锁紧套,包括操作侧锁紧套 2和传动侧锁紧套4 ;操作侧锁紧套2套装在轧辊1操作端,传动侧锁紧套4套装在轧辊1 传动端,操作侧锁紧套2和传动侧锁紧套4与轧辊1都为间隙配合;
[0034] 操作侧锁紧套2与轧辊1接触且远离轧辊1辊身一侧还设置有密封槽3,密封槽3 内设置有〇型密封圈,〇型密封圈厚度h比密封槽3深度he大0. 6mm(见图5和图6);
[0035] 传动侧锁紧套4与轧辊1接触一侧设置有多条油槽5。油槽5为沿传动侧锁紧套 4螺旋式分布。
[0036] 油槽5为10mm宽,2mm深。油槽5沿周向分布,油槽5间距圆心角为5-15度(见 图9)。
[0037] 实施例3
[0038]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轧辊用锁紧套,包括操作侧锁紧套 2和传动侧锁紧套4 ;操作侧锁紧套2套装在轧辊1操作端,传动侧锁紧套4套装在轧辊1 传动端,操作侧锁紧套2和传动侧锁紧套4与轧辊1都为间隙配合;
[0039] 操作侧锁紧套2与轧辊1接触且远离轧辊1辊身一侧还设置有密封槽3,密封槽3 内设置有〇型密封圈,〇型密封圈厚度h比密封槽3深度he大1mm(见图5和图6);
[0040] 传动侧锁紧套4与轧辊1接触一侧设置有多条油槽5。油槽5为沿传动侧锁紧套 4螺旋式分布。
[0041] 油槽5为15mm宽,3mm深。油槽5轴向分布,油槽5间距15_25mm(见图8)。
[〇〇42]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 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 一种轧辊用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侧锁紧套(2)、传动侧锁紧套(4)和密 封圈; 所述操作侧锁紧套(2)套装在轧辊(1)操作端,所述传动侧锁紧套(4)套装在轧辊(1) 传动端,所述操作侧锁紧套(2)和所述传动侧锁紧套(4)与轧辊(1)都为间隙配合; 所述操作侧锁紧套(2)与轧辊(1)接触一侧还设置有密封槽(3),所述密封槽(3)内设 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槽(3)深度小于密封圈厚度,所述密封圈套装在轧辊(1)操作端; 所述传动侧锁紧套(4)与轧辊(1)接触一侧还设置有多条油槽(5)。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用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5)为螺旋式分布或 周向均匀分布或轴向均匀分布。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用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厚度比密封槽(3) 深度大〇. 4-1_。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用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5)为8-15mm宽, 1 -3mm 深。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辊用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5)周向分布时油槽 (5)间距的圆心角为5-15度。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辊用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5)轴向分布时油槽 (5)间距 15-25mm。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用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0型密封圈。
【文档编号】B21B31/00GK203886939SQ201420268286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3日
【发明者】苏长水, 周政, 李琳琳, 王松涛, 王晓东, 唐勤 申请人: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