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内部悬架轴防变形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4589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减震器内部悬架轴防变形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震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器内部悬架轴防变形装置,包括限位套、上固定模、下固定模,所述限位套与所述悬架轴的圆柱端配合,所述限位套置于所述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之间,所述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的一侧分别设有上压模和下压模,所述下压模上带有压槽。通过本装置现对悬架轴的圆柱形一端通过限位套进行定位,再通过冲压机对另一端进行压扁,这样制作出来的悬架轴两端能够在同一轴线上,进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通过本装置一次能够完成两个悬架轴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减震器内部悬架轴防变形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震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器内部悬架轴防变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震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震器,为衰减震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震器多是液力减震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震动而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目前在制造悬架轴时,通过锻造的方式将悬架轴从模具中锻压成型后,需要在悬架轴的一端进行冲压成扁状,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方式是直接将悬架轴放置在冲压机中固定后冲压,采用此种方式制造出的悬架轴扁状部分与另一侧的圆轴部分不在同一轴线上,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减震器内部悬架轴防变形装置,保证冲压后的扁状部分与另一端处于同一轴线上。
[000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器内部悬架轴防变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套、上固定模、下固定模,所述限位套与所述悬架轴的圆柱端配合,所述限位套置于所述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之间,所述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的一侧分别设有上压模和下压模,所述下压模上带有压槽。限位套用于固定悬架轴的圆柱端,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将限位套压紧,上压模和下压模用于将悬架轴的另一端压成扁状,通过本装置能够保证悬架轴两端始终处于同一轴线上,从而便于悬架轴安装,提高产品质量。
[0005]优选地,所述上压模和下压模分别与所述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滑动配合。上压模和下压模分别对应设置在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的一侧,都安装在冲压机上,上固定模先将限位套压紧后,上压模再向下移动,合理的利用空间,提高本装置的精确度。
[0006]优选地,所述上压模由对称设置的左上压模和右上压模构成,所述下压模由对称设置的左下压模和右下压模构成。这样同时能够对两个悬架轴进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0007]优选地,所述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上对称分别设有容置槽。通过该容置槽能够对悬架轴中部进行限位,便于固定悬架轴。
[0008]优选地,所述上固定模的两侧设有卡台。在提升左上压模和右上压模时,通过该卡台能够连通上固定模一通提起,便于操作。
[0009]优选地,所述限位套的两端内侧设有倒角。能够与悬架轴紧密的固定,防止在冲压时,悬架轴相对于限位套移动,从而影响最后成型效果。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装置现对悬架轴的圆柱形一端通过限位套进行定位,再通过冲压机对另一端进行压扁,这样制作出来的悬架轴两端能够在同一轴线上,进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通过本装置一次能够完成两个悬架轴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限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悬架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限位套;2、上固定模;3、下固定模;4、压槽;5、左上压模;6、右上压模;7、左下压模;8、右下压模;9、容置槽;10、卡台;11、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3所示,一种减震器内部悬架轴防变形装置,包括限位套1、上固定模2、下固定模3,所述限位套与所述悬架轴的圆柱端配合,所述限位套置于所述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之间,所述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的一侧分别设有上压模和下压模,所述下压模上带有压槽4。限位套用于固定悬架轴的圆柱端,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将限位套压紧,上压模和下压模用于将悬架轴的另一端压成扁状,通过本装置能够保证悬架轴两端始终处于同一轴线上,从而便于悬架轴安装,提高产品质量。悬架轴的圆柱端插入到限位套中,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先对限位套固定,上压模和下压模合模完成压扁工作,保证了扁状部分和圆轴部分同心,提高了产品质量。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压模和下压模分别与所述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滑动配合。上压模和下压模分别对应设置在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的一侧,都安装在冲压机上,上固定模先将限位套压紧后,上压模再向下移动,合理的利用空间,提高本装置的精确度。所述上压模由对称设置的左上压模5和右上压模6构成,所述下压模由对称设置的左下压模7和右下压模8构成。这样同时能够对两个悬架轴进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0017]为了能防止悬架轴移动,所述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上对称分别设有容置槽9。通过该容置槽能够对悬架轴中部进行限位,便于固定悬架轴。
[0018]做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固定模的两侧设有卡台10。在提升左上压模和右上压模时,通过该卡台能够连通上固定模一通提起,便于操作。所述限位套的两端内侧设有倒角11。能够与悬架轴紧密的固定,防止在冲压时,悬架轴相对于限位套移动,从而影响最后成型效果。
[0019]通过本装置现对悬架轴的圆柱形一端通过限位套进行定位,再通过冲压机对另一端进行压扁,这样制作出来的悬架轴两端能够在同一轴线上,进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通过本装置一次能够完成两个悬架轴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减震器内部悬架轴防变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套、上固定模、下固定模,所述限位套与所述悬架轴的圆柱端配合,所述限位套置于所述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之间,所述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的一侧分别设有上压模和下压模,所述下压模上带有压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内部悬架轴防变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模和下压模分别与所述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内部悬架轴防变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模由对称设置的左上压模和右上压模构成,所述下压模由对称设置的左下压模和右下压模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内部悬架轴防变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模和下固定模上对称分别设有容置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器内部悬架轴防变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模的两侧设有卡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器内部悬架轴防变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的两端内侧设有倒角。
【文档编号】B21D37/10GK204052585SQ201420357399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发明者】詹怀波, 徐开洋 申请人:常州日马精密锻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